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日记【通用7篇】

发布时间: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日记怎么能落下。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7篇《暑期社会实践日记》,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暑期社会实践日志 篇一

7月20日一早,在安排好分工之后,我们就开始第二天调研之行的准备活动了,整理资料、问卷,……一天下来,我们对第二天的活动充满了期待。查找资料、确立实践单位、设计我们的实践活动、准备好宣传资料与调查问卷、通过与村民的答辩,活动伊始的两天准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庆幸得到家乡村干对我们的帮助,有所有队员们的相互支持,多方斟酌,多少次团队讨论,多少次查找资料,多少次山穷水尽时的柳暗花明,才换来了所有准备活动的日臻完善。

今天是实践考察的第一天,我心情十分高兴,几乎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一大早我就和我的组员来到我们考察的第一站----仙洪实验区洪湖市峰口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我们为什么选择这里作为第一站呢?这是因为洪湖市是仙洪实验区的主场,而峰口镇又是试验区洪湖段的(北)大门,这里地理优势明显,首当其冲。

在听了我们的来意后,办公室工作人员很热情的接待了我们,一位叔叔很快就带领我们来到展示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峰口段的建设全景,我们一下子就被这美妙规划惊住了,想不到过去我们的旧村庄在这里是如此的美丽。马上我们就迫不及待的向叔叔问这问那,慢慢的心中的一样小疑惑就解开了。我们得知这些规划都是根据实地情况实行,这样不仅节约资金,而且对生态环境也是很大保持,极大可能的尊重当地文化。

在回家后的这几天,我们整理了在办公室的一些资料,决定今天再赴一趟仙洪实验区洪湖市峰口镇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因为由于数字模型的植入,我们有了机会进行立体模式的全方位的观看整个实验区的建设前景。

很快我们走进了大厅的电视播放区,很快我们被震撼了,这更是一个绿色的,清洁的新天地,到处通路,绿地满村,弄作区、生活区、休闲区分明。住宅区附近整洁有序,交通方便,河道修整十分合理。很快解说员给我们讲述了整个规划。让我们对这份伟大的工程有了一个很大的了解。

今天我们来到了在洪湖市曹市镇向红村锦绣梅园项目区,据说这里就是仙洪试验区项目的灵感源。今天我们主要详细了解了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村庄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情况。这里村庄整齐划一,房屋改造协调一致,房后“一池三改”设施齐全,房前新修的水泥路坦荡如砥,笔直的小河在村旁延伸。这里新农村建设画面让大家赞叹不已。大家一路看、一路学、一路想,这些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做法更让大家感受很多、触动很大。

今天我们来到了仙桃市张沟镇联潭村委会观摩,日益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给试验区带来一系列喜人的变化。走进张沟镇联潭村村部,大会议室、办公室、图书室、卫生室、富迪日用品超市、丰联农资超市、篮球场、健身场等一应俱全。便民服务中心内,计生、劳动、民政、公安、农技、合作医疗等服务窗口一溜儿排开,村民不出村,就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不是说我们政府要多为农民做实事吗,这就是在实践中对人民所做的实事”,村书记高兴的说。

考察峰白河段修理,水利民生 水惠民生,水是立民之本。在河段修理现场,一座座新的便民桥耸立两岸,两面的护坡整齐美观。两岸边工作人员有的在测量,有的在记录,有的在挖掘……一片忙碌的景象。我们于是来到一位工作者身边向他询问起来。他告诉我们,治水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本,人水和谐的理念,把解决民生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创造优良生态和优美环境当作水利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实现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突破。

社会实践日记 篇二

7月12日,凌晨时候记得有几次合眼靠在座位上,又替她拾了几回滑落的衣裳,天边就慢慢泛起了鱼肚白,我们知道火车已经进入了河南,便一起靠在桌板上想一睹华北平原的风采,八百里平川会是什么样子呢?田野里弥漫着朦朦胧胧的一片雾气,视野并不开阔,我们又在这样的一种期待中草草地洗漱了一番,直到阳光终于穿透了薄雾,田野的轮廓才显现了出来。果然名不虚传!田野里种满了青翠的玉米苗,不远处有一排排高高的白杨树,从它们中间穿过去,看见的仍然是一望无际平坦碧绿的田野……坐在旁边的一位河南姑娘分外健谈,对着我们一群从南方赶来的年轻人说春播秋收,说生活爱情,说洛阳牡丹,说名胜古迹,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让我们都感叹不已!

列车充满激情,一路上欢快地向前行驶,经过洛阳、三门峡、潼关、然后到了西安。下午四点多走出西安火车站,从交通地图上我已经发现一出站面对的就是明代的古城墙,脑海中同时也浮现出《高兴》里刘高兴和五富初来西安城的景象,然而不同的是它主要反映西安城里的本土市井生活,我们从出站一刻起就发觉它是一座国际大都市。去延安的火车是晚上十点,我们便在西安度过了最初的几个小时。街道上车水马龙,中外游人摩肩接踵,传统建筑与摩天大楼相映生辉。那一刻,从钟楼鼓楼旁经过,游走在风情街道,还到了书院门,我想我油腻蓬乱的头发、布满血丝的红眼睛,还有三天未修的胡茬,弥散着汗臭味的衣裳,有没有在西安引来惊讶或者鄙视的眼光呢?这是西安给我的最初印象,还是我留给西安的最初印象?

十点钟就要到了,卖优先票的铁路工作人员仍在抓紧时间大喊大叫,燕姿站在我旁边,我们即将为又一次的列车行程“争分夺秒”,虽然我们都有坐票,但是这庞大而无序的队伍也确实令人顾虑不少。开往延安的火车非常温馨,似乎每个座位的旅客不是亲朋就是好友,这么美好的一个开端,当明天我们抵达,是不是会经历一段梦幻的旅程呢?

社会实践日记 篇三

7月10日中午12点,经过3个小时的颠簸山路旅程,华北电力大学环境学院“馨希望”实践队一行八人终于抵达了本次暑期实践目的地—黄龙寺小学。准备开始为期五天的“用爱心倾注,从细微着手”的支教实践活动。

刚下车我们就受到了黄龙寺村主任的热情接待,他向我们简单介绍了黄龙寺小学的一些情况,然后我们稍作安顿,便进行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商议了一下未来五天的活动内容。下午黄龙寺小学刘校长到来给我们安排了食宿,队员们开始打扫房间厨房,干的热火朝天。经过队员的齐心协力,我们终于收拾完毕,大家忙了一下午但没有人喊苦喊累。特别是在晚上,当两名队员端上为大家煮的面条时,大家都很感动,狼吞虎咽得解决了可口的晚餐!

第一天的实践活动结束了,一天的舟车劳顿和下午的忙活使大家都有点劳累,但也都很高兴。我们相信在这方淳朴的山水之间,善良的村民可爱的孩子们会为我们卸去了身心的劳累,大家也都在期待着明天孩子们的到来,为山里的他们送去光明与希望。

暑期社会实践日志 篇四

这天就是开学的第一天,本以为会来很多学生,但就是直到11点才陆陆续续来了一部分同学,这样的局面叫我们不得不临时打乱原先的计划,我们觉得兵分三路,到学生家中进行走访。

我们到的每户家庭几乎都就是同样的状况:父母外出打工,家中留有爷爷奶奶照管小孩子,通常就是两个老人照顾一大群孩子,被照顾的状况可想而知。令我感触最深的一幅画面就就是:一个小女孩在一个水池旁洗衣服,而她身上穿着的衣服破破烂烂,看上去年代十分久远。我们问她几岁,她回答说只要7岁,上小学一年级。平时都就是她自我洗澡洗衣服,爷爷奶奶负责做饭。很显然一个7岁的小孩子根本不能做什么事情,能够稍微管一下自我就很不错了。但就是我们留意到她把自我的啊扎得很漂亮,还有各式各样的花式。这说明她还就是很不错的。对于一个从小长在温室里面的我们,看到她的那一刹那,心里真的感到心酸,七岁,就是一个十分懵懂的年纪,而她穿得衣服破烂不堪,个子那么瘦小,还要做那么多的家务事。想想我们7岁的时候,整天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家务在我们心目中还没有任何成形的概念,绝对从来没有萌生过自我洗衣服、洗澡的念头。和他们的生活存在着天壤之别,我们在天堂,而他们几乎就是在生活的最底层。

在我们走访的家庭中我们还了解到,家长其实很寄期望于他们的孩子,期望他们的孩子能尽可能多读书,多学本领,不期望孩子像他们一样没有文化,出去打工也只能做苦力,根本就挣不到几个钱。只但就是他们的经济潜力与他们的理想还存在必须的差距,他们还没有足够的潜力去支持他们孩子去完成学业,理想很完美,现实却就是十分残酷的。我们真切地期望有爱心的人们能尽可能去帮忙他们,让野百合也能有完美的春天,让这些孩子们的未来不就是梦。

社会实践日记 篇五

在经过了两个多小时的颠簸和眩晕后,终于在中午回到了离开七天的家。

虽然妞妞和小侄子在学校吃中饭还没有回来,但家里仍然是热闹和欢悦的。午饭是萝卜炖肉、玉米糁汤和硬面馍,全家人都吃过饭了,正在一边看电视,一边谈论着。老爸知道我要回来,还给我留了饭菜。

一看见我进屋,儿子慌忙地站起来给我盛了饭菜,放在了饭桌上。三岁半的小侄女也慌忙去洗了手,把馍给我递了过来。老爸和老妈则满脸高兴地问这问那:怎么吃饭呀,生活方便吗,工作累不累呀,等等等,等等。

1点50分,儿子要上学去了,顺便带上了上小学二年级的小侄女。懂事的儿子先把他的妹妹送去学校,然后自己再折回来上学去。

过了一会儿,老爸接了一个电话出去了。

又过了一会儿,老妈拿了一个苹果也出去了。

家里只剩下刚刚睡熟的三岁半的小侄女和我了。

我细嚼慢咽地吃了饭,又磨磨蹭蹭地洗了澡。正在我慢慢吞吞地洗着衣服时,熟睡中的小侄女翻了一个身,嗯嗯唧唧地晃着身子闹腾起来。我赶忙擦干了手,抱起孩子把着她尿了尿,想起身体还没有养好,就松开手让孩子站到了地上。

小侄女虽然还带着没睡醒的迷糊劲,但仍然懂事地半睁开眼,默默地独自走回到床边,爬到床上,拉过被角盖上肚子,好像又要沉沉地睡着的样子。

但过了一会儿,小侄女又笑着睁开了眼睛,一骨碌坐了起来,挪到床边伸手从床下的一个纸箱里拿出了一个月饼,说:这个箱子里都是月饼。爷爷买了好多月饼我不吃大月饼,大月饼我吃不完,我吃这个小的。小侄女把月饼重新放回到箱子里换了一个,拿出来看了看,又重新放了回去,又换了一个,看了看,说:这个小,我吃这个。我以为紧接着小侄女会把月饼递给我,让我帮他打开。没想到小侄女把月饼翻着看了看,选了一个角,送到嘴边,一下子就用牙撕咬开了,然后拿出月饼在我面前晃了几晃,意思是让我看看这个月饼比原先她拿出的月饼小一些。然后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一边吃还一边示意着要喝水。我把水递给小侄女,小侄女高兴地一边笑一边吃着喝着。

社会实践日记 篇六

今天我访问了以为主要生产圈椅的小老板,从他的口中我得到了现在圈椅的销售情况。销售数量基本处于下降状态。

老板说:“我干这一行已经好几十年了,现在是越来越不行了,现在的人们都坐沙发了,买的人已经很少了。以前我雇着四人做,现在还只有一人做了,而且还压着200多对没卖出去呢。”听他说,现在买圈椅的基本是近处的人买,都知道他快不做了,就买一对放在家里留着做个念想,其实买来真正坐的人很少。还有一小部分的是从外地的来的,他们买来主要是放在酒店,再加上一个小桌,组成独特的一桌。

我觉得他们销售的数量少应该是宣传力度不够,如果能够得到有力的宣传,我想他们的前景会更好。但是在农村,他们没有资金搞宣传,因此就封闭在了狭小的空间内。

社会实践日记 篇七

今天主任又提到我上次提出的建议很好,就叫我和另一个同事把励志教育的书放在了少儿区展台前面,也让经管书有了的空间展示了。这一变动,很快就收到效果了,下午的时候就有好多带孩子的家长来陪孩子看书的时候选购了一些励志教育类图书。

据我观察,门市的客源主要分为三大类:计算机专业人士,来大礼堂观光旅游或是来开会的人,另一个就是附近居民(又以儿童居多)。一般来说

第一类:计算机专业人士购买力较强,他们买书的动机较大,购买额度高,回头客占绝大部分,多数为本公司会员,这样的顾客群体稳定,他们看中的是门市计算机类图书的齐全;

第二类:来大礼堂观光旅游或是来开会的人是门市的客流中为数最多的,但多属于偶然消费或刺激消费,不太稳定。他们多会购买一些旅游休闲书籍,另一些公费出差可以报帐的顾客回大量购买经济管理类图书,数额也比较大,利润客观,也应该引起重视;

第三类:附近居民,特别是儿童,经常出入书店,交易也经常发生,销售量最大的也是少儿书籍,但每次交易额小,平均不到10元钱。这样的客源是应该保持,但永远不会成为利润源。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7篇《暑期社会实践日记》,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6 122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