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通用10篇

发布时间:

阅读《童趣》,完成文后题目。(9分)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童趣》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童趣》 篇一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童趣》阅读答案 篇二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划线的字。(4分)

(1)果如鹤唳云端( ) (2)方出神( )

(3)以丛草为林( ) (4)兴正浓( )

小题2:指出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其: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蹲其身,使与台齐

B.为:以丛草为林二虫尽为所吞

C.以:徐喷以烟以虫蚁为兽

D.于: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

小题3:请翻译下列语句(4分)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参考答案:

小题1:果然 正 把 兴致

小题2:D

小题3:略

《童趣》阅读答案 篇三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云趣。

夏蚊成雷,私拟做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 (2分)

(1)余忆童稚时( zhì ) (2)见藐小之物(miǎo)

(3)拟做 (nǐ) (4)怡然称快(yí)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张目对日 (太阳 ) (2)昂首观之(抬,仰)

(3)鹤唳云端 (鸟鸣) (4)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说明其作用(2分)

小题5:用原文填空 (3分)

只有“明察”“细察”,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写观察本领的句子是 ,写观察习惯的句子是 ,写观察收获的句子是 。

小题6:你曾有过“物外之趣”吗?回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zhìmiǎonǐ yí (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1)日 ( 太阳 ) (2)昂(抬,仰)

(3)唳(鸟鸣) (4)观(景象)(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总领全文(2分)

小题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空1分共3分 )

小题1:略(3分)

小题1:试题分析:做给加点字注音的题目要注意形似字,更不能字读半旁音。“稚”不能误读成“维”;“藐”不能误读成“貌”;“拟”不能误读成“似”或“以”;“怡”不能误读成“殆”或“台”等。

小题1:试题分析:“日”太阳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日光”;“昂”抬,仰“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高”;“唳”鸟鸣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眼泪”;“观”景象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看”。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之”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所向”名词短语,指想像的景象;“则”连词,那么;“或”连词,或者;“果然”副词,真的,果真。最后把语言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可知,答题要到全文内容中寻找,二至四段每段一件事。第二段写观蚊如鹤之趣;第三段写神游山林之趣;第四段写鞭打蛤蟆之趣。这三种趣事都是因为“我”小时候“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结果,都是“物外之趣”。文章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故时有物外之趣”来写,所以,文中的主旨句是:故时有物外之趣,在文章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小题1:试题分析:填写时除了要注意“明察秋毫、藐小、纹理、物外”等词语的正确书写外,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口语“观察本领的句子、观察习惯的句子、观察收获的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物外之趣”指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只要留心生活一定会有“物外之趣”的。叙写时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和整个事件的过程交代清楚。如:有一天,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到院子里去玩,忽然看见那儿有一堆蚂蚁在搬食物,我突发奇想,拿出了一个“尖叫”水瓶,灌满了水,去撒蚂蚁,它们被我困得无处可逃,十分有趣。

《童趣》阅读答案 篇四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徐喷以烟( )

2、文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下来,请你摘录一个并说说它的意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一种平常的景象或景物,在儿童眼里可能会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事例。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1、(1)故,所以

(2)强,通“僵”,僵硬

(3)鞭,用鞭子打

(4)徐,慢慢地

2、解释合理即可。

(示例: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3、(1)心里这样想着,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成了白鹤。

(2)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吞下。(意思对即可)

4、“略”

文言文童趣阅读答案 篇五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起身,使与台齐;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鹤,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阅读练习1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明察秋毫: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比。

项为之强:通“僵”,僵硬。

怡然自得:安适、愉快的样子。

方出神:正。

鞭数十,驱之别院:鞭打。

2、文章所记闲情之趣有多种,请填写:

有想象之趣,比如:“私拟作群鹤舞空”等句;

有细察之趣,比如:“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等句;

有童稚之趣,比如:“神定,捉虾蟆……别院”

3、请问作者幼时为什么会“时有物外之趣”呢?

答: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你认为本文的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

答:我认为作者是一个有强烈好奇心、富于幻想、有正义感、珍惜生命的人。

童趣阅读练习2

1、翻译下列句子。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答: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当做是青云白鹤的景观。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答: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2、作者回忆了童年哪些趣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性格和情趣?

答:作者回忆了三件趣事: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体现了作者的童真童趣和富于热情幻想的性格。

3、文中有哪些成语,请至少找出三个来。

答: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等。

4、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第一段在全文中有总起全文的作用。

《童趣》阅读答案 篇六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果如鹤唳云端(3)盖一癞蛤蟆也(4)方出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心之所向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

D.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小题3】。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1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5】。《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5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一分)(1)白色 (2)高亢的鸣叫(3)原来是(4)正

【小题1】C (3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1分)

【小题1】(1)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3分)

(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3分)

【小题1】(1)幼稚的童心,细心的观察,奇特的想象。(3分) (2)略(2分)

童趣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篇七

童趣 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文言文阅读。

余亿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文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①明察秋毫( )

②项为之强( )

③徐喷以烟( )

④作青云白鹤观( )

2、请翻译下列语句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谈谈对“物外之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本文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②通“僵”,僵硬 ③慢慢地 ④景观

2、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鹤。

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鸣叫。

3、所谓物外之趣,即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也指超脱于尘世的情趣。他虽然不是事物本身所有,却又与事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也就是因物生成的意趣。如文中所写:夏蚊及草间之虫这些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意趣由此形成。(意对即可)

4、物外之趣 明察秋毫 庞然大物 怡然自得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篇八

《童趣》文言文习题及答案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蚁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2分)

①徐喷以烟 : ② 鞭数十 :

③方出神: ④ 项为之强:

小题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故时有物外之趣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D.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3:翻译下面语句(2分)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至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慢慢地用鞭子打正通僵,僵硬

小题2:A

小题3:看到很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因此时常得到有超然物外的`乐趣。

小题4:有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要热爱生活,要学会观察和想象,还要有爱心。

《童趣》阅读答案 篇九

(一)(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2)徐喷以烟

(3)鞭数十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1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20、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2分)

(二)(9分)

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虽嬉戏玩耍,务令忠厚,毋为刻急①也。平生最不喜笼中养鸟,我图娱悦,彼在囚牢,何情何理,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至于发系蜻蜓,线缚螃蟹,为小儿玩具,不过一时片刻便折拉而死。上帝②亦心心爱念,吾辈竟不能体天之心以为心,万物将何所托命乎?我不在家,儿子便是你管束。要须长其忠厚之情,驱其残忍之性,不得以为犹子③而姑纵惜也。家人④儿女,总是天地间一般人,当一般爱惜,不可使吾儿凌虐他。凡鱼飧⑤果饼,宜均分散给,大家欢嬉跳跃。若吾儿坐食好物,令家人子远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齿;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注释】①刻急:苛刻严峻。②上帝:老天。③犹子:兄弟之子。④家人:仆人。⑤飧(sūn):熟食品。⑥无可如何:无可奈何。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3分)

(1)务令忠厚

(2)而必屈物之性以适吾性乎

(3)若吾儿坐食好物

2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意思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岂有不爱之理

B.驱其残忍之性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其父母见而怜之,无可如何⑥,呼之使去,岂非割心剜肉乎!

24、文中作者希望弟弟把儿子教育成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7、(1)观察

(2)慢慢地

(3)打(鞭打)

18、A

19、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20、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9分)

21、(1)让、使

(2)适合

(3)吃

22、D

23、他们的父母看见了,很怜悯他们,但又无可奈何,呼叫他们让他们离开,难道没有割心挖肉(的痛苦)吗?

24、忠厚(善良),充满爱心(有平等思想)(意思符合即可)

《童趣》阅读答案 篇十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2分)

A.余忆童稚时()B.鹤唳云端()

C.徐喷以烟()D.青云白鹤观()

小题2: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翻译句子(4分)

①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分)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2分)

小题4:选文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2分)

小题5: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我B、鸟叫C、慢慢地 D、景观

小题2:示例:明察秋毫、怡然称快

小题3:①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因此变得僵硬了。②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小题4:将夏蚊拟作白鹤之趣。(观蚊如鹤之趣)⑵

小题5: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

小题1:

试题分析:“余”在古文里除了用于第一人称,还有“剩余”的意思;“观”在古文中有“看”“认为”“景物”等意思,本句中是“看”。

小题2:

试题分析:两个成语,知道一个“明察秋毫”,即写出,另一个可根据成语大多是四字词的特点,在文章中寻找相关的信息。

小题3:

试题分析:“项”指“脖子”(有诗“曲项向天歌”);“强”,通“僵”,意为僵硬;“故”,所以;“时”,经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所感受到的乐趣。

小题4:

试题分析:文章中写到,孩子将眼前物想像另一番景象,孩子已经忘了眼前什么物,而身临其境在想像的景象中,倍感趣味,这就是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

小题5:

试题分析:很多趣味不在于事物本身,而来自欣赏者自己的内心。好奇、想像力丰富是孩子具有的特点,所以孩子很容易获得“物外之趣”。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童趣》文言文阅读及参考答案》,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6 128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