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教育感言【优秀6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这时就可以写一篇感言。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感言呢?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6篇《简短的教育感言》,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教育的感言 篇一

这些年来,大大小小的培训没少经历过。从教学理念来讲,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业务学习和新课程的培训,有了一定的认识。自己也是一个比较爱学习好看书的人,家庭也有几千册的藏书,各种教育杂志和专著不离身,对教学上的问题也喜欢瞎折腾。从电脑技术来讲,也可以说与时俱进了,既通过了中小学计算机高级考试,又对各种软件比较够熟练,应付一下课堂上的多媒体,自然没什么难度。

刚开始听说要参加这种培训,信心还是很足的。从前几天拿到帐号开始,我就第一时间登录上去看个究竟,初步一看,觉得很多技术都是玩转了的,很多问题似曾相识。我没作任何准备就尝试了“前期测试”,结果的60分还是让我惊出一身冷汗,虽然顺利过关,但我不甘心。我不得不认真起来对待这次培训。这两天,我浏览了一遍《教育技术参考手册》,浏览了各个模块的案例,也完成通过了模块一的培训准备,感觉这种培训还是很实在的,是一次学习和更新观念的好时机,要抛弃浮躁的习惯,沉下心来做一次踏踏实实的学习研究。

通过学习,使我真正认清了“教育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教学设计”等概念。那些模块化的设计方法、那些案例分析、使我知道了为什么要进行教学目标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明白了怎样分析并恰当表达教学目标,要从哪几方面着手分析学习者,怎样使用知识可视化工具来辅助教学目标分析,等等。

这样的分析手段,是我以前没尝试过的,已经引起了我对教学的反思。我们在日常课堂教学运作和教学研究中,该如何更加规范地进行,希望通过今后的深入学习,得到更多的启示。

学习刚刚开始,努力还在继续。

感言之二:做一回理性的专业分析师

作为有21年教龄的老师,我有过太多的教育教学情况分析的经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学情分析等等。我有过挑灯夜战分析问题的孤独,也有过集体教研互相争论问题的热闹。今天,我为了争取时间完成教育技术中级培训的学习,提前对模块二进行了学习。说实话,这样的案例教学对我还是触动很大的,为了回答好那几个问题,我反复的阅读那份《教育技术参考手册》,就像高考前的冲刺一样,生怕遗漏了什么知识点。案例分析是专业技术学习和业务培训中的重要内容。我在草拟那份答案时,力求紧扣有关的理论知识,运用现代教育原理与知识来解决问题。只要这样对一些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才能促进学习和提高教学的能力。

教师成为一个分析者,我们的课堂活动将会更加理性,课堂效率也将大大提高。

感言之三:在分析中学习,在学习中分析

书到分析方恨少,案非经过不知难。这几天在埋头做案例分析,夜夜眠不足,文思何处续。在分析案例中,心情饱受煎熬,思想得到解放,也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谢同学,感谢导师,感谢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

感言之四:被“精”被“顶”三秘诀

你发的帖想被老师加精吗?你发的帖想被老师固顶吗?向大家提供三条秘方:

1、在阅读案例时,提炼观点要有价值。

2、分析问题要有对策。

3、解决问题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做法。

在论证时要符合逻辑法则,如用演绎推理要做到:大道理—小道理—结论。

大道理:经验水平介绍(较低水平说理),教育学、心理学理论(较高水平说理)

小道理:案例说明。

我平时写论文也是这样想的,大家不妨试试。

感言之五:课件四境界

初识多媒体,怀着满腔热情,恨自己技术不足,做不出满意的课件。因此在不断地摸索电脑技术,什么powerpoint、frontpage、authorware、flash、几何画板啊摸了个底朝天。熟悉了多媒体后,恨自己创意不足,做不出满意的课件,总想着用新奇哦精美哦炫丽哦吸引学生的眼球。学习教育技术以来,恨自己信息化教学理念落后,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不足,做不到课程与课件无缝对接与完美结合。今后,我知道有更多不足,对任何事情的热情不足和过分热情,都无法达到理想的彼岸。xx.5.26飞机上。

感言之六:评价有量规,从今不随意

评价量规是一个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评价量规不仅对研究性学习适用,也可以引申到对家常课的评价。有评价量规的条文框框作为依据,可以使我们的评价的随意性减少到最低程度。

感言之七:培训—中年人学习的再起点

作为从事教育二十几年的中年教师来说,不缺经验,缺的是新理念。当年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和理念,今天有多少还能适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身体到了中年需补钙,人生到了中年需充电。中年是人生学习的再起点。繁重的教学任务,繁忙的生活,琐碎的家庭事务,已经使我们无法放下工作来脱产进修学习了。

教育技术中级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让我们枯渴的思想得以充实,让我们工作、学习两不误。今天,改变浮躁的习惯,坐在电脑旁,慢慢地品味新技术带来的乐趣,感觉就像看了一场连续剧。

教育感言 篇二

教学是一种“奔跑”。有时教师在领跑,引领孩子走向知识的殿堂;有时孩子在自主地奔跑,教师在孩子后面助力,在孩子旁边加油呐喊。教师与孩子在互动中不断改变前后位置,奔向一个又一个终点,又从一个个新的起点出发。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法则、性质、规律、公式、数量关系等都可以视作“数学模型”,数学教学就是引导孩子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即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学与生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公园里有数学、体育中有数学、购物中有数学、图案中有数学、科技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让每一位孩子拥有一双发现数学、欣赏数学的眼睛,引导孩子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思考世界。

孩子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是孩子理解数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的情境,为孩子提供实物、图、表等丰富的材料,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情境去解释同一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个问题,丰富孩子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数学情境不等于生活情境,它可以是源于生活的有丰富现实背景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源于数学自身的纯数学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是源于其他学科的生活常识或科学探索类的情境。在数学情境的问题上,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不合理,有的情境偏离教学目标,有的情境不能很好地引发孩子的数学思考;二是有的教师不会用好数学情境,没有发挥好情境的功能,使情境在使用中偏离了目标。

我们要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使数学课充满生机与乐趣,使数学课成为孩子学习创造的乐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享受数学,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

数学课成功与否的一个简单标志就是课堂上孩子是否在“动脑筋”,也就是孩子是否积极地思考数学,而不是被动地听讲、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记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会“问”数学,要使更多的孩子愿问、敢问、会问。教师要用一个个问题串起课堂,使孩子的学习从问题开始,经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到产生或研究新的问题结束。

教师的课堂智慧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体现出来。当孩子发表意见的时候,他能够正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当课堂有精彩生成的时候,他能够敏锐地捕捉最有价值的信息;当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他能够妙趣横生地调整教学;当孩子的思路受阻的时候,他能够引出一条新的通道;当孩子无法表达清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他能够引导孩子说出来……

“节外生枝”是课堂的一份美丽,孩子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课堂里的一个偶发事件,甚至突如其来的“干扰”,都可以成为难得的教育资源。对于这些突然出现、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及时地抢抓并有效利用,运用教学智慧巧妙发挥,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试教”是一种有“争议”的教学,有很多人认为多遍的“试教”使“公开课”失去了本真的意义。其实,我认为本没有“试教”,每一次教学都是真实的教学(当然,我们反对同一内容对同一批孩子的重复教学),在不同班级中的教学怎么能说“试教”呢,应该更名为“多次教学”。“多次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感悟孩子,感悟课堂,积累教学实践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有位诗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很多教师也有这样的感觉,每天上课、下课,好像也没什么好研究的。其实,课堂是研究的最佳场所,教师处于研究的最佳位置,教师可以从一节课的对比,一个案例的解析、一次孩子访谈、一个问题小调查开始进行研究,研究要做得细、做得实,把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悟记录下来就是一份好的研究。于是,当你真正走进研究的时候,你会惊呼:这边风景独好!

“课例研究”是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课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内化与实践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教师形成敏锐的课堂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领悟能力。教师经常开展“课例研究”,教学才会常教常新,教学才会变得鲜活有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孩子的世界像神秘的海洋。走进孩子的世界,你能看到孩子的世界色彩斑斓,你能听到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你能感受到孩子心灵的美丽……;走进孩子的世界,你能知道孩子每道错题的根源在哪里,你能知道孩子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什么,你能知道孩子的个性差异有哪些……我们要学会“蹲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

教育的感言 篇三

平时只投入工作的我,接到儿子的寒假作业要写《爱的教育》读后感,于是我去书店买了这本书,儿子看完后我也看了,读完后,我深有感触。

《爱的教育》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的日记,但他写出了人间最朴实、最平常、最感人的真情,让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

书中有安利柯的许多同学,有助人为乐的卡隆,有学习优秀的代洛西,无赖的弗兰谛,可怜的贝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助人为乐,保护弱者的卡隆,因为卡隆助人为乐,不求回报。生活中,有许多人十分可怜无助,像有困难的学生,为了孩子乞讨的母亲,他们是多么的痛苦,我以后要多多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就给人一句安慰,一块钱,别人也会万分感谢你。我不由得想起文圣孔子的一句名言:爱人者人人爱之,敬人者人人敬之。这句话是多么有道理啊!我还喜欢卡隆的行为,我对他十分敬佩。书中有一段关于卡隆的故事:弗兰谛欺侮克洛西,笑话他的母亲驼背,克洛西忍无可忍,飞起墨水瓶砸向弗兰谛,没想到砸向了老师,老师生气地问是谁干的,卡隆竟然站起来为克洛西顶错。多么勇敢高尚的行为啊!一般人犯错都是不敢承认,而他舍身为人,为克洛西顶错,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所以我很喜欢卡隆。

从这本《爱的教育》中,我悟到了真爱。让我感受到人们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多奉献一点爱吧!让更多无助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我们要抱有一颗爱心,对痛苦无助的人多一点关心,对他人多一点诚心。这就是我读《爱的教育》最大的体会。

教育感言 篇四

孟母三迁,这个中国传统的教育故事,家喻户晓横跨古今。孟母,就是孟子的母亲,她为了给孟子良好的教育环境,煞费苦心,曾两迁三地。《三字经》里说:“昔孟母,择邻处”。现在用了指父母用心良苦,竭尽全力培养孩子。

孟母三迁的故事给了我们很多教育启示,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这么几点:实在、期许、舍得和环境。

孟母三迁的故事给我们的教育启示

首先说实在,我们现在有很多父母都不实在,不实在到了什么程度呢?跟孩子说话的时候,都不敢亮出底盘,比如孩子成绩不行也不努力,还听任其喊上高中的口号,都不敢跟孩子说高中需要的成绩是什么。

这样的和孩子的交流方式,其结果,不但软弱无力没力度,而且要命的是,直到孩子的学习出问题了也没办法改变,于是,就父母开始了无休止的埋怨。

实在是什么?实在是和孩子交流,从来都是把事情的原原本本说个透,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提高其奔向目标的动力。这样的动力才能够激发孩子,让孩子通过努力做到的。

再说期许。期许是什么?期许就是烤着孩子的深情的目光。聪明而且调皮的孟子,当他浑身是泥爬起来的时候,最担心的是怕看到妈妈期许的目光。

舍得呢?舍得就是别太在乎你大人自己的事业,很多家长在自己的财富事业和孩子的教育上,教育总是被舍的那个。这样的教育动力比起孟母,还是差远了。

最后是环境,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是孩子成长的一切。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生活在什么环境,决定他是什么样的性格。在孩子成长的阶段,不把孩子安顿在的环境里,父母就必须忍受孩子将来活在凄风冷雨中。

教育的感言 篇五

1、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正经问题和看法。

2、家长养成合理的行为习惯并留心使孩子学着去做。

3、成功的家教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教造就失败的孩子。

4、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会文化阶层的孩子正常交往。

5、认真地对待孩子的个人要求。

6、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坏孩子”是逼出来的。

7、鼓励孩子发现问题,随后解决这些问题。

8、帮助孩子成为有个性的人。

9、教育上操之过急和缓慢滞后,都会摧残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

10、让孩子有机会真正作决定。

11、不要空洞地和不真诚地表扬孩子。

12、帮助孩子寻找值得注意的电视节目。

13、发挥孩子积极认识自己才干的能力。

14、每天都抽出时间和孩子单独在一起。

15、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表现自己。

16、在孩子干的。事情中,不断寻找值得赞许的地方。

17、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早启蒙老师。

18、不存在家长完全不能与孩子讨论的话题。

19、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

20、鼓励孩子尽量不依赖成年人。

教育感言 篇六

01

经常会有这样的声音,说中国的教育教出了一群听话的孩子,但教不出有自己思想的人才。

于是人们开始鼓励孩子做自己,孩子在学校可以无视校规,无视老师,也可以任意地开没有底线的玩笑。

今天上课的时候,一个胆大的孩子开了一个没有底线的玩笑。

在我们学校,常识课被称为“探索课”。这个“聪明”的孩子在休息过后说:“等一下是探索课还是厕所课?”

“探索”和“厕所”有一个同音字,这个“聪明”孩子就用这个同音字开起了玩笑。

当时我的心情是难受的。“探索”是孩子学习的科目名称,怎么可以拿这么重要的事情开玩笑?

我当即要求这个孩子回去后好好反思,明天要交一篇反思给我,同时要跟我好好谈谈该怎么对待自己学习的内容。

也许有人会说我是不是过于严格?小孩子不懂事,何必跟他计较。

请想一想一个孩子对自己学的科目连基本的尊重和敬畏感都没有,你觉得这个孩子会用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吗?

相信大家都有了答案。一个没有敬畏感的人是无法做好事情的。

当孩子失去敬畏感,也就失去了自我

02

而我也不是严肃传统的老师,我跟自己班上的孩子向来相处得融洽,我班上的孩子经常跟我求拥抱,偶尔在休息时他们遇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也会回来跟我撒个娇,诉个苦。

如果让他们按严格程度给年级老师排名,我一定是垫底的。所以我常常跟他们开玩笑:“看来我要对你们更严格一些!”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我也非常喜欢这样的相处模式。我尊重我的学生,当他们为我做事情的时候,我会说谢谢;当我在上课时不小心口误的时候,我会跟他们说对不起。

但这并不代表我会纵容自己的学生去亵渎自己的学习的内容。

我们需要对我们学习的知识抱有一种敬畏,但这不代表盲信,我们依旧可以提出自己的思考。失去敬畏感的人就如同一匹脱缰的野马,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03

有的家长觉得这是孩子大胆的表现,这样的孩子就不会变成一个只知道顺从的人。

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知道什么叫大胆。真正的大胆是在发现真理的时候勇敢地挑战旧的知识,而不是在自己无知的时候去质疑书本和老师。

完全以自我为中心,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的孩子是没有敬畏感的孩子。他们因为丢失了敬畏感,很难从周围的人和事获取养分,完成自我成长。

以前认识一个亲戚的孩子,他很聪明,早早地就考上少年班。但是最终他连大学都没能毕业。

(www.chayi5.com)这是为什么?因为他失去了敬畏感,他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他听不进老师和家长的建议,看不到大学中有意义的部分,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觉得自己才是世界的中心。

而事实上呢?他至今也没有找到自己的事业。

他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失去了敬畏感,他对自己也没有了要求,他无法从书本,无法从其他人身上学到任何东西,也就停止了自我成长。

04

当孩子变得什么话都敢说的时候,请不要觉得孩子胆子大,敢于挑战。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6篇《简短的教育感言》,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0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