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8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一

【摘要】面对现在教育教学中暴露出现有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改善原有的情况,同时顺应时代潮流大发展的浪潮,不断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还给学生一个快乐的课堂,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同时懂得做人的道理,并且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课堂教学

在原有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大部分时间是以讲授为主,按照教材,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的讲。殊不知,传统的和尚念经式的教学,只会使学生们觉得学学的内容都是书本上写的,自己看书就可以,何必还要浪费时间在课堂上。因此,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课堂上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通过同志的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未来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创新能力。因此,我们必须从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开端。

一、对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创新

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这种死板的组织形式很容易遏制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需要自己去对文章进行阅读和感悟,也需要和其他同学一起讨论,相互帮助。讨论式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这一学习需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经常采用的讨论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同桌讨论,一种是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

论。为了改变这种一成不变的讨论方式,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例如,学习《只有一个地球》时,为了使学生能够对课文有一个深入的理解,我以“火星也和地球一样有水和生命存在”这句话作为切入点,组织学生进行了一场辩论———“移民火星能否实现”。学生围绕着这一问题进行正反方的辩论。学生通过自己在网络或图书馆里所搜索的资料将课文内容进行了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逐步走入了小学课堂,为我们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多媒体具有强大的信息输出功能,它能为学生带来立体的刺激,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参与到认知活动中来,变抽象为具体、复杂为简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有效的培养和激发,促进课程教学的不断优化。如教学《科学的精神》时,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了水稻丰收的场景和炸药爆炸的情形。当课文中的内容用多媒体以动态的方式展示出来时,学生都感到非常震撼,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科学家不畏困难,刻苦钻研的精神,学科学、用科学也成了他们头脑中一种强烈的需求。再回到课文学习中来,学生无论是回答问题还是进行交流和互动,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学效果也非常好。

三、对教学语言进行创新

教学语言能够反映教师的综合能力,也是学生能够感知最为迅速的因素。对教学语言进行创新是教学创新中最为直接和外在的因素。每个教师的教学语言都有自身的风格。风格化语言的形成是教师个体精神的外化,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只有当教师对于创新达到了一种自由的成就阶段,它才会逐渐产生、发展并最终形成。如进行复韵母ei的学习时,为了避免学生将ei与ie混淆,我就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大e要和小i一起爬山,爬了一会小i就爬不动了。这时,大e说:小i,我拉着你爬。于是,大e在前面拉着小i往上爬。大e带小i,边爬边喊ei,ei,ei。全新教学语言能够使学生对拼音的学习产生一种形象的认识,他们对这种练习形式也很感兴趣,学习兴趣得到了有效激发。

此外,教学语言并不只是教师所说的话,它还包括教师的体态语言,即教师的面部表情、目光以及手势等。我们的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艺术创新过程,教师要将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充分地调动起来,二者相互作用,形成有效合理,创造一种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对教学产生一种美的体验,强化他们的审美感受。

四、对板书进行创新

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对于整堂课来说,板书的作用是总结学习内容,提醒学生注意本课的主要脉络。要想使板书新颖别致,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就要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挖掘,发现其潜在的构思线索,将课文的内在结构以一种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同时,板书要形象、生动,如果可以,还要配上一些简笔画或几何图,凝聚课文精华,从微小之处探寻课文,将所学内容以创新的形式定格。如学习《龙的传人》一文时,我先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了一幅简单的龙的形象,然后结合课文中对龙的描述“角似鹿,头似牛,嘴似驴,眼似虾,耳似象,鳞似鱼,须似人,腹似蛇,足似凤”边说边画,并不时地咨询学生的意见:“大家看老师画的角像不像鹿?”等我画完,学生基本上就能将龙的这几个特征都记住。到课堂的最后,我又将一些与龙有关的成语整齐地写在了黑板上。在进行板书的创新时,教师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板书的设计与完成环节,才能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为深刻。总之,教师要对板书的形式进行创新,力求新鲜生动。这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有效体现,也是我们进行教学创新的一个目标。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对创新没有任何的顾虑,爱上创新所带来的成就感,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建设人才。

参考文献

[1]房玉红。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实践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xx(Z2).

[2]刘红云。新课标下如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xx(3):148-149.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二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语感,朗读则是小学语文中不可避免的一种教学形式。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许多老师只是依据考试需要培养、训练学生,忘记了语文的学习特点和轻松朗读的必要性,朗读是小学教学中重要的内容。探讨一下为什么要进行朗读,怎么样朗读才最有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朗读能力

一、小学朗读的重要性

1.朗读可以加深理解和记忆

首先,朗读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一篇课文,想要理解它的中心思想和内容,首先要做的就是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使文章的内容在人的头脑中产生印象,学生对课文有感情的朗读,也能对文章中较深的内容和语句有进一步的了解。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得多了,其中的意义也就显现出来了,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朗读,方能理解其中的韵味,领悟文章的含义和所要表达的主旨。其次,朗读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俗语说:“熟能生巧。”朗读对加深学生的记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例如,小学课文中有一篇《小蝌蚪找妈妈》,老师单纯讲解的话学生很容易忘记,而学生通过朗读,无论是集体朗读还是个人朗读,都可以把学生带入情境,融入情境后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更容易些。

2.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教学应该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朗读能做到的就是,使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朗读,在不知不觉中记住课文中比较优美的句子,从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或者是平常的语言中,在无形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朗读也可以让学生感知作者写作中所运用的技巧,从而运用到学生自己的写作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读得多了,学生自己的语言也会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会把课文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到自己平时的语言中。从这个角度来说,朗读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使学生取得进步。例如,小学经常会有诗词教学,就拿《咏柳》这篇诗词来讲,学生读得多了,理解了,在遇到描述春天的景色时就可以把这几句诗词运用到写作中,如,柳树的叶子绿了,又细又长,像是被人用剪刀裁出的样子,这样的写作一定会为小学生的写作增加亮点,同时学生在看到柳树时,就会应景地想到这几句诗,这都是朗读带来的效果。

3.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编选的文章,大多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这样优美的文字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例如,《火烧云》《美丽的大兴安岭》等,学生朗读这些课文,或者是教师声情并茂地带领学生朗读,可以把学生带入文章的意境中,例如,《美丽的大兴安岭》文章中这样描述四季:“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都变黄了。冬天,雪花在空中飞舞,树上积满了白雪……”诱发学生融入课文中描述的情境,去想象、去感受文章中那些艺术美和文字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也就慢慢提高了。

二、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1.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朗读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老师要想引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创设情境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老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桂林山水的景色,然后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到对应的句子并进行朗读,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也能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融入情境中,教学的难度也会随之减轻。

2.明确朗读的目标,朗读会更有效果

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那就是对学生的朗读设定一定的目标,例如,第一遍朗读是初读课文,让学生正确读出文章,发音准确,大致了解文章的内容;第二遍朗读时,就要对课文进行细读,这个阶段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理清文章的脉络;第三遍朗读时就要精读全文,这一遍就要求学生对作者所运用的写作手法有一定的理解,能描述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所要表达的含义,对课文的内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让学生带着目标朗读、带着问题朗读、带着自己的理解读,使学生的朗读能力有所提高。总之,朗读是小学语文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形式,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语文的教学离不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中心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朗读方法,带着目标朗读,学生的朗读能力才能慢慢提高,只有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了,学生自己的语感以及写作中所运用的技巧才会在无形中上升一个层次。所以,朗读很重要,老师要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慢慢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旦智草.浅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读书文摘,20xx(5).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三

一、山区小学学生整体语文学习情况分析

从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平时课堂表现来看,男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要比女生更好些。无论是及格人数还是优秀人数,男生都更占优势。在平时的课堂表现上,男生大胆外向,好动,学习热情高涨,积极性也很高。提问回答问题时,女生胆怯内向,害羞且不善于表达,说明平时缺乏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无论是人际交往还是在课堂上下,女生都比男生自卑内敛。这与学校所处地区的民族宗教观念以及与女孩子所处的家庭地位和家庭教育观念无不相关。措施:要求学校教师在课堂内外应多提供给女生更多的表现和锻炼的机会,尤其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多与她们沟通交流,多传授一些“自信、自尊、自立、自强”的信息和知识,鼓励她们大胆表达自己的喜恶和真实的想法。女生身心胆小乖巧,应少施与体罚,多了解她们,走近她们,鼓励她们,帮助她们。

二、山区小学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原因分析

1.生字词汇量积累不够。学生在学习中应用的学习方法仍然保留固有的模式,“死记硬背”,不知道如何举一反三或者是灵活运用。

2.对知识不求甚解,浅尝辄止。在学习上依赖性和懒惰性非常强。教师在教学中应加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自觉学习的习惯。

3.没有自觉性,不愿意写作业,对学习和作业完全抱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因此,今后的教学应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

4.学生缺乏家庭教育。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成绩差完全是老师教学能力不行。作为教师,本人认为家庭教育对养成学生优秀品德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至关重要。本人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仔细地观察并及时地总结教学经验。广大农牧区的汉语文教师,作为民族地区汉文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有着国家对农牧区教育教学的支持和重视,相信只要能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开拓进取。摸索出富有自己的教学特色,既适应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又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就一定能在这片田野上收获希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四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凡事都需要兴趣,当有了兴趣就会能够极大地吸引人们去研究学习,若是没有了兴趣,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论是哪一个学科都要把兴趣教学放到首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更要提高兴趣教学的水平,让学生时刻感到学习语文的兴趣感。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乐学,让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学习中感到到学习语文的幸福,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就像鱼儿得水一样那样欢快舒畅。我们要想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尝试。

1.导语激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一堂课来说,课堂伊始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特别是课堂的开始,开端能够吸引学生,那么一堂课的教学就会时刻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像有的人进行了一个恰当的比喻,导入是一节课的敲门砖。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感,设计一些科学合理而适用的导语设计,把学生带入到鲜活而生动的学习氛围中。

2.可以进行编排表演。语文具有文学作品性,比如那些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等等,它们都具有非常生动鲜明性,深受小学生的喜爱,更符合孩子们学习模仿的口味。在教学时,我们若是能够把这些内容让学生进行表演,就会更加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执教《西门豹》一课时,我就孩子们根据课文的内容,把它变成小剧本,然后让学生们进行排演,学生通过想象分好角色,进行生动而形象的表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感,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自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强化语言,增强兴趣

课堂教学兴趣的激发在一定条件下,更需要教师的教学的激发,除了教学手段的运用,还有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更主要的是需要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作为一个老师应该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技巧和演讲能力。教师的语言要具有生动性、鲜活性。在这里更要谈一下教师语言的儿童化语言。因为每个老师都知道,面对自己的教学对象是天真的儿童,若是一味地用成年人的语言,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困惑,他们自然就不会喜欢听你的课,所以教师步入课堂就要用儿童能够喜欢和乐于接受的语言走进学生们中间,成为他们的一员,成为他们的小伙伴,以饱含儿童情味的语言,使孩子们没有感到距离感,而增加了亲切感。自然学生就会被激发学习兴趣。

三、鼓励参与,引发兴趣

新课标要求,要鼓励学习发挥主体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能力。传统的教学是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所处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之任之,他们不敢发问和想别的问题,在这种高压下,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学习着,学生缺少敢说、敢想的精神,也不会培养出来创新精神,培养出来的只能是高分低能的学生。为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当他们都能参与到教学中的时候,就会发挥了他们的优势,他们就会积极去想,大胆地想,勇于创新。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习,以问题教学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回答讨论的教学氛围中来,鼓励学生的参与和发言,让学生进入辩论和讨论的情境中,让他们发表不同的意见和见解,教师要给他们的更多更广的学习空间,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执教《群鸟学艺》一文时,我向学生问道“:同学们学习这篇课文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很多同学都是说,只有耐心和虚心,认真学习就会掌握过硬本领。但是其中有一名同学回答道: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我当即就给了这个同学肯定,并且赞扬了他的这种敢想和敢问的精神。

四、开展活动,丰富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开展活动,创新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力求使活动活泼有趣。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用眼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投身活动,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兴趣。比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春天》题目的作文时,就改变了过去的在课堂枯燥乏味的讲解指导,而是领着学生到野外去春游,让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观察春天的景物。这样就激发了他们对写作的兴趣,也使他们感到了大自然带给人们美的享受,然后我就让孩子们用语言把所看到的写下来,就成了一篇非常好的作文了。在整个活动中,学生兴趣盎然,真正体会到了知识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际的真理,充分调动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它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语文教师只有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才能由“苦学”变为“乐学”,才能自由快乐地在语文的世界中飞翔,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作者:隋国娟 单位:吉林省大安市乐胜乡第一中心校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五

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思考

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互动教学起到的辅助作用越来越大,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不仅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还能在这种互动之中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拉近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上课的听课质量。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互动,可以令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他们以更加轻松地心态接受知识,教师也可以借这个机会倾听学生的想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课堂互动拉近了师生关系,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互动教学,让学生的参与感更强了,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表达自我的机会。

2.教师学会倾听,学生学会表达

在传统教学当中,教师是讲台上的主角,将教案上的知识一一讲解,中间穿插一些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问答,没有与学生更多的沟通。由于学生普遍不愿意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传统课堂教学就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则是台下的观众,毫无参与感。在互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将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发言、讨论、表达自我,教师则倾听学生的表达,了解学生的思想,将课堂的主动权让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可以将刚刚所学的知识运用到表达当中,对课上不清楚的地方提出疑问,帮助知识的消化吸收。课堂上的表达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等等,这是在传统教学当中很难做到的。

3.帮助课堂教学更精彩更高效

互动教学作为在传统教育模式上的创新,其新颖性和多样性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彩,学生的奇思妙想令课堂更加活跃,更多的互动带来更多的积累,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不断吸收和积累的过程,互动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倾听的过程中吸收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双管齐下,令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有效互动的策略

1.设立情境与学生沟通

互动教学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就是创设情境,将课文中的场景搬到课堂中来,让学生亲身感受文章所描写的内容。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之前,老师可以先拿出半瓶子水,水瓶的瓶口很小,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想了一个办法,让口渴的自己喝到了瓶中的水,同学们想一想,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是把瓶子打碎了,水流出来了,还是想到了两全其美的办法,没有破坏瓶子也喝到了水呢?

2.有效提问令课堂学习更高效

小学正是学生思维能力建立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提出有效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打开思路进行思考,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偶尔的提问,还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保持在课堂当中,防止他们“开小差”。例如,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时,教师不能单单要求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互动,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花生的花是什么样子的?小松鼠为什么等不到花生结果子呢?是不是小鼹鼠拿走了花生呢?在教学过程中提出设问,让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展开想象力。

3.角色扮演令课堂更有趣

语文教学当中常有故事性的文章,这一类文章是学生最感兴趣的部分,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令这类文章,也只是着重于生字的学习,没有将其趣味性发挥出来。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文章中的故事情节加以改编,让故事向学生想象的方向发展,例如,在学习《小稻秧脱险记》中,讲述了杂草们要吸取小稻秧的营养,一起欺负他,然后喷雾器大夫用除草剂消灭了杂草们的故事。教师可以根据原故事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享受表演的乐趣,让学生更开朗。也可以由学生展开想象,如果喷雾器大夫没有来,小稻秧如何用自己的力量顺利脱险呢?

三、避免互动教学中的误区

1.不仅仅采用问答模式

一些教师在实践互动教学中,总是以为多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就是互动教学,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互动教学应当是多样化的,除了问答,还有学生讨论、情境分析、展开想象、角色扮演等各种互动方式,单一的问答,很可能让学生对于这种模式产生厌烦感,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2.不忽略课堂重点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中,教师要时时思考课堂教学时间分配和教学结构,防止本末倒置。互动教学仍旧是课堂教学当中辅助教师对课程的讲授,课堂的重点还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一切高效教学辅助方法,都不能成为课堂的中心。

3.不照搬他人经验

互动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各种方式方法的材料都只是他人的经验,教师在实践时还要结合自身特点,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改进,打造具有自身特点的互动教学,使互动教学的作用最大化。

4.不做无效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时间非常宝贵,每一分每一秒都要发挥它最大的作用,教师在互动教学当中,不应为了互动教学而互动教学,无效的互动只会浪费课堂时间,不能真正的让学生参与到互动中。教师要在互动前,应选择适当的互动方式,充分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教学。

四、结语

有效的互动教学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更有趣、更高效的引导学生学习,教师要时时思考最适合的互动教学方式,如此才能使互动教学发挥其最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语文学刊,20xx(11)

【2】王伟。小学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有效性探究【J】.文教资料,20xx(33)

【3】郑亚成。谈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以学生为主体【J】.教育现代化,20xx(17)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六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本中,收录了部分根据历史题材或小说编写的课文,五年级语文《草船借箭》一课便是对小说《三国演义》草船借箭章节的改写,这类课文的教学效果往往受限于教师对于历史或历史题材小说理解是否全面而深刻。教学中很多教师把讲读的重点只是停留在对故事情节发展的过程的讲解上,忽略了小说中对人物性格特点的深入刻画,没能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分析,这样的教学往往会显得流于文章表面而苍白无力。

语文教参中叙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掌握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对于这三个目标,表面看较简单,也比较容易达到,因为这篇课文的故事梗概大家也都耳熟能详,甚至连我们五年级甚至更低年级的学生也是一样,对于三国里的故事,特别是对三国里诸葛亮的事迹了解得最为全面。但细细品味这一课的目标,就感觉并不能简单处理,试想学生只了解故事情节梗概,而不了解人物性格特点以及对话语境对于人物刻画的作用,就不可能有感情的把课文读好,也不可能真正深入了解这个故事把故事讲好。

作为语文老师,带领学生从文章的表面走向文章的背后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教师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大可不必再拘泥于对故事情节的分析和讲解,虽然是五年级课文,课文也极简单,教参也没有刻意要求体会人物特点,但我认为教师还是要把教材“讲厚”,不妨从人物分析的不同方法和角度审视这篇文章,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和研究文章的兴趣,点燃学生对名著的阅读渴求,真正发挥语文学科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促进作用,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得以更好的体现。

一、人物背景分析

文中共有四个人物,其中按照主次顺序和文中的分量来说,应该是诸葛亮、周瑜、鲁肃和曹操。

这时的诸葛亮是在刘备三顾茅庐出山后,作为刘备的军师仅仅指挥并取得几次较小规模战斗的胜利,在刘备军中的威信还没有真正确立,又在实力不强的情况下新败于曹操,迫切需要一次大的胜利来确立地位的情况下,劝说刘备联吴抗曹得到应允才来到江东,想借东吴之力与曹操抗衡,为实现三足鼎立打下基础。而诸葛亮清楚的知道周瑜定会在大势已定的情况下有加害之心,因此,表面亲如一家,私下里早已周全安排,巧妙应对,处处提防。

周瑜是当时东吴主战派中武官中的实力派人物,掌管东吴军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二十几岁任都督,心高气盛、桀骜不驯,开始时从心底里瞧不起诸葛亮,但诸葛亮舌战群儒、主张火攻等情况又不得不使其叹服,并想杀之而后快,但迫于孙刘两家结盟,要害诸葛亮必须有两全之策,否则有破坏结盟之嫌。因此,诸葛亮和周瑜之间形成了藏在内心里的鲜明的矛盾斗争,周瑜始终在谋划加害诸葛亮之策。

鲁肃在文中的分量虽不多,但起着异常关键的作用。在东吴的文官中,鲁肃是坚决的极少数的主战派,受到孙权的重用,起着孙刘联合使者的作用。一方面为维护东吴的利益,不得不帮助或胁从周瑜做陷害诸葛亮之事,比如把诸葛亮的行踪、话语传递给周瑜等等,另一方面,又出于联合刘备抗曹的大义出发,暗中为葛亮传递消息,还为诸葛亮提供草船借箭所需,在周瑜和诸葛亮之间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在赤壁之战的成功中,鲁肃之功不可磨灭。而且鲁肃为人也并非只是表面上的诺诺之人,其实此人胸怀广阔,审时度势,对后势的判断相当准确,这也是后来周瑜死后,它能够接替都督一职的原因。

曹操在三国里是一个有着雄材伟略的军事家,却在草船借箭这一故事里表现为生性多疑,不肯冒险,学生初读会感觉他很愚蠢,其实不然,曹操身上具备的军事才能在三国中只有少数人可以企及,在大雾天不肯出兵,恰恰反映出军事家的品质,这一点从他后来败走华容道几次大笑诸葛亮不会用兵,但都中了埋伏这件事上能够看出来,其对地形、排兵布阵的老道与诸葛亮还有一比。其实,诸葛亮也是非常了解曹操的性格和才能,才敢于冒险,不然遇到个愣头青,诸葛亮在草船借箭之时便被活捉了。

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读懂文中的人物,了解人物的背景,有些内容虽文中未提及,但教师要给学生以准确的、全面的信息,不能只从情节和文章表面理解人物,要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立体的人物形象。

二、人物性格分析

诸葛亮在三国中的地位异常突出,也被后世奉为智慧的化身。其智慧一方面表现为知识渊博,上通天文,下晓地理,知晓阴阳,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其在来东吴之前,便已经算计好联吴必然成功、必用火攻,哪天大雾、哪天东风、哪天火攻、何时接应自己。因此,在东吴的事态变化中,诸葛亮始终能够处之若泰,从容面对,收放自如。另一方面,他在识人方面有着深厚功力,在此文中,他就巧妙地利用了鲁肃周旋于周瑜之间、利用曹操的心理取得了十万支雕翎,利用草船借箭以及后面的借东风打击了周瑜的气焰,真可谓古代的心理学家。

周瑜在教参中定义为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人,我认为这一定义过于片面。周瑜相对于诸葛亮确实略显被动,每一项计策都被诸葛亮事先察觉,一一化解,周瑜只能见招拆招,始终落后一步。但试想周瑜一定要想方设法除掉诸葛亮,其原因只是因为他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吗?我想,作为周瑜年轻好胜,永不服输的性格确实表现的很突出,但仅凭与此,便说其心胸狭窄,这样分析周瑜确实有冤枉之嫌。周瑜曾不止一次对鲁肃讲“诸葛亮不除,早晚为东吴大患”,这说明,周瑜想除掉诸葛亮还是从东吴的将来长远出发的。再者,试问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都督能够指挥好千军万马吗?能够有黄盖、甘宁等大英雄甘心为之效力吗?因此说,周瑜也并非常人所说的心胸狭窄之辈。只是,他认为留下诸葛亮为东吴留下祸患比连刘抗曹更重要罢了。

鲁肃在教参中定义为忠厚守信之人,但我觉得只是这样理解略显片面。我认为,鲁肃相比周瑜,便是一个更加深谋远虑之人了。首先,鲁肃周旋于周瑜和诸葛亮之间,传递信息并非是被迫之举,相反多是主动为之,表面看是为化解诸葛亮和周瑜的矛盾,从他为诸葛亮提供一切借箭之需可以看出,其实是在维护联刘抗曹的大计。是不是鲁肃看不出留下诸葛亮将来会有后患呢?我想并不是这样的,而是鲁肃深知赤壁之后曹操的根基仍然深厚,杀掉诸葛亮后,东吴必然只能独自面对曹操,那时并没有十足把握保全东吴,而留下孙刘联盟,鼎足之势必成,可更好地保护东吴。因此说,鲁肃的角色在文中的作用是突出的,而并不只是被动的唯唯诺诺之人。

曹操的心理特征在文中没有突出体现,教参里只是定义为谨慎多疑,在不知道敌人虚实,又是大雾天气的时候,谨小慎微,只是让弓箭手逼停敌人不让其靠近。实际上,曹操并非是愚钝之人,二十条战船即便有再多的战鼓能打出百条战船的声势吗?而且要突袭何必擂鼓呢?曹操不可能不想到这点,曹操定然知道是小股敌人在虚张声势,借大雾来探听军情,根本没把这件事放在眼里。因此,曹操在这件事中并非只是谨慎多疑,应该还有自满持重吧。

因此,我觉得教师解读文章不能停留于表面,也不能唯教参为“真理”,要有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虽然是五年级学生,思维能力还不是很强,但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尤其是学会多角度思考。

三、对话理解分析

记叙文中的对话最能反映出文章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因此,教师不能只停留于对故事发展过程的描述,而要抓住对话中反映出的人物心理变化体会人物性格特点。这篇文章中,通过对话,人物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表现最突出的当属周瑜了。

文章第二自然段讲到,周瑜请诸葛亮议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当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时,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这说明这是周瑜早就设计好的计策,在周瑜问诸葛亮用什么兵器最好时,他的心里是忐忑的,担心诸葛亮会不会顺着自己的圈套走下去,结果不出所料,在诸葛亮回答用弓箭时,周瑜应该几乎是脱口而出“先生和我想的一样”,随后又抛出了“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退却”的咄咄逼人的计策。当诸葛亮说“当然照办”时,周瑜一定得意的认为诸葛亮已然上当,当诸葛亮提出三日内可以造完时,周瑜应该是既惊讶又蔑视,惊讶诸葛亮竟然会提出用三天完成,蔑视其不懂是计,自取灭亡。当诸葛亮签下军令状时,周瑜定然沾沾自喜计策得逞。在诸葛亮走后,他对鲁肃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显示了他很为自己的计策得意,同时他又让鲁肃去探听虚实,说明其还是为诸葛亮会那么容易上钩而疑惑。后来听鲁肃说诸葛亮不要造箭之物时,心里变得更加疑惑,但仍然坚定的认为自己的计策万无一失。只有对这些心理变化真正的理解,在文章最后才能体会到周瑜自己原本认为很得意的计策,原来都在诸葛亮的掌握之中而怅然若失,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最后一句“周瑜长叹一声”中周瑜长叹时的心情。

读书要读懂人物,读懂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用语言表达人物心理变化和人物特点的方法,对于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很高的价值。

四、人物对比分析

在此篇文中,教师可以创设人物矛盾情境,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对于学生多角度的理解文章和人物特点有突出的作用。比如,讨论文中的四个人物,哪一个最聪明,为什么?绝大多数学生一定认为诸葛亮最聪明,那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体会诸葛亮的聪明之处,尤其要体会他是在来东吴前就设计好了一切,起码是准备好了一切,而且他借助鲁肃和曹操的特点为己所用,从而体会三国是一部讲究智慧和谋略的书籍,激发学生进一步读书的兴趣。并且还要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周瑜、鲁肃、曹操有没有聪明之处,各是什么?从而多角度的分析人物的特点,不至于片面的理解和分析人物。

综上所述,教师是学生读书的引路人,这条路应该是思想之路,因此,教师要先行一步,深入的读懂教材,能够客观、正确、全面的体会教材的人物特点和性格特征,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开阔学生读书的视野和思考的深度,才能少出书呆子,培养出思维活跃、多元发展的学生。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七

摘要: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新课改对各学科教育的影响也在不断加深,小学语文作文学习就是其中之一。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实行语文课文的阅读性训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学生对语文的了解程度。因此,加强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的作用,是当前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本文就从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的重要性方面出发,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能对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课外阅读;语文作文学习;课堂教学;语文学习能力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中的作文学习难度较大,学生普遍对作文写作感觉到不知所措、无从下笔,这也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分析这一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语文学习主要是依靠教师的课堂教学,在这样教育模式下,对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都造成了一定阻碍,导致学生写作能力低下,缺乏创新。所以,语文作文写作教学模式必须进行积极转变,要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和培养作文学习的能力,这也成为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要求。

1课外阅读在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优越性

对于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课外阅读非常重要。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提高学生对作文风格的了解,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完全可以靠写作表达出来。在我国教育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成为教育中的基础工程,必须加强重视。语文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帮助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对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产生重要的影响。作文写作的能力,能够体现一个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因此,加强小学生语文作文写作能力培养十分重要。

2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2.1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作文写作的兴趣:

课外阅读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是语文学习中重要的环节,能够培养学生语文作文的写作能力,特别是能够对小学生学习作文提供帮助。由于小学生的社会经验浅,对世界的认识少,缺乏对事物的判断能力和认知能力[2],在这样的情况下,课外阅读成了小学生学习和认识不同事物的重要途径,使小学生能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社会经验,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能力,提高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明确活动的主要目标,明确这个活动能够帮助学生达到怎样的目的。小学的语文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发展,关系着小学教育的未来。新课改和小学语文教学纲领都明确提出,要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运用能力,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外阅读能够促进写作文能力的提高。语文课外阅读活动必须得到高度重视,因为课外阅读能够大大激发小学生对学习语文作文写作的兴趣,同时也能增加小学生对新鲜事物的理解能力,促进小学生新知识的增长,使学生的视野更加开阔。

2.2课外阅读能够提升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提高写作质量:

课外阅读活动相比较于课堂实践教学,能够培养小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课堂实践教学中,学生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对课堂提不起兴趣,认为语文学习枯燥乏味,对语文学习采取消极态度应对。但是课外阅读却恰恰相反,其能让学生认识生活的方方面面,并通过写作反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告诉学生通过精彩的文章能够让别人看到自己的能力,这样定能大大提高学生对学习语文作文的热情,也能培养学生辨别事物的能力和分析事情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能够通过文章的描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养成边学习边思考上的习惯,并能将这种重要习惯应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能不断增加自己写作的素材,既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提升了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3],使自己能够写出具有内涵的高质量文章。

2.3积极创建课外阅读的机会,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改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要求,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作文写作进行能力培养。小学的语文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课外阅读对小学语文作文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所以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都是依靠老师的教授和示范,所以,教师要为小学生起好带头作用。教师的言传身教对一个小学生的学习有着巨大的激励作用,因此,语文教师要养成喜爱阅读的好习惯,才能带领学生把阅读纳入语文学习的范畴,并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或者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活动,交流阅读经验和阅读后的心得[4],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难题,这样一来,便能够帮助小学生提高其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2.4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写作构思和语言组织: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培养,通过长时间的经验可以看出,课外阅读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对此,课外阅读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对课外阅读进行了深入了解,其目的就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对小学生来说,作文写作学习比较难,要先进行构思和范围划定,再进行具体的语言组织和素材应用。这些都需要平时的积累,所以,课外阅读是解决作文写作缺少素材和语言组织能力匮乏的重要解决办法之一。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并不断积累阅读经验,注重对学生日常生活观察能力的培养,对新鲜的事物和对特定事情的感悟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对事物和感情的表达能力。综上所述,课外阅读在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

3结束语

课外阅读对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思维都有极大的帮助,能够帮助初学作文写作的小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构建写作的框架和培养写作能力。课外阅读是一种对学生语言学习有着重要作用的学习方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如何表达,明确作文如何来写,还需要学生长久的积累和不断的联系,其即能丰富学生的写作知识,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徐艳.浅谈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5,01:172-173

[2]陈丽君.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J].赤子(上中旬),2015,08:228

[3]王建英.浅析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学周刊,2015,23:132

[4]于玮琦.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手段[J].中国校外教育,2011,S1:19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篇八

一、在识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汉字是文化的产物,其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识字是低年级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重点和难点,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极为关键。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1)在识字教学中引经据典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例如,在《司马光》一文的教学中,对司字进行教学时,可给学生介绍司马光的生平,了解司马光是《资治通鉴》的作者,北宋时历史学家,政治家;对哭字进行教学时,可引入司马光冷静及勇敢品质的感悟(他为什么哭),对假字进行教学时,可造词假山,以此引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园林建设的智慧,使小学生从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养成良好品质。(2)在识字教学中说文解字对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如在学习生字珑时,根据汉字的一般构成原则分析,这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左边王旁在汉字结构里又被叫做玉补,和玉相关的很多字都是王旁的。古代人大旱时求雨用的玉,上面刻有龙纹,当时认为用玉祭祀是最好的礼物了。右边龙,表示向龙王求雨。通过学习珑字,我向学生渗透了,古代人特别迷信,认为神仙具有法力,能帮百姓解除各种艰难困苦,各种磨难,带来百姓所乞求的一切。

二、在阅读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古典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积淀极为丰富,能够从思想上给予小学生启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将这些古典名著融入其中,可以充分发挥出阅读教学的育人功能,对小学生人文素养进行有效提升。例如《草船借箭》教学时,我围绕诸葛亮、鲁肃、周瑜等人物,紧扣他们言行引领学生体悟人物个性,并进行迁移阅读,将《三国演义》这一古典名著引入。完成课堂上的教学后,给学生提供《三國演义》的介绍资料、关于诸葛亮、司马懿的篇章《空城计》,让小学生自主在课外进行阅读,并给小学生设置阅读的任务,你对诸葛亮、司马懿有什么样的评价?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或吸取什么样的教训?这样,不但可对小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有效培养,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古典名著中人物的智慧,提升其文化素养,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品格。

三、在古诗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古诗文是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千百年的发展而不衰,已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古诗文教学时,仅诵读、理解难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教师还需将其他的古诗文引入。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可引导其阅读《三字经》《弟子规》《唐诗三百首》等古诗文经典著作或合集。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可引导其诵读谢灵运、李白、李清照、杜甫、苏轼等人的诗集。同时,在日常古诗文教学中,教师也需要注重相关诗词的引用。例如,在对《泊船瓜洲》进行教学时,可引入王安石的其他诗,如《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也可引入与船有关的诗词,如杜牧的《初上船留寄》、张继的《枫桥夜泊》等。这样,能够让小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古诗,让小学生在对古诗词进行诵读的过程中受到熏陶,养成良好的文化素养。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作者的生平、趣事引入,让小学生受到感染,熏陶。如《独坐敬亭山》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力士脱靴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李白那种不畏权贵、不受拘束的品格,无形中对学生产生影响,促进其良好品质的培养。

四、在写作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引导其对相关的素材进行积累,以便于写作时可以信手拈来。如对关于传统节日写作进行教学时,教师可将我国寒食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的来源引入,给学生讲解这些节日背后的故事,增加他们的素材积累。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入与这些节日有关的诗词,如韩翃的《寒食》、张九龄的《望月怀远》、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陆游的《乙卯重五诗》等。既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一些写作的手法,提升其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其中。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育人功能,有效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8篇《小学语文教学论文》,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27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