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通用8篇】

发布时间:

行动导向教学 篇一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任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010-01

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任职教育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当前,任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军院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任职教育是指使受训对象获得特定军事任职岗位能力的职业教育。针对任职教育这一特点,我们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法,即行动导向教学法,将之应用于任职教育实践中,对提高任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合格的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从德国引进的现代的职业教育新模式,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公认的先进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行动导向法是指以行动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脑、心、手主动进行学习,自行获取知识与技能, 自行完成学习任务, 自行进行反馈和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并突出培养学生技术能力, 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同时,它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而是以能力为本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统称。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有模拟仿真教学、案例教学、实习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实践

1、采用模拟仿真教学法

模拟仿真教学法是模拟出一个仿真的、特定情景的课堂,通过教师的安排和学生的练习,学生在仿真的环境和身份中,完成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鉴和使用部队相关岗位的设置和岗位任务要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模拟情景和角色,如将班级按照编制分成区队、分队和组,并选出对应的管理者,即区队长、分队长、组长。按照实际的教学任务,在这个高仿真的环境里,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角色,行使各个岗位的职能。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学到了技能,更熟悉了职业环境,岗位能力也得到锻炼和提高。

2、采用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具体情景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是简单地教授原理,而是通过教师对案例的讲解,引领学生对隐藏的特定疑难问题进行研讨,最终使学生不仅获取了知识,更锻炼了创造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运用案例教学法,教师选择有典型性和启发性的案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深入其中,大大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学习专业知识。

3、采用实习教学法

实习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主要途径。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实习,教师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并在实习后进行讲评。任职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运用实习教学法,可以使学生从实际工作获取直接经验,将理论知识与专业实际相结合,提高某种职业技能,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在任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思维为核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只对学生的发言和行为做适当的引导和点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其探寻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法作为一种职业教育教学新范式,经过教学实践证明,能够使学生的军事岗位任职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教学效果显著,是适应任职教育教学的。同时,任职教育按行动导向的教学思想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注重教法研究,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育理念,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随着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任职教育领域的应用和推广,必将对军队任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产生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梁 松,建筑专业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实践,求知导刊,2014年第10期

[2] 葛丽萍,李燕,基于行为导向的IT职业英语教学策略应用,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S3期

(上接第9页)地参与体育活动的状况。教师要关注他们,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指出其不足之处,督促他们予以改进。在学习中,细细观察,找出进步的地方,哪怕极其微小,也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觉得老师也关心他们,自己也能做好,长此以往,学生的体育成绩会逐渐提高。对“尖子生”要高标准严要求,对“后进生”适当降低难度,同时给予耐心帮助,通过努力使每个人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增强信心,提高兴趣。

总之,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就要积极推行课改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已变得更迫切;体育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严格要求自己,关注学生的发展,理论联系实际,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真正把素质教育运用于体育教学。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 篇二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教改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2)08-0210-01

一、行动导向思想的起源

德国职业教育领域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的职业教育也还是以学科型的教育体系为主。而德国职业教育界认为学科系统性教学和模式培养的学生已经不再适应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这些职业教育家主张根据完成某一职业工作活动所需要的行动以及行动产生和维持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与从业者的内在调节机制来设计、实施和评价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而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再是判断职业教育教学是否有效、是否适当的标准。所以德国职业教育工作者利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行动导向教学的改革。德国培训师顿什女士说,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德国教师也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和不适应,但最终还是成功了。目前,行动导向教学已经渗透到德国职业教育的每一个领域。

在概念的认识上将“行动导向”视为一种指导思想是大家普遍认可的。所谓行动导向,是指学习是个体的行动,学生是学习的行动者,教师是学习行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咨询者。学生为了“行动”来学习并通过“行动”来学习,从而达到“手脑统一”。在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运用上,是指教师不再按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组织教学。

二、行动导向教学思想的培养目标

现今德国职业教育的总目标是将职业行动能力做为学生学习的关键能力,学生通过这种关键能力的获得,能够自主学习和行动,能提高自我能力、满足自己需要与发展能力,有负责的精神并且有自主意识,学生能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合作,有解决冲突的能力。

实际上,行动导向的培养目标简单地理解主要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学生学会要从事的工作所必须的技能和知识,以便在他进入企业后能胜任其工作;第二个层次是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德国人认为即使工人所在的工种不变化,但新技术、新方法是不断出现的,一个人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很快会过时,这就需要人们要有独立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当然,除了这两个关键的目标之外,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也是行动导向教学要培养的能力。

教师在授课时更多的是陪伴学生完成教师所设计的学习情境,教师不要过多的给学生讲授知识,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在工作过程中去获取知识。

三、行动导向教学的典型方法

(一)项目教学法

项目可以是生产出一个有使用价值的产品、模型或者安排一个展会,完成一个订单,找到某项任务的解决方案等。项目教学法有其自身的设计原则,即区分学习小组内个体在能力、要求和需要上的差异;其次,通过具体的实例学习,让学生学会从经济、生态与社会环境等不同方面综合性地思考并解决问题;最后,通过具体行动将实验学习与理论抽象型学习联系在一起,教师在计划和决策的过程中,只是扮演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二)案例法

案例法是用一种情境或案例来描述问题,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识别、分析并且加工处理的方法。如果教学构想考虑的出发点在于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活情境做准备,那么使用案例法或案例研究能够发展学生胜任职业实践的生活情境。

(三)角色扮演法

人每天都要经历各种不同的刺激和情境,为了用更好的行动方式来处理各种情境,人们经常要学习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在生活系统中存在着在企业中能意识到的正式角色(如经理、部门领导人、简单职员等)和在企业中并非能意识到的非正式角色,人都在各种不同的角色中转换。如果某人意识到自己的角色时,相应地也能处理日常工作与生活的各种情境。各种不同角色的意识规则在培训教学中使用被称为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中,教师给表演的学生设置角色卡片,其他的学生成为观察者。

(四)引导提示法

一般运用在工科的教学中,要求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机器的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自己使用机器完成任务。

(五)头脑风暴法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向教师和同学很好的展示一下。

(六)壁报或PPT法

让学生把学习到的知识用壁报或PPT的方式做出来,然后在课堂上共同进行讨论。

四、体会与思考

(一)对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理解

首先,教师要根据职业工作过程来设计学习领域,设计的过程是复杂和艰难的;其次,在进行行动导向课程的教学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陪伴者和咨询者,要让学生尽量自己通过工作过程来获取知识;最后,在评价学习成果时,也尽量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

(二)渐进式课程改革也许更合适

对于使用行动导向的专业来讲,首先,我国高职院校没有足够的师资;其次,没有足够的实习设备。目前开展的课程改革都是在试点,如果全面铺开,设备和师资可能都会不足。笔者认为课程改革是大方向,应该进行到底,但应该选择实践性强的课程先改,找到合适的方法,然后再进行推广。改革不是全面的照搬,而是借鉴人家的方法,进行渐进式的课程改革,也许这样更适合我们的国情、校情。

参考文献:

行动导向教学法 篇三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项目学习法案例学习法引导文教学法

行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产生于英国,由英国的教授瑞恩斯(ReginaldRevans)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和再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过去四十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笔者有幸参加德国继续教学协会与中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职业教学老师教学方法,开发职业教学媒体的“媒体技术”项目。在德学习期间,笔者系统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介绍。

1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目的在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开始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的阐明目标,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的执行。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如果需要在工作共享原则下进行平衡实现,那么执行计划或者实现结果。由此看来,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项目并不针对非真实的情境,而是针对符合实际情况并有主观或客观利用的情境。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超级秘书网

2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又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最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的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并且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

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

从这些阶段看出,只是细化了阶段,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干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引导文教学法通过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充。下图为引导文教学法的课程流程:

l信息收集——2计划——3决策——4实施——5检验——6评估

l我们要做什么——2该怎么做?——3决定工作方式以及与培训师交流、工作计划、引导问题——4分块逐项工作完成任务——5任务完成得符合专业要求吗?检验表格——6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与教师交流。

引导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某个培训阶段,并且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规则。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教学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以及引导原则。

由引导文来加强对实际任务介绍的理解,包括所谓的引导问题。参与者在独立解决复杂问题时根据引导问题的指示来完成。参与者通过所提供的媒介和引导问题的引导,找出独立应对任务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参与者获取知识并计划工作,更有利于他们做好应对未来实际工作的准备。

由以上介绍的几例典型的教学法可以总结出,行动导向教学法学生作为学习的行动主体,要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评价标准。“行动”在这里构建成一个框架:在这样一个框架内,“知识系统”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在学生个体内有机生成的,因而在具体的行动情境中,其内化于个体大脑中的有机成分将能很快地从内部“输出,迅速转换为实用而有效的行动。

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 篇四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推销学;学生主体;能力培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互联网和自媒体运用的普及,企业对营销人员要求越来越高,培养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是高校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基于此,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教学模式的转换。

一、推销学教学亟须解决的问题

《推销学》是市场营销专业基础课程,课程主要涉及推销原则、推销流程、推销技巧、推销员从业素质和能力。据统计,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推销员的比例较高,因而,作为推销员必修课程的《推销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推销学》教学存在诸多需要面对的课题。

(一)教材内容亟须更新

在教材编写上,《推销学》很多教材内容陈旧,多重视理论叙述,针对性不够强,对实践操作内容关注较少。特别是知识经济时代,网络经济的发展,市场千变万化,推销也相应出现新的趋向,教材中的案例较为老套和过时,教材中的经典案例也较少,而对出现的新的市场变化研究不够深入,而对网络推销、团购推销、微信营销等新的推销方式认识不够到位。市面上,《推销学》教材较多,经典教材却较少,相关学科前沿关注较少。

(二)教与学理念亟待转变

《推销学》的教学过程像其他课程一样存在“一言堂”“满堂灌”现象,教师往往不能根据学生对知识和实践的掌握情况施教,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听讲,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少学生抱着60分万岁的思想,也有些学生只是上课记笔记,临考时背笔记,只管考试取得高分的学生,在社会中不一定也是高分,部分学生善于纸上谈兵,而不善于实践操作,走上工作岗位茫然无所适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因此,教与学理念亟须转变,学生必须要认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三)课堂教学内容亟须接轨

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市场信息变化也随之加快,市场营销相应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营销手段、营销内容、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购买心理和购买状况、购买手段都发生了变化。然而教材更新缓慢,如果教师对市场动态和信息备课不充分,或者不能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选择适当的实例,在课堂教学中难以激起学生营销理论联系营销实际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时关注市场信息,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内容,努力做到课堂与现实接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现实市场的关注度,进而培养学生的市场分析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教师与企业亟待沟通

传统高校教学,企业很少参与高校人才培养,高校对企业的实际需要关注得也不够,然而高校培养的人才恰是要满足企业的需要,高校、企业、学生三者之间出现了脱节。基于此,在人才培养上,社会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师提出了非常严格要求,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决策谋划能力,此外,还应熟悉企业市场实际操作,与企业界经常保持广泛深入的接触和良好的关系,对企业的销售实践要了如指掌,对企业遇到的问题也要有深度的思考。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培养双师型人才,成为高校《推销学》教学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内涵

2014年教育部职业教育司工作要点明确指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深化综合改革,推进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因而,以培养学生能力为起点和归宿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必然需要在教学中广泛使用。

(一) 行动导向教学法主要内容

行动导向教学法,并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一套教学理论,它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学过程中以职业情境为参照系,核心在于把行动过程与学习过程统一起来,强调行动即学习,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行动来学习, [1 ]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

行动导向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基本技能,而社会综合能力在传统教学中往往被忽视,行动导向教学法非常重视学生社会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指出的是,社会综合能力包括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2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锤炼学生的社会能力。行动导向教学法率先由职业教育强国――德国引入,现已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所推崇。

(二) 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主要涉及项目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大脑风暴法、文本引导法、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试图让学生通过参与“过程”获得“能力”,以达到激发内在求知欲和促进深层次理解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3 ]

三、《推销学》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

随着“十二五”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将发生变化,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备较高素质的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成为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行动导向教学法在《推销学》教学中的引用,将有利于营销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行动导向教学 篇五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 职业教育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36-02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业教育中的应用起源于德国,其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方面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德国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主要得益于教学方法的持续改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被誉为德国职业教育的锐利工具,这种教学模式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研究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手段,对提高任职教育院校学生岗位任职能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1 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特点及实施条件

1.1 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

行动导向教学是指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独立、自主地设计学习内容并完成学习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具有以下4个转变,即由以教师为主体向以学生为主体转变,由教师对学生单向灌输向教师与学生双向合作教学转变,由学生单一的学习向脑、心、手并用转变,由知识为本位向能力为本位转变。

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学习过程的合作与交流,多以小组学习形式进行,遵循“为行动而学习”的原则,由行动构成学习的起始点,其流程如下: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定反馈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循环。

1.2 行动导向教学的特点

(1)行动导向教学采用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摒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师生互动型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从传统的教学组织领导者变为活动的导向者、学习的辅导者和主持人;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充分发挥自身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

(2)行动导向教学方式灵活,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活动能力为中心任务。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制定学习任务、提供学习思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与教师进行互动式学习,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学内容,互相协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学生学习的知识与他们将来的职业活动有直接联系,因此对学生职业活动能力的培养就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

1.3 行动导向教学的实施条件

(1)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组织和应变能力。

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教师备课量很大,需要准备各种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方法,并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起到监督、指导、引导的作用,要具备良好的参与技术、思维技术和评价技术。

(2)进行行动导向教学,教学场所应是理实一体化场所。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对教学场所的要求很高,教学场所应能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学场所面积要大,能够容纳一个班级学生的分组学习。

2 行动导向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教学方法

行动导向教学实践中运用的教学方法很多,但被广泛使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以下三种。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它以项目带动教学。完成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项目教学法教学过程为: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归档或结果应用。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一系列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氛围,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学生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通过小组和大班讨论,学习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为:第一阶段――介绍案例,提出问题;第二阶段――分析案例,通过小组提出问题解决方案,并经过大班辩论做出决策;第三阶段――围绕选定的解决方案,交换意见,根据具体的资源条件制定行动计划,并对实施过程和结果进行预测和评判,为实施行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应对预案。

(3)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探索的学习精神和与人合作的精神。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过程为:第一阶段――提出任务,教师首先给学生讲述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通过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阶段――实施任务,学生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并尝试协作学习,分组完成任务;第三阶段――成果展示,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展示、交流该组任务完成情况;第四阶段――巩固拓展,教师点拨,巩固拓展知识与技能;第五阶段――总结评价,学生反思问题解决过程,学生自我点评和小组相互点评,最后教师点评完成的工作任务成果以及完成工作任务的整个过程。

3 结语

对于传统职业教育教学而言,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处于脱节状态,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而行动导向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岗位任职能力为目标,遵循“实践在前、理论在后;行动在前,知识在后”的原则,让学生先在做中学,然后在学中做,先知其然,再知其所以然,通过解决接近实际工作过程的案例或项目、任务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因此通过行动导向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和掌握相应的技能,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适合职业教育教学工作,故士官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应在行动导向教学方面做些研究并付诸教学实践,以提高学生岗位任职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雄杰。职业教育理实一体化课程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行动导向教学 篇六

论文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 项目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 引导文教学法

行动教学法是一种基于实际工作的教学方法。该方法产生于英国,由英国的教授瑞恩斯(reginaldrevans)在20世纪60年代首先提出。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与者通过小组讨论和再学习得到深入的思考,分享彼此的经验,最终提出解决方案。这种经验共享的方式,不仅能够得到创新的方案,而且可以帮助个人和集体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世界。这种方法被认为是过去四十年里管理和组织发展中产生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笔者有幸参加德国继续教学协会与中国教育部联合举办的旨在培养职业教学老师教学方法,开发职业教学媒体的“媒体技术”项目。在德学习期间,笔者系统学习了行动导向教学法。以下是几个典型的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介绍。

1项目学习法

项目学习法又称项目教学法,目的在干提供更多的可能性让学习者更独立地组织自身,并更活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项目学习法由以下几个阶段构成:开始阶段:寻找并发现与参与者有关的一系列问题。第二阶段:将问题具体定位。首先确定一个针对问题的总体指导性目标。其次,提供初步的关于问题形式,计划和实验的行动引导介绍。第三阶段:勾勒行动和解决方案的基本原型。在这个阶段,参与者们需要更准确的阐明目标,通过制定计划来解决问题。第四阶段:模拟阶段。该阶段需要测试拟定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并检验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顺利的执行。最后阶段:用实验性的检验来完成项目。如果需要在工作共享原则下进行平衡实现,那么执行计划或者实现结果。由此看来,项目学习法使参与者不仅能够建设性地投入到课程中,而且能够使他们参与到先前的课程计划中去。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以成果和实践为导向的,它有助于参与者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同时,项目学习法是面向问题的。项目学习法通过分析问题和更精确地陈述问题,以及通过寻找和模拟可选的行动途径,试图为问题或结果寻找一个解决方案。项目并不针对非真实的情境,而是针对符合实际情况并有主观或客观利用的情境。但是在项目学习法实施中,教师不仅需要有专业能力,而且必须在项目计划和决策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

2案例学习法

案例学习法,又称案例教学法,是一个复杂的引导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发展解决问题的理念。在实践中最可能发现问题的各种情况,参与者必须独立地分析问题所处的环境,并且在团队工作中寻找解决方案。

案例学习法主要被划为三个阶段。在案例学习中,参与者在某种标准下对不同的方案进行严格的比较和选择。作为案例学习的基本条件,必须在寻找信息和获得信息之前辨析这些问题。初始阶段,参与者应该分析问题并且全身心投入到这个问题中去,以便为未来的工作打好基础。第二阶段是问题解决方案阶段。参与者应该搜寻不同的解决途径并且决定哪种方案、途径最为合适。最后一个阶段是评判方案。在小组中,参与者比较、讨论不同的方案,并且与其相似的实际解决方案作比较。这种比较有助于参与者更接近实际,同时有助于执行真实的评估,以便于在未来的实际计划中去运用成果。

有的学者再次将其过程细化,把案例学习过程划分为以下阶段:

介绍——信息——研讨——决策——辩论——评判。

从这些阶段看出,只是细化了阶段,在原则上还是基于上面三阶段的。案例学习法在方法上并没有受到限制,教师可以在各种变化中选择以安排自己的课程。

3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又称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干预先准备的引导性文字,引导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引导文教学法通过行为实践和学术研究得以不断完善和扩充。下图为引导文教学法的课程流程:

l信息收集——2计划——3决策——4实施——5检验——6评估

l我们要做什么——2该怎么做? ——3决定工作方式以及与培训师交流、工作计划、引导问题——4分块逐项工作完成任务——5任务完成得符合专业要求吗?检验表格——6下次如何做得更好?与教师交流。

引导文教学法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某个培训阶段,并且理解在这个阶段教学过程和工作过程的规则。一个完整的引导文教学通常包括:引导问题、工作计划、检验表格以及引导原则。

由引导文来加强对实际任务介绍的理解,包括所谓的引导问题。参与者在独立解决复杂问题时根据引导问题的指示来完成。参与者通过所提供的媒介和引导问题的引导,找出独立应对任务的知识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参与者获取知识并计划工作,更有利于他们做好应对未来实际工作的准备。

行动导向教学法 篇七

[关键词]行动导向教学法;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电气设备

一、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思路

行动导向教学法包括两种具体方法:(1)任务驱动法;(2)行动导向法。行动导向教学法也是一种教学理念,其具体包括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卡片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能将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技能训练的课程培养目标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主的理论必修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实践性。而这门课程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常用低压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电路安装与检修、机床电气控制电路安装与检修。这些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感觉很枯燥,也不容易理解。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可以将理论的知识内容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理解,也减弱了学生对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产生排斥的心理,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讲解,变为主动进行探索和思考,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技能,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在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技能训练教学中的应用

电气设备安装工艺技能训练的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理论知识相对比较抽象,传统的教学方法又以理论知识为主,在实践方面比较薄弱,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校电气专业教学中引入行动导向教学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技能。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下的项目教学法来进行课程设计。项目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来实现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结,发展完整的职业能力。学生面对一个实践性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完整的“工作项目”,独立地(相对于教师控制而言)确定目标要求、制定具体计划、逐步实施并且检查和评价整个过程。如,销售某种产品、制作某个物品等。项目教学法步骤包括:(1)资料收集;(2)决策;(3)计划;(4)实施;(5)成果展示;(6)评价。下面我们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为例,利用项目教学法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1)资讯:教师给出任务,学生收集生活中用到的电动机正反装的实例,研究工作原理和正反装控制及切换实质。教师总结出例如:电梯的上下行、电梯门的开关、塔吊的升降、电葫芦的升降、搅拌机的进料出料等等用到正反装的电气,教师讲解工作原理。(2)决策:教师把学生按动手能力和性格2~4人分成一组,学生讨论确定制作项目,例如,电气连锁正反转、机械连锁正反转电路,具有双重连锁正反转电路。根据学生自己学习实际,老师帮助学生选择制作实训项目。(3)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实施方案,包括小组每个成员分工、具体工作要求、电路制作流程、安全环保要求等。(4)实施: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实习计划,选取、安装元器件,分工按“先主后辅,先上后下,横平竖直,减少交叉,不漏铜、不压皮”的要求完成主电路、控制电路连接。教师在学生制作时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控制电路制作时主电路中换相接线,控制电路中自锁电路、互锁电路、按钮开关接线等重点、难点、故障点电路的制作。(5)成果展示:完成项目后,各小组展示成果,包括项目成果、工作流程、设计创意等。(6)评价:学生完成电路制作后与原定目标比较,评价制作成果。评价分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点评,评价从电路功能、工艺规范、操作规程、安全环保几个方面进行,检验学生是否获得必要技能与知识、实际结果是否具有实用价值。这一环节是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启发和感受,教师及时有针对性地给予评价和肯定,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培养学生战胜困难、敢于探索的精神,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通过项目教学法指导学生组织学习活动,让学生根据项目安排完成各项学习目标,并处理好各项目中所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学习过程具有如下四个重要环节:(1)确定任务要求,聚焦于学习者现有的主要学习障碍,学习小组确定学习任务,寻找相应工具,选取相应元器件;(2)小组作业,激发并链接学生原有经验,小组自行组织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实际行动和经历中进行学习;(3)展示学习成果,以具体的工作产品来表现学习成果,深入讨论工作产品以及完成工作、学习的过程;(4)反思学习过程,借助产品评价学习结果,检查并评价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原有经验和新的经验重新组合,形成行动能力。总之,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教学,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有机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蒋先平。行为导向教学法在PLC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培训,2015(20):3-4.

行动导向教学法 篇八

关键词:行动导向 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许多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创造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如何才能实现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呢?应该明确以下内容。

一、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概念: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德国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在1999年制定《框架教学计划》所决定的一种新型的职业培训教学课程体系和先进的职业技术培训教学法。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又为实践导向、行动引导、活动导向、行为引导型等说法,代表了当今世界上的一种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是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由于这种教学对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起着十分重要和有效的作用,所以日益被世界各国职业教育界与劳动界的专家所推崇。这种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

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能力本位基本教学原则

行动导向型教学原则是培养具有关键能力的人材。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能力,它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它的特征是当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这种能力依然存在。他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关键能力包括专业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

1、专业能力:由专业关键能力和专业工作能力组成。专业关键能力是人们在全球化经济中所必需要具备的,有如:外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以及不断学习新技术的能力。它是从事各专业工作都应具有的能力。专业工作能力则是适应某一行业相关工种业务和技术的能力,是学生通过学习领域的学习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培养的能力。

2、社会能力:是个人所具备的情感、态度和社会交往、沟通、与人合作、乐于助人的能力以及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组织表达、勇于承担责任和社会参与的能力。行动导向型教学要求学生在团队活动及社会的交往中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技术的训练培养表达能力,在综合性的实践活动中培养社会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培养。

3、方法能力:是指具备从事职业活动所需要的工作方法和学习方法,在行动导向型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针对某一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研究教材、提高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会学习的方法。同时通过学生在自行制定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在评估工作结果等活动中形成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

三、调整教学计划,开发新的课程体系

1、企业调研:

企业调研的内容包括企业设置了哪些工作岗位,每个工作岗位有哪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专业知识,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对员工有哪些基本要求。

职业和岗位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对岗位进行分析,列出设置岗位,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从而来确定操作领域。再对每个岗位进行分析,列出

需要掌握的知识和具备的能力,并找出典型的工作任务。

3、确定学习领域:(专业需要开设哪些课程)

通过企业调研和岗位分析,确定操作领域,确定这一职业需要开设的课程,就是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一个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三部分构成的学习单元。针对这一职业可以确定若干个学习领域。

确定学习情景:(课程需要设立哪些项目)

针对某一操作领域和学习领域,找出其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是学习情景。学习情境是在学习领域框架内构成的“小型”的主题学习单元。可以是一个项目、一个模块、一个案例、一个任务、一个情境。

行动导向型教学法的结构:

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掌握完成工作任务步骤和技术。即咨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咨讯,教师下达工作任务,学生按任务要求查找相关信息;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和分析信息资料,制定操作方案;决策,以小组为单位在全班讨论、分析、确定方案;实施,学生根据操作方案完成工作任务;检查,教师对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检查对照,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评价,教师和学生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和结果评定分数,讨论和反思学习过程,实现学习迁移。

几种主要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

1、大脑风暴教学法

“大脑风暴”教学法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促使学生对某一教学课题产生自己的意见,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引起连锁反映,从而获得大量的信息,经过组合和改进,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张贴板教学法

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版面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

3、案例教学法

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

5、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6、引导课文教学法

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项目教学。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和发展。在引导课文教学法中,学生主要通过自学的方式,学习新的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学生需要按照给定的引导问题,学习掌握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理论知识,从书本抽象的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其具体的理论与实践的对应关系,在更高的程度上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德项目与教师专业化发展》 吴全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行动导向教学法范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3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