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教育》7篇

发布时间: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7篇《《爱的教育》》,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爱的教育》 篇一

往年的粽子总是外婆包,今年我缠着外婆,硬是要学包粽子,外婆拗不过我,只好答应另外。

下午,我就跟着外婆学包粽子,外婆拿了一张粽叶,用手一卷,粽叶便成了一个空心的圆锥形。我学着外婆的样子,拿了一张粽叶,想把它卷成圆锥形,可就是卷不好,卷来卷去还是一个直筒。外婆见了,就在旁边指点:“左手捏住粽叶一角,右手将粽叶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紧,上面放松一些。”在外婆的指点下,我卷好了粽叶。接着,外婆在空心圆锥形的粽叶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调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匀地摇动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紧紧的。我也在粽叶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摇动筷子时,不是把粽叶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紧。外婆说:“摇动筷子的时候要清一些,把粽叶捏紧些。你看?”妈妈边说边示范,我边听边学。哈哈!我包的粽子像点样子了。最后一道工序捆绳。只见外婆两手捏紧粽叶,用绳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缠了两圈,结上绳头,一个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

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个粽子。岁之,第二个、第三个我一连包了好几个。通过这次包粽子,我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学好一种本领,就必须诚心、细心,还要有恒心。爱,一个多么熟悉的字眼,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一份纯洁的爱,爱是无私的,爱是博大的,只有生活在爱的海洋里,才会享受爱。而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才真正领悟了爱的境界。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伟大。《爱的教育》介绍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在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日记,包含了同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师生之间的爱,对祖国的爱,使人读之犹如在爱的怀抱中成长。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常常会被我们所忽略,可是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它,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生命。但很多人都无法感受到。爱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对个人而言,更是以整个民族为荣的尊严与情绪。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安利柯的生活,目睹了他们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

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包含着对于生活的追求。古往今来,有多少爱的真情故事啊,可见,爱,是无处不在的。我们一出生,就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有父母的爱和爷爷奶奶的爱。渐渐长大了,上学了,又有老师的爱,同学们的爱。爱就如空气一般,我们身边到处都是爱,我们从未离开它,离开了爱的人,就等于没有灵魂的人。爱可以使人绝处逢生,爱可以使浪子回头,爱又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力量。是爱,使我们能快乐健康地成长,是爱,给予了我们内心的温暖。人与人之间的爱是伟大的,爱是宽恕的,爱又是包容的。爱是教育的源泉,爱与教育是息息相关的。多感受一份爱,就多一份温暖;多奉献一份爱,就多一份快乐。

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共同沐浴在爱的海洋里。

《爱的教育》 篇二

《爱的教育》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好书,是为人子女者,为人父母者,为人师**一生务必一读的经典著作。该书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于1886年,书的原名是《Houre》,翻译是"心"。它的英译本是《Heart》,译意也是"心"。儿童文学翻译家叶君健在《爱的教育》代序中说:"心"这个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释,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丐尊先生说原来就想译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还说,在1920xx年,他得到这本书的日译本后,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许愿要译成中文,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惭愧的眼泪,夏先生终于在1920xx年将书译成中文。**期间,《爱的教育》就被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知名学者作为当时"立达学园"学生们的重点读物,几乎人手一册。当时不少学校教师,也把这本书定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

《爱的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学年日记》,通过小学生安利柯三年级的学年日记,歌颂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等做人的优良品德,歌颂了为他人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对弱小和不幸者给予同情、不畏艰难困苦的伟大精神,书中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真切动人、淋漓尽致,大至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亲子情、师生情、兄弟情、朋友情……纯真无邪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体的形式,由100篇文章组成。全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利柯学年日记(包括作者所见的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小故事以及作者安利柯的真实感受);他的父母亲及他的姐姐在他日记上所写下的劝诫性、启发性的文字;10则老师每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每月例话)。《爱的教育》中描写了那些*凡生活着的但却是真实感人的人物,它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的纯真感情。该书的特色是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描述了学校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如何关爱学生们的学习和启发学生们的心灵;描述家庭中父母亲对子女心灵成长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描述可爱单纯的小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的相处中彼此照顾、彼此鼓舞,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书中表露了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培养和塑造儿童爱国爱民爱生活的感情。对于教育来说,除了知识的传承书中还强调了教育所具有的更大的意义,那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启发和开导。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爱的教育——第一章——始业日》。"嘿,安利柯该上4年级了。哎!没几天二年纪的洛佩谛为救一个一年纪同学受伤了。好,我们班从从五百英里外来了个黑肤色孩子,老师说因为远道来的要特别爱这同胞。对,今天是每周例话:少年*……"第一章没读完,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亲子之情、师生之谊、朋友之恋、祖国之爱……深深感受到爱、关怀、包容、互助、献身……这就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完全书,被一个个真实的事件感动着;《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现在我眼前。

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日记——"爸爸的护士",讲述的是一个乡下孩子进城探望生病的父亲的故事。在医院里,孩子日夜守护着医生指定给他的爸爸。喂水、喂药,病人每**一声,孩子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可在后来,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惯常的想象往下发展,而是发生了一个另人难以预料的转折:就在孩子为自己的"爸爸"担心焦虑时,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望着要带自己离开的爸爸,孩子这样说:"不,爸爸……他愿意我在他身边,现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没有勇气离开他……"

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语,能让任何一下健谈的、自以为高尚的成年人哑口无言。爱的美德正是我们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里的珍宝。那么什么是爱呢?忍不住想要引用圣埃克絮佩里童话中小王子说过的一句放:"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却各种对爱的术语化很强的解释,我想爱就是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够拥有它,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运和的勇气,但水井,却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永远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头。

而更让我们这些自诩为教育者的**失措的是,尽管爱的表现有很多,真正能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灵魂精髓的那部分却不能强意授予,只有一种力量能有效,那就是——感染。一旦疏忽了这点,爱便失却了成为品格的动力,而沦于虚假和下流。届时,这不仅将成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悲哀,更将是家国之悲哀,同类之不幸。

记得周国*的散文中曾提到过爱的反义词是冷漠,而非其他,感受颇深。对于他人的冷暖、甘苦,乃至生命价值的冷漠,可谓一种令人恐怖的恶疾。而更让人害怕的是它的传播范围是以人类社会为基础的。免疫力稍差,即被感染,而我们的孩子恰恰是最最易感的人群。这样的病菌一旦侵害了他们的灵魂,再要根除,绝非易事。曾有过这样一个报道,大意是说一位小学教师在班里搞**——如果你发现路边躺着一只受伤的小狗,会怎么办。大部分孩子竟回答用车轧死它,把它踩死……令人不寒而栗!

思之,警之,省之,教育之艰,任务之重,不言而喻。

《爱的教育》 篇三

在阳光的陪伴下,我轻轻打开《爱的教育》这本书,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刚刚开始读它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书里的每一个字母,每一个句子都是那的*凡,谁知我越读越着迷,越读越感动,为善良的安利柯感动着,为勤劳懂事的克莱蒂感动着,为品学兼优的班长德罗西感动着……也许这就是“爱”的魔力吧。爱是一种感受,是一种信仰,是一种追求,是······无法用准确的文字形容爱的定义,但是我知道,拥有爱的人,付出爱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实而无憾的。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睛望着风暴却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爱也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如陪伴,只要一家人团团圆圆的一起踢一场足球,一起画一幅美丽的话,一起听故事,也是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快乐呀!

是啊,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付出更多的爱心,让更多的人享受爱心,爱是多么的无与伦比啊,这样世界肯定会更美好。

《爱的教育》 篇四

从古至今一直有那样一群人不辞辛苦,默默付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他们陪伴着我们从孩童到少年,不断的教育着我们,给我们知识,道理,在*这样一个历史丰富的教育大国。老师一直是一种神圣的存在。

韩愈曾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存在的价值。在伴随着教育不断的**,创新,古代的“戒尺”连了我们的课堂,老师不在的处罚孩子,讲究平等的教育。但近日“戒尺”请走进我们的课堂,每个班级都配备一把戒尺,学生的行为如果违反了校纪班规老师所作的其他规定,老师可以用戒指对学生进行轻微的惩戒,一达到让学生改正的作用。

我认为这件事情有利也有弊,随着时代的发展老师在学生面前的地位越来越低,**来国家的相关规定都是保护学生,老师可以惩罚学生,以至于如今的学生越来越放肆,因为他们知道我问他们做什么都不会受到实际性的惩罚,于是就更不顾及规章**,适当的加入成绩可以改善学生的态度,让学生改良习惯,戒指本身就是一种威严的象征,可以让学生对学校对老师怀有一颗敬畏的心。

从另一方面上看,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娇贵,受不了一点苦,大多数家长心疼孩子,不想让孩子受到一点伤害,也有许多的报道,老师体罚孩子,家长找上学校,还有许多老师的惩罚是不恰当的,他们对孩子的成绩过于严重,以至于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反而没能达到惩戒的效果,惩戒的量很难把握,有时过于生气的老师难免会下手变重,而这时又该怎么办。

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代时血糖有严格的规定,有合理的成绩,家中有家规,违反者必将受到惩罚,以防再犯,把规定变成一种威严,好怀有敬畏之心。而到了今天,家无家规,校训成了摆设,规定成一张纸,没有真正的作用,这个问题的原因应该知道我们去深思,“戒尺”进课堂是改变如今这种状态的一种方式,未尝不可尝试。

戒尺走进课堂是一种爱的教育,如今她还尚存不足,需要我们不断的改进,也许在未来还有更好的方法在等着我们,好让学生从心里怀有敬畏之心。

历史需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也需不断地更进,寻找合适的教育方法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好了现在的学生从心态上得到改变。

《爱的教育》 篇五

【大家点评】

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着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中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

――夏D尊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了教育。

――夏D尊

【名著简介】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著名作家亚米契斯在19世纪创作的一部日记体儿童文学作品,又名《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小说以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口吻,讲述他上四年级时校内外的见闻与感受:发生在安利柯身边的各种感人故事,父母及姐姐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或启发性的文章,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每月故事”。无论师生与同学间的情谊,还是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无不感人肺腑。全书共100篇文章,其中的“每月故事”在意大利可谓家喻户晓,也是教育和鼓励孩子积极进取的名篇佳作。

小说以小学生的眼光,审视着身边的美与丑、善与恶。一个个渺小非凡的人物,在读者心中荡起美丽的情感波澜。凡读过这部书的人,都无法抗拒它的魅力,其精彩的情节常常让人不由得潸然泪下。百年以来,《爱的教育》无可争议地被奉为“爱”的经典。

【走近作者】

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意大利著名作家,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曾参加解放意大利的战斗。1846年3月21日,亚米契斯出生于风光旖旎的意大利奥纳利亚镇(现为因佩里亚市),1908年3月12日,亚米契斯因心脏病在意大利的波迪吉拉病逝。

亚米契斯自幼便酷爱学习,曾在库尼奥和丘林上过学,这为他后来从事文学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后来,他进入了蒙迪纳的陆军学校学习。1866年卡斯托查之战时,他正式加入军队。在军营中,他发表了许多短篇小说,这是他著作生涯的开始。1868年,他的处女作《军营生活》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而他耗时10年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的出版则使其创作生涯达到了顶峰。后来,他离开了军队而专事写作。最著名的有《西班牙》《荷兰》《君士坦丁堡》《摩洛哥》等著作。此外,亚米契斯还著有描写城市工人生活的《工人女教师》和《公共马车》等作品。

亚米契斯的青年时代正处于意大利民族独立战争中,他深受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领袖玛志尼的影响,自称是玛志尼的追随者。作为一个民主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亚米契斯认为教育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他的作品充满了爱国主义情怀,曾激励了许多的读者。

1924年,中国著名作家夏D尊先生将亚米契斯《爱的教育》译成中文,最先在《东方杂志》上连载,后由开明书店出版发行,很快就博得了中国读者的热烈欢迎,几年间再版30多次。

【人物特写】

安利柯

一位意大利的四年级小学生,本书的主人公,就读于意大利北部的丘林市小学,十二岁。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家庭,秉性纯朴仁厚,极富同情心,乐于助人,观察敏锐,擅长模仿,是一个极富进取心、乐观豁达的好少年。

安利柯的父亲

一个充满爱心和耐心的长者,他对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有深刻的理解。他知道知识并不是教育的全部意义,其中的行为教育也至为重要。他常常采取一种设身处地的教育方式,让安利柯从日常生活点滴中体验到生活以外的许多宝贵知识和人情,及时纠正安利柯在生活、学习中不正确的思想倾向,是安利柯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卡 隆

w格健壮,力大如牛,脸上常挂着笑容,一派天真无邪的样子,他具有侠义精神,极有正义感,他时常帮助弱小,是班上弱小同学的守护神,也是所有同学眼中的正义的代表。

代洛西

一位极受全班同学尊敬的班长。他是一位富商的儿子,但从不恃富欺贫,而是为人慷慨大方,待人和气,充满爱心。同时身体敏捷,快乐活泼。无论算术、作文和绘画,总是能拿班级第一名,是一位品学兼优的模范学生。

《爱的教育》 篇六

今天,我在家里收拾东西,偶然翻到一张旧报纸。出于好奇我浏览了一下上面的内容。这张旧报纸用了一个整版登出了一组消息:“一名9龄女童身患白血病急需巨资治疗”、“近百名好心人慷慨解囊捐助病女”。我再一细看照片,捐款的还有不少小学生。由此,我又想到了一件事。

在我上一、二年级时,我中午都要去一位赵奶奶家吃饭。她对我们很好,有一天她做了一些好吃的菜给我吃,这些菜有荤、有素,营养搭配十分均衡;寒来暑回,几年如一日;她辅导我们作业、听写、报词一丝不苟。赵奶奶有一个外孙女,平时经常和我们一起玩,身体看起来很健康。可是,有一天,我无意中得知赵奶奶的外孙女得了白血病,大为震惊,她的外孙女前几天还在和我们玩呢,我来不及多想,赶快告诉妈妈这件事。这次,我做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举动,从自己的压岁钱中取出了五百元钱捐给赵奶奶。虽然我知道,这点钱对病人的医药费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但这也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是我的一片爱心呀!

以前,我经常看到一些孩子只顾自己玩儿、糟蹋钱,不认真学习,也从不帮助有困难的人,把祖训忘在脑后。他们的爱到底到哪去了呢?

不过,这只是以前的情况,现在这种情况在我们身边已经开始逐渐减少。我们的爱心,又回到了自己身上。

去年底,印度洋发生了百年不遇强烈的大地震,接着又引发了印度洋地区的大海啸,规模之大,范围之广令人难以想像!因此,南洋有近20万人伤亡,被海啸侵袭过的地方简直惨不忍睹,损失惨重。在此情况下,全世界人民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我们学校也不甘落后示弱,立即**了一次“为印度洋海啸受灾人民捐款”的活动。全校同学都踊跃捐款,一个早自习下来,已收到捐款5万多元。这些钱有一叠叠的百元大钞,有零碎的毛票;还有**小小的硬币。它们都是我们小学生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能把它们毫不吝啬的捐出去,可见我们的心已经开始被爱一点点灌溉。

我们*孩子的情感是十分丰富的,而且充满了爱。在我心目中,爱不仅仅是对某一个人的,它可以是对某一个生物、物品,甚至是一个群体。当你的爱**出来的时候,你的心会感到有一股暖流流过,你的心就像充满阳光一样,令你的心情变得无比愉快,会让你感到幸福。

《爱的教育》 篇七

我是一个书迷,许多书都是我的心宠。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我,她是我的好老师,我喜欢这本《爱的教育》!

十岁时,已经有三十余本的好书被我踩在脚下。那个夏天,太阳火辣辣地照着,蝉鸣在我耳边萦绕,我惬意地躺在沙发上。看到对面书店新开张了,我跑到妈妈跟前,拉着妈**手说:“妈妈,对面书店新开张,咱俩过去捧捧场,顺便买本新杂志,你说这,好不好?”妈妈被我这段话逗笑了,经不住我的软磨硬泡,同意了。

我快乐地在书架中穿梭,无意中看到一本书静静地卧在书架的角落,我伸手拿起她,仿佛听到她小声地哭泣,我的手不受**,翻开了她,小伙伴们中间发生的一个个故事把我的心牢牢地抓住了,我放弃了买杂志的念头,去向妈妈求情,妈妈答应了,不过书钱要从我的零花钱中扣。你呀,可把我害惨了!

我一页一页看,陷在书中不能自拔,我一天都没有吃饭,因为要看书。我翻来覆去地看了五六遍。瘦弱的纳利,爱炫耀的诺比斯和同样有钱但却不爱炫耀的代洛西,淘气的弗莱谛,小个子普列可西,强壮的卡罗纳。

《爱的教育》啊,我与你之间的巧合如同一颗琥珀的形成,你教会了我许多知识,道理。妈妈在我小时候也是如此。

爱,伴我成长。

六年级:狮子座的星期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7篇《《爱的教育》》,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33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