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学论文(精选3篇)

发布时间:

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论文 篇一

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论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英语诵读教学初探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 要: 朗读有助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单词、短语的识记;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关键词: 朗读 兴趣 记忆 背诵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学好语言,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四者之间紧密相关。“读”是前提,学生必须多读,才能熟练说话,故读是说的基础。目前的新教材,更注重听说和朗读,学生要养成朗读习惯。朗读,需要脑、眼、心、口并用,是一系列复杂的心智活动。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突出“读”的作用。下面笔者就朗读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谈谈看法。

一、英语朗读的作用

(一)朗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英语的人要学好英语,必须先动口模仿,朗读所学的句型,课文中的重要单词、词组、段落和短文等,是模仿的一种好方式。通过朗读可以训练学生正确的语音和语调,培养口头上运用语言的能力。英语的学习离不开情境,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情境,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对初学者来说,流利说英语较难,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多练习朗读英语,为说和写打基础。教师可以先读起示范作用,教师范读可在开始、中间、结束,时机不同,作用也不同。形式随课文内容而定,这样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激发学生想读的欲望。教师可以让语音较好、朗读水平较突出的学生表率朗读,对于读得好的学生,教师及时给予表扬,以此激发兴趣,培养信心。

(二)朗读有助于记忆词汇。

语言离不开词汇,词汇是组成语言的基本材料,没有一定的`词汇,就无所谓句子,更无所谓语言。词汇的记忆是一件费人心思的事情,孤立的单词不容易记,而语句、文章是有情节的,词放在句子里,联系上下文更便于识记。如:I spend two days reading the book。熟读这个 句子,学生就会记住spend time doing something 的用法,而不用机械地记。如果学生把书面文字还原成口语,把语言知识转化为使用技能,说写起来就可以运用自如,如:学习了“I am going to Hainan”这一课,学生就能在熟练朗读和背诵课文的基础上,把文中的语言进行重组扩充和实际操练,比如:

A:Good morning B:Good morning

A:Where are you going this weekend? B:I am going to Shen Yang by bus.A:It’s a beautiful city.When are you going to get up? B:I am going to get up at 5 o’clock

这样的练习对学生灵活运用常用词、短语十分有益,也有助于学生积累更多的英语词汇。实践证明,英语表达能力强的学生都善于朗读,善于通过朗读积累词汇。

(三)朗读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朗读是把握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言的一扇窗口。朗读可以通过视觉、声觉、听觉等器官的协调活动,把知识信息输送到人脑的储存区域。朗读文章时,脑、眼、心口、耳并用,增加了向大脑传输信息的渠道,便于记忆和理解。边读边思考,反复诵读、识记重点词、关键句的意思,能帮助学生透彻地理解文章。

(四)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

学生在平时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不能正确地辨别同音词、近义词的发音,读英语时不能正确地掌握失去爆破、升降调等技巧,遇到听力考题时就会影响句子的领会和理解。所以,学生要注重对英语短语、句子正确读音的积累,并且有意识地大声朗读练习发音,牢牢地储存在大脑里,遇到听力重现时,就能迅速地提取出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二、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

(一)创设良好环境,诱发朗读情趣。

英语作为外语,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语言场所,教师首先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羞怯心理、不怕耻笑、大胆开口,以积极自信的态度大声朗读、练习教师当堂所授内容。其次教师应该利用录像、录音、投影、图片、实物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回到实际的生活情境中模仿、体验、感知句型、对话,让学生步入“身临其境”的境界。在这种贴近生活、明主平等、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每个学生都跃跃欲试,都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必定会激发学生朗读的欲望,同时实现朗读带动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和兴趣的目标。

(二)变换多种情境,激发朗读兴趣。

在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变换多种情境,让学生在变换中体味朗读的快乐,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也可根据作品体裁、风格特点,通过提示朗读,分组朗读,采取个别与个别、集体与个别、集体与集体等多种朗读技巧激发兴趣。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技巧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但要学生懂得朗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而且要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笔者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强调汉语与英语音、节奏之差异。

汉语讲究各种字调的搭配,而英语讲究轻重音节的搭配。因此,我们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强调发音到位、掌握好词的重音和句重音、用好升降调、注意适当停顿、掌握连读技巧及意群的把握等。

(二)培养学生独立拼读英语单词的能力。

指导学生识别音标符号、拼读,以及英语单词的重读音节和读音规则等几个方面。例如:教学生熟记五个元音字母a,e,i,o,u在重读开音节的单词中发音、重读闭音节词中的发音,常见字母组合:ea,ee,ou,ow,sh,th,ear,air,tion,sion等在单词中的发音。

(三)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整句(长、短句)的能力。

在英语朗读教学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注意词组的意义,要求他们记住词组的意思。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朗读英语停顿时,不能把一个短语分开,并列词and前的词读升调,and后的词读降调。

(四)培养学生独立朗读段落、篇章的能力。

单独看几遍不懂的句子,放在英语段落篇章中,朗读几遍就豁然开朗。

总而言之,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大胆创新,注重学生朗读兴趣的培养,朗读技能的培养,并且遵循它的规律,扎实训练,就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经典诵读论文 篇二

诵读文化经典 提高语文素养

贵港市达开实验小学

王小玲

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千百年来,就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诵读经典美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经典诵读”的黄金年代。开展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也是儿童学习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好基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形成了自己璀璨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都是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的结 晶,所以后世的人,就很尊敬它,把它叫做“经典”,像《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千字文》、《论语》等就是这样的经典。经典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所载为常理常道,其价值历久而弥新。任何一个文化系统皆有其永恒不朽之经典作为源头活水对于这样经典的东西当然要牢牢的记住它,让它的意义深入人心,深入骨髓,并把它的诵读融入在教育教学上,让学生体会到古人的思想感情宝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读着读着也许孩子们就会明白字句内涵所在,或者等他长大成人再回想小时读过经典文字,无不感叹先人们超群的智慧,更加陶冶自己的精神层次,实质就是一种情感的、民族性格的熏陶。我小时也听过《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只知其音,不知其字,更不知其字,长大了才知道。一时弄不懂,以后才明白,是阅读中常有的事。在活动中我重视学生的经典诵读情况,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进行

1、情境吟诵。古诗词韵律、意境感很强,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首用心吟唱的歌。因此,在古诗词诵读中,我们不再单纯地向学生呈现文字,而是制作生动形象的课件,把文字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以与诗境、诗情相通的背景音乐。这时的古诗词,不只是文字,而是从视觉、听觉上同时作用于学生大脑的一个立体化的事物。这样一来,诗情、诗境在画面和音乐的作用下形象化、具体化了,学生反复诵读就会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轻松地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和诗的美感。这样的诵读,如同欣赏一幅画、聆听一首歌,快乐而令人陶醉。可见,在诵读中用艺术手段创设意境,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对照思读。把内容和题材相近的两首或几首诗词放在一起对比诵读,可以提高诵读的效率,提高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力和鉴赏力。如学习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和白朴的《天净沙。秋》时,教师可先出示这两首词让学生诵读,然后比较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接着,适时引入诗人的简介及诗的背景资料。最后,让学生反复诵读,读出诗情。

3、故事引读。喜欢听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一般来说,每一首古诗文都会有一个不平凡的背景和事件,将凝练、优美的诗句转换成动人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故事的带动下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体验诗人的思想情怀,提高古诗文阅读的效率。

4、游戏诵读。喜欢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游戏之中,就能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如在跳皮筋、踢毽子、拍手歌、跳格子中边玩边跳,既能消除学习的疲劳,又能激发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如我校开发的“拍手歌”:“你拍一,我拍一,一月梅花香又香。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你拍三,我拍三,三月桃花连十里。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风有意艳桃花,桃花无意惹诗情;你拍六,我拍六,六月荷花满池塘。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拍九,我拍九,九月菊花初开放。秋菊能傲霜,风霜重重恶。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

5、从个人诵读到组建诵读,从简单背诵到艺术熏陶、耳濡目染,快乐阅读的趣味性得到了很好体现。我更改了以往一味地让学生背来背去的做法,而是在朗读背诵过程中,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体验,激发对诗词的感悟。课堂上有时创设美妙的情境,学生便不知不觉地体验到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美妙意境。有时用饱满的激情体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等诗词中闪烁的爱国主义思想,有时也引导学生用惟妙惟肖的体态,尽情地大胆地来表演“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有时创设和谐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大胆想象诗的意境,“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中梅花的多与少,“莲动下鱼舟”中“下”的不同意思,“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天上是否真的有人的思索,就这样,课堂上时常出现观点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特别是在作文教学中,鼓励孩子们把自己理解的诗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一篇作文因为有了一句或几句古诗而更加精彩。

书声琅琅,开卷有益,文以载道,继往开来。我们坚信孩子们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孩子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诵读论文 篇三

诵读,让语文课神采飞扬

富裕县逸夫小学

杜巍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斥着单调乏味,充斥着枯燥无趣,以至于学生们不喜欢语文,不愿意学习语文,更有甚者已经放弃学习语文了。最主要的原因,我认为不是在于学生,而是在于我们语文教学者。是教师用枯燥乏味禁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让学生在这个知识宝库的乐园里自由自在地遨游,我觉得最关键是让语文课堂“活”起来,“活”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活”是打开语文教学之门的钥匙。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的水“活”起来,我做了很多的尝试,发现“诵读”确实是一种好的方法,“诵读”能够给我们的语文课堂带来新的春天,使我们的语文课堂神采飞扬。

“好文自应琅琅读”,“教学千法读为本”。语文教学要抓语言,语言教学要抓语感,语感教学要抓朗读。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

一、让学生学会诵读,为语文课注入生机。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许多老师都为课堂的“安静”而闹心,静,静得让人感觉反常,学生连读书都读得像蚊子叫,那种一潭死水的感觉真得很无奈,其实,我觉得这主要源于我们的老师,为了夺取高分,我们不愿浪费太多的时间在诵读上,我们宁愿多让学生多做一些阅读理解题,多学一些八股套路,这就怨不得学生读书有气无力了,有些学生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读书,他们的水平甚至还停留在小学的时候,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去诵读,“入情”的诵读。所谓“入情”是要求诵读时教师结合文章内容的理解,具体说明语言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应当怎么读,不应当怎样读等等。学生既有感情的认识,又有理情的指导,才能理解地读。我认为应从这几点入手:

1、停顿。诵读中的停顿分语法和语意停顿两种。语法停顿要学生知道各种标点符号所表示的不同时间的停顿,还要使学生掌握没有标点符号的一句话之间按短语结构的短暂停顿。语意停顿即强调停顿,要使学生知道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说话的意图,感情作适当的强调的停顿。

2、重音。一句话的表意重点在读时要作重音处理,以示强调。一句话中哪个词是重音是由文章的思想内容所决定的,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了解了语句表达的语意重点后,就能正确地确定重音之所在。

3、语调。语调是贯穿在整个词句中声音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是表达语句感情的一种重要朗读技巧。读书时,我们必须启发学生品味出语言的内涵和情绪色彩,按照这种内涵和情绪色彩的需要来决定某种语调节奏。

4、语气。语气是指诵读时的口气,情态,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的思想感情要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

5、速度。有的文章读得慢些,有的则要快些;有的文章快慢相同,参差变化;有的应逐渐加快或逐渐放慢,这种快慢变化必须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吻合。因此,朗读时合理的速度来源于对文章深入的理解与把握。

学生学会了诵读,通过读把无声的书面言语的符号,转换成有声口头言语,必然有思维的参与,就有助于文章的理解。实际上就是自身语感与文本言语声音的碰撞、交流、融合,学生原有口语中有那些不合乎逻辑的、无条理的、贫乏的言语表达,有可能得到逐步的矫正,有利于培养言语表达的流利性和促进表达内容的丰富性。同时,在感受、发现、理解别人传递的思想、感情方面的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二、挖掘佳作美文,让语文课发挥自身魅力。

语文本身充满魅力。课本中有很多课文,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描景、状物,无不充满着迷人的美。我紧紧抓住课文中每一个真、善、美的要素和亮点,激发学生去咀嚼、品味、感悟、欣赏,使学生的性情得到陶冶和感染,心灵得到净化与提升。每一篇佳作美文,我都会指导学生反复诵读,所以我的课堂总是书声琅琅。

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采用的让学生读我们自己觉得重点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重要?为什么要读?学生或许并不明白。这样做,学生只是被动的跟着老师读,不利用激发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如何把“要我读”变成“我要读”呢?研究发现,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个体体验,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内容来读。教师可问学生“你最喜欢哪几句?”“你觉得哪几句写得最美?”“你最想读哪几句、哪几段?”“你想怎么读?”然后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想读的部分来练习,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是学生读得最带劲、最仔细、最用情的时候。这时,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绵长,与作者心灵相通,感悟美、体验美,得到爱的抚慰,情的熏陶。从而促进学生的阅读意识,能力品质充分发展。接下来,热炒热卖,让胸有成竹的学生们都来比试一番。胆大的学生肯定会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把刚才准备的那两下子统统展示出来。我们暂且不去看那两下子到底是不是“绝活”,单单这个过程就已经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了。孩子们在整个过程中自选、自练、自读、自悟,寓教于乐,融会贯通,读得轻松愉快,读得酣畅淋漓,读出了学生们的主体性、独立性,同时也让孩子们读出了更多的创新空间。试想,这样的课堂怎么不会神采飞扬呢?

三、灵活多样的方法,让语文课充满活力。

诵读的形式纷繁多样,不一而足,但各种形式的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我在课堂上经常采用以下形式:

美读,即表情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往往要求教师创设情境,对于语言和意境较优美的诗歌和散文较适合。教师可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比照感悟。首先放录音,要求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领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请学生朗读,比照两者的朗读情况,可以让学生明白该如何读,从而领悟文章的内涵。使学生感受到朗读的乐趣。

分角色朗读。这种朗读方式对于戏剧作品和小说中的对话描写的语段较合适。它有利于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思想感情的把握。如我教《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时,请七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来分别朗读童话中的七位人物的语言,学生那声请并茂的朗读使全班同学进入了情境,尤其是读到皇帝的新装被小孩子揭露出真相后,部分学生皱了皱眉头,显示出对皇帝的虚伪、愚蠢、自欺欺人的丑恶行径感到可悲。分角色朗读也应注意形式的多样化,可让个别男女生分角色读,可让几个小组的学生分角色读。

配乐朗读。歌曲有着优美的旋律,又有着美好的意境。配上乐曲来朗读,可以营造情境,能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活跃课堂气氛,愉悦学生的心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进行配乐朗读时,应注意乐曲的意境、格调和旋律,它们应与课文内容相协调。欢快的乐曲应与喜剧性的内容相配,低沉的乐曲应与悲剧性的内容相配。配乐朗读的乐声不能太响,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诵读,狭义的理解即背诵。这种朗读方式也适合于古诗文教学。当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背诵某些精彩的语段或全篇。这样就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增强语感,积累名言佳句,体验艺术魅力,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养成高雅气质。

为能准确指导学生诵读、点燃学生的诵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诵读感情、促进学生的诵读训练,教师还可以借助于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齐读、单读、一个接一个读、对读、分角色读、赛读、录音朗读、表演朗读等等。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让他们爱上语文。

四、巧用绿色评点,使语文课春意盎然。

许多老师也许会发现自己平时也注重课文的诵读,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学生仍死气沉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课堂中对于学生朗读时的评价也是如此,要多样,要像蜜蜂采蜜一样“针对性要强”,才能让学生不断体验到朗读成功的快乐,才能形成“百花争春”的局面。

教师充满智慧的评价,能够提高学生诵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朗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评价一定要注重内涵,一味地“你真棒!、”“太好了!,或者有时学生也可”能评上

一、两次,也只不过是简简单单的“好”、“声音响亮”、“读得流利”等等一些流于表面的评价。只会让被评者觉得无味。因此,朗读指导中的评价,需要教师结合文本内容,对学生的朗读必须作出多样、有针对性的评价。有个学生读“爆竹声声辞旧岁,欢笑阵阵迎新年。”一句时,声音很拖拉,而读这一句时,应该声音高亢,读得简洁有力,让人联想到过新年时的喜庆场面。学生体会不到位,我就说:“你读得很流利,但我怎么感觉到鞭炮是不是没放响,你心里特别不高兴呀?你能再读一遍吗?”读了第二遍,我说:“恩,这回鞭炮响了,却把大家都吓哭了!”学生一听都笑了。又读了第三遍,我说:“读得真好,你看这鞭炮声带来了好运,大家喜笑颜开,多么振奋人心呀!”

在课堂上,我们不妨让学生多作自我评价,自信的学生会说自己读得不错,那就得让他再道道理由,这样学生势必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果认为自己读得不好,就给他机会再读,或是让他与前面读得好的同学作比较评价后再读。也可以让学生找自己的伙伴读,或是在合作小组中读,互相评一评、议一议朗读。有听众、有评价,在这样轻松、自由的能表现自我、能够与同伴们交流的空间里,学生的朗读兴趣会越来越浓厚。引导学生参与朗读评价,能极大地调动起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让他们动口、动脑,甚至动手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学习交往的能力,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互相合作与竞争,从而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尤其促进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个性化品质,促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会合作与交往,促进学生在新型的人际关系与学习交往中得到和谐的发展。

我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做着以上这些尝试性的改革工作,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应该这样,这就是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课堂,这就是神采飞扬的课堂,这就为学生开启了语文乐园的大门。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经典诵读教学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17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