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学论文(通用5篇)

发布时间: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是学好高中化学的一项必要条件,其次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5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高中化学教学论文 篇一

科学探究是当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而实验作为科学探究实施过程中的核心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将实验教学的效果有效提升?如何进一步充分挖掘实验教学所承载的各项机能?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拙见,望能抛砖引玉.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多创设分组实验

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两种基本组织形式.所谓演示实验是教师为学生演示,同时引领学生观察、思考.而分组实验是学生亲历亲为、既动脑又动手的实验过程.两者对比下来,孰优孰劣自然一目了然,分组实验中学生由被动变成了主动,由观众变成了主人翁,由走马观花变成了身临其境、融入其中,参与程度、存在感大大提升.故此,对于课堂实验,在确保实验安全前提下,应积极创设条件,尽量让学生分组实验.通过他们自己动手、亲身实践,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内容时,为了更好地探究氯气与水的反应,笔者将相关实验设计为如下过程:1.猜想假设如果不反应,氯水中只有氯气和水,如果反应,会生成什么物质呢?试从元素守恒的角度来猜测.如果氯气与水反应:猜测一:2Cl2+H2O4HCl+O2猜测二:Cl2+2xH2O2ClOx+2xH2猜测三:Cl2+H2OHCl+HClO(新物质)如何验证你的猜测?2.设计实验(1)证明Cl-:滴加硝酸银,再滴加稀硝酸.(2)证明H+:pH试纸;滴加石蕊试液.3.实验用品点滴板,注射器,软塑料瓶装氯水、稀HNO3、AgNO3溶液、pH试纸等4.实验方案和预期现象分工合作,及时、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5.分组实验每个小组按本组实验方案施行,记录现象,讨论本方案的可行性,准备汇报交流.(1)产生白色沉淀.(2)溶液先变红,再褪色.6.分析结论(1)有白色沉淀,证明有Cl-,进一步证明发生了反应.(2)有H+,说明发生了反应,也否定了猜测二.褪色,说明有物质使有色物质褪色.实践证明,这样的分组实验使学生至始至终都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全程参与探究活动之中,操作、观察、思考、分析、合作能力均得到有效加强,科学素养也随之提升.

二、充分挖掘实验的承载功能,多设计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两种具体开展形式.验证实验是在目的明确、原理清晰的基础上对相关现象结论的验证,流程趋于固化、结论趋于同向,不利于创新和发散性思维.探究实验和验证实验则完全不同,通过提出问题来驱动,猜想假设来推进,设计并完成实验来完成认知的发展和逻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由此可知,探究实验更有利于发挥实验教学本身所承载的各项功能,全方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性.例如,在讲授氯水的漂白性时,将相关探究实验设计如下:1.猜想假设从元素守恒及电子转移守恒可知,氯气与水反应还生成了其他物质.氯水中有Cl2、H2O、盐酸、新物质.猜测一:氯气使有色物质褪色;猜测二:新物质使有色物质褪色.2.设计实验(1)在干燥的氯气中放入干燥的有色布条;(2)在干燥的氯气中放入湿润的有色布条或鲜花.3.实验用品彩纸、小药瓶、注射器等,塑料软瓶装氯气、蒸馏水4.实验验证友情小贴士:(1)氯气有毒,为了预防氯气泄露出来,请大家不要开启装有氯气的药瓶的瓶塞,拔针管时也要同样注意不要带出瓶塞.(2)取氯气1mL,注射时动作要缓慢.5.分析结论[设疑]注入氯气后,有的小组彩纸颜色变浅,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引导]设计方案时须确保无水,应从哪些角度考虑,注意哪些问题?[小结]能漂白的物质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新物质.[讲述]科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了新物质为次氯酸.6.总结归纳(1)氯气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2)次氯酸有强氧化性,能消毒、漂白.(3)科学探究的步骤:呈现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分析结论.探究性实验过程中的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选择恰当实验用品进行实验验证、收集相关数据、解释现象并得出结论、总结归纳是符合科学探究的逻辑的.

三、认真反思实验中的异常现象,促进科学素养的升华

化学实验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不合预期的异常现象.如果强制让学生勉为其难地接受,一方面势必造成学生认识的误区,另一方面还会使学生因此对实验失去信心和兴趣,对课堂教学造成负面影响.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彻底解决尤为重要,找出根本原因,变“异常”为“正常”才能重塑学生的学习信心.教师不能避而不谈,应实事求是地坦然正视实验事实,引领学生深入分析发生种种异常现象的可能原因,运用已有化学知识去进一步探究,在发展认知体系的同时提高探究能力.通过师生的共同思考,改变原有的实验方法和手段,大胆采用新策略,最终完满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大幅度提升学生的实验知识、实验技能与实验意志力,从而真正实现实验教学的终极目标.西博格博士说:“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而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关键.有鉴于此,在科学技术引领社会发展的今天,教师应努力如何使化学实验教学顺应时代的要求,全方位地改变化学实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方式,努力使学生真正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在实验知识、实验技能、实验意志力等方面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高中化学论文 篇二

摘要:自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提出后,模型认知作为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高中化学课堂引领学生模型认知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模型意识;灵活导入概念模型,便于学生直观认知和掌握化学概念;重视模型检验,强化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应用效果。多措并举,不断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优化高中化学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化学;模型认知;引领方法

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基于模型认知的高中化学教学研究工作逐渐深入,有效提升了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的模型认知能力。但是,大部分高中生的模型意识、模型认知能力、模型应用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高中化学中对学生模型认知的科学引领。由此可见,思考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模型认知的引领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模型意识

高中化学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端正学生的模型认知态度,要先激发学生的模型意识,让学生能以意识为内部驱动力,对模型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自主认知模型,思考模型的构建与应用,参与到模型教学中,夯实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符合《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要求,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型认知教学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创新、优化课前准备,让学生参与到课前预习中,将模型思想和模型建构融入预习过程中,便于学生课前思考教学内容中的各种模型,联系新、旧化学知识,强化模型意识,提出建模假设,在课上与教师和其他学生交流建模假设问题,进一步促进自己的模型认知能力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以下统称“必修1”)“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这节课前,教师给学生提出了研究问题“海水中的元素以哪些形式存在”,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课前预习,为学生在问题研究过程中形成模型意识创造便利条件,提供充足空间,鼓励学生调用学习过的化学知识进行建模假设。有的学生提出了海水中的元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有的学生提出了海水中的元素以单质的形式存在。学生提出建模假设的过程中,模型意识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给模型认知带来了多种思路,避免了学生思维单一受限或者过于分散,强化了学生预习过程中模型思维的专注度,给学生形成与提升模型认知能力做好了基础铺垫。

二、导入概念模型,促进直观认知

分析高中化学教学内容可以发现,其中的抽象化、复杂化概念知识很多,一旦教师没有增加概念教学的直观性,很容易出现学生理解困难、学习受阻、掌握不到位等问题,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落实。因此,在设计化学概念教学活动时,教师要灵活导入概念模型,以其直观化的教学优势,利用符号、文字、图像等直观展示事物规律,突出事物特征,简化学生对化学物质形成及其应用的体会过程,便于学生学会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化学思维品质。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概念图呈现不同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梳理化学知识结构,深入分析和掌握化学条件、化学元素具有的密切关联。例如,在教学必修1“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这节课中的“物质的量”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在高中化学教育理论知识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贯穿学生化学学习全过程的基本物理量之一。学生学会并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能够为许卫锋(甘肃省环县第四中学)教学思考物质的量的浓度、气体摩尔体积、摩尔质量的概念导出提供支撑,而且现代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农业生产中物质的量应用也非常广泛,进一步体现了本节课教学的现实意义。为了让学生轻松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对此形成相应的模型认知,教师将数量多且抽象性较强的“物质的量”知识以概念图的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在观看后理清了各种变量存在的联系,在自己的大脑思维中构建清晰、系统的概念,掌握了物质的量和气体体积、质量之间的关系,提升了模型认知能力和应用能力,营造了轻松的化学概念教学氛围。

三、重视模型检验,强化模型认知

在引导学生构建与应用模型后,教师要及时组织开展模型检验活动,将其作为保证并最大限度地提升模型科学性的方法,让学生经过观察模型、验算模型后,及时纠正模型错误问题,强化对学生模型认知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可以采取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检验策略。一方面,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模型的建构与应用;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模型认知中的合作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模型检验效果。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模型认知能力是现阶段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对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落实具有重要影响。在课堂上,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设计并采取切实可行的策略,不断提升学生模型认知方面的综合能力,让模型认知为学生的化学学习和全面发展贡献更多助力。

参考文献:

[1]许文捆。“模型认知”思维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5)。

[2]陈花。基于模型认知素养能力培养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0(25)。

[3]李鹏鸽,龚文慧,秦蕊,等。模型认知素养及其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落实[J]。教学与管理,2018(4)。

高中化学论文 篇三

一、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几点原则

化学作业是化学这一课堂的一个延伸和提高,是反馈教学内容,调控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当前,新课标改革的主要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课程改革的重要发展理念也是发现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但是,当前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却普遍存在着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繁杂等问题,这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新课标改革的进程,因此,高中化学在进行个性化的作业设计时应该抓住以下几个原则:

(一)差异性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八个方面,分别是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我—内省智能、人际—交流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在教学作业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抓住学生的不同的知识水平和不同的发展特点来制定不同的作业内容,根据他们现有的能力来设计不同梯度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不同来选择性的进行完成,这样一方面可以很好的保护学习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化学学习的学习信心,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优秀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的延伸。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可以使化学作业的设计更加合理。如在学习完必修2《电能转化为化学能》这一课时时,可以根据学生本身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同,作业的布置可以设置基础性问题和拓展性问题,基础性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掌握原电池的组成及原理,这部分要求所有同学都完成。拓展性问题可以让学生设计原电池(例如:水果电池),这部分要求有兴趣同学参加。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不会打击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多样性

个性化的化学作业设计要注重发展它的多样性,化学不同于数学、语文等学科,它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上的练习题,不能只简单的把化学用语记住,而应该从多个方面来认识和了解这门学科,从而全方面的来设计作业以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前面我们已经提出人的智能可以分为八个方面,所以我们在化学作业的个性化设计中就完全可以从这八个方面来入手,比如,言语—语言智能可以让学生来讲解题目、写化学小论文来锻炼,逻辑—数理智能让学生进行物质的判别和推断,身体—运动智能可以让学生表演化学魔术和做一些简单的家庭厨房小实验等,自然—观察智能就让学生来观察自然中的化学现象等等。如在学完《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设计不同形式的元素周期表,并说出新周期表的编写原理。

(三)创新性

高中化学的作业设计要具有一定的新颖性,不能再像传统的作业设计那样,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思维能力,以这样的目标来设计的化学作业不仅能提高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了对化学学习的信心。这样对他们来说,提高的不单单是成绩,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他们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高中学生的好奇心强,探究实验能激起学生探究学习的乐趣,所以我们可以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布置一些实验型的作业,如在学习《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时,可以布置学生探究如何检验Fe3+中是否有Fe2+,并如何除去Fe2+,设计实验方案,并在下一节课堂上进行演示,同学集体讨论,交流。

二、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的几点策略

化学作业的设计策略指的是在作业设计这一活动中可以使用的方法、原则等,设计策略的使用主要是为了可以更好的实现作业设计的效果,而高中化学的设计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概念图策略,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高中化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知识内容多而杂,有很多的化学专业术语、专业名称和概念,这些东西都让学生感到头疼。而概念图策略指的是根据学生个体能力的不同来用图表的方式展现知识内容之间的相互联系,概念图的设计主要包括三个环节,一是教师结合实例来讲解概念图的实际原则和步骤;二是学生自己来进行设计;三是学生之间相互进行交流,互相发现闪光点和不足,互相进步。另外,也可以使用数学上的韦恩图来进行不同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网络的构建。

(二)情景式策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情景式策略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自动手来把化学内容表现出来,在实际动手中来体验学习的内容和主题,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可以更好的掌握学习内容,极大的加深了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在体验中学习,在过程中学习,学习知识内容的同时,提高他们实际动手能力。比如,在讲解到“钢铁的腐蚀”这一课时,由于钢铁的腐蚀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所以就可以在提前几天给学生布置作业来让他们在家里自己动手来做这个实验,在自我动手中更深刻的体验教学内容。

(三)模拟实际场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化学世界中有许多奇奇妙妙的现象,有很多内容教师只能通过口头的讲述来进行教学,根本无法让学生深刻的理解的学习,所以,我们就可以采取模拟实际场景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比如,在现在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就可以利用一些化学软件来进行模拟,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来感受物质的微观模型,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些化学模型,比如,CH4、C2H4的分子模型等等,制作的材料自选,可以是气球、橡皮泥等等,这样的模拟场景虽然不真实,但是却仍然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小结

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业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更好的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本文就对当前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作业的设计原则和策略进行了一个全面的分析,但由于本人学历的局限性,尚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希望本文能给同行和社会热心人士带来一些帮助。

作者:汤女贤 单位:漳州市第三中学

参考文献:

[1]林玉治,胡志刚。《多元智能视域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设计初探》[J]。学术期刊《化学教与学》,20xx年4期

[2]丁战成。《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个性化作业分层设计研究》[J]。学术期刊《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xx年3期

高中化学论文 篇四

摘要:化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化学史。为了提高高中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教师要切实加强对学生化学史的教育。在化学史中,科学家的研究故事感人至深,化学史包含了很多教学哲理,对高中学生学习化学具有促进作用和深远影响。教师运用化学史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提升学生的严谨思维品质。因此,化学史的运用是落实核心素养的前提。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史;运用价值;运用方法

化学史简单来讲就是化学发展的历史,它记录了化学学科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古代到当代的发展过程。化学史教学,能使学生从宏观角度思考化学规律以及研究化学的方法,而不是将眼光局限在某一个化学板块或者化学领域上,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化学史的教学价值与意义

1、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

化学史作为记录化学发展过程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向学生展现并揭示化学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与过程,这些都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储备。化学作为一门理工学科,包含了各种原理、符号、公式和数字,这些都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实际上,化学是一门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如果学生仔细观察,就会在生活中找到化学的影子,而化学史就是将化学成果的研究过程记录下来。教师运用化学史进行教学,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的认知与了解;另一方面,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

2、增强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在学习化学史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化学家擅于观察与发现,敢于假设与猜想,小心求证与总结,这是创造性思维、创新性思维、逻辑性思维的结晶。在探究之路上,化学家遇到了许多挫折与挑战,但他们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这些都是科学探究、科学发展的写照。学生可以从中领悟到什么是科学探究精神,如何增强科学探究精神。此外,化学史既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学会辨别真伪。比如,受高中生欢迎的微博、微信、小红书等APP,其中存在着一些伪科学的内容,如果学生具备科学探究精神,就不会轻易地相信、模仿甚至传播虚假内容,而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3、提升学生的严谨思维品质

学生从教材中学到的化学知识,都是化学家智慧的结晶。教材呈现给学生的是一个结论、一个成果,但学生在采摘“果实”时也应该知道这一“果实”是怎么来的,化学家是经过了怎样的探究而一步步研究出来的。如果学生能够对化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就会降低思维的局限性与片面性,避免“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学生只有通晓化学知识背后的原理,才能做到举一反三,进行推理论证。因此,学习化学史有利于学生养成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化学史的方法

1、以知识为话题补充内容

高中化学教材中并没有用专门的章节与篇幅来介绍化学史,为了使化学史内容更加自然地融入教学,教师可以以知识为话题来补充教材内容。以“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内容为例,这一章节介绍了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在相关实验中,燃烧实验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实验类型。化学史中有一个关于“燃素说的影响”,当时人们发现,致密的金属煅烧后得到的煅灰较多,但很疏松,这给人们带来了疑惑,即金属在煅烧的过程中,伴随着火焰的升腾,肯定有什么东西也随之消失了,否则无法解释这一现象。这个疑问一直伴随着冶金工业的发展,在冶金工业发展到较稳定的阶段后,人们便渴望打开这个“秘密盒子”——燃烧现象的本质是什么。1723年,德国哈雷大学的医学与药理学教授施塔尔在著作《化学基础》中提出,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并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来,同时发光发热。后来,其他化学家在探究与实践中虽然证明了“燃素说”这一原理的错误性,但是他们通过大量的实验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其中的很多观点也为近现代化学思维的形式奠定了基础,如置放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因此,教师在“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节内容的备课中,可以将化学史巧妙地引入其中,与学生学习过的置换反应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相结合,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过程。

2、以人物为对象探究事件

化学史的发展离不开众多化学家的努力。因此,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化学人物作为讨论对象,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史。比如,学生在进入高中后,最开始学习“从实验学化学”这部分内容,其中涉及“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知识点,它是以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莫迪欧·阿伏伽德罗来命名的,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可以以阿伏伽德罗作为讨论对象,为学生讲解与之相关的化学史。阿伏伽德罗的贡献是:在1811年,他提出了一种分子假说(后来被定义为阿伏伽德罗定律)。其实,当时在化学界享有权威并被认可的是另一名化学家提出的“电化学学说”。直到1860年,阿伏伽德罗假说才被普遍接受,并将其定义为阿伏伽德罗定律,这一定律对原子量的测定工作起到了推动作用。从时间点来看,阿伏伽德罗定律从1811年提出到1860年被认可,在这近50年的时间里,阿伏伽德罗从最开始遭到质疑与不信任,到慢慢被一小部分人认可,再到被大部分人用于指导其他科学研究,直到最后真正被定义,这一过程虽然是科学发展的必然,但却体现了科学家对科学研究的执着、坚持与追求,这种科学精神是非常值得学生学习的。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查阅与阿伏伽德罗相关的资料,与教师、同学一起交流、讨论。

3、以发展为主题思考过程

在高中化学中可供教师参考的运用化学史的方法,就是以化学发展为主题进行过程思考。比如,对于阿伏伽德罗定律,当时化学界普遍认同的是另一种学说,且这种学说也享有很高的权威。为什么这种学说后来被验证为不正确的学说,而在当时却被认为是正确的呢?面对权威,科学家为什么不惧权威,不盲从权威,而相信自己的判断,并大胆做出尝试呢?再比如,“燃素说”,虽然后来也被验证是错误的,但是当时对其他领域的确起到了正面影响,我们该如何客观地评价这些“后来被验证为错误”的理论与学说呢?同样,站在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们现在认为是权威的、正确的理论与学说,会不会在若干年后被证明是错误的呢?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科学发展的过程?对于科学结论,我们应该抱有怎样的态度呢?科学精神的完整内涵有哪些?通过对化学发展过程的思考与探究,教师应引导学生深挖科学精神的本质,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学习并了解化学史的过程,就像重新回到化学史发展的初始阶段,与历代科学家一起经历化学的发展。这个过程既有硕果累累的闪耀之光,又有艰难历程的黑暗瞬间;既有科学严谨的化学家精神,又有造福世界的美好追求。学生学习化学史,不仅能在思维拓展、知识储备上有所获益,还能在求学问路、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在探究问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所启发。为了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化学史的教学价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以知识为话题,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以人物为对象,对其事迹进行分析;以发展为主题,对问题进行思考,让学生在学习化学史的过程中掌握学科知识,提升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孟献华。基于化学史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2]金晨。基于化学史的科学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化学教与学,2019(5)。

高中化学论文 篇五

摘要:实验在化学学科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化学概念,掌握知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因此,就需要对化学实验教学产生足够的重视。

关键词: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解决措施

如今,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和实施新课程标准,教师越来越重视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研究发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依然比较的薄弱,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就需要创新教学思路和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研究发现,如今化学教材按照集中和分散两种方法来设置实验内容,通过对专门和独立的实验化学模块进行设置,促使化学学科特征得到强化;并且借助于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在化学与生活等模块中渗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往往是学习了本章节新课之后,方统一开展实验;这种方法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无法将学生学习积极性给调动起来。

2、没有有效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

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的目的,除了让学生们掌握相关知识外,还需要培养能力,如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手段是思维能力,通过研究大量的科学事实,我们可以得知,只有拥有了正确的思维,方可以得出一些新发现。但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化学实验教学没有培养学生的能力,教师往往演示实验,学生跟着操作。

二、新时期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解决对策

1、增强实验探究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实验探究是化学学科的基本特征,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也需要将这个特征给充分体现出来。在新课程理念下,需要边讲边实验,用探索性实验来替代过去的验证实验,教师要充分发挥能力,科学设计教学方案;如在原电池实验中,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理解反应原理,需要引导其将生活知识给结合起来,化学在转变为电能的过程中,需要怎么样的设计?为什么会有气泡产生于铜电极上?气泡属于什么气体等?通过这些问题的设计,让学生们积极探究,完成实验。

2、激发学生实验探究兴趣,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首先,将趣味实验增加过来;过去大多都是验证性实验,对已学知识的正确性进行验证,这样就比较的呆板和枯燥,没有学生发挥的余地,影响到学生实验的热情。针对这种情况,在如今的形势下,需要结合教学大纲要求,将一些趣味性实验给增加过来,水中花园、冰棍燃烧等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到化学知识的奇妙,将其求知欲望给充分激发出来。其次,对化学美感充分挖掘;化学这门学科主要是研究客观世界,化学的各个方面都体现了其美感,如外在美、内在美、神奇美、对称美等等。在实验过程中,物质是五颜六色的,仪器是晶莹剔透的,反应是千变万化的,无不将形象美给体现出来;元素周期表则可以将和谐之美给体现出来。总之,美处处存在于化学实验中,这样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美感,对化学的兴趣自然可以增强。

3、增强环保理念,对实验教学环境有效改善

研究发现,很多学生不愿意参与化学实验的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有刺激性气味存在于化学实验室中。在化学实验中,接触到的试剂和气体难免会有一些刺激性,包括氨水、二氧化硫等。因此,就需要将环保理念贯彻到化学实验当中,开展绿色化学,对实验教学环境积极改善;首先,对实验内容或者装置进行改善,促使有害气体排放得到降低;在高中化学实验中,有很多实验都会出现一些有毒物质,那么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改进,更加合理的操作;如在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中,会有污染产生,那么就可以合并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的实验,以便减低污染次数,这样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被学生们所掌握,污染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其次,对微型实验大力推广,促使环境污染得到减少。相较于常规实验来讲,微型实验操作难度较小,只需要使用较少的用药剂量,且不需要较长的实验时间,这样药品消耗得到了减少,成本得到降低,实验危险性也可以得到减小;同时,实验过程的污染问题也可以得到减少,学生与实验接触的时间得到了显著缩短。对于部分实验,有着较大的危险性,或者有刺激性气味,那么就可以将现代教育技术给运用过来,借助于多媒体技术来仿真实验原理、装置和流程,通过文字、声音和动画的搭配,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对知识有效的理解和掌握,也可以避免污染物危害到环境。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制约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新时期就需要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增加探究式教学,增强环保理念,激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也能得到显著提升。

参考文献:

[1]吴文刚。新课程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析[J]。读写算,20xx,2(10):123-125.

[2]张益松。基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措施的分析[J]。数理化学习,20xx,3(133):44-46.

[3]李福娟。新时期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教学的优化改进[J]。现代阅读,20xx,4(13):144-145.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5篇《高中化学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18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