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分析(优秀3篇)

发布时间:

试卷是对你所学的知识的一种检验,也是能让自己知道自己所学知识的薄弱之处,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试卷分析》,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试卷分析 篇一

一、基本状况分析

此次语文考试卷的命题资料为“三大块”: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第二部分是阅读;第三部分是习作。其题型较新颖,能贴进学生生活,覆盖面较广,既考查了学生对汉语拼音、字、词、句、课文及古诗文的积累、理解、运用的状况,又检测了学生阅读的潜力,贴合年段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

二、考试结果及分析

1、状况分析:

基本数据分析:本班共43人,平均分86.24,优秀学生31人,1人不及格。从以上成绩看,成绩并不理想。

2、板块分析

(1)积累与运用答题分析

第一题:看拼音写词语,并能发现规律。

这题是考察学生对拼音的掌握状况。除了极少数的同学出现失误以外,大部分的同学完成状况是较好的。其中出现的主要失误是发现规律。

第二题:按要求词语写。这题完成得比较好。

第三题:读一读,练一练。这道题是考察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状况,总体来说完成的相对较好,出现失误最多的是“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是写气象,不明白。.。.。.”。

第四题:选取题,学生完成状况一般。其中选取题失误最多的是“的、得、地”的用法。第五题:按课文填空。这题是考察学生对课文资料的掌握状况。总体来说,学生还是掌握较好的,但也存在失误。主要的错误是“我们能够利用它来----和治疗疾病。”“预防”填不出来。

(2)阅读部分答题分析

这次阅读理解,学生的答题状况一般。其中出现的主要错误是“第1小题,写“抵”字的查字典和选意思以及第4小题的说明方法。阅读(二)文章的结构和“驰名中外”的近义词,不会的学生较多。

(3)习作部分答题分析

这次习作要求学生写六一那天的事。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的同学能紧扣主题,把一件事写完整,有的同学甚至能使用优美的语句,对一些细节进行了细致的描述。一小部分的同学没能把握好习作的题目要求,把文章写好,极个别同学甚至不知所云。

3、问题剖析

(1)语文知识积累不牢固,还有一些语文常识也有待加强巩固。

(2)学生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还不够,阅读理解潜力亟待提高。应教给学生必须的读书方法,并让学生在超多的阅读实践中加以运用。从卷面状况看:学生的理解潜力应着重培养。

三、反思。

本次检测是对教学质量的监控,透过本次质量分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就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题潜力。

(二)要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基础潜力方面的训练。尤其是字词运用,要反复地出现,学会正确地区分运用。

(三)平时要加强听说读写这一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潜力。

(四)平时的阅读教学要重视提高学生对文章整体把握的潜力,要引导学生一遍一遍地、有层次地读整篇课文,由读得不大正确到读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通顺,读得不大有语气到读出语气,品味语言的精妙,领悟一些表达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及阅读理解潜力。

试卷分析 篇二

第一部分 阅读(共55分)

23题((2分)找出文中的含义,答案就在原文,只要读仔细,应该能够找得出来,但还是有一些同学失分,其中三班13人,八班8人。

24题(3分)选择题,需要仔细阅读才能确定最准确的答案。做对的同学三班28人,八班24人。

25题(4分)要求写出“昂然”与“熬干”两个词表现了什么感情,这道题难度比较大,参考标准是:“昂然”写出灯盏挺立的姿态(1分),赞扬了老师教书育人的品质,给人光明与希望,像一盏灯永不会在我心头熄灭(出现“赞扬、赞美、敬佩”等关键词的即可得1分);“熬干”既写出灯盏里的油几乎没了,(表现了老师的奉献精神1分)崔老师生病住院,表达我的伤痛之情。(出现“伤心、痛惜”等关键词的即可得1分)能写出借灯喻人的意思的给1分。得满分的三班是308,八班是804,很难得。

26题(5分)要求联系上下文写出人物的心理活动,这道题目只要审清题得满分并不难,但有部分同学只联系了上文却没有联系下文,致使失分。参考标准是:要点(1)心理描写;(2)一方面是犹豫不决,有点不敢见老师(2分);另一方面又自我鼓励,勇敢的进去,解除心中的疑惑,希望得到老师的教育(2分)。语言(1分)得满分的三班有17人,八班15人。

第二部分 写作 (45分,其中书写5分)

从分值上来看,40分是一类卷,其中三班有12人,八班有7人。最高分是三班的张康滢43分。

能得到一类卷的作文,最突出的特点是选材新颖,在众多作文卷中没有雷同,即使有相似题材,也因为独具个人特色脱颖而出(比如周李彧的作文)。这次考场作文有不少同学把平时的习作巧妙地稍加修改,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比如张康滢和刘佳颖的作文)。

这两天我会把42、43分的作文集中起来发到空间,大家可以分析一下这些作文得高分的原因。

考试结束,不管得分高低,最重要的是查找自己的得失,有所得的一定要继续发扬,有所失的一定要积极弥补。就语文教学这方面来说,有所得的是这次的文言文部分复习地很扎实,同学们失分比较少。还有作文,考前对二稿的面批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少同学灵活地选用平时习作中的材料,得分挺高。不足之处是在现代文的教学上给同学们的理解空间少,下个学期的教学要在“活”上下点功夫,希望能引领同学们找到提高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

假期同学们所要做的,一是把《优化学习》认认真真地完成(古文部分先不用工具书,做完后再利用工具书红笔订正,最后再对照答案红笔订正。不管作业里的题目有多难,也一定要写出自己独立思考的结果,然后再对照答案认真订正,如果对答案有异议或不理解,可以圈出来开学问老师),二是做好读书笔记(摘录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议论),三是写好假期日记(亲身经历有深刻感受的),这些做好了,就等于在弥补自己考试中所反映出来的那些问题了。

试卷分析 篇三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4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第三部分是作文,计40分。以“习惯”为话题,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9左右。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4小题,这是一道病句选择,多数学生在做的时候都容易先到“A”;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只有“与”错写为“举”、“涟”错写为“莲”;第7小题(1)很多学生对“止戈为武”理解是相反的,(2)中有部分学生不能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用语出现了不文明的现象;第9小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漫画内容,失分较多。

第二部分的阅读理解,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58.6%。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71.1%,学生在对“紫禁城”的知识掌握不够。课外阅读,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意思,失分较多。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部分学生对于“习惯”这一话题的理解存在的一定的误区,比如:“习惯帮妈妈做事”等,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活少; (4)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2、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3、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试卷分析》,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9 1010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