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重建工作总结通用3篇

发布时间: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篇一

攀西地区"8.30"地震对我乡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超多农房、校舍等成为危房。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乡灾后重建工作顺利推进。现将我乡"8.30"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和爱乡受灾基本状况

和爱乡位于盐边县县城东南面,距县城52公里,辖区80.2平方公里,辖4个村21个村民小组,1195户5078人。我乡是攀西"8.30"地震重灾乡之一,共造成4个行政村21个村民小组1165户4539人受灾,倒塌房屋115间,面积1640平方米,损坏房屋7272间,面积142674平方米,家畜死亡504头,家禽916只,农作物受灾2568亩;公共设施损坏106间,面积4380平方米;烤烟房垮塌、受损442间;公路、电力、水利、校园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直接经济损失达8000余万元。经过评估、鉴定和县级审核,和爱乡需重建402户,需维修加固763户。

二、重建项目基本状况

1、农房重建:经过评估、鉴定和县级审核,和爱乡需重建402户,总投资约3357.91万元,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其余部分由农户自筹。

2、农房维修加固:经过评估、鉴定和县级审核,和爱乡需维修加固763户,总投资约538万元,资金来源为各级政府补助一部分资金,其余部分由农户自筹。

3、顺利村中村社基础设施建设:中村社为地震中受灾极为严重的村社,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对中村社实行统一规划,集中重建,并投资100万元用于中村社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项目建设所需资金由县财政专项列支。

4、校园重建:经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实地勘察,决定对和爱中心小学的综合楼、教师宿舍楼及干塘小学进行重建,对B栋教学楼进行维修加固,总投资约为354万元。

5、水利设施重建:经上级部门实地勘察鉴定,马蜂湾水库、金河水库受损严重,不具备蓄水功能,决定对其加固维修,总投资约为250万元。

三、重建工作进展状况

1、农房重建设及维修加固:经过我乡党委和政府的艰苦努力,截至2009年8月5日,我乡402户重建户中,开工402户,占重建总户数402户的100%,其中:在建1户,占重建总户数402户的0.25%;已建成401户,占重建总户数402户的99。

75%;截止目前,乡政府共验收重建农房400户(含对原被责令整改农房的第二次验收),全部合格;另县政府农房重建验收工作组对我乡重建农房进行了抽验,共抽查177户,占总户数的44.03%,抽查结果为全部合格。我乡763户农房维修加固户中,已建成的683户,占维修加固总数的89.52%,其余的正在加紧施工。

2、中村社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村中村社全部54户重建户均已完成农房主体工程建,已有35户完工搬入新居,其余19户正在进行完工前的装修工程。基础设施建方面,目前已经完工并经验收的是农房重建场地平整工程和低压线路改造工程;中村社的一条主要排洪沟堰的整治工程也已基本竣工,中村社高压线路安全隐患整治工作也已完工,安置点内的排水工程也正在建设,预计8月底能基本竣工。

3、校园重建:B栋教学楼加固维修已按比选招标程序,攀枝花市中鼎工程有限职责公司中标,中标价为432832.32元。并于3月7日动工,已基本完工。

A栋教学楼重建已按比选招标程序,攀枝花市仁和房产建筑工程有限职责公司中标,中标价为1687753.10元。并于4月20日动工,预计9月20日竣工。

教师周转房重建已进入比选招标程序,预计12月20日竣工。

干塘小学重建已动工,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4、水利设施重建:金河水库的维修加固工作方案论证工作已结束,上级部门已于6月28日下发了开工令,目前正在办理林地使用手续;马蜂湾水库维修加固前期准备工作也已经结束,预计8月底即将开工。

四、救灾资金到位及发放状况

全乡总到位资金1419.54万元,已发放资金651.74万元。其中:维修加固到位资金318万元,还未发放;重建建房补助资金850.08万,已发放401万元;到位三无人员补助资金167.0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过渡安置补助资金80.4万元,已全部发放;到位三孤人员补助资金3.3万元,已全部发放。

全乡接收的救灾物资有:桶装水2248件、大米12吨、收音机180部、小粮仓210个、棉被1973床、旧衣物220袋、办公用品1台、棕垫54床、褥子17床、移动电话2部、竹席44张、棉大衣400件、帐篷978顶、方便面105箱、手电筒150把、饼干16箱、毛毯320床、电热毯300床、草垫200床、书包1056个、袜子1200双、毯子300床、鞋子1360双、衣物250件。

除移动电话在救灾结束后已归还移动公司、1顶帐篷无法使用及1台办公用品为市级部门捐赠给和爱乡政府用于抗震救灾工作外,其余物资已全部发放给受灾农户。中村社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资金100万元(县财政专款)已全部到位,目前已经支出重建场平13.2625万元、低压线路改造16万元、沟堰整治部分工程款8万元、排水工程部分工程款8万元、高压线路安全隐患整治0.6万元,共计45.8625万元。

五、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地震发生后,乡党委、政府迅速开展了抗震救灾抢险工作,于2008年9月中旬启动农房恢复重建工作,组建了以书记为组长,乡长和副书记、副乡长为副组长,相关站、办、所负职责为成员的农房重建领导小组,并落实了工作人员。实行乡领导成员包村、一般干部包户的工作职责制,督促农房重建的进度,对建设质量把关,切实协调解决全乡402户重建农户土地、建筑材料、资金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二)加大力度,狠抓落实。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将此项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来完成:

一是认真做好灾后农房重建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确保受灾农户吃透政策、杜绝违规现象发生。

二是严把工程质量关。农户从签订施工合同、拆除危房、场平、购进建材、构筑基础、墙体砌筑、屋面现浇等各个环节均由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乡村社干部严格把关,专门针对农房恢复重建编制了《安全须知》、《注意事项》等,加大指导力度,保证施工安全,切实维护受灾农户权益。三是加大对重建困难农户的扶持力度。

乡党委、政府针对未动工困难农户,逐一拟出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的措施和方案,加大督促和指导力度,实行村社干部一对一帮扶,同时对已动工但存在严重困难的农户安排乡村社干部帮忙重建。针对无劳动力确无潜力自行建房的困难农户,乡上在争得农户自愿又不违背政策的前提下,由村、社组织劳动力和建材帮忙无潜力的农户建房。四是统筹项目和资金,为重建农户解决实际困难。

对重建户在户均国家补助2万元前提下,对困难农户乡党委政府用心向上争取沼气、人饮安全、安居工程、扶贫开发的整村推进等项目和资金,并将这些项目和资金统筹安排,打捆用于扶助贫困农户。协调解决208户农户贷款256万元。五是建立健全灾后农房重建信息报告制度。各村、社及时、准确地将恢复重建进度报乡上,由乡上汇总上报灾后重建的日报、周报、半月信息。

(三)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带头作用。

和爱乡党委、政府在恢复重建过程中,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一是建立党员、干部帮扶联系重建户制度。全乡31名乡干部、37名村社干部每人至少联系五户以上的重建户。帮忙重建户落实建房土地,协助购买建材,并将党员、干部联系重建户状况向外公示,理解群众监督。二是成立8支党员义务服务队,帮忙重建困难户拆旧房、挖地基和搬运建材。

三是建立奖励、激励机制。乡党委对各支部灾后重建工作,进行单独量化考核,作为年终评定考核的重要依据。四是进一步加大对党员干部的监督管理力度,确保了救灾物资得到了合理发放,党员干部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促进灾后重建工作有序开展。在乡党委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帮忙指导下,用心做好抗震救灾期间的党建工作和一线发展新党员工作,在抗震期间该乡涌现出了一批先进个人和群众。从2008年9月至2009年5月底,共新发展党员7人,3个群众、8名党员干部受到上级表彰。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重建农户未严格执行农房重建中有关土地审批的规定,截止目前,我乡仍有个别农户的建设用地未经审批。

2、中村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人畜饮水工程无法实施,原因为原设计为自流式集中给水,但《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集中式给水,除应根据需要具备必要的净化处理设备外,不论其水源是地面水或地下水,均应有消毒设施",原设计不贴合国家规定,无法继续施工。

3、由于县政府或相关部门未将农房验收结果以正式形式反馈我乡,重建农房剩余补助资金还未发放;另外,县政府验收工作组是否还要对农房维修加固工作进行验收,农房维修加固资金的发放是以乡政府验收结论为依据还是需要县政府验收工作组验收结论为依据。

七、下一步工作推荐及打算

在市、县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下,在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乡灾后重建工作推进顺利,在下一阶段工作中,乡党委、政府将继续高度重视灾后重建工作,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工作落实,将工作的每一环节抓实、抓细,确保重建工作如期圆满完成。

一是继续抓好重建的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个性是加大对部分对维修加固工作有抵触情绪的农户宣传工作,确保受灾农户吃透政策、杜绝违规现象发生,如期完成农房维修加固工作。二是继续严把工程质量关。进一步加大对农房重建的技术指导,确保建成的农房满足抗震要求。

三是继续加大对重建困难农户的扶持力度。针对困难农户的实际状况,用心协调,切实帮忙困难农户解决急需解决的困难,确保困难农房有房住、有衣穿、有粮吃。四是进一步健全信息报告制度。各村、社及时、准确地将恢复重建进度报乡上,由乡上汇总上报灾后重建的日报、周报、半月信息;同时用心与上级部门沟通,互通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公证处年终工作总结 篇二

根据市依法治市办《20xx年度依法治市工作目标考核办法》(雅法组发【20xx】2号)及《依法治省工作考核内容分工方案》(雅法组办发【20xx】23号)的要求,市档案局按照《市依法治市20xx年工作要点》的内容对照检查,我局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领导,落实机构,制定规划,强化监督,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制保障,取得了较好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依法治市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加强党对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

1、建立了党组书记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和其他班子成员 “一岗双责”制度并履行到位,建立了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明确了工作机构。市档案局年初调整了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党组书记调走,改由局长于冀川任组长,为档案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第一责任人,副局长宋力任副组长,法制教育科为责任科室,明确了领导“一岗双责”责任制。推进依法治理工作年初有计划,日常工作有台账,年底有总结。为加强依法治市工作,市档案局建立了依法治理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将此项工作纳入全年科室和个人目标考核中,分值3分。同时,把法制教育科确定为专门从事依法治理的工作机构,确定专人负责。

2、党组依法决策机制健全,党委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党务公开规范开展。实行重大决策咨询和审查制度,严格落实政务公开、信息公开,依法管理档案事业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党组专题研究依法行政工作4次,监督检查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情况6次。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工作严格落实一是在网站依法公开了灾后恢复重建、重建资金、招投标项目及政策等信息公开,在本局网站实现信息公开。二是已开通的政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及时发布各类权威政务信息、开展互动交流、提供在线服务。建立健全了网络舆情制度、联动评论引导制度等充分发挥了网络新闻发言人的作用,确保了如有舆情能及时发现上报,群众事件能化解于苗头。

3、将遵守宪法法律、依法办事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条件,在今年选调副科级领导干部中,将能遵守宪法法律、依法办事作为选调人员的重要条件;从5月开始,建立了领导干部法治档案。

4、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年度述法报告制度、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法治建设成效考评制度建 立健全并落实。建立了学法用法制度。印发了《市档案局领导干部会前学法制度》,制度采取会前学法和专题学法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年领导干部专题学法不少于2次,领导干部及职工会前学法不少于24次,每月不少于2次,学习内容包括宪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民法、刑法等综合性法律及涉及本部门档案法律法规等方面的知识。为落实此项制度,拟订了领导干部学习法律计划,提供法律学习用书和资料,选聘讲座辅导人员。相关业务科室负责解读相关的档案法律法规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编研科负责将年度学法资料汇编成册,供领导干部和职工学习。此举进一步促进局班子成员及中层干部学法活动规范化、制度化,提高领导干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能力。

通过依法执政,档案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六五”普法期间,全市共新建或加固9个综合档案馆,全部通过规范化管理等级认定或复查,其中达到国家2级标准5个,省二级标准4个。557个机关、乡镇、企业事业单位档案工作通过规范化管理等级认定。 全市档案工作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提高,社会档案意识和档案法制观念显著增强。

二、依法行政工作得到加强,完善地方法规体系,行政权力运行机制落实。

1、落实了行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的依法行政责任制。局长于冀川为组长是依法行政第一责任人。同时明确了组长、副组长、责任科室职责。

2、加强完善地方法规体系。各级档案部门始终将普法工作作为推进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档水平的重要手段,坚持学用结合,依法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档案工作法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地方档案法规体系不断完善。20xx年2月,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档案工作的责任主体和档案工作的体制机制。为依法行政和依法治理提供了法律保证。

3、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落实。一是行政审批严格按照公布目录开展。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平台运行规范。全面开展行政权力清理工作,落实行政权力动态管理调整制度,本单位做到法律、法规、规章调整文件公布之日起20日内,向政府提出书面动态调整申请并根据批文编制了本单位行政权力目录。严格遵循职权法定、简政放权和精简交通的原则,在县区所报行政权力清单的基础上,不断清理优化,逐步形成了合理合法简单易行,符合实际操作规范的权力清单,经过3次全面清理,已取消、规范了二项行政权力,并将本单位行政审批系统纳入行政权力运行平台,公开了各项行政权力法律依据、权力事项、外部流程、服务指南等内容,提供了相关的服务表格下载、行政权力事项办理状态查询以及网上咨询、投诉,对办理情况进行评价等。二是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建立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的基础运行平台,实现了所有行政权力事项全流程网上运行。并根据行政权力目录中行政权力事项基本信息、内部流程图、裁量标准,在行政权力基础运行平台对每项行政权力事项设定独立的内部流程(含时限、环节、责任人、顺序),固化了流转环节。三是建立了行政权力运行电子监察系统。在行政权力目录、电子政务大厅、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建立运行的基础上,建立了功能完善的行政权力运行电子监察系统,实行录入员、管理员、监察员分离管理,实现了对行政执法行为实时监控、全流程监控、预警纠错、效能评估。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对行政权力应纳入而未纳入平台运行的实行问责。

在实施过程中,我局认为通过简政放权,简化办事流程,进一步转变了政府职能,落实了建设服务性政府的要求。在行政审批办理工作中,严格按流程办理,从未出现行政投诉情况。

4、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规范落实到位。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倒查和纠错问责机制落实。一是建立健全了行政监督决策和责任追究制度,明确了监督和责任追究主体、程序和方式,建立健全决策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坚决制止和纠正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的决策行为。二是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制定了《市档案局关于规范性文件报审和备案要求的函》,对档案系统规范性文件报备工作作了明确要求,坚持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维护法制统一。

5、综合执法机制建立并规范运行。行政执法全过程记 录制度、行政执法裁量权基准制度和案例指导制度建立并规 规范运行。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信息共享平台规范运行,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健全落实。

6、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要求落实。行政机关维护司法权威制度健全落实。

7、政务公开全面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公开落实到位。一是进一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做到审批职能向一个机构集中,审批机构向政务服务中心集中,本局由于行政审批项目数量少,为方便群众办事,依法委托市政务管理办公室受理、办理行政审批事项。二是推进行政审批方式转变,强化服务功能。我局积极推行行政管理重心由事前审批向事中事后监管转移,未有以备案、登记、认证等形式变相设立行政审批的事项,清理了一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提档、查档、复印均实行免费服务。三是完善了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印发了《市档案局行政审批管理制度》,明确了行政审批受理、办理、监督实施程序、行政审批工作人员职责、行政审批过错责任追究等制度。依法行政 “十项规定”执行到位。

三、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1、积极推进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规范工作。根据《四川省档案自由裁量标准》,制定并印发了《市档案自由裁量权标准》,对执法幅度较大的事项进行细化量化,制定了裁量阶次和标准,规范运行流程,让每项行政执法的自由度降到最低,避免了“同案不同罚”、“同城不同罚”、“合法不合理”的现象。

2、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和执法监督,助推灾后重建。不断深化行政执法工作。根据档案事业发展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配合省人大开展档案馆库建设专题执法调研,有力推进了档案馆建设规划的落实。一是档案部门定期开展档案安全、规范化管理等专项检查,以及档案馆库建设、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专项督查。20xx年共对146个灾后重建重点重点项目单位356个重点项目开展了执法检查和工作督查,同时,对8个市、县级单位开展了执法检查,依法责令有问题的单位限期改正,特别对存在严重问题的名山房管局三次发出整改通知,限期整改,通过整改和跟踪督查,达到了应有的效果。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督查工作方案》,由市重建办发文实施;三是开展项目档案专题培训,对项目主管部门档案人员分系统、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共培训20个系统1145人;四是开展专项督查,由市重建办牵头,组织档案局等相关部门对市本级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督查,并通报检查结果;五是督促项目主管部门落实责任,全面负责本系统项目的自查、迎检和培训工作;六是要求各区县重建办和档案局按市上统一要求,对本辖区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专项督查。

四、依法推进灾后重建工作。

1、开展了“推进依法治市,助推灾后重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家园”主题宣传活动,

2、把法律宣传与督查灾后重建相结合,组织相关科室深入XX县、芦山组、XX县等重(特重)灾县督查灾后重建项目、开展法律宣传,为灾区提供抗震救灾法律法规文件,特别是及时提供了由国家档案局发布的《档案工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管理办法》、《关于做好抗震救灾文件材料收集归档工作的通知》等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3、加强灾后重建政务服务,简化查档手续和程序,实现“流程更优、时间更短、服务更佳”,如开通了电话查询、网上查询、信函查询等便民利民服务等。

4、加强灾后重建服务监督机制。全市档案系统开展了灾后重建档案资料的监督检查,确保了灾后重建档案资料的完整与安全。

五、加强依法行政媒体宣传工作。

档案部门高度重视档案普法工作,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将档案普法工作与档案干部培训、档案文化建设、推进档案服务和档案法制建设等相结合,将档案执法与法治宣传、法律咨询、法律服务等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手机报、政务微博和微信等媒体,采取举办法制宣传主题活动、法制专题讲座和培训班、档案法制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多种形式,面向社会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档案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市档案普法工作成效显著,有力推进了档案法治化进程。全年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中国档案网等国家级媒体发表依法治市文章9篇。在《四川档案》等省级媒体发表1篇,在《日报》等市级媒体发表5篇,有力地宣传了市依法行政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总结 篇三

县科知局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县级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有力地推进了灾后重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20XX年度灾后重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灾后重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县科知局将灾后重建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成立了汉源县科知局联乡包村灾后重建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安排部署、组织协调全局联乡包村灾后重建工作。

二、工作开展情况

1、帮扶村灾后重建工作

双溪乡涂家村“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涉及55户的农房重建,已全部完工。

2、第一书记工作

芶国军同志抽调到双溪乡涂家村担任“第一书记”,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长期驻守工作一线,召开党员干部会议6次,坝坝会7场,走访困难群众60户,收集意见建议10条,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帮扶计划》,有力地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

3、九襄镇灾后重建工作

姜永发、唐伟凡同志继续开展棚户区改造、梨花大道、九襄农贸市场等建设项目范围内的实物指标调查和复核工作,进村入户与群众面对面、一对一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为九襄小城镇建设努力工作。

4、联乡包村工作

制定和完善了《汉源县科知局“入户工程”工作方案》和《汉源县科知局联乡包村工作方案》积极开展联系乡灾后重建困难户送温暖、送实用技术和科技下乡等活动。对双溪乡涂家村“一对一”帮扶。工作队及时开展对接,并对该村地理、气候、人口结构、产业状况进行了初步掌握和分析。与农林部门沟通协调,制定了该村以苹果、桃子、李子为主产业的帮扶措施,开展了大樱桃、桃子等管护培训2次,发放资料2000余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抓班子、带队伍,不断加强社会管理工作

进一步完善村级各项管理制度,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后备干部培养。加强村民自治能力建设,强化联防工作机制,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力度,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2、强化“五个结合”,落实“六个精准”,集中力量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

强化“五个结合”、落实“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列出需求清单和任务菜单,分类制定扶持方案和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因村施治、因户施策,推动贫困群众精准脱贫、如期脱贫。

3、发挥农民专合组织作用,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进一步发展壮大涂家村的水果产业,落实县委县政府产业扶持政策,抓好以苹果、桃、李为主的水果产业的发展,协调组织开展科技培训,提高果产品质量,逐步发展成“大而优可持续”的格局,实现产业强村目标,积极融入“汉源百里花果长廊”,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奠定良好的基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灾后重建工作总结》,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31 3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