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优秀3篇】

发布时间:

对外汉语教师 篇一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基本素养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近年来,我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目前,国家汉办已在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0多所孔子学院和500多个孔子课堂,海外近1亿人正在学习汉语,美国、英国、韩国等国家的一些学校也把华语列为必修课。

中国文化战略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这也为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升温提供了强劲动力。“汉语热”的兴起直接导致了“汉语教师”的需求激增。作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者――对外汉语教师已然成为“文化强国”的先锋力量。

作为一名对外汉语培训老师,要想从事对外汉语教学,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养呢?

第一,要有过硬的汉语专业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丰富,如同国内汉语教学一样,也须进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能力的培养。除此之外,对外汉语教学更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播,所以还包括“文化传播”的内容。面对这样的需求,对外汉语教师需要具备过硬的汉语专业知识素养。

(一)汉字与词汇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的第一个难点就是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汉字是音、形、义的综合体,为方块平面结构,首要特点是“以形示义”,一字一音节,不少词可望文生义,不少形声字可推测其读音。在掌握好一些基本词后,给学习者适当讲解词的构成特点,对于帮助他们掌握词义,记忆、使用该词有很大作用。

(二)汉语语音知识。

任何一门语言,都有一套独立的语音系统,其中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重音、音长及音变等要素。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字的四声是汉字的组成部分,其变化有区别字义的作用。汉语节奏同世界上其它许多语言相差甚远。中国人听英语,觉得很多音节一带而过,听不清楚, 而外国人听中文听了就好像打机关枪一样,觉得听每一字都必须仔细听,很累,很紧张,因为汉语节奏不那么明显,汉语中有轻音,读起来比其它音节短而轻。这就要求对外汉语教师要有扎实的汉语语音知识,以便在教学中能举重若轻,把汉语语音中的系统性和趣味性讲出来,帮外国学生“说”好汉语。

(三)汉语语法知识。

如果说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则是语言大厦的结构方式。企图靠背诵一个一个的词和句子来学习某一种语言的整体,显然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方法。对外汉语教学的对象大多是成年人,而成年人学外语,语法应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语法是人类思维长期抽象化工作的成果,是人类思维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的指标。对外汉语教师如果能熟练掌握汉语语法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挖掘词汇本身的趣味性,克服汉语语法的枯燥难懂。比如从一些词汇 中,我们可以发现语法本身的趣味性。如:类似“开关”、“忘记”、“国家”等偏义词,“开”是“OPEN”,“关”是“CLOSE”,“开关”是什么意思呢?在教师反复按教室里日关灯的按钮的提醒下,学生能意识到是“SWITCH”,“开”和“关”都是动词,而组成“开关”时却转化为名词“SWITCH”。此时顺水推舟,把诸如此类的词如“忘”扩展到“记”再用类似的方法解释“忘记”,就会大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个汉字里暗藏的“无限玄机”,学习主动性自然会大大增强。

(四)汉文化知识。

对外汉语教学中,语音教学解决的是说得漂亮不漂亮的问题,语法教学解决的是说得对不对的问题,功能教学要解决的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的问题,文化教学要解决的则是”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和“这么说的含义是什么”的问题。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因为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还是文化的使者,在日常工作中承担着传播汉民族文化的职责。文化的灌输与传播是潜移默化的,对外汉语教师只有具备丰富的汉文化知识,才能在教学的细节中不失时机地传播祖国文化。比如在七夕前夕,给学生讲解这“CHINESE VALENTINE’SDAY”,讲那个美丽的爱情故事;中秋节前夕,给学生们解释了“月”在中国的寓意,讲“嫦娥姐姐”;春节前夕,让他们制作贺年卡,观看关于中国春节各地风俗的图片和视频……踩着每个中国传统佳节的节奏,叙说美丽中国,传播汉文化。

第二,要掌握丰富的中华传统技能。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学习汉语知识固然重要,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是汉语教学的一个目标。作为对外汉语教师,掌握的中华传统技能越多,越有助于丰富自己的课堂,有助于汉语专业知识的传授,更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比如,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需要适当奖惩。而在奖品的设置上,教师的手工技能就能派上用场、大有用途了。相对于商店、超市中琳琅满目的“现成品”,学生会更感兴趣于老师手上简易的手工作品。教师如果有善于精工制作的巧手,就可以亲身制作一些带有浓厚中国意味的小手工品,如:折叠的纸房子、纸飞机、风车、郁金香;剪裁的纸蝴蝶、小狗、荷花;精致的贺年卡、 彩蛋等。小巧的奖品可以提前制作,课前在全班范围内“展示”一番,让学生获得奖品的欲望转化为认真听课的动力,为课堂秩序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巧妙地传播了中华文化。

再如,简笔画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用简笔画辅助教学比语言文字更直观形象,比实物模型,多媒体简便灵活,更容易在学生的头脑中架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务之间的桥梁,学生在学汉语时达到“识其形”,“知其音”,“想其意”的目的,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热情,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

总之,对外汉语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们不仅承担着教授外国友人掌握汉语的任务,还承担着传播中华文化的职责。对外汉语教师不但要具备过硬的汉语专业知识,还要在文化、历史、传统技能等多方面提升自己,以更好地完成对外汉语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易丹,邓杏华。对外汉语教师应强化的五种意识。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2]刘荣。浅谈当代对外汉语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华章。2012.03

对外汉语教师 篇二

当前,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生源激增,迎来了发展的机遇,相应地,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也面临着巨大挑战。1.新疆高校对外汉语师资存在的优势。(1)基础知识方面。第一,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汉语、汉字、虚词、对外汉语教学知识、中华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等方面基础较扎实;第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技能,即汉语阐释能力、教学组织能力、课堂教学能力、教学评估能力等方面能力较强;第三,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普遍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高度的敬业精神。(2)知识能力方面。第一,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汉语本体理论知识较扎实。第二,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的汉语教学能力、攻关能力较强,掌握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较全面。第三,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掌握中国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较丰富,培养、不同水平不同学历留学生文化传播活动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参与能力,以及外语知识转化为交际技能等方面方法得当。(3)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体系方面。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教学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注重过程的形成性评价;第二,评价指标全面;第三,评价手段先进;第四,评价主体多元。2.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1)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存在着媒介语弱势的问题。谈到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时,首先要区分自然语言的集合和外语的集合。在自然语言的集合中,教师都是本国人用本国语言讲课,在讲课时对语言的应用能处理各种决定;在外语的集合中,教师是典型的非本族语言者,并且从没有在说第二语言的国家居留过,所以像对待本国语那样自然作出决定比较困难。新疆高校外汉语教师基本上都是自然语言的集合。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对课程的态度和他们在实践中调整思路的能力非常重要。因此,评估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需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第一,对外汉语教师对目标语言的控制能力;第二,对外汉语教师的培训、背景、教育水平、对自然语言和语言学习的精通程度、教学经历等;第三,对外汉语教师对教学程序变化的态度。对外汉语教师的态度和培训是新的教学程序的一部分。据统计,新疆高校36%的对外汉语教师只能凭借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其余能够使用媒介语教学的情况为,6.22%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俄语,45.78%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维吾尔语,7.2%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哈萨克语,4.8%的对外汉语教师能够使用蒙古语。沟通不畅,使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2)部分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知识欠缺。目前,新疆高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成分复杂,既包括对外汉语专业毕业的,也包括从双语教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俄语、历史、新闻、教育学、民俗学、民族学等文科专业转型而来的,在教学过程中,他们面临的问题各不相同。从汉语言文学、历史、新闻等文科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相对欠缺第二语言教学的丰富经验,没有系统、扎实地学习第二语言教学的理论课程。从外语专业尤其是俄语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虽然能与留学生顺利沟通,但相对欠缺中国文化、中国文学、现代汉语、古代汉语等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系统知识。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因为学习了新疆部分少数民族的语言,能够与中亚跨境民族留学生进行交流,具有语言优势,而且学习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也有对母语非汉语人群进行语言教学的经验积累,能较快适应对中亚留学生的对外汉语教学,但针对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与对外汉语教学毕竟有很多不同之处。同时,从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转型而来的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相对欠缺汉语文化、文学知识和古代汉语等语言知识,此外,他们的汉语知识也比较薄弱。3.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缺乏不断提升能力的机会和环境。(1)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缺乏经常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和环境。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新疆高校一直缺乏让对外汉语教师经常交流教学经验的平台和环境。2008年年底,国家在新疆筹建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2010年6月,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自治区教育厅在乌鲁木齐市举办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揭牌仪式。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虽然能够在汉语国际推广中亚基地这个平台上进行科研探索,但目前新疆仍然缺乏一个常态化的类似于研究会、学会这样的平台,很多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虽有所感,却无法实现常态化的学术交流。(2)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缺乏赴内地进修学习的机会,也缺乏在新疆本土倾听来自内地专家开设有针对性的讲座的机会。与内地高校对外汉语教师相比,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进修和参加学术讨论会的机会十分缺乏,优质的教学资源、高水平的培训机会相对来说非常少,赴海外交流访学的机会更是难得。没有统一的培训过程和观摩研讨机会,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师仅凭借对汉语国际推广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传播祖国伟大语言和文化的强烈责任感和自豪感支撑自己的工作,这对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是远远不够的。

三、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现状

对外汉语教学法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完整体系,既是处理教与学各类关系的一系列指导性原则,也是贯彻这些理论、原则的一套方法和各种技巧。整个对外汉语教学过程包括四个环节———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测试,既概括了对外汉语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又区分了对外汉语教学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上的不同侧重点。这样,就为整个对外汉语教学体系搭建起了结构框架。综观新疆高校这几年对外汉语教学法的发展,新疆个别高校仍然以结构为主的综合法为主,课堂讲练不多,但是多数新疆高校有很大的变化,它们在对外汉语教学法上采用交际法、任务型教学法,在读、写、听、说等技能上全面要求。在对外汉语的课程设置上,新疆个别高校只开设了一门精读课,但是多数新疆高校还开设了单项训练技能课。新疆高校编写本土对外汉语教材较多,但体系不一,如《大众汉语》、《大学汉语》、《商务汉语》等,但在结合功能加强留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新疆高校编写的本土对外汉语教材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交际”,在把“工具”放到“交际”中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此外,新疆高校在对外汉语教学法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一般都是学习、借鉴内地高校对外汉语教学法的研究成果。如,新疆师范大学借鉴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经验,搭建起了以中亚研究为重点的本科教学理论研究的结构框架;针对中亚留学生尝试“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留学生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使用不同特色的教材;实施分技能设置课程的教学安排。所有这些变化和成绩,将在新疆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四、整合对外汉语教学资源,发展新疆高校留学生教育

对外汉语教师 篇三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 课堂教学语言 教学建议

一、引言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所使用的教学语言不但关系到教学质量,而且极大地影响着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因此,对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探讨得体规范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益。

(一)研究对象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语言文化教学中心的9个中亚留学生班和9位老师。

(二)研究方法

采用了观察法、问卷法和访谈法,记录了9位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并对这些班的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问卷调查与访谈

(一)调查问卷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问卷75份,收回有效问卷65份。问卷调查分三个内容:第一部分为教师课堂语言使用的调查,第二部分为教师课堂语言的受现性和动态性的调查,第三部分为教师课堂语言得体性和规范性的调查。

1.教师课堂语言的惯性调查

从表1中可以看出对外汉语精读课的教师教学课堂语言大部分是符合对外汉语教学要求的,但其中也有一些教师使用了“非正式语言”,给初级留学生带来了一定负面的影响。第2题反映出了留学生对于这些教师经常使用的语言的反映,他们会模仿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所喜欢的教学方法的调查中反映出,学生更喜欢轻松活泼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比如教师教学注重劳逸结合,讲练并重,灵活转变教学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等等。

2.教师课堂语言的受限性和动态性的调查

从表2中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课堂语言基本能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来调整所使用的教学语言。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的课堂语言是可理解性的输入,这符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要求。成绩较好的学生对教师语言的理解程度较高,但部分成绩偏下的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教师的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学习现状,以及每位学生的汉语水平和学习能力,针对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第5题反映了教师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课堂上的学习是留学生的主要学习环境,也是留学生获得语言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抓住课堂教学,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要点。

3.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得体性

从表3中可以看出教师的课堂语言总体上符合对外汉语课堂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和得体性的要求。同时也可以看出,初级留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大,他们大都不具备发现错误的能力,但他们对教师语言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会对教师的语言进行模仿学习,所以初级阶段的汉语教学就更要求教师知识输入的规范性。

(二)访谈和观察中发现的问题

在对9位对外汉语教师的初级精读课观察记录之后,我们发现了一些问题:

1.有的老师没能根据学生的水平做到理解性输入,一旦听不懂的东西太多,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

2.个别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儿童式语言”,部分学生表明老师总是将他们当成小孩子而过多地关心呵护。教师应当关心学生,但要意识到学生的汉语水平不代表他们的心理认知水平。

3.有些教师的习惯性动作在中亚留学生看来是不礼貌的。如有的老师用手指来指人或点人,留学生更习惯于用头来指,实在要用手也是用手掌。在课堂上教师请同学回答问题时,教师应多用五指并拢的手掌来示意学生回答问题。

4.教师上课时的目光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影响。学生需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认可,教师可多与学生进行目光交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不经意地打断学生的话,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相关教学建议

(一)教师应及时了解学生的汉语水平,尽量用可理解性输入。对于初级阶段的学生来说,最常听到的汉语就是老师的课堂语言,因而要努力让大多数学生听懂老师的课堂语言。

(二)教师发音吐字要清晰、富有感染力,增加自己的亲和力。学生喜欢发音清晰、语速适中、亲切活泼的老师。

(三)教师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时关注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课上要采用劳逸结合的方法,适当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和娱乐活动,调节课堂气氛,并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

四、结语

此次调查反映了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初级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语言的使用情况,发现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希望老师在教学中能更加注意自己的课堂教学语言,使初级汉语教学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关春芳。对外汉语教师课堂用语浅论[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3):89.

[2]彭利贞。试论对外汉语教学语言[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6):126.

[3]白朝霞。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课堂用语的特点和组织原则[J].德州学院学报,2005,(1):83.

[4]李彦春。浅析教师的眼神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2:199-201.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3篇《对外汉语教师》,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6 135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