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那么优秀的方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篇一

1.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研究的探索与反思——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高中语文教与学》为中心的分析

2.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3.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教学的审美困境与突破

4.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诊断标准化策略

5.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历史与现状

6.高中语文选修课专题式教学的实施分析

7.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8.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的问题与对策——以深圳市育才中学教学实践为例

9.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1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矛盾及解决策略

11.例谈高中语文选修课“诗歌与散文”系列的教学策略

12.高中语文选修课问题的理论解释和实践策略

13.高中语文新课程选修教材编写实践的理性反思——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为例

14.高中语文教师课外阅读的调查研究

15.论我国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16.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

17.高中语文教学应开拓优质高效的科学发展之路

18.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19.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的特征及其对课程实施的影响

20.高中语文现代诗歌教学方法之我见

21.高中语文选修教材分析

22.高中语文小说教学策略研究

23.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24.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反思探究

25.文感培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成功之途

26.浅议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27.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28.美国高中的“选课指导”及语文选修课实施的对策

29.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30.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实施现状及对策建议——基于江苏实验区的调查研究

31.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

32.论高中语文微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3.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34.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应重视四个策略

35.我国大陆与台湾高中语文课程文件比较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

37.如何实现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有效性

38.高中语文作业设计探究

39.高中语文现当代诗歌教学问题研究

40.浅析高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途径

41.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

42.论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改革

43.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开设的六大困惑

44.基于新课标课堂教学有效性视角下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究

45.基于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自主学习策略的应用

46.新中国成立后高中语文教科书选文变化的历史研究(1949-2000年)

47.谈高中语文教学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运用

48.优化教学设计 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49.高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初探——以“中国现当代小说经典阅读”课教学实践为例

50.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51.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研究

52.基于高考试卷分析的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思考

5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必修课程评价方案构想

54.关于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55.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56.关于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研究

57.探析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58.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

59.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之我见

60.微探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1.高中语文教育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62.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运用

63.试论高中语文整合式教学

64.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变革、困惑与反思

65.关于高中语文口语训练教学的一种构想

66.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审美性教学探讨

67.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探索及实践

68.高中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69.如何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70.高中语文古文诗词教学模式创新初探

71.论高中语文隐性知识教学

72.关于高中语文评价改革的几点思考

73.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74.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课后练习评价

75.高中语文课程的价值追求

76.高中语文教育评价概述(上)

77.高中语文阅读审美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78.论高中语文选修课程有效实施策略

79.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探究

80.浅析当前高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问题和设计改革策略

81.探讨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82.高中语文古代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

83.高中语文新课改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84.从教材讲授看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与高考脱节现象

85.提高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措施探讨

86.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87.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估工具与使用策略

88.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89.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目标和内容

90.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

91.新课程背景下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探讨

92.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

93.走出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误区

94.阅读之钥:关注文本细读——也谈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阅读教学

95.高中语文泛化的介入性学科审理体系

96.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97.高中语文课堂构建中彰显语文魅力的思路探索

98.对当前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反思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篇二

关键词:学案;问题化学习;自主;合作;探究

2011年9月,本课题被立为虹口区区级课题。从课题批准立项到现在历时一年,本课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以探究“初中思想品德基于学案的问题化学习的实施与研究,从总体上要求学生在知识、能力、觉悟三个方面都有所提高”为目标,全力投入了这一课题研究的策划组织、指导、实施等工作。2012年9月,本课题顺利结题,基本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探究出有针对性的、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真正成为教材的再设计者和课堂教学的创新者的相关策略。现将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过程和成果等报告如下。

一、研究目标

第一,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态度能够进行有效地矫正,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

第二,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和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一支能切实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三,通过本课题研究,达成师生共同承担教学的任务。两者和谐合作、互利双赢、相得益彰。

第四,形成校本教材。

二、研究方法

1.情报研究法

资料查阅、整理。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为创新性研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有效的教学经验为本课题借鉴。

2.调查研究法

了解目前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现状,通过对这些现状的分析,找出共性问题,使研究具有针对性和实际性。

3.经验总结法

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及时进行归纳和分析,不断改进实验操作方法,认真撰写经验总结,使实验更趋系统化。

4.行动研究法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教师的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再通过座谈、听课、活动展示等手段,掌握研究实施情况。

5.案例研究法

一是研究教师个人教学行为案例,二是研究一些能够体现师生协作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课例,有针对性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

三、研究过程与步骤

1.准备阶段(2011.9~2011.10)

(1)收集、准备相关文献资料,加强教科研的学习,参加相关的课题培训会。

(2)了解学生的状况,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方向,构建课题目标与确立课题内容,确立了《初中思想品德基于学案的问题化学习的实践与研究》的设计、论证,制定了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11.11~2011.12)

本阶段实施课题研究。在研究中,阅读相关的教学论著,并把相关的教学理论和经验与课改实践结合起来,注意收集整理研究的原始材料,进行归类分析,注意经验积累,撰写有价值的文章;经常交流探讨实际问题;对每一阶段的研究认真提炼,完善课题方案,将课题研究理论系统化,操作规范化,初步形成本课题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3.总结阶段(2012.1~2012.8)

(1)整理和归纳课题研究资料,收集实验数据,汇编研究成果。

(2)撰写结题报告。

四、研究内容

1.通过学生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需求

我们以问卷形式,对本校13个班级、400个学生做了调查,以“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模式喜好”一题为例:选择“老师讲,学生听”(31%);“学生讲,老师听”(2%);“老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讨论分析,最后由老师总结分析”(9%);“老师从不说教,而是围绕课文内容,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在探讨中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15%);“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允许学生提出疑问或不同的意见和看法,老师面对学生的困惑不是含糊其辞,而是能够从正面解答学生的问题”(18%),“老师知识丰富,讲述从不照课本宣讲,而是能够结合学生熟悉的社会现象和生活中的相关事例,有趣地讲述分析,把道理分析得通俗易懂”(25%)。

从中不难看到:学生一方面对目前的教学有较大意见,另一方面又留恋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对老师有严重的依赖性,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离开老师不知怎么学习,无所适从。

2.通过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针对学生情况,我们利用备课组、教研组际等活动,在围绕《问题化学习教师行动手册》的主题研讨中,了解其他教研组关于学案的实践进程,借鉴其经验反思后,课题组从“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以学为本,因学论教”的原理出发,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与设计问题系统,编写教、学两案。

3.以学定教,提炼课堂实践,建构学案基本模式

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 篇三

【关键词】层级目标 核心要素 课堂教学 新课程 有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学科课程如何实施与评价课堂教学,这是中小学教师所共同面临和应该解答的问题。本文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要注重实践,更要注重效果,其具体措施一要建立课堂教学最高层级、中间层级和基础层级三个层级目标,并通过这三个层级目标构成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体系,通过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要实施课堂教学三个核心要素,通过兴趣激发、方法指导和训练设计等相关要素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三是要关注三个要点,即强化文本、强化研究和强化实践,以此来促进课堂的有效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学习的认知程度。四是要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三个原则,即情感化、个性化和流程化,在此基础上建立课堂教学三个评价维度,即教学能力、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反应情况。通过这些探索与实践,构成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实施与评价的完整体系,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本人通过亲自实践和探索,尝试建立了这个框架体系,在此与大家共享。

一、建立课堂教学三个层级目标

1.最高层级: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的最高目标。

2.中间层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新课程核心理念在学生学习方面体现的目标,同时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基础层级: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需要加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加强有效教学就成为了模块教学积极探讨的中心课题。

这三个层级构成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整体系,即加强课堂有效教学,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而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最终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实施课堂教学两个核心要素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新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课堂有效教学可以具体体现为两个目标要素的实施。

1.兴趣激发:教师的教学应该富有吸引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由于乐学而形成足够的学习动力,进而获得自主学习的意愿。其中的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成就感,这是最根本的学习动力所在。

2.方法指导:程序性知识包括技巧性的知识、规律性的知识等等,这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内容,可以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富有效益和效率。因此,方法意识应该成为教学活动的重点。

三、课堂需要关注两个要点

为了促进课堂的有效性,笔者认为还应该在以下两个方面加以强化:

1.强化文本:文本作为重要的教学中介,首先需要教师与学生加强解析,学会阅读,从而获得准确的信息。其次要学会活化处理,能够进行重新组合,并讲究生成。

2.强化研究:教学不能单纯给予,而要注重学生自研自得,强调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而学生之间的合作研究则为一种辅助,也是实现“探究式训练”的教学思路。

四、课堂教学应该遵循三个原则

1.情感化:情感因素在课堂教学中能够起到润滑调节作用,没有情感因素,课堂教学将变得冰冷乏味而失去互动生成的乐趣,也就丧失了课堂教学的活力。

2.个性化: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使之发挥个人的潜能,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格个性,使他们得以健康地发展,并且通过因材施教而使学生具备独具个人特点的学习方法、策略等。同时,课堂教学还需要体现学科的个性色彩,从而使教学活动符合学科特点。

3.流程化:建立课堂教学流程系列体系,目的即在于追求教学策略、方法、程序的科学化,以适应不同的教学课型,使课堂教学富有章法。同时,因为教学流程运用上可升华为教学理论,还可转化为教学实践,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益,因此也就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和意义。

五、建立课堂教学三个评价维度

1.教学能力;首先要看教师是否具有独立阅读文本的能力,其次要看是否能够进行课程内容开发,再者要看是否具备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这是考查一名教师专业素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2.教学效果:这主是是考查教学是否有效果,是否有效率,是否有效益,以此来作为评判教学价值的主要因素。教学质量的高低也由此来作为核心判断。

3、学生反应:这主要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学生是否动脑、动眼、动手、动心,实际是在考查课堂教学对学生是否有吸引力。这是课堂高效与否的重要因素。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3篇《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3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