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总结最新4篇

发布时间:

总结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民政工作总结》,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民政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

一、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一)完善城乡低保制度。

①城镇低保工作以加强动态管理和争创全省低保工作双A规范化建设先进单位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低保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审核审批等工作环节和程序。强化家庭收入核算,倡导诚信救助,切实做到低保对象有进有出,补差标准有升有降。同时,对因天灾人、金融危机而新产生的困难家庭,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镇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对象1992户,4278人,月发保障金435495元。

②农村低保工作按照市低保局的安排布署,今年我镇应新增农村低保对象814人,为确保新增对象定位准确,不出偏差,我们严把“三道关”

一是实行“阳光操作”,把好群众监督关,加大公示力度,增加透明度,严格做到镇政府、村委会二级审核,三榜公示。二是做到“三个不上报”,把好审核上报关,即申报内容不清楚的不上报,群众有异议没有调查清楚的不上报,手续不齐全的不上报。

三是实施分类管理,把好进出关。

对有特殊情况的家庭,根据其困难程度适当提高救助类别额度,目前全镇已核定一类对象215户,258人,二类对象502户,1071人,三类对象581户,1347人,对原已享受的对象,家庭特别困难的类别进行稳定收入的家庭及时取消低保待遇,已取消117户,449人。

(二)提高五保供养水平。我镇现有五保户262人,其中集中供养199人,分散供养63人,为了改养和提高五保老人的供养水平及生活质量,我们一是提高了五保老人的供养标准,集中供养由年人均1500元提高到1800元,分散供养由年人均1000元提高到1300元。

二是镇委、镇政府在财力十分吃紧的情况下,仍投资48万元新建福利院门楼、厨房,道路硬化1200平方米,新置床上用品199套,新添室内家具150件。

三是开展五保对象的普查。严格按照《农村五保供养条例》中的条件,按照有关程序重新核定五保供养对象,对不符合五保供养条例规定的对象坚决予以取消,对符合五保供养条例规定的对象,没有享受五保待遇的做好申报审批工作,通过排查,新增五保对象49人,取消了47人享受五保的待遇。

(三)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日趋完善。我们根据上级出台的有关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改进救助方式,采取比例救助与定额救助相结合,事后救助与事前、事中救助相结合,大病住院救助与慢性门诊救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重点救助城乡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户和优抚对象,使我镇城乡困难群众就医难问题得到了保障,上半年已救助177人次,发放大病救助款172226元,有效地缓解了城乡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 (四)完善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制度。对因病、因残、因灾等各种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临时救助,着力缓解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临时性生活困难。

(五)救灾救济扎实有效。今年5-6月,我镇先后遭受2次特大暴风雨袭击,大量农作物受灾,部分农房损坏,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一定损失,面对灾情,我们一方面认真核实灾情,及时汇报,一方面组织广大群众生产自救 ,生活互助。上半年已发放春荒和涝灾救助款13.5万元,救助困难户950户,2612人。

(六)加强流浪乞讨救助工作。认真落实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提高救助管理工作水平。做好生活无着的流浪未成年人、危重病人、传染病人、精神病人等特殊困难人员的救助、劝返和护送工作。

(七)继续实施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工程。扶持鲁松林等10户住危房的农村困难群众兴建住房,改造工程完工后,可发放危房资金5万元。

二、加强城乡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人民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

(一)加强村民自治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湖北省村民委员会工作规范》,建立健全村民委员会相关制度,提高村级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认真研究解决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二)推进城镇社区建设。创新城镇社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辐射作用,进一步营造和谐社区创建氛围。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化服务,拓展社区服务领域,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三、加强双拥优抚安置工作,全面维护社会优抚群体的合法权益

(一)全面落实优待抚恤政策。确保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优待经费及时足额发放,切实保障优抚对象生活水平与居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上半年,共发放各种抚恤金438222元,其中伤残军人45人,154800元,烈属24人,52752元,复员军人40人,76710元,带病回乡退伍军人38人,22140元,参战涉核退伍人员169人,131820元。

(二)认真做好残疾军人评残工作。按照上级有关评残的规定,调查审核符合评残和调残人员相关资料,及时申报,目前,伤残军人成波经省民政厅批准,由7级伤残军人提升到6级伤残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程碧波、陈习安等2人的评残资料已上报到市民政局。

(三)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推行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安置,把退役土兵职业技能培训纳入职业教育或社会再就业培训体系,扎实开展退役士兵就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荐退役士兵就业。全面落实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在就业、养老、医疗和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四)大力开展双拥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双拥工作的领导,深化双拥宣传,充实双拥活动内容,丰富双拥活动形式。落实对复员军人、伤残军人等优抚对象的社会优待。认真调查军队退役人员的思想、生活现状,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教育,落实政策,解决困难,依法维,及时化解不稳定因素,确保军队退役人员群体的稳定。

四、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社会特殊群众的福利服务需求

(一)大力发展老龄事业。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业,全面落实老年人各项优待服务政策,加强维护老年人权益网络建设,注重解决有赡养人且有赡养能力但不履行赡养义务的问题。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社会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活动。

(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探索和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对上争取资金,对镇福利院进行扩建,逐步实现城市“三无”对象自愿条件下全部集中供养。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形成多元化投资、多层次发展、专业化服务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格局。大力发展社区福利服务设施和网点,建立社区福利服务体系,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体提供各种福利服务。积极组织实施残疾孤儿手术矫正和康复“明天计划”。

五、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努力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

(一)推动民间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促进各类民间组织的规范发展。以增强民间组织提供服务、反应诉求、规范行为的能力为目标,引导和鼓励民间组织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抓好行业协会的规范整顿工作,规范组织形式和活动行为。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服务新农村建设。

(二)加强殡葬管理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殡葬改革,规范殡仪服务市场,加强殡葬行业管理,提高殡仪服务水平。杜绝土葬,确保火化率达100%。

六、加强民政队伍廉洁建设,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廉洁建设。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工作机制逐步形成。

(一)以党的十七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履行好“上为党委政府分忧,下为困难群众解愁”的职能职责,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

(二)主动争取和自觉接受镇委政府的领导,服从全局、服务大局,牢固树立全局观念、大局观念。牢固树立干民政就要爱民政,扎根民政的思想,始终保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精神状态,发扬百折不挠的顽强斗志,加快工作节奏,事事求主动,件件讲时限,切实树立一种立说立行,高效和快捷的工作作风,务求实效,坚决杜绝作风浮漂、推诿扯皮的现象,大力弘扬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孺子牛”精神,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工作,一事一事的抓,一件一件的落实,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取得实际效果。

(三)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责任,抓好决策落实。坚持经常深入农村开展调查研究,把情况摸透,原因查明,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沟通联系,努力搞好组织协调工作,搞好上下左右的联系,不断提高协调水平,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

(四)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一是切实加强对各项法律法规的学习,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准确把握法律规定、严格执法程序、遵守法定时限,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进一步规范完善岗位责任、工作目标、办事流程等制度,通过各项制度的共同作用,建立起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体制。三是严格执法行为,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不被人情、关系所左右,努力用法律法规规范施政行为,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民政局社会福利工作总结 篇二

20x年度,登高社区民政工作在县民政局主管部门及镇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开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中,以人为本、求真务实,认真落实上级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到应保尽保、不漏保、不虚报,充分的把党和国家的关怀送到困难居民家中,现将20x年本社区的民政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文件精神,遵循社会救助与劳动自救相结合的原则,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实事求是的工作方针,切实把好事办好,把党和政府关心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及时足额发放到困难户手中,为真正做好此项工作,社区规范了低保操作程序。

一、低保户人员情况

20x年度,登高社区低保户数62户,从而保证了低保对象的家庭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二、开展低保工作的具体做法

自从社区成立以来,为了规范社区低保工作的操作程序,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我国三条保障线之一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这条保障线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与救助实效。

1、社区成立了低保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查和审核社区低保对象,并制定了社区低保工作管理制度;

2、低保对象的产生、申请手续办理及筛选审查,由社区低保工作人员负责,并进行第一次张榜公示;

3、由社区低保领导小组再次对低保对象、享受低保金额进行审核,进行第二次张榜公示;

4、经县民政局低保工作人员审批后,进行第三次张榜公示;

5、社区低保工作人员对低保各项工作负直接负责,并负责对低保户的协调管理工作;

6、及时掌握低保对象的再就业及隐性收入情况,严格按照要求办理保障金的申请工作;

7、通过各种形式(如:讲座、发放宣传单、社区网站等)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低保政策;

8、强化了低保对象参与社区公益事业的意识。社区工作人员多次组织低保人员进入社区进行环境保护、保洁保绿等公益性活动,受到了广大居民的一致好评。

三、严格执行低保资金的发放程序

对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弱势群体,在办理申请、审查、审核、审批的过程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三榜公示,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增加了低保发放工作的透明度。

四、落实优抚政策,强化优抚保障体系

优抚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是国家的有功之臣,不同于一般社会保障对象。针对我区优抚对象面广量大的特点,我们从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大局出发,坚持政府主导,认真贯彻落实优抚政策,强化优抚保障,优扶工作中,对优扶对象做到服务周到热情,经常,看望伤残军人,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把各项补助全部、足额、准确无误的发放到每位优抚对象的手中,将政府的关心及时传递给他们。

五、低保档案统一规范

严格低保档案的建立,资料齐全、统一表格、装订规范,并作为永久性保存资料,以备上级部门审查。

六、做好其它救助工作

认真执行福州市城市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登记制度,完善困难居民大病救助工作,对患重大疾病的居民进行多次摸底调查,让党和政府的关怀落到实处。让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身有所居、饥有饱食、病有医就、寒有衣穿,增强社会的诚信和友爱,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人性化和谐发展

七、认真召开低保自查工作

20x年度认真彻底的对本社区的低保工作进行了摸底自查工作。并对本社区低保对象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对已经再就业和隐性就业,家庭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家庭进行了重点摸排工作。通过几个月的低保自查工作的开展,本社区对低保对象家庭基本情况都有了进一步的掌握。一年来,本社区根据自查摸底情况,对社区低保对象进行了调整,存在已经再就业和隐性就业、家庭收入超过最低生活保障线标准的家庭退出了低保对象。并且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新增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列入到“低保”对象。由于在自查工作中,社区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的低保政策宣传工作和耐心的解释工作,退出低保对象的家庭均表示理解了国家的低保政策,没有对退出低保对象提出异议。并且对新增低保对象通过“三榜公示”后,社区没有收到任何不同意见。

八、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1、对个别低保户对象的家庭详细情况了解的还不够详细。今后,社区将利用对辖区居民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时,进一步对低保对象的详细情况进行补充了解;

2、对社区居民宣传低保政策的力度还不够,少数<www.chayi5.com>居民对低保概念理解不够。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各种宣传低保政策的力度,彻底改变“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就是“享受国家福利待遇”的错误观念;

3、鼓励低保对象积极再就业的力度不够。今后,将加大激励低保对象再就业机制,帮助低保对象通过劳动致富走出困境。

民政工作总结 篇三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我县民政工作紧紧围绕年初既定工作目标,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以深入开展“双年”竞赛、 “三创”实践活动为抓手,凝聚力量,着力在解决困难群体、弱势群体、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上狠下功夫,实现了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多项工作取得了新突破。

一、社会救助工作

(一)城乡低保。共为19793 户、41152 名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584.19万元,其中包括春节一次性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823万元;共为6635 户、15249 名城市低保金2076.43,其中包括春节一次性补贴和临时价格补贴457万元。

(二)农村五保。共为5139户、5619名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五保供养金481.9万元,其中分散供养3xx9名、共发放分散供养金252.9万元,集中供养2490名、共发放集中供养金229万元。逸仙敬老院灾后重建工程。通过前期的规划设计、招标比选,工程已于6月开工建设。

(三)医疗救助。全县累计实施城市医疗救助16656人次,其中资助参保15249人次,累计救助支出272.01万元,其中资助参保支出45.75万元、直接救助支出226.26万元;累计实施农村医疗救助41895人次,其中资助参合39315人次,累计救助支出616.08万元,其中资助参合支出196.58 万元、直接救助支出419.5万元。

二、救灾救济工作

(一)救灾资金发放。发放春荒冬令救灾款418万元,解决4.39万人、215.6吨口粮救济、衣被救济12860套(件),走访慰问困难群众9890人次,临时救助困难群众8870人次,使困难群众生产生活秩序井然有序。

(二)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根据民政局职能对20xx年度自然灾害损失进行了综合评估,形成了评估报告报县创建办,完成了非地震灾区灾后重建示范区建设工作。

三、优抚安置工作

(一)优抚对象补助发放。20xx年1月共向20xx、20xx年入伍的'513名城市、农村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98.71万余元。

(二)妥善安置退役土兵。全县共接收20xx年度复员土官、退役土兵232人。

(三)发放60退役土兵生活补助。上半年,共为1464名60岁退役土兵发放老年生活补助金xx6.34万元。

四、社会事务工作

(一)婚姻登记工作。共办理结婚登记3068对、离婚登记368对,办件合格率为xx0%。

(二)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共救助274人次,其中,救助省外求助人员xx5人、省内救助人员149人,未成年人xx名。

(三)殡葬管理工作。共承运遗体火化173具,承办吊唁活动xx3起,万花岭公墓安葬骨灰18座。万花岭公墓二期(已规划剩余墓穴打造)工程已完成招投标工作,于6月开工建设。

(四)社会组织工作。对20xx年前登记的53个社会团体和44个民办非企单位进行了年检,年检率达到xx0%。

五、政权区划工作

(一)村干部培训工作。今年3月,分两期对194个村、21个社区党组织书记、主任进行了民政民生政策培训,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干部的能力和水平。

(三)《政区大典》编纂工作。为按时完成《政区大典·四川卷·开江分卷》编纂工作,于3月6日召开了编纂工作联系会,安排部署了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编纂内容,政权区划股已将各单位编纂的初稿进行了审核,并着手编纂县级条目内容。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重点是推进农村村组社区化管理,今年的任务是完成xx个试点打造工作,一季度完成了试点打造前期工作,确定了新宁镇黄泥沟村、普安镇新河村、永兴镇糖房坝村、讲治高峰村、任市镇花朝门村、甘棠镇锣鼓堂村、骑龙乡新店子村、回龙镇锁口庙村等xx 个试点。

六、慈善捐赠工作

截止6月,全县共筹集XX县留守儿童助学关爱和支持在外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发展基金的启动资金3062125.6元。启动了大学新生贫困助学工作,深入到开江中学、任市中学、普安中学及各乡镇摸底调查贫困学生情况。

七、社会福利工作

按照社会散居孤儿按每人每月600元、福利机构供养孤儿每人每月xx00元的标准,全县共发放36.24万元。

民政个人工作总结 篇四

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在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配合下,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构建发展劳动关系,圆满地完成“十二五”确定的工作目标。

一、就业工作成效显著。

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基本形成,就业渠道不断拓宽,就业规划不断扩大,就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十二五”期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67133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6618人,基本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1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二、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征缴成效显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工作有了新的突破,企事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保障制度不断完善,保障范围不断扩大,保障资金运行良好,保障基础能力增强。“十二五”期间,全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51600人,完成任务率达100%以上。从2015年1月起,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145元/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达48909人,参保率达95%以上。我区收到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项目29个,目前已有25个项目正在开展,涉及约12000人。全区纳入社会化管理的省、市属企事业退休人员人数达到35568人,养老金全部按时足额发放,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达到100%。

三、职业培训工作成效明显。

大力实施职业技能培训工程,着力抓好再就业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培训,以就业为导向的市场化、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大力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设,技能劳动者的素质结构得到明显改善,技能工人占劳动者的比例有了较大的增长,劳动者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全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10848人次,创业技能培训590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引导培训11268人。

四、劳动关系总体和谐稳定。

几年来,我区不断创新方法,理顺体制,建立完善了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纠纷调处机制和监察执法机制,较好地维护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主体的合法权益,保持了劳动关系的总体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劳动保障监察受理群众投诉举报案件324宗,结案302宗,结案率达93%;参加处理突发案件300宗;做出处罚23家,罚款金额共18.38万元;为工人追回拖欠工资及押金5907万元,涉及劳动者1893人,几年来无一起劳动监察案件被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以劳动签订合同及劳动合同备案制度初步形成,全区累计129家企业办理劳动合同备案,涉及劳动者3819人。不断加强仲裁调解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处理。2012年11月,成立了XX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并于通过公开招聘2名和调进2名配备了仲裁工作人员,为仲裁工作提供了机构人员保障。几年来,劳动争议仲裁案件立案1573宗,结案1541宗,结案率达98%。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民政工作总结》,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31 6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