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小故事(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为人师表,在讲坛上不断地上演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日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人们的心上。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我的教学小故事》,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我的教学小故事 篇一

在暑假期间,我的女儿在老师的组织下进行了一次野外活动。为了培养她的能力,所需要的东西我都让她一个人去准备。第二天,我送她到学校时,我发现所有的同学都背着双肩书包,多数同学穿的是旅游鞋。而我的女儿只用手拎袋拿着她的物品,穿了双凉鞋。因为天气十分热,她也没带雨伞,回来后都被晒爆皮了,看着女儿狼狈的样子,我是又好笑又心疼。通过这次活动我让她反思了一下,让她知道今后如果有这样的活动将如何去准备。为了让她学会自理的能力,只能让她在实践中去学习。

其实,人一出生就有自理的天性,比如刚出生就知道找母乳,学步时摔倒了知道自己要爬起来,看到大人穿鞋也想自己穿鞋,等等。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原本属于自己做的事,自己竟不做,或者不会做了。究其原因,一是父母娇惯,二是自己有了依赖性。父母对我们的态度要改变,我们自己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自己会做的事,一定要自己做;自己不会做的事,要学着去做。如果事事依赖父母,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时间长了,不仅会让自己更懒惰,而且会让自己不知道如何应对生活。常听人抱怨,现在的孩子总是长不大,比如从小学到中学,不少学生必须有家长送接,甚至到大学还有家长要陪读。大学毕业找工作,父母还要陪孩子四处奔波。一时没工作,二十几岁的孩子可以安然在家“啃老”。在学校,老师对学生也不敢有丝毫放松,为了安全考虑,有的连课间自由活动都取消,更多的学校叫停了学生向往的春游,使学生接触校外社会生活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此环境之下,一些孩子的生活能力低下,有的甚至连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了解,更缺乏与他人的正常社交能力。一些学生习惯于生活在由师长安排好的轨道上,缺乏自主选择人生的意识和能力,对学习、学业以及未来的人生选择茫然,一旦家长安排或选择的人生道路发生变化,即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有的学生缺乏基本的应变能力,以致毕业求职屡屡碰壁、受挫。这显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轨迹。教育的过程即引领孩子社会化的过程。让孩子学会自立,学会正常的社会交往,成年后顺利步入社会生活,本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功能。如果在全社会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关注的环境下,家长与学校倾其心血培养出的学生却总是长不大,连自立自理意识和能力都不具备,这无疑是教育的一种失败。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呢?

学会自理并不是一件很复杂的事,需要的就是努力尝试、不懈坚持。学校对大家来说,环境都是一样的,都没有了父母的照顾和“约束”,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自我锻炼的机会啊。鞋带松了,自己系;铅笔用完了,自己削;积极参加集体劳动;自己的书包自己整理;自己的学习时间自己安排。“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时我们可能会笨手笨脚,也可能会被同学笑话,但能力是慢慢培养的,做好了这些小事,自理能力自然就逐渐提高了。

没有自理意识和能力,谈何成才?时下,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社会竞争在加剧。这一信号应该给予广大家长及学校一个提示,即小心翼翼地包办教育很可能是费力不讨好,抱着的孩子长不大。这本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却一直未见较大改观。不难想象,一个连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事都处理不好的人,能自如地处理好职场中与上下级及同事的关系吗?能担当起在社会中做一个合格公民的角色吗?

孩子自主自理的能力是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我们从国家、社会未来发展的角度,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立自理意识,让孩子在人生选择之中能够做出自主的判断,学会驾驭生活而不是一味依靠他人,在成人的基础上进而成才,因此,培养孩子的自主自理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我的教学小故事 篇二

在讲《电磁感应现象》是讲解有关法拉第的小故事:法拉第1791年9月22日生于萨里郡纽因顿的一个铁匠家庭。

13岁就在一家书店当送报和装订书籍的学徒。他有强烈的求知欲,挤出一切休息时间贪婪地力图把他装订的一切书籍内容都从头读一遍。读后还临摹插图,工工整整地作读书笔记;用一些简单器皿照着书进行实验,仔细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把自己的阁楼变成了小实验室。在这家书店呆了八年,他废寝忘食、如饥似渴地学习。他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说:“我就是在工作之余,从这些书里开始找到我的哲学。这些书中有两种对我特别有帮助,一是炊英百科全书》,我从它第一次得到电的概念;另一是马塞夫人的《化学对话》,它给了我这门课的科学基础。”法拉第主要从事电学、磁学、磁光学、电化学方面的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1820年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之后,法拉第于1821年提出“由磁产生电”的大胆设想,并开始了艰苦的探索。

1821年9月他发现通电的导线能绕磁铁旋转以及磁体绕载流导体的运动,第一次实现了电磁运动向机械运动的转换,从而建立了电动机的实验室模型。接着经过无数次实验的失败,终于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使人类掌握了电磁运动相互转变以及机械能和电能相互转变的方法,成为现代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技术的基础。法拉第的座右铭是:“像蜡烛那样为人照明,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忠诚而踏实地为人类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法拉第一生热爱真理,热爱人民,真诚质朴,作风严谨,他的思想品质深深地扎根在了学生的心里。

我的教学小故事 篇三

人人都说教学苦,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在我教书生涯中,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有一次,语文课上学生不专心,表现出疲惫状态,精力不够集中,引起我的发怒,于是我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下一课的同学。结果,学生好了一时,不久又思想不集中了。后来,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这样做,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去动脑,去说,让他们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讲解的乏味,我就索性穿插点小故事或小趣闻等插曲,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调度学生的艺术。语文的教学有生动的课堂讲解,但也有枯燥的字词训练;有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也有乏味的理解与说理。不论何种语文课堂,如果我们教师能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学得有滋有味,老师也乐于教学。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慢慢改变着教育的做法。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我的教学小故事》,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09 10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