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最新4篇

发布时间: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4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一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丽”为主线,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丽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作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本节课,我采用让学生找文中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交流“美丽”,并适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上完课以后,感觉孩子们的表现太拘谨了,找体现美丽的句子,只有六位学生找的全面一点,其他学生只找到了一两句,课堂气氛安静,学生纪律是挺好的,这些是由学情决定的。静下心来反思,有以下几点:

一、好的地方是目标基本上达成了:学生从心灵深处敬重居里夫人这样为科学献身的人,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感悟课题时,学生谈的还是不错的。

二、不足之处是:1.老师讲的太多了,因为文章长,学生理解起来有点难,所以重点句子老师提示的多,讲解也多。2.美丽体现在哪几方面,文中的句子很多,这节课容量蛮大的,导致学生谈自己理解的地方很少。之所以会这样还是因为孩子们阅读这方面文章少,文章读得不够。

三、改进方向:1.预习时布置让学生找体现居里夫人“美丽”的句子,提示“心灵美也是美丽的体现”。这样在课堂上会有更多的时间感悟、朗读。2.课下阅读科学家的故事的相关书籍,这样理解起关键句子会更容易。3.教学形式应该再灵活多样写,比如学生找不到相关句子,老师的过渡语可以变一变,说自己的理解时,说完就读一读等。

总之,讲一次课,会发现一些问题,还要不断学习、在教学实践、反思中成长、提高。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二

成功之处

《跨越百年的美丽》是一篇感染力极强的文章。全文以“美丽”为线索,向我们展示了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既来源于她端庄的容颜,也来源于她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镭元素的淡蓝色荧光”,更来源于她献身科学、不惜用生命作代价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淡泊名利的人格之美。本课以下几个方面做得较为成功。

一、目标清晰,重点明确。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科学精神”,本课的重点是读懂居里夫人的精神,领悟“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居里夫人的科学精神,我以“美丽”为主线,引导学生深入走进文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她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最后再联系全篇探讨课题的内涵,懂得这种美丽不仅跨越百年,而是一种永恒的美丽,进而让学生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

二、渗透学法,深度思考。

在学法上,着力点在于教给学生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结合课文,通过让学生抓住关键词语、结合背景资料、联系生活实际、联系上下文这样的方法来帮助学生深度思考,从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删繁就简,开放课堂。

对于这样一篇长课文,要是像以前一样按部就班、面面俱到,显然两节课完不成教学任务。于是,就得舍弃。如描写居里夫人外表美那一部分在第一课时通过导课一带而过,描写居里夫妇对话那部分因为不是重点,也没涉及,检查朗读全文也不现实,所以,只能删繁就简,抓住几个比较重点的句子进行指导,再通过让学生观看居里夫人的讲话,谈自己的人生观;面对居里夫人的成果,说说自己的看法等,开放课堂,深化情感。

不足之处

1、容量过大,没有给学生留更多时间阅读、思考、表达。

2、课堂放开不够,整个课堂,教师还是引导的太多。

3、虽有写的过程(如写“颁奖词”),但无写法指导。

再教设计

整个教学流程抓住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课题中的‘美丽’体现在哪些地方?画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体会。”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在充分读悟后让学生交流汇报,结合文章的具体事例和有关语句,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领悟居里夫人“美丽”的内涵;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走进居里夫人的精神世界,让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在学生心中凸显出来,生动、丰满起来。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 篇三

课文中难理解的句子比较多,比较难读懂,因此我在备课时想力求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文章中深刻含义,用有感情的朗读来表达出学生的感悟和体会,进而真正明白“跨越百年的美丽”的深刻内涵。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上完课后,第一感觉就是没能更好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尽管对这班学生知之甚少,这种情况却不在预料中,这么沉闷还是出乎意料,我很努力地用语言激励、启发,但是感觉孩子们一直很拘束,不能以轻松的状态面对课堂学习。从我自身反省,我觉得我在课堂把握上存在一定的欠缺,没能从孩子的切身实际出发,过于注重课堂环节与教学结构的把握,没能适当的停下来调整节奏,让学生来适应课堂氛围,让这种拘束的气氛有所改变,是很大的失误。

尽管遗憾,却也有欣慰与收获。学习了前辈教师的宝贵的经验,聆听的各位领导的精彩的讲评分析,使我受益匪浅。

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设计及反思 篇四

教学设想:

课的价值是在过程中实现的`,而这个过程要靠“对话”来实现。本节课以课堂探究性文本研习为主要策略,以“美丽”为线索设计教学环节,围绕几个主问题力图使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实现多重有效地对话,充分挖掘文本内涵和拓展外延,既要“走进去”,又要“跳出来”,从而使学生真正生成对文本意义的建构。

过程设计:

一、导入课文,点明美丽。

1.导语:作为女性,能有一副艳丽的外表总是让人羡慕的,我国古代就曾用“沉鱼落雁”“闭花羞月”来形容让人惊羡的“美丽”,但是就像花会凋谢一样,再“美丽”人也有“人老珠黄”之时,怎样才能达到“跨越百年的美丽”呢?

2.根据课题设疑:课文写的是谁的事?怎样理解课题“跨越百年的美丽”的含义?(旨在通过简单问题逐步过渡到对文本的研习上)

强调:(1)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人们很自然地怀念她,赞美她。(2)“百年”可以理解为“永远”“永恒”,她对社会的贡献是永恒的;她的超凡脱俗的品质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是永存的。

科学是美丽的,人是美丽的,追求美丽科学的美丽人生和丰富的精神是永恒的因而能跨越百年。(旨在训练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二、走进文本,寻找美丽

1.读全文,讨论居里夫人的“美丽”。试用下面句式表述:“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此横线上最好填一个四字短语),_______。(此处横线上结合文章语句作阐述)”

(通过这一活动,旨在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抓住有关语句进行朗读、感悟。要注意读悟结合,切忌空谈;教师适时点拨、提升和概括。)

师可提供范例: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漂亮庄重,当她穿着一袭黑色长裙走上演讲台的时候,全场为之震惊,从此她的美丽庄重的形象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预设学生可寻找的角度有:巨大贡献,勇于探索,忘我献身,淡泊名利等。如:

(1)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巨大贡献,这些使得“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它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2)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巨大贡献,“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就是她一生最好的说明。

(3)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勇于探索,“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居里夫人用了三年又九个月的时间,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

(4)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忘我献身,她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她逐渐变得眼花耳鸣,苍白乏力。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5)居里夫人的“美丽”表现在她的淡泊名利,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去当玩具,“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就是爱因斯坦对她的最客观的评价。

2.结合文本讨论居里夫人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美丽”的?

强调:“上帝给她的美形她都不为所累,尘世给她的美誉她又怎肯背负在身呢?”

(1)不为美貌所累。

从世俗的观念考虑:“千百年来,漂亮就是一个女人的最高荣誉,最大资本,只要有幸得到这一点,其余就不必再追求了。”莫泊桑在《项链》里说“女人并无社会等级,也无种族差异;她们的姿色、风度和妩媚就是她们身世和门庭的标志。”

(2)不为美誉所累。

从社会环境考虑:爱因斯坦说:“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3.总结:外在的美是短暂的、易逝的,只有内在的美才会是永恒的,不变的。居里夫人的“美丽”不仅表现在她美丽的容颜上,更重要的表现在她内在的精神和人格魅力上。所以,她的美丽才会牢牢铭刻在人们心中,才会跨越百年,甚至是永远。

三、分析技法,塑造美丽。

1、本文既然重点在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在美”上,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描写她的外表美?

强调:这是作者匠心独居之处。①为后面她投身于科学事业,没有被自己的美丽所干扰埋下伏笔,更突出她的内在美。②用外表美衬托内在美,使居里夫人的外表美和内在美相得益彰。

2、作者运用哪些技巧来塑造居里夫人的“美丽”?

强调:(1)正面描写见其貌。描写居里夫人的出场只写了她的裙子、脸庞和眼睛,把一个坚毅睿智的形象鲜活地展现出来。

(2)侧面烘托凸其神。“男学生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凑上去说几句话,常常挤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身上永远裹着一层冰霜的铠甲,凛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都是从侧面表现了居里夫人的美丽和心志坚定的特点。

(3)穿插引用颂其德。用宋玉、范仲淹、悬梁刺股、卧薪尝胆等故事做类比,塑造了居里夫人的执著;穿插了斯陀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引发解放黑奴革命的事例,与居里夫人发现镭带来的科学革命作类比,突出居里夫人对人类的巨大贡献。

用莫泊桑《项链》中主人公的追求虚荣,反衬了居里不为容貌所累;引用苏东坡《前赤壁赋》里的名句,强调了居里夫人科学发现的价值和人生“得到了永恒”的哲理;引用爱因斯坦的名言,表达居里夫人的深情赞美。这些引用对刻画居里夫人的崇高精神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四、拓展文本,探究美丽。

1.本文题目能否改为“居里夫人的美丽”或“美丽的居里夫人”?为什么?

强调:本文借居里夫人的“美丽”意在探讨女性人生价值——女性除了“身世”和“门庭”之外,还有更值钱的东西,人格之美,精神之美。题目还蕴涵这样一个哲学命题:美丽怎样才能永恒?只有由形式之美攀升到人格之美,精神之美,才能听任历史风雨如何洗涤都不减损其美丽,达到哲学高度。

2.请举出还有哪些女性的“美丽”是永恒的?请围绕“心目中的美丽女性”写一段话。

参考示例:

“美丽”,许多伟大的女性可以作证:居里夫人是美丽的,虽然她衣着简朴;海伦·凯勒是美丽的,虽然她双目失明;张海迪是美丽的,她在轮椅上绽放出成功的光彩;侯晶晶、桑兰、邰丽、撒切尔夫人……是的,她们也许没有t型台上袅袅婷婷的迈步,没有镁光灯下楚楚动人的身材,但是知识和学识使她们站得更高,美德使她们显得更美。这些美丽没有装扮,这种美丽贵在心灵,就像一坛深埋地窖的女儿红,愈久弥香,震撼着每一颗爱美的心。

五、小结全文,升华美丽。

视角不同,美丽有着不同的内涵。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身边,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女性:对于婴儿来说,坦胸露乳的妈妈是一种美丽;对于子女来说,母亲迟暮之年时头发花白是一种美丽;对于丈夫来说,相濡以沫的妻子是一种美丽;对于老人来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互搀扶的老伴更是一种永恒的美丽;对于学生来说,辛勤耕耘教坛的女教师是一种美丽;对于老师来说,让青春之花在拼搏中绽放的同学是最美丽的。这些美丽都剥开了虚荣的外衣,赋予了它真实的、永恒的内容。打造美丽就是让美丽永恒。我们不能留住时光让自己永远年轻,却可以拥有一颗美丽的心。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4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09 85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