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3篇】

发布时间:

在现在,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式。怎样做好小组合作学习呢?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小组合作学习》,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小组合作学习 篇一

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后,教师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普遍采用的一种方式。但目前的小组合作大都是外在形式的合作,有效性较低。怎样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提高其有效性,是合作学习深入发展的关键问题。

我们要知道合作学习的基本规则,知道如何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激发每一个学生积极探究与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 篇二

新学期刚开学,我们学校无论从校园文化建设,到班级管理都有了很大改变。有人说:英语老师是最注重评价的,最会评价的。确实,在我的课堂上,我一直很注重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小组的评价。我认为: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它具有学生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的优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但是我通过实践观察及和一些英语教师的交流过程中,发现了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某些问题使我们英语教师感到困惑。我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探讨。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没兴趣”、“没秩序”、“没声音”。

一、“没兴趣”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Part A部分有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用来巩固操练“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What does your mother do ? ”“He’s/She’s…… ”等句型。任务布置下去,学生觉得乏味。有的学生在完成任务似地填写,有个学生居然说:“老师,这样问来问去太没意思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没兴趣”现象,这堂失败的英语课让我回顾了学生的学习情况。纵观三到六年级的教材,像这种调查型的要求学生与他人合作完成的任务也不少,但并非每一次都不感兴趣啊!也许高段学生对这种方式产生心理疲劳感了吧?我通过反思与实践觉得真正的原因可能在于合作内容的问题。倒不是教材内容安排出了问题,而是看我们教师能否把内容处理好、处理妙的问题。我们何不花点心思把小组合作的内容“打点妆扮”一下,使它更贴近学生生活更富有创造性呢!就像一名顽皮的学生说的“来点儿新鲜的吧”。还是上述这篇合作任务,我在另一个班上课时偿试了小小的改变,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把赵丽颖、冯绍峰、鲁迅、周杰伦、徐悲鸿等学生课余经常讨论的明星、名人的照片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的兴趣马上来了。我通过微妙地调节合作的内容使学生觉得小组学习更有乐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我认为,微调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合作内容能增加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兴趣的兴趣。

二、“没秩序”

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时当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中途时,教室里出现学生大声喧哗乱糟糟一片的现象。我也曾见过在某些公开课中,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闹哄哄的无序场面,从表面上看,课堂教学形式丰富多样,但其教学效果值得怀疑,出现“没秩序”现象的原因值得深思。经过反思,我认为教师在安排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没有了解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或者没有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或者没有做好示范,或者中途缺乏引导,导致学生不清楚要干什么而相互讨论,所以出现了闹哄哄的“没秩序”现象。

实际上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重要性更为突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方可组织好,计划好并管理好群体。我认为,在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中,教师除了提高自身控制引导能力外,培养得力的小组长是应对“没秩序”现象的好策略。一班之长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同样一个出色的小组长也是教师开展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的好帮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有意识地培养学习成绩好、口齿清楚、说话流利的同学当合作小组的组长。因为这些组长有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控制小组合作的局面,发挥特长显示其小组的优势,带动其他组员相互合作的氛围,以帮助教师通过合作学习这种方式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三、“没声音”

在教学实践中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有一个比较普遍问题就是“没声音”,当然这指的是少数学生。他们总是沉默不语,静静地旁听,成了配角,有的甚至完全成了一个局外人,处于被动地位。这些学生就是合作学习中的弱势群体。我们知道,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是教师神圣的天职。我们应该更关注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通过实践,认为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可以帮助在合作学习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走出困境,重新获得成功的乐趣,使他们不再默默“无声”。1、创设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轻松和谐的氛围,对这些后进成员给予帮助而且不露痕迹,以维护他们的自尊,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关注他们的表现,对他们个别辅导,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2、了解他们的个性,发现其爱好,适时设计一些可以让他们发挥特长的合作活动。 3、进行多维评价,保护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其学习的自信力。

以上是我对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教学中所出现问题的反思。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合作学习不仅仅要促进知识与技能的发展,也要强调过程与方法的指导,更要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只有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目标的和谐发展,合作学习才是有血有肉的,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学生生命全面和谐的发展,才有利于培养人乐于合作、善于合作的情感,培养人的合作精神,并因此形成终身参与合作的品质。

小 www.gaokaobaba.com 组合作学习 篇三

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不仅要看个人更是要看集体,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措施的得利,小组“代言人”要轮换真是恰到好处。自主--合作学习理论是依据主动发展和动机理论,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师生交流活动过程。采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方式,正是优化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往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相互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的评价不仅面向个体,更注重对小组集体成就的肯定,让小组成员在激励中感受集体智慧,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习的使命感。

其次,一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组织小组自评,给学生流出时间,让小组成员就他们与他人一起工作的经历进行反思;学生在一起评价他们的工作,描述成员在达到小组目标的过程中什么行为是有帮助的或没有帮助的,什么行为需要继续或改变。小组合作学习以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学等理论为基础,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之间的共同合作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从而达到改善班级学习氛围、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成绩和技能为根本目标。而我们的评价活动也仅仅是个实践和尝试,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总结和摸索更为完善和科学的方法和经验,以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再次,小组“代言人”要轮换。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都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通常由学优生担任),作为本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对于这类学生来说,能获得同伴的信任,心中自然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必然会做得好些。然而对于小组内其他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呢?他们也有一种获得尊重、获得表现的需要。因此小组“代言人”不应固定,要进行角色轮换,尤其要关注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够的,有些自卑感的学困生。教师要用“放大镜”去寻找学困生的长处并加以表扬,使其能扬起自信的风帆,从而主动参与小组学习,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对学优生要进行教育,鼓励他们主动帮助学困生,在小组内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感受学习的乐。如果各个小组的学困生都能起来做“代言人”了,那么我们的小组学习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了。大家说是吗?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小组合作学习》,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9 122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