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通用10篇)

发布时间:

金融知识安全月金融知识进万家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金融知识安全月金融知识进万家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金融知识安全月金融知识进万家】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10篇《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一

一、贫困地区县域发展及金融服务基本情况

(一)宁蒗县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宁蒗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国民经济呈平稳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的台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5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795元,五年实现翻一番,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8624元和1938元,2010年达到9592元和2387元,扣除物价增长因素后实际增幅分别为10%和17%,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有效改善。

宁蒗是一个由原始共耕制、奴隶制、封建领主制等多种社会形态,经过民主改革后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的特殊县份,由于这一特殊的县情所决定,加上地处边远贫困山区,虽然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县经济社会发生了较大变化,但宁蒗经济总量小,发展基础差、底子薄,贫困程度深,与全省其他县相比,整体经济差距还很大,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绝对数位居全省129个县第110位。

(二)宁蒗县金融服务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截止2010年末,宁蒗县只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四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共计13个网点。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234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50247万元,存贷比例仅为22.60%,2010年各项存贷款新增额分别为55561万元和16074万元,当年新增存款投放当地贷款的比例为29%,资金上存或外流现象严重,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不足。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计算,2010年末不良贷款余额为1570万元,不良贷款率为3.12%,与往年相比处于较低水平,自2005年以来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资产质量不断得到改善。2010年末涉农贷款余额为42135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3.86%,金融机构对“三农”的信贷支持力度较大,支农服务功能不断显现。

近年来,随着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宁蒗县金融机构结合县情,在信贷投放过程中,开发出多样化的信贷品种,积极推广扶贫贴息贷款,林业贴息贷款,“贷免扶补”小额创业贷款等多种信贷产品,努力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目前宁蒗县开展扶贫贴息贷款、林业贴息贷款、“贷免扶补”小额创业贷款的金融机构主要为农村信用社,截止2010年末,扶贫贴息贷款余额为2000万元,林业贴息贷款余额2591万元,“贷免扶补”小额创业贷款余额372万元(2011年3月末为677万元),小额创业贷款增长明显。

宁蒗作为林业大县,林权抵押贷款的相关管理办法已经出台,民众林权证基本到户,交易平台已经建立,但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无法开展,如评估人员不具备评估资质,无法评估,抵押登记手续无法完成等,加上保险公司对林业资产不开展保险业务,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致使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在宁蒗县迟迟难以开展。

(三)宁蒗县农村信用社改革情况

1.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贷款处置情况。宁蒗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于2005年12月1日获准认购专项中央银行票据1166万元,开始了改革进程。按置换顺序,置换不良贷款758万元,占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认购额的65%,置换历年挂账亏损408万元,占专项中央银行票据认购额的35%。对置换出的不良贷款,宁蒗县农村信用社按照相关约定及要求,制定清收计划,全力处置,尽力清收。截至2011年3月末,专项央行票据置换资产处置金额656万元,剩余102万元尚未处置,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资产处置比例达到86.54%;清收置换不良贷款194万元,专项票据置换不良资产清收变现比例达25.59%,清收已置换不良贷款均以现金形式清收,没有以抵贷资产清收的情况。

2.资本充足率。2010年末宁蒗县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为10.39%,达到了8%的监管标准,资本充足水平和资本稳定性较好。2011年3月末农信社资本充足率为7.95%,略低于监管标准。

3.资产质量。2010年末宁蒗县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为39776万元,五级不良贷款余额为1313万元,不良贷款率为3.3%;2011年3月末贷款余额45700万元,五级不良贷款余额1305万元,不良贷款率为2.86%,比上年末下降0.44个百分点。以改革前的2002年至2004年为例,不良贷款率(四级分类)分别为38.95%、34.86%、35.32%,不良贷款率居高不下,贷款收回风险较高。经过改革,置换了信用社部分不良贷款,使不良贷款得到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4.贷款集中度。2011年3月末,宁蒗农信社单一客户授信集中度和最大十家集团客户授信集中度两项指标为27.57%和188.78%,高于10%和100%的监管要求,信贷资金投放不平衡、不协调,可能带来潜在的坏账风险,影响农村信用社的稳定发展。

5.支农服务。宁蒗县农村信用社结合我县实际,适时调整信贷政策,加大支农信贷工作。一是立足“三农”,服务城乡,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较好的中小企业给予重点支持;二是结合“惠农一折通”工作,对信用好、经济条件好、惠农资金多的部分农户,适时发放农户小额和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小额信用贷款;三是大力支持特色农业、烤烟、林业等支柱产业及养殖业。2010年末农村信用社涉农贷款余额为35383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8.96%,比年初增加15053万元,增长74.04%,农户贷款余额为20660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51.94%;2011年3月末涉农贷款余额为40291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88.16%,较上年末增加4908万元,增长13.87%,农户贷款余额为22604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49.46%;支农服务功能明显。宁蒗县农村信用社改革前,2002年至2004年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分别为61.11%、87.40%、88.63%,农村信用社一如既往地发挥支农主力军的作用,支农服务强劲。

6.盈利能力。2002年至2010年九年间,宁蒗县农村信用社税后净利润总额分别为-123、-142、-171、-120、-27、30、189、190、1148万元,经过改革,亏损不断减少,并逐步实现盈利,利润逐年增加,经营状况不断改善,但盈利水平仍有待提高。2010年末按照人行口径计算的资产利润率年度指标仅为1.79%,低于该年度全国农村信用社平均水平0.01个百分点,2011年3月末,资产利润率为0.39%,未达到监管指标要求,但月度指标只能体现现行盈利状况,不能说明整体盈利水平。

7.股金结构。2011年3月末,宁蒗县农村信用社股本金总额2326万元,投资股股金总额995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42.78%,资格股股本金总额为1331万元,占股本金总额的57.22%,按照2011年末投资股与资格股占比分别达到80%、20%即为达标的考核标准,宁蒗农信社为实现该目标尚需进一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此外,由于加大了资格股的清退力度,2011年1季度农信社股本金总额减少了121万元,股本金波动较大,股金稳定性差。

二、做好贫困地区县域金融服务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信用环境差,制约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投入

贫困地区信用环境不良,群众信用意识淡薄,还款意识不强,县域企业普遍存在信用观念淡薄,还贷意识差的现象,企业恶意逃废和悬空银行债务,致使大量银行信贷资金形成风险,商业银行依法收贷效果差,企业信用资源短缺以及地方行政干预,对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金融机构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慎贷”现象普遍,贷款积极性不高,总的资金投放数量不大。以宁蒗县为例,很多县域企业没有健全的财务制度、财务报表,资产负债率高,还贷意识差,个别企业主贷到款后寻求畸形消费,不良贷款比率呈上升趋势,金融机构不得不加大放贷审核力度。

(二)金融机构数量减少,县域金融出现萎缩,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足

经过前几年对机构网点的撤并,目前宁蒗县金融机构只有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四家,全县15个乡镇中的11个无常设金融机构网点,金融服务只能采取流动服务的方式,服务能力不足。金融机构数量的减少,使地方企业贷款的渠道减少,金融组织体系中机构“缺位”,信贷资金运行主渠道“梗阻”,向地方经济的信贷投入逐年减少,给县域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同时,贫困乡镇金融机构的退出,给扶贫资金的发放和支农工作带来困难。

金融机构网点撤出后,宁蒗县农村信用社通过设立流动服务点在11个乡镇开展定期流动服务,人民银行创新POS机终端服务的功能,开展了惠农支付服务业务,缓解了农村金融服务缺失的问题,但农村群众享受基本金融服务的需求仍难以有效满足。

(三)贷款权限的上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层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

由于贷款权限上收,目前基层银行办理贷款要经过支行、市分行以至省分行多个环节的把关和审批,一笔贷款从申请到办妥使用,需要时间长、程序繁琐,贷款时效性滞后,难以有效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此外,“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基层行的营销力度,由于怕担风险、怕负责任,基层信贷主管部门和经办人员的营销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较大限制。基于这些原因,宁蒗有限的金融资源不能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所充分利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四)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金融机构信贷规模受限,难以有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由于CPI高居不下,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胀压力加大,人总行在年内已经6次上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随着加息和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上调,以及国家对开发贷款的限制要求,银行资金面的缩紧给县域企业贷款带来更大的困难,进一步加剧了信贷资金的供求矛盾,对于目前正处于投资阶段的项目可能产生一定影响,特别是近期启动的重点项目可能面临融资困难,从而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加强和改进贫困地区县域金融服务的建议

(一)整治社会信用,营造金融业健康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一是加大开展社会信用制度建设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观念,积极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和“守信获益、失信失利”的社会氛围,树立企业、个人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二是提升企业信用能力,对恶意逃废和悬空银行债务或故意不履行合同的,债权金融机构要积极收回债务;对拒不纠正的债务人,要用法律手段维护金融债权,依法追究逃废债单位和个人的责任。三是要打造浓厚的金融知识普及环境,大力开展金融知识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为主要内容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加大征信知识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金融素质。

(二)调整金融机构布局,适当增加营业网点或窗口,解决金融服务缺失问题

首先,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从县域信贷退出,客观上为农村信用社让出了信贷市场,提供了发展机遇,农村信用社要通过调整网点布局,适当增加网点,弥补当地金融服务的“盲点”和“空缺”。其次,要积极推进金融组织体系创新,根据农村金融机构设立的新政策,调整金融机构布局,着力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缺位的问题。

(三)继续完善金融机构信贷管理体制,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建立多种类型的担保基金

首先,要改进银行贷款授权授信管理制度,适当扩大对基层行的授权、授信额度,同时要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积极进行金融业务创新,改善贷款方式,推出适应中小企业发展、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金融新产品和新型信贷模式,不断满足经济发展中多样化资金需求。其次,建立约束与激励相统一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营销积极性,合理确定贷款的正常损失率,改变贷款“零风险”的过高要求,按照责、权、利对等原则,完善对信贷人员的激励机制,以调动其开展贷款营销的积极性,并以此来促进贫困地区县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第三,完善政府型信用担保、中小企业互助型担保、商业担保等三种模式,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政府协调设立财政担保基金、担保机构、担保中介机构等,促进贫困地区民间企业投资,加强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协作和配合,采用风险共担原则开展业务,形成政府、企业、银行、担保机构“共赢”的信用发展格局。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二

我国农村金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教育的现状:一是广大农村地区、农户和乡镇居民金融意识欠佳,信用观念不强,金融法律意识、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二是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宏观层面没有明确农村金融教育在金融运行和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三是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推动。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还没有一个专职的机构来履行农村金融教育的职责。分散在各部门、缺乏系统协调的教育活动,难以形成合力。四是金融教育形式单一。我国的农村金融教育更多地停留在金融知识的启蒙教育层次上,虽然金融部门不时开展宣传活动,但由于缺乏总体统筹安排,整体性、连续性比较差,缺少对风险意识、法制意识、金融生态环境意识等更高更深层次的教育,这显然跟不上农村金融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因此,我们认为,农村金融教育的“短板”将会影响整体农村金融改革进程,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温家宝总理在2011年十一届四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时强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我们认为,这个教育应该包括农村金融教育以及国民金融素质教育。我们应在大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同时,把加强农村金融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当作重要任务抓紧做好。

加强农村金融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金融教育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农村金融需求者以及工作者开展金融知识、金融工具、金融政策法规、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生态建设等内容为主的推介、普及、宣传、把握的综合学习和服务活动过程。农村金融教育的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金融常识,包括银行、农信社、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体系以及储蓄、保险、理财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银行信贷基本知识,相关的担保与抵押知识,信贷资金合理使用方面的知识。三是有关资本市场方面包括股市、股票买卖以及不动产交易、资本积累等知识。四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知识,包括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观念,信用评定和征信建设、维护正当权益、遵守合同约定、推动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五是国家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和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知识。

(二)构筑农村金融教育主导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教育总体上应分三大步骤。第一大步骤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负责,主要依靠金融各部门力量推动农村金融教育工作开展。建立由央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共同组成农村金融教育领导协调机构,同时抓好三方面工作:1、央行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并形成金融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2、制定农村金融教育规划,在规划中将农村金融教育列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重要内容,规划要注意金融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异,规划还应分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应由人民银行大区行分区域或分省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使农村金融教育同整体金融改革创新统筹协调,有机部署。3、依托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在央行宏观统一安排下,分别各自重点开展教育工作。

(三)创新金融部门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层面、全省层面统一规划部署下,有目标分步骤地继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基层、下乡活动。宣传活动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层次性,注意由浅入深,改变过去各家金融机构“各自为政”和金融机构内各部门互不协调的做法,注意宣传的整体性、目标性和协调一致。开展农村金融教育还要创新手段和方法,教育要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应充分运用金融部门营业场所的栏目、墙报、板报、视频,开展送知识、送政策、送信息到一线,到乡镇,进村入户活动。人行晋中市中支所辖祁县支行在开展农村金融教育中,将农民急需的金融知识送进农村学校、乡镇集市、涉农企业、粮食种植基地,两年宣传惠及一线基层农民群众6万多人(次),受到农户和乡村基层干部的热烈欢迎。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三

一、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现状

(一)农户信用档案建设与评价情况

博州辖下两县一市一口岸,总人口48.73万余人,其中:农业人口22.21万余人,农户数8.15万余户。辖内已开展农户信用档案建设和建立农户信用评价的有,博乐市农村信用联社、精河县农村信用联社、温泉县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博州分行、农业银行博州分行和农行博尔塔拉兵团支行,共33个金融机构网点;正在建立农户信用评价的有农行博尔塔拉兵团支行,共5个金融机构网点。截至2012年4月末,全州涉农金融机构已为7.29万户农户建立经济档案,占全州农户数的89.45%,评定信用户5.8万户,占建档农户的79.56%。

(二)惠农卡的发放及授信情况

为农户提供方便快捷的信用服务,农行博尔塔拉兵团支行推广发行“惠农准贷记卡”。截至2012年4月末,农行博尔塔拉兵团支行发行“惠农卡”0.02万张,授信0.02万户,发放小额农户贷款1990万元。

(三)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情况

截至2012年4月末,全州已评定信用农户5.8万户,占建档农户的79.56%,评定信用村、信用乡(镇)分别达129、4个。

(四)农村中小企业信用建设情况

博州涉农金融机构积极开展对农村中小企业信用等级每年的评定工作,截至2012年4月末,全州涉农金融机构已对166户农村中小企业进行了信用等级评级,全州农村中小企业贷款余额437286万元,分别占全州各项贷款余额和涉农的49.51%和55.05%。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建设情况

据调查,截至2012年4月末,博州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户,有3户在人行征信系统中拥有信用档案。

二、采取措施

(一)政府推动、人行指导、涉农金融机构参与,积极完善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机制

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在推进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实践中,博州中支结合人总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指引》,制定《博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博州地区农村信用社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即以“信用工程”创建为载体,以农村征信体系和农村信用宣传为抓手,以建立、完善农户电子信用档案和农户信用评价体系为重点,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同时与自治州政府沟通协调,以博州政办发〔2009〕90号建立起了由19家成员单位组成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及要求,在全州建立起了以地方及农五师党政为服务的组织主体、以人民银行为服务的指导主体、以村队及连队为服务的传导主体、以涉农金融机构为服务的营销主体的“四位一体”合力互动的博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机制。

(二)积极开展农村征信宣传工作

博州中支通过三个方面全面推动农村征信宣传工作。一是构建“三位一体”的农村征信宣传网络体系。为全面推动博州农村信用环境建设,博州政府批转了由博州中支起草了《博州农村征信宣传工作站创建实施方案》,成立了博州农村征信宣传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了“县(市)-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征信宣传网络体系,为博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构建了坚强宣传阵地。二是开展了“金融知识进牧区,征信宣传入草原”系列活动。博州中支组织金融机构成立了“征信知识宣传队”,将农村信用环境建设方面的知识带入牧区。三是举办农五师“三信工程”创建宣讲暨“征信和金融知识进团场”宣传周活动。为全面推动农五师信用环境建设,加快农五师“三信工程”创建步伐,博州中支在兵团农五师9个团场开展了“三信工程”创建宣讲活动暨“征信和金融知识进团场”宣传周活动。在活动期间,举办了30多场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3万余份,实现3000余名团场职工与信用知识的“零距离接触”,为农五师开展农牧团场信用环境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强化制度建设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全民的信用工程,必须有严密的制度来推动它的发展并防患于未然。因此博州中支制定了《全面推进博州农村信用工程建设实施意见》和《兵团农五师开展信用工程建设暂行办法》,在博州地方以创建“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在兵团农五师以创建“信用户、信用连队、信用团场”为主要载体,以人民银行建立的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健全农村经济主体的信用信息征集机制,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农村经济主体信用档案,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机制和农村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四)涉农金融机构实施利率优惠措施,积极服务“信用户”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实施以来,博州各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设计农户信用评价体系,科学评出农户信用状况,不断增强农户信用意识,为农村金融机构有效控制信贷风险、合理放贷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信用户”实施利率优惠政策。据调查,博乐市农村信用联社一年期基准利率为6.56%,对 “信用户”实行上浮10%的利率优惠政策,利率上浮空间大大低于信用评级较低的农户。利率优惠政策的实施,使博州农户信用意识逐步提高,为博州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信用环境。

三、取得成效

(一)农民融资难问题得到缓解

截至2012年5月末,博州有3万户农户获得贷款,农户贷款面达37.43%;农户贷款余额185359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883269万元的20.98%,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42589万元,农户联保贷款65161万元。

(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信用社增效

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作为支农主力军,博州农村信用社大力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经营专业户贷款,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集中体现在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2932元增加到2011年的8008元,高于新疆农民人均纯收入2566元。同时,全州三家农村信用联社近几年以来,已连续实现盈利大幅攀升,实现了社农联动发展。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四

银行征信工作总结与下年计划

200#年,围绕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某某加快推进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积极探索对资信评级市场的监管,广泛开展征信知识宣传。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年征信管理工作情况

(一)继续加强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运行管理,促进了银行机构防范信贷风险、维护金融债权,同时强化了对企业的信用约束,引导企业诚信立业。截至今年12月末,某某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已录入xx余万户企事业单位的基本信息及信贷信息,包括贷款、担保、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函等,月均查询xx余万次。商业银行普遍将查询该系统作为贷前审批的固定程序,有效地防范了信贷风险。根据对全辖区23个系统用户所在金融机构问卷调查汇总显示,至200#年12月末,通过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查询,共拒绝信贷申请1122笔,约占金融机构信贷受理笔数的1.82%,否定了有潜在风险的贷款302万元,约占金融机构受理信贷金额的4.6%。

(二)积极做好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我省的推广应用工作,实现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在我省的成功运行,为推进个人信用管理建立了平台,初步形成了鼓励守信、制约失信的个人信用监督机制。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以来,我省商业银行对数据库查询量不断上升,通过查询数据库拒绝存在信贷风险的个人贷款、信用卡申请不断增加,系统作用初步显现。据对全省商业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15家金融机构在7、8月份共受理个人贷款1394笔、金额2.1亿元,受理信用卡345笔。通过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拒绝存在信贷风险的个人贷款167笔、金额0.9亿,占受理的笔数和金额的12%、7.9%;拒绝信用卡81笔,占受理笔数的4.6%。

(三)在市场调研基础上探索开展征信市场管理工作。

组织开展商业银行对外部信用评级需求的调查,研究如何结合商业银行需求开展借款企业信用评级工作。通过推动商业银行与评级机构在融资担保机构信用评级方面的合作,为解决中小、民营、个体企业贷款难问题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从规范资信评级收费标准入手推动资信评级市场的健康发展。组织信用评级机构开展评级业务成本费用构成的调查和测算,与省物价部门研究制定信用评级按资产总额收费的调整办法,规范资信评级收费标准,防范长期以来信用评级按等级收费可能产生的道德风险。督促省内四家评级机构完成对资信评级指标体系的修订和软件开发工作,推动评级机构提高评级工作质量和评级产品公信力。

(四)配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开通,积极开展征信宣传工作,推动“诚信某某”建设。今年以来在全省组织开展了征信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10-11月,与某某联合在某某高校中开展了“某某”专题宣传活动。各地通过设立咨询台、举办知识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个人征信、助学贷款、信用卡及相关金融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信用观念并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取得良好效果。

二、2006年工作计划

(一)继续加强征信系统建设,进一步发挥其对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为推动“诚信某某”建设服务。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五

根据人民银行《关于开展2020年“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争做金融好网民”活动的通知》要求,我行各支行于2020年9月底开展了宣传活动。

我行各支行积极组织,提前部署,精心准备,在营业厅摆放了大量的金融知识宣传折页和宣传海报,利用室外LED显示屏24小时不间断滚动播放宣传字幕,“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普及金融知识,防范金融风险,共建小康社会”等。在营业厅内安排专人向客户发放宣传折页,现场普及金融知识,并针对客户的咨询进行详细解答,柜员在办理业务时多说一句话,提醒客户防范非法集资、金融诈骗等。

我行各支行积极开展行内宣传的同时,开展行外宣传,走进周边商圈进行入户宣传,包括美容院、花店、超市、市场等,向其发放宣传资料。

(1)宣传普及金融基础概念,金融基础知识,投资理财技能和理性借贷知识,提升金融消费者金融知识水平和金融技能,引导消费者树立科学投资理财和负责任借贷的理念,通过合法渠道获取金融服务。

(2)宣传普及征信知识,提升社会公众的信用意识和维权意识。以征信报告查询、报告解读、权益维护等教育为主,增强社会公众的诚信意识。

通过此次“金融知识普及月金融知识进万家争做理性投资者 争做金融好网民”宣传活动得到了广大金融消费者的热情响应,在营造良好金融氛围的同时,进一步拓宽了银行消费者教育服务工作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切实推进了社会公众与银行的良性互动。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六

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的构造应该突出知识在解决金融问题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对涉及到金融、数学、统计、计算机学科的知识,不以原有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为准则,而是对照数理金融专业实际需求对原有学科的知识进行删减、重组和增设。由于数理金融专业的培养目的是培养解决金融领域问题的人才,因此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构造思路是立足原有金融学科,以培养学生量化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为导向,突出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以及知识点关系的处理。基于这一构造思路,我们对数理金融专业设置三个核心课程群:金融基础课程群、量化金融课程群以及实证方法课程群。三者的关系在于金融基础课程群是基础,介绍金融领域的传统理论知识;量化金融课程群是核心,是区别传统金融学的关键,介绍现代金融理论的定价和风险管理知识;实证方法课程群是手段,即如何利用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学科的知识对量化金融课程群中所涉及知识点加以实现,并进而解决实际量化金融问题。金融学基础课程群和量化金融学课程群主要是基于传统金融学科和现代金融理论的基础进行构建。金融学基础课程群涉及的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市场学、投资学、国际金融学等,量化金融学课程主要包括资产定价、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等。实证方法课程群是补充数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知识,由于数理金融专业对这些学科的理论知识没有过深的涉足,仅需要能加以灵活运用解决量化金融问题,因此精选了随机过程、金融计量学、金融数学软件等课程。

2核心课程群内课程知识点构建

虽然我们对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但是如果不对课程群内各课程知识点进行重新构建;那么我们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工作,即对数理金融专业课程进行粗线条地归类、删减和增设,更细致的工作是如何对课程群的群内及群间的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的构建。

2.1以各课程群的整体建设目标组织各课程群内知识点

课程群不是几门课的简单叠加,而是围绕课程群的总体教学目标,进行知识点的整合。因此课程内容不再是按照原课程知识点自然逻辑进行安排,而是打破原有课程的知识点的构架,选择与课程群的整体建设目标相关的知识点,与课程群内其他课程知识点一起进行优化。在优化的过程中首先减少诸多课程内容的重复;其次根据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和系统统筹规划,对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设计和整合构建,对具体课程知识点进行增、删、整、并;最后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及重要程度进行教学时数和时间分配。

2.2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注重知识点与实际案例的有效结合

数理金融专业的教学根本目的不在于数理金融相关知识点的传授,而在于学生量化解决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培养。因此在知识点的梳理和构建过程中,应该紧扣实际案例,做到知识点的呈现与实际案例中问题解决有效结合。即,知识点的安排不是按照知识点的自然逻辑进行安排,而是以实际案例的问题解决过程进行知识点的筛选和安排,突出学生通过案例学习知识点,并能对知识点进行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知识点与案例紧密结合不仅增加了知识点的鲜活性、立体性和形象性,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单纯的知识点的传授,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自身的逻辑体系;但是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能对问题进行解剖,抓住问题的关键,并在众多的知识点中选择恰当的知识点来分析问题,这却是单纯知识点的传授所无法实现的。但是如果知识点的构建和习得过程中本身就是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的;那么在知识点的习得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也会得到应有的提高。特别是对于应用性极强的数理金融专业,特别是课程群中的重要知识点,一定要与市场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案例的引入、问题的解决、问题的引申来呈现知识点。

3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模式探讨

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设置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量化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模式也区别于单纯以知识传输为目标的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性的灌输活动,学生的参与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实际相脱节,无法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针对现实性、综合性、复杂性极强的金融市场,我们提出了应用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开展数理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教学活动。

3.1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含义

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探究学习”,二是“合作教学”。“探究学习”是1961年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J.J.Schwab)在哈佛大学举行纪念演讲会上提出的。认为教学内容应当呈现学科特有的探究方法去探究叙事,去解决问题;教师应当用探究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来展开学习。“合作教学”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教育家威廉•格拉塞提出的。合作教学模式是在充分相信学生,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的前提下,以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全员互动关系为课堂教学的核心,以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为教学的基本形式,以小组团体成绩为评价对象,通过合作互动促进学生共同达到教学目标。探究合作式学习模式则是“探究学习”和“合作教学”的有效结合,可以概括成“创设问题情境—探究合作—总结、反思、评价—作业延伸”这样四个环节(顾锋娟,2009)。首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体意识;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通过总结、反思、评价环节提升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作业延伸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

3.2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开展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实例

我们利用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对数理金融专业课程群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强调教学过程中的探究过程及学生的主动参与,以量化金融课程群中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这一知识点为例子说明如何开展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改革,并且如何培养学生量化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能力。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简称CAPM模型)相关内容,该内容是量化金融课程群中“投资组合与风险管理”课程中“证券投资组合理论”章节内的重点、难点,也是现资组合理论的精髓;但是由于理论性较强,不容易理解,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囫囵吞枣,在学习后都不能加以实际应用。按照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改革思路,我们对这部分内容按照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实证验证、总结引申的过程进行设计,并利用Excel对实证计算部分进行实现,使学生对CAPM模型相关知识有一个立体化、形象化、系统化的认知,并能付诸实际应用。

3.2.1案例引入

首先以案例引入问题情景,某个投资者要进行投资万科这只股票,那么他需要思考投资万科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及可能承受的风险,即引入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中的两个关键因素——收益和风险。

3.2.2初步探讨

对万科股票过去一年的收益和风险进行计算,并将其与整个市场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对比,得到万科的风险大于整个市场的平均风险,万科在去年整个市场下跌的环境中下跌得更厉害。以数据的简单对比形象地展示了收益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引入到风险和收益的定量化的模型——CAPM模型,即教学过程中的理论知识点。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Excel的ln函数、average函数、stdev函数、拖曳功能等实现对万科和上证综指的对数日收益率、日标准差、年化标准差等变量的计算。

3.2.3CAPM模型的实证计算

以万科实际数据验证CAPM模型,并通过对比CAPM模型计算出的期望收益与万科过去一年的实际收益之间的差异,得出CAPM模型的核心知识点:市场只对风险资产的系统风险(贝塔值)进行补偿,不对非系统风险进行补偿。在这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Excel的covar函数进行贝塔值的计算,并利用万科实际数据和CAPM模型计算出的差异,形象地阐述了虽然市场不对非系统风险进行补偿,但依然会给投资带来可能的损失。

3.2.4案例的总结和引申

总结案例,加深对CAPM模型、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的理解。最后引申到实际投资中,给出两个重要的政策建议。第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选择合适的贝塔值;第二,如何在实际投资中进行非系统风险的分散。

3.3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符合数理金融课程群的建设目标

数理金融课程群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学生定量化解决金融问题的能力,通过上述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知识点的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设计,我们可以看出探究合作式教学模式有助于实现这一建设目标。(1)以投资者的投资思维过程出发组织该部分知识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2)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引入、思考探究、实证验证、总结引申等进行展开,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体现学习的思辨过程;(3)通过实例计算,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立体、直观的感受;(4)用Excel对计算过程进行实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案例与知识点的有效结合,实现学生的“知”与“行”的统一。

4结束语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七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农行、农发行、农信社、邮政储蓄等涉农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破土而出,按照“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多元化方向设计的普惠农村金融体系”初步建立。同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相比,我们的农村金融教育严重滞后,农村地区基层干部和农民缺乏金融知识、缺少金融意识的情况较为普遍,农村金融发展的社会环境和信用环境相对落后。分析农村金融教育现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农村金融教育这个薄弱环节,通过农村金融教育普及金融知识,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朋友的金融素质,对于进一步深化农村金融改革,营造有利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国民经济转型发展十分必要。

我国农村金融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教育的现状:一是广大农村地区、农户和乡镇居民金融意识欠佳,信用观念不强,金融法律意识、风险承受能力比较差。二是缺乏明确的战略定位。宏观层面没有明确农村金融教育在金融运行和国民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三是没有专门的部门来推动。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中,还没有一个专职的机构来履行农村金融教育的职责。分散在各部门、缺乏系统协调的教育活动,难以形成合力。四是金融教育形式单一。我国的农村金融教育更多地停留在金融知识的启蒙教育层次上,虽然金融部门不时开展宣传活动,但由于缺乏总体统筹安排,整体性、连续性比较差,缺少对风险意识、法制意识、金融生态环境意识等更高更深层次的教育,这显然跟不上农村金融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因此,我们认为,农村金融教育的“短板”将会影响整体农村金融改革进程,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理在2011年十一届四次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时强调:“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我们认为,这个教育应该包括农村金融教育以及国民金融素质教育。我们应在大力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同时,把加强农村金融教育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当作重要任务抓紧做好。

加强农村金融教育的对策建议

(一)农村金融教育是指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农村金融需求者以及工作者开展金融知识、金融工具、金融政策法规、金融风险防范、金融生态建设等内容为主的推介、普及、宣传、把握的综合学习和服务活动过程。农村金融教育的主要内容至少应该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金融常识,包括银行、农信社、保险公司等金融服务机构体系以及储蓄、保险、理财方面的基础知识。二是银行信贷基本知识,相关的担保与抵押知识,信贷资金合理使用方面的知识。三是有关资本市场方面包括股市、股票买卖以及不动产交易、资本积累等知识。四是农村金融生态建设知识,包括诚实守信、依法经营观念,信用评定和征信建设、维护正当权益、遵守合同约定、推动金融健康可持续发展相关知识。五是国家和政府的支农惠农政策和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知识。

(二)构筑农村金融教育主导体系。加强农村金融教育总体上应分三大步骤。第一大步骤应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负责,主要依靠金融各部门力量推动农村金融教育工作开展。建立由央行牵头,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共同组成农村金融教育领导协调机构,同时抓好三方面工作:1、央行设立专门工作机构,并形成金融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2、制定农村金融教育规划,在规划中将农村金融教育列为农村金融基础服务重要内容,规划要注意金融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的差异,规划还应分全国层面和区域层面,应由人民银行大区行分区域或分省制定规划实施方案,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使农村金融教育同整体金融改革创新统筹协调,有机部署。3、依托金融体系、金融机构,在央行宏观统一安排下,分别各自重点开展教育工作。

(三)创新金融部门的宣传教育活动。在全国层面、全省层面统一规划部署下,有目标分步骤地继续开展送金融知识下基层、下乡活动。宣传活动要注意知识的连贯性、层次性,注意由浅入深,改变过去各家金融机构“各自为政”和金融机构内各部门互不协调的做法,注意宣传的整体性、目标性和协调一致。开展农村金融教育还要创新手段和方法,教育要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应充分运用金融部门营业场所的栏目、墙报、板报、视频,开展送知识、送政策、送信息到一线,到乡镇,进村入户活动。人行晋中市中支所辖祁县支行在开展农村金融教育中,将农民急需的金融知识送进农村学校、乡镇集市、涉农企业、粮食种植基地,两年宣传惠及一线基层农民群众6万多人(次),受到农户和乡村基层干部的热烈欢迎。

(四)农村金融教育要同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将基层某个阶段的金融产品推介同金融教育宣传结合起来,把农户的金融知识需求同金融机构业务创新服务融为一体,统筹推动,是开展宣传的好方法。农行祁县、太谷两支行被确定为山西省“小额支付村村通——惠农卡”投放试点后,把金融服务同金融教育很好结合起来,2009-2010年在两个县18个乡镇设立惠农卡发放服务点257个,安装POS、ATM、转账电话3153部,一边推行新业务,一边手把手教授农民使用知识。农行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共同组织910多场惠农卡及农村小额支付知识教育,培训农户12万人(次),在两年时间内发卡19.37万张,授信总额5606万元,通过惠农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4456万元,惠及两县近300个行政村和98%的农户,在推广新产品的同时,很好地进行了一次县域农村金融教育活动;加强农村金融教育,还应通过强化对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村服务水平。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是农村金融教育的主力军,引导银行员工提高综合素质,让他们成为传播金融知识、金融政策的行家里手,通过提高服务效率、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强日常服务过程中的感召力,进而增强金融教育的力度和强度。

(五)开展农村金融教育要发挥好市(县)基层央行的作用。市(县)支行处在基层第一线,他们对当地“三农”情况、金融改革情况、农户农民对金融的需求和农村金融教育上存在问题熟悉了解。通过基层央行,统一协调基层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部门力量,有重点地针对当地“三农”金融知识的薄弱环节和突破口开展教育活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加强农村金融教育还要同建设金融生态环境、维护当地信用环境有机结合起来。针对基层在金融生态建设上的突出问题,通过有重点、分步骤地引导、教育,营造金融安全、金融健康运行发展的良好环境,依法打击恶意逃废债现象,为金融运行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条件。“日升隆”是在人民银行倡导下于2005年底在山西平遥古城成立的全国首家小额贷款公司。这个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自诞生以来,在当地人民银行县支行指导下,一直坚持对客户的回访和培训工作制度,五年来“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发展“三农”客户518户,客户回访率达到100%,客户培训率达到48%。在回访和培训中小额贷款公司不仅向客户了解经营情况,还给客户传授诚实守信经营、按期归还本息等信用知识,及时给农户提供生产经营致富信息。五年来“日升隆”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55348万元,累计收回47916万元,在支持的500多户种植、养殖农户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微小企业客户中,没有出现任何违约违规现象,小贷公司贷款回收、利息回收、正常贷款率一直保持在100%。重视对目标客户金融生态教育使小贷公司业务环境保持良好状态,贷款公司同贷款农户业务发展实现良性互动,贷款农户在小贷公司帮助下纷纷走上了小康之路。#p#分页标题#e#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八

关键词:农村居民;理财行为;农村金融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0-0117-04

1 农村居民理财现状

基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其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对于“三农”发展既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农业现代化的内容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渐丰富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快速推进。城乡发展差距缩小,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持续改善,已经走向城乡对接。政策的支持和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居民生活开始富裕,解决温饱问题同时可以储蓄下额外资金,改善生活。

1.1 农村居民理财内涵

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及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武汉市作为全国较为发达的城市,农村居民也较为富裕,有理财基础和发展空间,除去生活所需,农村居民的储蓄也逐渐增多,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从农村居民的角度来看,对自有资产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可以防止因外部原因人民币贬值或国内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的同时,使资产增值,获得额外收益,提高生活水平。除了将资金储存在银行以外,应该丰富自身理财知识,合理规划资产,通过正规渠道购买金融理财产品,自身受的同时也提高了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金融理财的角度来看,农村经济可谓是未来最有发展空间,切无人开采的市场,我国的三农政策利农惠农富农都将使农村居民逐步富裕起来,若银行或金融类的理财公司能为农村居民提供合理切有效的理财方案,集合融通众多小额资金,金融机构管理,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资产,正确妥善管理将获得巨大收益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全面发展,提高人民理财理念,和金融知识的普及。

1.2 农村居民理财的状况

本小组以武汉市江夏区的部分村落为研究对象,村子里的常住农村居民大多以种田耕地为生,年龄分布在45岁以上及10岁以下。家庭条件不算富足,但拥有少量储蓄。这类居民大多对理财概念不熟悉,没有合理的资产规划,对金融的基础知识并不了解。还有部分较为年轻的成年人,其中个体户占多数,生活较为富足,对理财产品有所了解,购买各种保险提高生活质量,但认为金融投资风险太大不愿涉险。对此,农村居民现处于对理财有所了解愿意尝试,却没有好的理财产品选择,对金融的认知较少,从各方面有待提高和改进。

1.3 农村居民基本收入情况

从国家统计年鉴得到的资料可看到,湖北省农村居民家庭各项收入都逐年以较快速度递增。其中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和衡量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该项指标于2013年为8867元。

本文旨在研究农民理财行为,因此我们着重看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也称资产性收入,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和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财产增值收入。该项指标在2013年仅占总收入来源的1%,虽然有一定收益,但收益不高。这表明两种可能:第一,农民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投入到理财产品,本金较少;第二,由于其对理财方式了解不够,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因此购买理财产品有一定的亏损,而不是完全的收益。

目前农村居民收入相较而言偏低,其中财产性收入占比少。银行利率偏低导致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较少且获取困难。因此要改变此现状首要是提高当前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和生产经营性收入。

从调查江夏区村民得到的样本数据可知,2014年该地区农村居民年收入在1万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7.60%;年收入在1-5万,占总人数的47.06%;年收入为5-10万的,占总人数的29.41%;年收入为10万以上的,占总人数的5.88%。该地区居民人均收入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意味着该地居民每个月在现有物价水平下,解决一家温饱之后会有部分闲置资金。该地区居民有一定的能力对闲置资金进行合理理财。

1.4 农村居民基本消费情况

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将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分为教育、生活及医疗支出、购买大额商品、生产资料、奢侈品、盖房子及其他等几大类。我们采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农村居民消费状况。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消费支出的变化及其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经调查,发现当地居民的主要消费还是用于食品和医疗支出,恩格尔系数较高,生活水平还比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对教育和住房的消费也逐渐增长,成为消费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农村居民理财相关的分析

2.1 农村居民的理财方式

调查显示,大部分家庭或个人都有理财理念,尤其是高收入群体,他们都有理财计划。通过调查发现,80%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居民,认为自己投资理财的知识还是比较丰富的,这些家庭或个人每月大概会拿出一半的收入用于投资理财支出,比个人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的居民高出5个百分点左右。

调查资料显示,50岁至60岁的公众中,51%的人赞同“勤俭持家,节约生财”,但同时也有43%的人不同意“节俭生财”。现财专家认为,节俭毕竟是抑制了自己的消费,一般来说,支持“节俭生财”的人群占比应较少。这项调查结果还表明,长期以来中国居民由于CPI指数居高不下,在生活基本开销方面的花费过多,导致生活压力过大,对子女教育的投入、家庭成员的医疗、住房等费用逐年不断增长,老年人给子女买房要存钱,年轻人给孩子上学要存钱,中年人为养老要存钱,中国居民对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感,造成中国居民储落一直居高不下。

调查显示,各商业银行理财顾问在消费者心目中还没有被完全认可,受访者中有65%的人质疑银行理财人员的行为,有些理财顾问为了推销理财产品,会不择手段,一天到晚发短信、打电话,扰乱人们的正常生活。受访者中有56%的人表明自己不敢相信理财顾问,并认为他们推销理财方面的产品是以自身的利益为目的,他们不会将自己的资产情况如实告诉理财人员,尤其是高学历的居民更有防范之心。

2.2 农村居民理财产品结构

调查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有储蓄、实业投资、股票、基金、房产、保险、民间借贷及其他。储蓄、基金、保险、民间借贷所占比例较大,总的来说,农村居民理财产品的选择有如下特点:

(1)储蓄仍是居民主要的投资方式,尤其是在农村。受访者中有92%的人选择了这一投资工具,几乎每个家庭都离不开储蓄。

(2)进行实业投资的人群占比为6%,因为实业投资要求个人掌握投资方面的专业知识,并且投资风险较大,投资的回报率也不稳定,所以选择实业投资的人占比相对较小。

(3)股票的比例为5%,基金的比例为21%。因为股票和基金的流动性比较好,并且投资收益率也比较高,所以有不少居民选择参与,尤其是那些不满足于储蓄增值的居民更是投身其中。但是因为它们的风险也比较高,并且还需要其参与者具备比较丰富的投资理财专业知识,或者有专业理财机构的投资经理人进行指导,特别是近几年股票波动幅度较大,大部分人套牢,没收益,所以更多人选择投资基金作为理财方式

(4)有8%的居民购买房屋,投资房地产。

(5)有25%的人购买保险,选择保险投资。保险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投资方式,它是一种风险转移,当未来意外事故发生时,当事人为减免意外事故对个人或家庭造成的财物损失,而考虑是否需要购买保险。保险投资更主要是一种保障,而不是收益,这种投资方式平时没什么收益,所以在农村家庭的投资活动之中,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当意外事故发生时,往往可以获取一笔数额不小的赔偿金,为自己或者为亲人将来的生活买一份保障,因此参与保险的意识正逐步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植。目前有稳定收入的家庭,一般会考虑购买一些保险,如:养老保险、教育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等等。

(6)有27%的居民选择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在城市居民中相对较少,但颇受农村居民欢迎。因各农户之间收入不平衡,部分农民手中闲散资金较多,他们资金有剩余,而有部分农民资金不足又急需用钱,在各农户的自有资金无法满足其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时,那么民间借贷就起到了很好的调节作用。民间借贷主要是以信用为借贷基础,很少需要抵押或担保,没有僵化的规章制度,借贷手续简便,并且一般都是亲戚朋友之间的借贷,所以,它大范围存在于农村地区,是农民之间独特的理财方式,也是个人之间比较重要的融资渠道。另外,在收益方面,与正规金融机构相比,这种方式的收益率较高,所以,颇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受利益的诱惑以及理财环境的影响,甚至有一部分高收入高学历的农村居民也热衷于民间借贷。

3 农村居民理财的原因

3.1 城乡居民理财差异原因分析

由于收入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在投资理财方式上有较大的区别。我们通过探究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理财方式的差异,分析其差异产生的原因,可以更全面的认识农村居民理财的特点。

通过对城乡居民对于理财方式的调查,可以看出,城乡居民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有较大的差别。城市居民偏向于选择储蓄、基金、保险等方式进行财富的保值与增值;而农村居民则主要选择:储蓄、民间借贷、保险等方式进行理财。另外,在储蓄、民间借贷等方式的选择中,农村居民的比例比城镇居民更高,且农村居民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上较为单一,理财也是以传统的储蓄、民间借贷为主。

通过调研,我们得出城乡居民理财的差异的产生主要有如下几点原因:

(1)城乡居民的收入差异。

在本次调查中,农村居民的家庭年收入普遍低于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中:年收入在1万以下的,占总人数的17.60%;年收入在1-5万,占总人数的47.06%;年收入为5-10万的,占总人数的29.41%;年收入为10万以上的,占总人数的5.88%。而在城镇居民中:年收入1万以下的,占总人数的3.12%;年收入在1-5万,占总人数的18.72%;年收入为5-10万的,占总人数的43.03%;年收入在10万以上的,占总人数的35.13%。由于收入的差异,城镇居民有更多的剩余资金来进行理财和分散投资。

(2)城乡居民获得理财信息的途径的差异。

城镇的金融机构发展较成熟,不仅各类银行的网点比较多,像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发展也比较完善,各类金融机构间的竞争较为激烈。纷纷推出不同的理财产品,进行较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使城镇居民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更多的理财方式并进行合理的选择。而在农村地区,由于金融机构较少,服务项目单一,居民的理财选择也较少。

(3)城乡居民的受教育程度的差异。

城镇居民普遍受教育程度要高于农村居民,对新兴事物的理解和接受力都较高于农村居民。在对农村居民的调查的过程中,多数表示,不想采取新的方式去理财,认为许多新的理财方式都是骗钱的戏码。

3.2 农村居民理财原因分析

在小李村和蔡甸,理财业务悄无声息、产品十分匮乏,面临着严重缺失的尴尬处境。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现象?主要原因如下:

3.2.1 内部原因分析

(1)农民理财意识薄弱,缺乏理财规划能力。一些农村居民有了钱,却不懂得如何进一步运用理财手段使钱生钱。大多数农民喜欢把闲置资金交给亲友打理或从民间借贷中获利,或者以传统的存款方式获得利息收入。绝大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没有接受过投资理财相关的专业知识教育,对金融投资政策不熟悉,不了解金融投资原理及收益计算、收益方式和风险分散方法。所以,即使有了适合农民投资的理财产品,农民的理财行为普遍具有投机性、盲从性的特征,制约了农村金融市场的有效发展。

(2)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现状决定其对金融理财市场的较弱的抗风险能力。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低,社会保障普遍较差,也成为了农民个人理财市场发展的绊脚石。近年来,农民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收入总体水平仍未达到理想状态,大部分农村居民来源于传统的种植、养殖业,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再者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程缓慢,农民所积攒的资金主要用来应付日常生产生活、住房、养老、教育等开支,因此余钱所剩无几。所以,由于农户经济实力有限,其个人适应金融市场变化的能力普遍较弱,承受市场风险的心理素质差,难以应对和防范因市场波动带来的金融理财产品投资风险,难以掌握其运行规律和预测收益的最佳时机。

3.2.2 外部原因分析

(1)金融理财服务门槛过高,城市一般“门槛”在5万或5万元以上,而农村居民收入低,闲钱少,农村理财服务的门槛并未有相应的调整,造成金融理财行业在农村地区无法推行实施。

(2)农村金融理财环境不完善。近年来,农村金融理财市场潜力巨大,但能够深入到农村的金融机构很少,如证券公司几乎没有到农村去设计或销售符合农民投资的金融产品的,同时能为农村金融理财提供服务的专业人才资源甚少,因此也极度缺乏到农村地区宣传正确理财观念和理财方式的相关人员。在理财品种上,大多都以保险、基金为主,除此以外,农村地区开办的投资理财产品不到城市的三分之一,许多投资理财产品不考虑农民的实际情况,难以在农村地区宣传推广。而农民的收入带有较强的周期性和季节性,较难满足商业银行现推出以闲置资金增值为主要内容,期限固定、周期较长的投资要求。

(3)农村金融理财科技型基础设施落后。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对了农民个人理财市场发展有巨大影响。从趋势上看,农村地区的营业网点已逐步退出农村居民的视线,许多农村地区成为金融服务的盲点,农村居民的理财服务逐渐被淡忘。与大中城市相比,农村地区通讯、信息等基础设施落后,计算机普及率低、互联网建设缓慢,金融投资环境较差,缺乏适合农民投资理财的渠道。银行卡、电子银行、衍生产品等目前大中城市已十分普及的业务品种,在农村仍然处于准备起步阶段。

4 对改善农民理财行为的相关建议

4.1 对农村居民进行理财知识培训以及教育,培养起农村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

我国农村居民当前普遍为低消费,高储蓄,政府应该引导农民建立投资理财意识,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具体方法如下:(1)通过期刊报告,以及讲座等宣传方式对农民进行投资理财教育,以促使农民从高储蓄转向多投资;(2)政府有关部门聘请专家讲课,开展技能培训,使农民学习了解更多有关理财方面的知识。投资理财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活动,是金融、财务、经济、保险、税收、法律等多种专业知识的融合,对于普通的大众家庭来说,门槛较高,因此需要专业化的人才为普通的大众家庭提供咨询与管理服务;(3)通过各类媒体方式,向农村居民灌输理财意识,普及理财知识。(4)农村居民可以将自己的闲钱交给专业人士打理。在近年来,金融市场各类投资工具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专业机构对于风险的管理已较个人投资者有了极大的专业性,农民在掌握了基本的理财知识之后,更适合将资金交给专业机构打理,如购买各种类型的基金。

4.2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市场,增加农村居民的投资渠道

农村居民缺少完善的金融理财环境。农村金融理财市场空间很大,但很少有金融机构深入到乡镇,比如证券公司在乡镇中几乎没有营业部,也没有去销售其理财产品。与城市相比,农村的银行网点数量很少,在理财方面也没有主导机构,仍以农村信用社、合作社以及邮政储蓄为主,缺少股票、债券、基金等工具以及产品,使农民不便于了解和购买理财产品,也阻碍了金融机构理财服务的推广。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强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农村的推广,改善农村居民的理财环境。

4.3 金融机构为农村居民进行相关的理财创新服务

金融机构应充分发挥创新意识,开发适合农民的理财产品。针对农村居民的理财产品在市场上很缺少,在产品种类上,大多以保险为主,除此之外,在城市中可以购买到的理财产品在农村无法买到。因此金融机构应该进一步关注农民的具体理财需求,开发出适合农民,在操作上简单方便,具有风险低、收益稳定等特点的理财产品。城市居民大多了解和购买的基金等理财产品,对于农村居民来说很陌生,因此基金业应该深入乡镇,取得农村居民的认可,既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进入证券市场的途径,还成为分流储蓄转化为投资基金的载体和工具。农村居民在学习了理财方面的知识后,在理财的过程中,可以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和家庭经济条件进行有选择的投资,在风险小的情况下获取稳定收益。

4.4 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居民生活保障制度建设

和城市居民相比,农村居民的抵抗风险能力更差,尤其是遇到天灾人祸,重大疾病。加强农村居民的生活保障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的低保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是政府在农村居民的民生问题上应该重视的。只有在较为完善的生活保障制度的基础下,农村居民的理财行为才不会仅仅局限为高储蓄低消费,农村居民才能更合理地支配个人收入,从而更合理地理财,达到真正的富裕。

5 结语

基于以上分析,在普及理财知识方面以及逐渐培养理财意识的基础上,农村居民理财方式的优化空间非常大,从而能有效地使农村居民过上真正富足稳定的生活。农村居民理财业务深广的发展前景将会为相关金融机构带来进一步的发展,与此同时,也将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保障基础。农村居民如能合理的进行理财,定能从中实现个人财富稳定增长,早日实现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梁骄,根锁,张心灵。密云县农民家庭理财现状问卷调查分析[J].北方经济,2011,(1):60-62.

[2]刘焕钦。农村金融市场发展拓宽农户理财渠道是关键[N].金融时报,2007-08-02.

[3]陈黎明。农村理财孕育着巨大市场[N].经济参考报,2007-10-12.

[4]程彩君。我国居民理财状况和理财风险防范探析[N].武汉科技学院报,2008,(12).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九

大家好!20*年工作已经结束,在省、市分行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职工的积极配合下,顺利完成了20*年度各项工作任务。我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较好地完成了自己分管的各项工作任务。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请领导和同志们评议。

一、履行本职工作职务情况:

认真负责,做好*县支行邮政金融业务发展工作。年初依据省市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行的实际情况,按照*县邮政局的统一安排,对全局金融类业务发展按季度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全体职工的辛勤努力下,较好的完成了各项经营指标。

截至20*年底,全县邮政金融业务累计实现业务收入533.61(一类网点151.70)万元,完成年计划收入640万元的83.38%,其中储蓄收入完成512.05(144.13)万元,汇兑收入完成17.14(3.68)万元,贷款收入完成64.28(28.68)万元;实现储蓄利差收入348.75(54.63)万元,占总收入的54.5(36.01)%,非利差收入实现184.76(97.04)万元,非利差收入占比达到34.64(63.99)%。

截止20*年底,储蓄余额达到36070(5800)万元,累计净增4967(1550)万元,完成市局下达年净增5000万元计划的99.35%;活期余额达到7010(1345)万元,净增886(573)万元,完成年计划2000万元的44.3%,活期比例达到19.44(23.18)%;累计发放绿卡19600()张,完成年奋斗目标计划13300张的141%;账户类户数新增894户,完成年计划2000户的47%,;保险完成358.5(45.2)万元,完成年计划850万元的42.18%;小额质押贷款完成放贷1*3(234)笔41*.99(1317.70)万元,完成年计划2600万元的158.04%;国债销售12240.1(8000)万元。短信业务发展3957户,撤办1737,净增2220户,完成年计划的71.61%,小额信用贷款放贷放贷50笔337.6万元。

(一)、改革与管理工作配套推进,企业保持了正常运转。

*县支行按照市分行的统一安排部署,于4月完成县支行的组建和银行的挂牌工作,全县所有二级支行网点相关的牌、证、照办理完毕。5月第前完成所有支行的对外营业用的章的更换启用和银行网点的挂牌。

至9月,支行共计13人,全部到岗。为了强化责任,理顺上下通畅的指挥、协调、反馈体系,提高办事效率,县支行组建了行委会,设立了综合管理部、综合业务部和综合会计部,下设了信贷营业部和营业部,按照“t型排班法”、“弹性工作制”,结合现实情况,重新调整了人员,实行了合理兼职,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司其职,做到了事情有人管、有人抓,企业保持了正常运转。

(二)坚持做大业务规模,邮储余额稳步增长。

年初,我局下达了各网点储蓄发展目标计划,并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出台了储蓄业务考核办法,引导储蓄业务发展;在每季度适时开展了不同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如“大干一季度,实现首季开门红”、“奋战二季度,时间任务双过半”等劳动竞赛活动;针对今年资金市场低迷的局面,开展了在重要节假日开展回报老客户、存款送礼品等大客户揽收活动;加强了各网点的分类指导,县局营业厅、大坪、*、米粮等支局超额完成了计划任务;并通过通报树典型,开展电视广告、墙体广告、存款送礼品等储蓄宣传活动,促进了我局邮储余额的稳步增长。

(三)加快结构调整,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今年以来,邮储新增资金收益率不断降低,加上人行老存款的逐步转出和国家储蓄存款利率的多次上调,我局金融业务收入完成面临巨大压力。因此,全局倡导大力发展活期、卡、基金、短信、代收付、保险等中间业务,弥补收入欠产。一是抓项目、揽收活期存款。安排储汇部及城区网点负责人对商店摸底,揽收店铺营业款;利用土特产上市之机,揽收农副产品销售款;抓住机遇,揽收售楼款及征地款。二是加快绿卡业务发展。年初,抓住外出务工人员和学生返乡时机,根据市局安排在全县开展了

“致外出打工者的一封信”的业务宣传活动,当期实现发卡1232张。二季度以来,开展金融业务入户调查活动,将绿卡发放重点放在外出打工户、经商户和绿卡村、镇建设上,到重点乡镇发放业务宣传单10000余份,新建绿卡村15个,发卡3230户;三季度重点抓高考学生金榜提名卡发卡工作。年累计发卡19600张。在绿卡业务发展的带动下,异地交易手续费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异地交易手续费收入31.55万元。三是加大代收付业务的发展。在继续做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金和养老金的工作和石油款代收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巩固市场份额。今年通过市场开发,烟草电子访销户逐步扩大,实现了县中、二中、联通公司、地税局、保险公司等单位工资奖金898户的。年累计代收付业务收入实现11.85万元。四是加大业务的发展力度。全年短信发展3957户,累计在网近万户;代办保险358.2万元,国债累计销售12240.1万元。业务年累计实现收入131.31万元。

(四)做大做强资产类业务。

今年以来针对储蓄业务转型的形势,采取积极应对策略,要求在抓好余额规模发展的同时,重点抓好新业务和资产类业务的发展,以达到弥补收入欠产的目的,从而实现非利差收入占比的提高,截至12月底我局非利差收入和贷款收入占金融总收入34.64%,.在贷款业务发展上,我局作为今年业务发展的重点项目,制定详细的业务发展考核办法,充分调动网点发展业务的积极性,在抓好正常业务发展的同时,重点通过抓项目带动贷款量的提高,重点做好扶贫贷款和失业贴息贷款工作,加大项目的督促落实,指导网点发展,取得很好的效果,到12月底,小额质押贷款发放达到41*.99万元,实现收入达到59.8万元,完成任务和实现收入在全市领先。其中发放扶贫和下岗贴息贷款达到1092.76万元,占放贷额24.5%以上,通过发放扶贫贷款和失业贴息贷款,有力的促进贷款业务的发展,提高邮政支持地方发展,服务三农的地位,得到政府的肯定,得到广大客户的好评,提高邮政贷款业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1、扶贫贴息年累计发放293笔293户、519.76万元;累计收回46笔、46

户、110万元;年末结余247笔、247户、409.76万元。

2、下岗失业贴息年累计发放203笔、203户、573万元;累计收回50笔、50

户、11.2万元;年末结余153笔、153户、461.8万元。

3、全县下辖25乡镇,204个行政村,64733户农户。评定信用村2个,信用户49户。

4、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县支行小额质押贷款业务累计放贷1066笔、40*.93万元,完成年计划任务2600万元的1154.19%,贷款结余542户1679.52万元,当月实现放贷111笔428.57万元,累计放贷量和贷款结余量均排全市邮政金融系统第一位。

5、小额信用贷款业务

自9月3日正式启动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截至12月共发放小额贷款50笔,金额337.6万元,结存47笔、329.6万元。其中:农户贷款9笔、20.5万元,商户贷款41笔、317.1万元。

6、支持“一村一品”发展情况。

为了推进*县支行小额贷款业务支持“一村一品”工作的开展,20*年12月18日上午,*县支行在*县*镇*村召开农户贷款现场发放会。*镇党委书记邢光阳、*镇人大主席田、农技站站长胡海燕、*村村长胡应平等村干部以及*支行信贷部全体人员和当地村民参加了贷款现场发放会,会上成功发放了三笔农户联保贷款4.5万元。*县电视台也参加了现场会,对现场会进行了新闻报道。现场会后有对6户农户发放了20.5万元贷款。结子乡和回龙镇的信用村建设工作已作了前期调查准备工作,2009年可以进入实质性的放贷工作。

(五)实施降本增效,业务管理不断规范。

一是根据市场收益情况,及时调整业务发展的成本费用,严格审核业务费用支出。二是加强了对备付金的管理力度,控制备付金不超限。三是减少在途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四是规范了网点、银行交协款工作流程,减少了人为的资金滞押,缩短了资金周转时间。

(六)积极推进分级负责制,努力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是对储汇部人员就每项业务、每个网点进行了包抓分工,做到每项业务、每个单位事事有人管,业务发展有人督促;二是加强对支局长的管理。定期不定期与支局长讨论业务发展,查看支局会议记录、基础资料及帐务情况,要求支局长带头,从劳动纪律、业务技能、服务质量、资产、低耗品、资金安全、利益分配等方面管理好支局;三是加强网点队伍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凝聚力。通过多次召开网点业务发展点评会、业务技能培训会、技术比武活动与选先进树典型活动,不断提高人员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四是落实形象工程建设,服务能力与水平明显提升。在城区网点新安装二台自动取款机,窗口硬件环境得到了改善;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服务教育活动,推行了服务质量责任连带追究制,使广大职工为用户着想,靠服务创造商机的意识增强,促进了窗口服务质量不断改善。

(七)加强了资金安全管理工作。

一是不定期召集支局长召开资金安全会议,指出支局存在的安全问题,限期整改;二是定期召开资金安全联系会议,分析资金安全隐患,落实整改责任人。三是开展了多次专项整治活动。全年开展现场检查162次,非现场检查42次,突击检查20次;开展了代收付业务、基金、“金雁六个一”、“无折取款、无折转帐、假挂失”、特殊业务处理、三级权限落实等专项稽查活动。四是开展了岗位轮岗工作。通过每月人员思想变动情况,对长期未轮岗及可能出现资金安全隐患的人员进行了轮岗。五是充分发挥电子稽查功能。稽查人员对预警信息及时分析,对重大风险预警能及时到达现场检查,有效的提高了资金风险控制的及时性。六是不定期开展从业人员警示教育活动,听取检察机关专家“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意识。七是为网点配备了存单鉴别仪及身份证鉴别仪,有效防范了假冒、诈骗案件的发生,确保了资金安全。

二、以人为本,抓思想归位,进一步夯实企业发展的基础。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企业发展的根本在于依靠全体职工。基于对这一点的认识,我支行在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基础上,把调动人的积极性当作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全面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发展奠定基础。

一是以人为本,抓思想归位,增强企业的凝聚力。20*年邮政改革的关键之年,*县支行于今年四月刚刚组建。为了把职工的思想与邮政金融发展相统一,针对职工中存在的迷茫情绪,开展了形式任务教育和解放思想观念的教育以及支行的行情教育,把支行的收支、经营等一系列情况摆在职工面前,亮家底,让大家算账,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当前邮政储蓄银行所面临的困难和机遇,明确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就没有饭吃,激发了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教育职工树立“企业靠我发展,我靠企业生存”的主人翁意识,从而形成了上下一心,群策群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努力提高职工的执行力。为了明确职工的职责,根据改革的需要,县支行组建了行委会,设立了综合管理部、综合业务部和综合会计部,下设了信贷营业部和营业部,按照“弹性工作制”,结合现实情况,重新调整了人员,实行了合理兼职,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司其职,做到了事情有人管、有人抓。每一周召开一次例会,对上一周工作进行回顾,对本周工作进行安排;实行经营分析制度,每月出一期经营分析,对本月的经营状况、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举措进行分析;在业务的发展上,实行职工任务10日通报制,从而增强了工作的针对性。

三是政策引导正向激励。*年,在经营考核办法、单项业务奖励办法等考核奖励办法的制定上度体现了以正向激励为主,以考核为辅助,反面鞭策的指导思想。职工发展业务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是加强清产核资工作。20*年*支行刚刚组建,银行与邮政之间的资产关系不明确,为了明晰资产,建立了支行的资产财务账务,明确了负责人和保管使用人,原则上“谁使用谁保管谁负责”,确保了银行资产的完整。

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素质和管理能力。我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任务,每天都要坚持看新闻、读报纸,及时掌握当地及市局的有关精神和工作动态,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坚持学习邮政新业务知识,注重学以致用。二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学习《中国邮政》、《金融研究》、《西安金融》等方面书籍,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三是加强金融业务知识学习,完成了省局与西安交大联合举办的金融管理研究生培训班学习任务,通过了金融从业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努力学习金融业务,提升自身的金融知识水平与管理水平。

四、廉洁自律方面。

作为一个青年干部,顺利成长是我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廉洁自律方面,我非常坚决。一年来,我能自觉遵守各级党委有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时刻要求自己做到按手则自律、用制度自律,上级规定不做的我绝对不做,时刻对照检查自己的言行,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工作上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正确处理好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在涉及人事及职工经济利益等重大问题时,都坚持明主集中制,从不私下胡做主张;在考虑问题、处理事情当中,凡是要求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始终表里如一;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保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反对铺张浪费。

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年来,在领导的教育培养和全体干部职工的支持下,自己较好地履行了岗位职责,也取得了一些进步。但由于自己的水平有限,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缺点和问题:

1、解决问题能力有待提高。在日常工作中,能坚持从实际出发,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但由于自己的实际能力及经验有限,对部分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例如:能发现今年储蓄业务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但不能很好解决。

2、工作方法还需进一步完善。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是我工作的宗旨。但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有时工作方法比较简单,致使个别职工不能理解,产生一种错觉。例如:在审核业务费时,坚持原则,不允许任何过帐行为发生,又没有耐心作好解释工作,致使个别职工不满。

3、对工作要求有些过高,对同志批评的多,表扬少,缺乏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容易伤害同志们的感情。

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 篇十

二、禄劝县开展“金融惠民工程”的基本情况

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隶属云南省昆明市、素有“三水一江地,彝歌苗舞乡”之称,境内掌鸠河、普渡河、洗马河、金沙江等穿境而过,国土面积4,249平方公里,最高海拔4,223米,最低海拔746米,是典型的山区、民族、贫困县,山区面积占98%,森林覆盖率55.4%,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94个村(居)民委员会,人口47万。其中农业人口44.3万人,是国务院确定的592个国家重点扶持县之一,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9.7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7279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85元。2011年,禄劝县被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确定为全国第三批“金惠工程”试点县。成立了禄劝县“金惠工程”领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加强对“金惠工程”的组织领导,确定了来自人民银行、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一级志愿者5人,二级志愿者31人。经过3年的实践,全县共举办一、二级志愿者培训班3期108人次,组织各种宣传活动216场次,发放金融知识光碟120余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65,000多份,电视台宣传两期一个月,放映广场电影6场,组织6所学校放映宣传12场次,悬挂布标或跑屏120余条。培训农户6万余人/次,受众11万余人。

三、开展“金融惠民工程”试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提高对“金融惠民工程”重要性的认识,开展金惠工程意义重大

1.开展“金惠工程”是农村金融科学发展的需要。开展金惠工程,进行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教育,发展普惠金融,助推包容性金融发展,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三农”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三农”问题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很重要,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邓小平);金融作为国家经济安全与战略的“制高点”,一动而牵全局,金融乃一国之重器,是置配经济资源的重要杠杆,可以主导和影响一个产业、一方经济的发展(唐双宁);金融就像人体内的血液一样,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吴晓灵)。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和发展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就,农村信用社改革、农行三农事业部改革、农发行扩大业务范围都取得了积极的成就。但总体看来,农村金融仍然是整个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村金融体系结构运作机制存在严重缺陷,机构网点少,产品和服务单一,支农功能不强,农村金融机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农村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缺乏金融知识和金融意识,农村金融发展的社会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相对落后,仍然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金惠工程”是我国迄今为止针对农村地区规模最大的金融教育工程,推广“金惠工程”最初的本意就是为了提高农村金融机构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的金融知识水平,推动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及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发展小额信贷,构建普惠金融体系,解决“三农”贷款难而开展的。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金惠工程”的教育培训是双向的,既培训金融机构的管理者和业务骨干,又培训农户、金融服务对象和潜在客户,通过双向的教育培训从市场供需双方入手,构造发展新型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科学发展的核心和公益组织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金惠工程”活动必将对禄劝县农村金融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开展“金惠工程”是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金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发展。普惠金融的基本含义是:能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普惠金融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内涵:第一,首先是一种理念。2006年诺贝尔和平得主孟加拉乡村银行总裁尤纳斯教授说,信贷权是人权。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有获得金融服务机会的权利。只有每个人拥有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让每个人有机会参与经济发展,让每个人活得更有尊严,才能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建立和谐社会。第二,为让每一个人获得金融服务机会,就要在金融体系进行创新,包括制度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服务方式创新。第三,由于大企业和富人已经拥有了金融服务的机会,建立普惠金融体系的主要任务就是为传统金融机构服务不到的低端客户甚至是贫困群体、低收入人口和微小企业主提供金融服务,给他们一次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金融服务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农村金融更不能嫌贫爱富。

3.开展“金惠工程”是金融企业履行社会职责的需要。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这种义务应当超越企业在经济、法律、道德、慈善层面对企业的需求。“企业家身上要流淌着道德的血液”()。现代社会是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社会,社会分工决定社会责任,金融企业也是一样,不能一心只为了赚钱,在这一点上,我们的银行家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履行金融企业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当包括以下一些内容:弘扬责任文化,加强责任管理,通过深化责任认知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氛围;坚持科学发展,贯彻国家政策,通过优化信贷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维护股东权益,完善公司治理,通过提高经营效益实现股东回报的持续增长;提升服务品质,加快金融创新,通过关注客户体验满足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坚持金融普惠,支持社会发展,通过开展金融教育树立正确的金融服务意识;坚持诚信经营,保障客户利益,通过健全投诉机制提高社会公众的满意水平;坚持依法合规,恪守商业伦理,通过加强廉洁自律维护良好金融生态环境;倡导绿色金融,支持低碳经济,通过调节信贷杠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热心公益事业,增进社会福祉,通过加大资源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员工权益,通过拓宽发展路径实现企业员工的共同成长。和谐金融发展,公众教育先行。推进“金惠工程”,开展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是银行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资源,多角度、多形式的向公众普及相关金融知识,不断拓展公众的金融知识,提高公众识别和规范金融风险的能力,银行责无旁贷。思维穷是真正的贫穷,观念落后是最大的落后。“金惠工程”教育培训计划的实施,对改善社会信用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金融机构信贷安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积极支持志愿者有效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这项利国惠民的金融普惠工程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二)农村金融教育资源分散,整合度不高,农村金融教育普及存在较大的困难,需要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从内部看,人民银行金融教育资源分散于人事、会计、国库、支付、调统、征信、货币金银、消费者保护等部门,每年宣传教育各部门单打独斗,各自为阵,没有形成整体合力。以外部看,人行、银监、金融机构各吹各打,协调配合较差。建议整合多方资源,形成整体合力。

(三)制定全省统一的农村金融教育规划,分年度、分阶段、分部门、分层次实施,特别要把金惠工程的农村金融教育与各单位、各部门的金融知识宣传结合起来,统一安排,统一开展

各金融机构也要结合各机构特点,制定具体的金融知识教育方案要,明确各阶段的工作目标、各条线的工作重点,建立长效的工作机制。

(四)建立健全农村金融知识教育的组织机构架,明确(或指定)部门负责农村金融知识教育工作

加强金融教育人才培养,积极配合、参与金惠工程志愿者活动,在参与中接受教育,在实践中锻炼提高。

(五)以“一创两建”为平台和载体,多渠道、广覆盖开展金惠工程

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村支付环境建设是金融惠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一创两建”工作,有利于广大农民群众掌握金融知识、了解金融产品,强化金融技能,提升金融风险意识和信用意识。另一方面,做好金惠工程,有利于扩大金融服务的受众面,提高金融普惠性和包容性,使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金融业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村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

(六)要用开放的思想、普惠的理念、包容的品质开展金惠工程

金融本身就是一个高风险、知识密集型、社会性很强的一个行业。而金惠工程由于它的公益性、义务性、社会性特点突出,限制了它的权威性和强制推广。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发展普惠金融”的决定,吹响了普及农村金融知识的号角,金融不是富人的专利,让每一位农民群众学习金融、认识金融、利用金融、享受到更多更公平的金融服务,是每一位组织者、志愿者、金融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更是每一位金融工作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七)要加强弱势群体的金融知识教育,特别是金融风险教育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经济货币化程度不高,信息闭塞,金融知识相对比较缺乏,要加强针对“三农”、小微企业、少数民族、边远贫困人群、流动人口、留守人员、老人、妇女、残疾人等的金融知识教育,特别是金融理财、金融诈骗、金融风险教育,金惠工程志愿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教育活动,提高了弱势群体的抗风险能力。

(八)要高度重视青年志愿者的参与作用,为他们开展活动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总结》,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31 24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