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随笔教育小故事【3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别人写的随笔吧?随笔是散文的一种,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班主任随笔教育小故事》,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差异网给您的好友哦。

教学小故事 篇一

本学期任教了一年级语文,当了一年级孩子的班主任。自从94年教了一年级,就从未教过这么小的孩子,套用歌词里的一句话,叫:“再过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一切居然那么新鲜,那么有趣,那么可爱!

有一天,我向孩子们求捐一根教鞭,以废弃的老式电视机天线为最佳。第二天,三根教鞭交到了我的手中。一根比较硬,钢制的,抽在讲台上发出的声音很有震慑力!另两根具有伸缩性,非常可爱,一根我把它珍藏在办公室抽屉里,一根放在讲台的粉笔盒里,不大舍得用,平时只用那根最丑、最硬的。有一次,我给孩子们教“长和短这两个生字时,为了给他们增添一点直观形象的感觉,想到了那根具有伸缩性的教鞭,这根我珍藏在粉笔盒里的教鞭!打开粉笔盒,啊!居然不见了!“有谁瞧见我的教鞭了吗?”我一边大声喊着,一边手忙脚乱地翻找着。有孩子提醒我:“老师,是不是有人偷了?”“不会的,不会的!”我急忙制止他。我也相信我们的孩子是不会做这种事的。突然,一个孩子激动地告诉我:“老师,我找到了,在这个笔筒里。”哦,原来,我可爱的教鞭藏在笔筒里了,可能是哪一次从粉笔盒里掉出来,让谁捡起来放进了笔筒里了。我拿起教鞭,像变魔术似的,把这根废天线一会儿拉长,一会儿缩短,和孩子们一起喊着:“长、长、长、短、短、短。”就像孙大圣玩弄着手中的金箍棒。孩子们不仅感知了“长和短”,记住了它们的字形,还理解了这是一对反义词。这根教鞭可真棒!事后,我得意地收起教鞭,大声问学生“好玩吗?”孩子们兴犹未尽地喊着:“好玩!”,然后,我就如孙悟空把金箍棒收进耳朵一样,我把教鞭仍旧装进粉笔盒,说了一声下次再玩,就回了办公室!

第二天,当我想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生字时,随手打开粉笔盒,想故伎重演一番。这时,我发现那根教鞭不见了,我把粉笔盒翻了个底朝天都没找到。有几个孩子又帮我翻找了笔筒,甚至把讲台的角角落落都翻遍了,还是没有那根教→www.chayi5.com←鞭的踪影。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次,这根教鞭是真的被人”偷走”了。而罪魁祸首就是我昨天的那番炫耀,卖弄,诱发了某个孩子去“犯罪”。这么好玩的东西,怎么会抗拒得住它的诱惑呢!不行,我得想办法“破案”。晨间谈话时,我告诉孩子们:“老师昨天的那根好玩的。教鞭丢了,有谁看见了就把它还给我,我们还得一起做游戏呢!”孩子们纷纷表示“没看见。”又有孩子大声喊着:“是谁偷了吧!”这次,我没有矢口否定,而是顺着他们的话题说:“谁趁大家不注意拿了的话,我们教室前面可是装着监控的,摄像头会把这些情况拍下来的。”没想到坐在第一个位置的“小黑”很有经验地告诉我:“老师,这里哪有摄像头啊?我怎么没看见啊?这里好像没有的,你看,你看,哪里装着啊!”此话既出,下面一片哗然,好多孩子也附和着:“没有啊,没看见啊!”这真让我哭笑不得。按惯例,低年级学生最怕这一招:“摄像头拍下来,会让警察叔叔抓走的。”没想到,这一招竟让“小黑”简简单单破掉了。我还是不死心,告诉他们:“摄像头是针孔的,你们看不到的,老师会看到的,如果谁拿去玩了的话,可以偷偷地还给老师,或者偷偷地放在讲台上。老师绝对不会怪你,那不算你偷的,你只是喜欢它,拿去玩了。”我以为这些书里学来的招也能感化我们班这些小不点儿,毕竟他们还太小么!下课后“小黑”走过来告诉我:“老师,我没有拿,我真的没有拿!”我一听,有门!这不就是“不打自招吗”我连忙诱骗他一下:“你真的拿了吗?没关系,偷偷告诉我,我不告诉别人。”但他还是说:“老师,我没有拿!”“那你回家找找看,家里有没有,有的话,就把它拿来还给我。你还是个好孩子。”我进一步诱骗他。

第二天早上,他看见我第一句就是说:“老师,我真的没有拿,我到家里也找了,家里也没有。”多么天真又多么漏洞百出的话!这次晨间谈话我给他们讲了个“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阿二不曾偷”的故事,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捂着肚子。我想,这次“小黑”总会乖乖地把教鞭还我了吧,他不就是那个“隔壁阿二”吗?没想到,下课了,他还是跟我解释那句话:“老师,我真的没有拿,我到家里也找了,家里也没有”,后来,他经常跟我说这句话,甚至在放学后还特地跑过来说这句话,后面还要补充几句相同的话“我家里都找了,真的没有!”来作为对自己行为的强调!是一年级孩子听不懂“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意思,还是这个天真的孩子一直在用这个“隔壁阿二不曾偷”的语言来为自己洗清老师对他的怀疑?

我不想再在这件事情上追究下去了,但我知道,这次,这根教鞭是肯定回不到我的手里了!也许,它正躲在哪个被窝里,被哪个孩子在玩着“长、长、长、短、短、短,变、变、变”的游戏。那个孩子一定觉得自己像孙悟空那么神气,正偷偷地乐着呢!想到这里,我也忍不住笑了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故事啊!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篇二

从教九年,听了多少节课,参与了多少次评课,自己都已记不清了,但在不断的听课与评课的过程中,越来越感觉自己不会听也不会评了。我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见多应该识广,为什么我参与了那么多的听课与评课活动,不但没有得到提高,反而越觉得自己听不出门道、评不出味道来了呢?就在我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机会来了:我有幸得到了赴中卫观摩全区小语教师教研能力大赛机会。在大赛现场,我观摩了四位教师二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和十二个教研团队带来的教研活动的展示,认真聆听了马兰老师关于“如何听课评课与反思”的精彩讲座以及十二位来自区内各市县参赛教师的精彩评课。内容如此丰富、形式如此新颖,这是我参加工作以来看到的最受用的一次活动,心中不由发出感叹:此次中卫之旅,不虚此行呀!

不过,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马兰老师的讲座和十二位参赛教师的现场评课。他们的出色表现不但让我感受到了专家和名师的风范,也让我深刻的领悟到听课评课对于一名教师的成长的重要性。马兰老师所做的《听课评课与反思》的专题讲座,让我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听课评课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最经常、也是最有效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方法和手段。”而参赛的十二名教师就是我们的领头兵,他们能在短短的二十分钟内借助先进的教学理念,依据课程标准,以深遂的目光审视做课教师的教学行为,捕捉教学中的亮点与生成,并进行现场评课展示。面对上千名观众,他们表现得沉着,冷静,自信。敏锐的洞察力,流畅的表达能力,以及精辟到位的点评无不令人折服。更让坐在台下的我自愧不如,深感自身文化底蕴的匮乏、教育教学理念的陈旧、理论水平的欠缺。在领略他们的精彩表现之后,我认真的反思了自己平时的教研行为,我突然意识到他们站在台上之所以能够侃侃而谈,说的头头是道,是因为他们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而我正是因为平时疏于学习,懒于反思,不善于总结,致使自己理论知识严重缺乏,教学经验不足,所以才会出现听不出门道,评不出精彩的现象。想到这,我惭愧不已,但我并不气馁,因为亡羊补牢并不晚,我会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学习,及时反思,不断总结,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像这十二位参赛教师一样听课有法,评课有味。

其实,在这次大赛中,我还承担着另一个角色,那就是以教研团队成员的身份参与了教研活动的展示。在赛前,为了更好的展示自己,更为了我们的团队能在这次大赛中取得好的成绩,我做了充分的准备:认真研读本次教研活动方案,明确活动的主题与分工,明确自己在本次教研活动中所担任的角色,搜集资料,整理发言材料,积极配合小组完成每一次模拟活动,并能与小组成员切磋交流,努力使本次活动做的尽善尽美。在整个准备阶段,我不仅学会通过各种渠道来充实自身的理论知识,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向同事学习,同时也感受到:只有积极地参与教学研讨活动,才能将教学经验上升到理论层次,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经历了辛苦的准备阶段,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时刻。本以为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况且自己也参加过一些大大小小的比赛活动,临场经验应该够用了,可事实并没有如我所愿。刚走上台,我忍不住看了一眼台下的观众,“天哪,怎么到处都是人呀!”我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手脚似乎也在微微发抖。幸好此时的大脑还是清醒的,为了让自己放松一些,我在心里不停的安慰自己:“别紧张,相信自己一定能行。”可是,这样的安慰并没有起作用。在发言时,我的双手根本不停我的使唤,抖动的越来越厉害,为了不让台下的评委和观众看出我的窘态,我不得不双手握着话筒。想想自己当是的姿势,哪里是在参与活动,发表见解呀,简直就像是在做专题讲座。本来熟记于心,滚瓜烂熟的发言,此时却显得那样的生硬、别口。

短短的三十分钟很快过去了,走下讲台后,我并没有轻松之感。我不敢正视我的队员,更不敢面对为了这次比赛而劳心伤神的任老师。因为我害怕由于自己的过失而影响整个团队的成绩。比赛结果终于出来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团队所展示的教研活动竟然获得了一等奖。顿时,所有的团队成员都欢呼雀跃起来,而此时的我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自己一直以为在众多的同事面前,优势多多,机会多多,而正是这种骄傲自满的心理致使自己在每次机会面前总是显得心不在焉,虽然思想上重视,可行动上却懒散轻视,以至于参加了很多活动,却并没有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提高。也正是由于自己没有好好把握住每一次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才造成了今天台上拙劣的表现。唉,真是汗颜啊!

伴随着大赛的结束,我的这次中卫之行也画上了句号。短短的四天,我感慨颇多。在这次大赛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更重要的是我懂得:走在课改的道路上,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树立终生学习、终生发展的观念,珍惜每一次锻炼与提高自己的机会。不仅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技能上下功夫,还应该有长远发展的眼光,会听课,会评课,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用新的教学理念引领自己,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武装自己,用丰富的教学理论指导自己,努力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教学小故事 篇三

今年我教初一数学,优等生一教基本上能掌握,当然这样的学生在我的班里是有限的;一部分学生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屡说屡忘,怎么教他都一脸茫然,两个班都有这样的学生,心中怒火不知不觉就旺了起来。

记得讲有理数加法时,我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班里的小赵呆呆地看着题目就不动手。我走到他跟前,他很紧张地看着我,看他害怕的模样,我觉得很奇怪。于是我站在他旁边,问他为什么不计算?他说出了原委:他虽然记住了加法法则但是根本就不知道怎么用这个法则,还特别害怕我。我摸摸他的头,试着让他不再怕我。接着开始举些不同类型的例子手把手教他怎么用法则。我先帮他分类,比如:两个有理数相加分同号两数相加:5+2得正7(小学学过的),然后问他-5+(-2)呢?他就做不出来了,于是我问他在小学加得了吗?他回答加不了。我告诉他我们学了负数之后现在加得了,得负,具体负多少呢?具体的说你昨天欠同学5元钱,今天又欠了2元,一共欠了同学多少钱?他说一共欠7元。他理解了并得出-5+(-2)=-7。于是我们一起归纳同号两数相加的求法:(1)正的加正的得正;(2)负的加负的得“—”然后把绝对值加起来。接着我让他尝试做-23+(-8)时他果然求对了。然后我又换了另种类型题:-3+2=?我问他这个运算是前面的那种类型吗?他回答说不是。我接着问这个题是什么类型数加什么类型的数?他回答说负数加正数。(说的非常对)那负数减去正数得什么?提示:你昨天借了同学3元钱,今天卖酒瓶赚了2元钱,结果怎样?他说:两元钱还了同学后还欠同学1元钱,结果的-1。所以这类题要先确定结果符号,再确定具体的值。我告诉他方法,看哪个的绝对值较大,结果就取那个数的符号,然后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接着我出-23+9这样一个题,我边说边问,得什么?他回答得负,我让他写,他写出了“—”,然后又问这两个数的绝对值多少?他回答23和9,接着让他算23-9多少?他回答14。我叫他写在“—”后面。我从新问他-23+9得多少?他回答-14。就这样他掌握了有理数加法算法。就这样,我让他做几个书上这种类型的题时全做对了,我还大大表扬了他。

通过这一次,小赵在上课时变得主动起来。而我,很注意自己的态度和用词,尽量表扬他,有时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的进步。渐渐,他会主动向我提问,“老师,多个负数相乘结果符号怎么确定?”“老师,这道题可不可以这样解?”……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育人性,即它是以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教师在各方面都起着表率作用,教师用自己的学识、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学生,培养学生。这种教育作用不仅仅表现在课堂上,更表现在以身立教上,既要教人学会做学问,又要教人学会做人,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尤其要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态度、语言,不能因为一时的心情糟糕,讽刺学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班主任随笔教育小故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16 13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