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最新4篇

发布时间: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好的心得体会是什么样的呢?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4篇《大学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创新思维训练 篇一

一、实现语言表达的个体性与发展思维独创性的统一。

独创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本质特征。创新贵在“新”字,贵在“独”字。而这样思维的独创性,在语文课例,则要凭借发展学生语言的个性化来实现。世界上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规律的,由于影响该事物发展的因素是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因此,它的发展也是多维度的。我们的思维要适应这种多维度的发展变化,这是我们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的理论前提。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既要使学生通过有形可知的语言载体认识一般,更要使学生能在一般中找特殊;既要使学生理解接收课文提供的知识思想,又要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达到升华。培养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就是要求学生能在课文提供的材料基础上,不要局限于课文提供的现成答案,展开发散性思维,以求得自认为与众不同的答案或结论,并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学生在这样的长期训练下,会逐步养成积极思考求新求异的思维方法和表达思维习惯。

如在语言《亡羊补牢》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列出各自的“补牢”办法。学生反映强烈,十分活跃,结合课文理解,个个振振有辞,据理力争,归纳起来,提出四种“补牢”办法:之一:亡羊之后,及时补牢,堵住那个破洞,狼就进不来了;之二:亡羊之后,应该全面加固羊圈,否则,补了东洞,可能西洞又破,羊照旧亡;之三:补牢不如逮狼,派人守候在羊圈边,一旦狼再次出现,就将它逮住,以彻底根除祸患;之四:人应该对事物有预见性,最好是“亡”之前先补洞。这样的发散性思维,通过学生的独特的个性语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培养了学生对未知领域勇于探求的好品质。

二、实现“读须有疑”的进取性与发展思维批判性的统一。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又一重要特征。独创性思维重在“创”字,批判性思维重在“破”字,两者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而在语文教学中,则应通过“读须有疑”的阅读品质的培养来实现。批判性思维其标志是不被常规的方式和现成的结论所束缚,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不盲从,对传统的观点和结论敢于怀疑,在异中求同和同中求异的反复思考中,提出新颖的独特的见解。对涉世未深的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批判性思维生长发展时期,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激发他们试图运用已知的知识来分析解答面临的一切,怀疑是他们的天性,批判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准备,如果我们在学习的批判性思维生长时期,能给予引导或激励,无疑对学生创造素质的培养是十分有益的。

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鼓励学生给教材“挑刺”。例如,在学生自学《沿着红军走过的路》课文后,我让学生质疑。学生一一提出了自己的疑难及看法,其中有一位学生的疑问涉及了教材本身的内容。他说:我游览过杭州的灵隐寺和天童寺,发现这些寺庙的大殿里只有四尊天王,可是课文说“四大天王,四大金刚”。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表示支持,说他们也只见过四大天王;有的说,四大天王就是四大金刚。更多的表示反对,理由很简单,似乎也很充足,那就是“教材怎么会错,是你们自己不懂。”

这本来是一个小问题,与课文内容也没有太大的个性,况且,在备课前,我已发现课文内容与常识有误,专门查阅过有关的资料,稍做解释就可以解决。但是引起我注意的是,大部分同学那种迷信教材的思想。我认为,首先,选入教材的,当然是优秀的文章,可以作为我们的范文。但是,这并不是说教材的一切都是正确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选入教材的文章,仔细推敲的话,还是能够发现一些问题的。也正因为如此,教材在选编时已经做了修改,使用一段时间后,也会因为时代的推移,认知的深化而更换。其次,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小学生,应当从小培养他们“读须有疑”的这种阅读品质,它关系到人的创新精神的发展问题。于是,我充分肯定了这位学生提出的问题,特别赞扬了他敢于质疑教材、敢于思考、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和思维品质。然后,我又详细的解答了这一问题。

三、实现创设情景的生动性与发展思维的灵活性的统一。

语文是一门最具有形象性特点的学科。语文课文本身就是社会生活图景的反映,语言则是描述这种图景的符号。为了引导学生强化对语文的感受,就必须把语言符号尽可能有效地还原为情景的创设。而这种还原过程,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所谓灵活性,一是指思维的速度,二是指思维的应变性。从小刻意训练思维的速度,提高思维活动的效率,这是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思维训练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激发学生高度兴奋,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主要方法有 :快速抢答:预先结合课文涉及好的问答题,要求学生用最简洁的语言抢答。 限时抢答: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老师提出的问题的解答,看谁完成得最准确、最完整。 即时记忆:要求学生通过极短的时间的学习,看谁记忆的信息多。这样的强化训练,由于趣味性强,学生高度兴奋,导致思维高度集中,有意注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调动。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时间很少,但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速学生的思维频率是很有好处的。

思维的灵活性,是因为事物在不断变化着,人的思维要适应这样变化了的情况。创新需要对某一事物的执着研究,要有不到南墙不回头的专一精神,但也要有撞了南墙绕道走的应变。因此,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在变化中求变,在不变中求变。除了让学生按照课文提供的思路或材料来回答问题、理解课文外,还常常变换课文的内容和发展思路,让学生作出新的回答或新的思考,使学生逐步养成灵活的思维习惯。

创新思维训练 篇二

关键词:语文课堂;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3B-0081-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有故事、童话、寓言、小说节选等,体现了作者精心构思、大胆创作的过程,蕴含了创造性因素,今天的语文课堂学习不仅是学生认识事物的过程,也是学生个体经验、情感的再次提炼。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我们要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多层次、全方位地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益。

一、标新立异,训练发散思维

所谓发散思维就是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究问题,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思维方式。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标新立异,不断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多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如教学《轮椅上的霍金》这一课时,我设置这样一个话题:学了这篇课文,在你心目中,霍金是个怎样的人?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学生开动脑筋,发展求异思维得出下列结论:霍金是个身残志坚的人,“他的头只能朝着右边倾斜,肩膀左低右高,双手紧紧并在当中,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两只脚朝内扭曲着,嘴已经歪成S型,只要略带微笑,马上就会出现‘龇牙咧嘴’的样子”。就这样一个身体残疾的人撰写了《时间简史》。身残志坚是对他最恰当的形容;他是个惜时如金的人,他的门口常挂着一块木牌“请保持安静,主人正在睡觉”,其实这多半不是真的,此时,他正在进行科学研究;他更是个宽容大度的人,面对别人提出的唐突而尖锐的问题,他不但没有难堪,还坦然面对,竟然说:“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的大脑还能思维,我有终身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同一个人物,在求异思维中,在生生思维的独立与交融中,学生对人物的形象有了全面的认识,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诱导启迪,训练想象思维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它是对已有事物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在老舍先生的《草原》中有这么一个自然段:“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体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我启迪学生想象:他们的手握住不散,他们的语言不通,但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如果你就在其中,你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结合课本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想象。一位同学说:“汉族同胞,我们可把你们盼来了,这一路辛苦了。”又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们日夜思念的汉族同胞,今天能在我们陈巴尔虎旗的草原相聚,我们真是万分荣幸啊!”这位同学刚说完,又一名同学站起来说:“同胞们,一路辛苦了!赶快到蒙古包里休息一下吧……”

三、质疑问难,训练探究思维

质疑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只有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在课堂上学生的一个“发问”就是一颗创新的种子,它埋在每个学生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才,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使它腐烂在泥土中。在课堂上,教师要启迪学生质疑、自主探究、大胆表达,使探究思维得到培养。

如教学《爱之链》这一课时,在总结课文时,我问学生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困惑的地方吗?”这时一个小男孩忽闪着一双智慧的大眼睛问我:“老师,这条‘爱之链’是圆环形的还是直线形的?”听到学生的这一质疑,我心头一亮,当即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同学,让他们共同释疑。一个学生当即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是圆环形的,你看乔依帮助老妇人修车,老妇人又给钱给女店主,女店主又去安慰乔依,这不是个圆环吗?”又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道:“不对,书中第二节乔依笑着对老妇人说‘如果你遇上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就请您去给他一点帮助吧!’由这句话我看出老妇人除了帮助女店主,还会帮助许多人。”又一名学生说:“老师,乔依能说出这样的话,他不仅仅帮助老妇人一个人,他会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女店主是这么一个善良的人,我相信她也不仅仅只会安慰乔依,她也会帮助许多需要帮助的人。”

在讨论中,大家共同得出一个结论:这条爱之链既不是圆环形的,也不是直线形的,而是一条全方位发散形的组合链。

参考文献:

[1]杨东生。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J].学周刊,2011,(30).

创新思维训练 篇三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思维训练;方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5-090-01

初中语文课堂,应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思维训练为主线这一创新教育基本教学理念,不断的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激趣的学习情境,始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自觉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不断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勤于创新,那么学生创新精神就会得到不断弘扬,学生创新水平就会得到不断提高。

一、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兴趣,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新的潜在动力。课堂教学中,语文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导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能否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采用设情境、讲故事、找答案、发异议、定方向等办法,引起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诱使他们认真细致的思考。如教学七年级下册《黄河颂》,先通过投影或放映剪辑影视片的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与悲痛,让最形象的画面直接强烈地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产生强烈的震憾。然后在播放轻音乐《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讲诉我们农村中的抗日英烈事迹,再,以直接诉诸心灵的方式深入感染学生,让没有家园之痛、民族之恨,这些经历和体验的学生很快能听懂黄河的倾诉,强烈地感受到作者掷地有声的爱国誓言。可以说,巧妙的导入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兴趣,会吸引学生步入佳境,在强烈的兴趣驱使下迸发学习热情,诱发创新意识。

二、改变单一思考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教师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讨论的时间。通过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尽可能找出许多种答案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纠正思路狭窄的缺点,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学生的思路狭窄,严重阻碍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纠正学生思路狭窄,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重要的作用。想象力是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的形象,或者将来才能实现的事实的形象思维的活动,因此我们说想象是创造力,一切创造活动都离不开想象。通过作文教学培养想象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幻想性、假想性”的命题作文,帮助学生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指导学生展开想象,开拓想象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通过课文结尾培养想象力。有些课文的结尾,嘎然而止,余意未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想象的余地。培养观察力是发展想象力的有效手段。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插图,获得有关的表象和情节的依据,进行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以补充、丰富画面的形象和情节,使画面活起来;另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事物,告诉他们处处留心皆学问的道理,要启发他们观察主要的现象与环节,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展开创造性想象,具体合理地想象出与观察对象有关的内容。只有这样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得到训练,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培养。

三、鼓励质疑与讨论,培育创新思维萌芽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该善于启发学生对一些问题从不同角度去进行思考、质疑,然后提出不同的见解和看法。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已见,敢于提出自已的见解。我在教学《木兰诗》时,我鼓励学生提问,一个学生的提问很独特:“诗中说,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难道木兰12年没洗脚吗?古代女子是裹脚的呀!”我表扬了学生的探索精神,花了一周的时间,我终于在《陔余丛杂》中查到:躬足“条目”:躬足,始于南唐宫中,有一窈娘,喜欢打斜足,宫女学她,到了宋朝才流行民间。而木兰生于南北朝,距北宋有370多年的历史,显然不裹脚。学生听了这解答,提问的积极性更高了。

同时,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在课堂教学上采用切合学生实际的方法,根据学生知识面广、思维活跃的特点,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争论、辩论,这样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努力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自由的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生讨论中,教师不应过早评论,过多限制,应该允许有不同意见,互相补充争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开展农村特色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真正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学以致用,真正创新思维能力的形成,就是要能运用创新思维能力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得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来说,可以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简单易行,也适合农村初中开展。在这些活动中,教师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以让学生真正形成创新思维能力。语文实践活动可以有多种途径和方法。如古诗赏析、办手抄报等。这类活动能使学生加大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引发他们的新观点,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又如举办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在这些活动中,因可随意交流、辩论,氛围宽松,常使学生的思想闪现“火花”,甚至超越教师。这类活动既拓宽了学生思路,又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

还可以是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走访农村专业户、采访当地农民、参加农村劳动等。这类活动让学生真切感悟时展的脉搏,获取大量的创新信息。使生活实践成为学生了解社会动态、品味人生、学习语文的大课堂,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实践说明,语文教学与学生实际,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学习中会获得取之不竭的创新源泉。

创新思维训练 篇四

新课程理念下,提倡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提倡教学手段的灵活性,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提倡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倡培养学生兴趣与创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这种轻松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到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效果,下面结合数学课堂教学的实例,谈谈对数学创新思维训练心理创设的反思与体会。

一、好奇心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前提

学生因为年龄的特征,好奇心非常强。在课堂学习中,学生的好奇心来自于学习活动前,发展于学习活动中,而且还将支配、调节学生以后的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的编写中,数学学习过程有意增强了让学生去重复人类探索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亲自实验,从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使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为数学创新思维的训练开辟通道。在学习《探索勾股定理》一节的内容时,老师向学生介绍人类一直想要弄清楚是否存在外星“人”,并试图与“他们”取得联系。那我们怎样才能与“外星人”取得联系呢?数学家曾建议用“勾股定理”图案(课件展示“勾股定理”图案)作为与“外星人”联系的信号。由此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什么是勾股定理?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非把它学好不可。教师打开事先用几何画板制作好的课件,如图(1)。测量出三角形的三边的平方与∠ACB的大小,然后让一个学生到讲台前做数学实验,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结果。实验学生用鼠标改变∠ACB的大小时,其余学生观察边的变化,发现各边的平方也随之改变,当∠ACB=90°时,∠ACB所对边的平方等于其余两边的平方之和,如图(2)。改变其他角的大小也有相同的结论。

二、趣味心理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基础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新教材的兴趣。”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宗旨在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在数学教学中,通过电教媒体,适当运用生动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以活泼动态的生活情景吸引学生,可把学生的兴趣引入到教师为教学内容所创设的教学情景中,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学习《截一个几何体》时,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事先让学生准备用萝卜和橡皮泥做好的方体,一个模型只能截一次,截完后难以再还原使用,大多同学只能截出三角形和四边形,全班仅有个别同学截出五边形,六边形没有人能截出来。这是本节课的难点,虽然老师用了一个较大的模型当场给学生展示了五边形、六边形的截法,但好多学生仍然截不出来,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老师找到与教材配套的“Z+Z”智能教育平台新世纪课程资源后,利用计算机给学生生动、直观演示用平面截正方体的过程,学生不仅能看出怎样利用正方体的五个面、六个面才能截出五边形和六边形,且能很快明白为什么截不出七边形来?这样一来,不光在教学中省时省力,使学生一进入初中感到教材的新奇与趣味,恰当地化解本节的疑点和难点,有效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很好的训练。

三、愉悦心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保证

在新教学理念下提倡快乐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寓教于乐,教师用爱心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真正地从神圣的讲坛上走下来,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引导者;学生从心里接纳教师,欣赏自己,放下思想包袱,感觉身心愉快,乐于接受外来信息,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从而激活学生创新思维的灵感。

四、成功是进行数学创新思维训练的动力

教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制定不同的目标,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看到天天有小进步,月月有大进步,让学生在成功中体验到喜悦、增添学习的自信心,为创新思维的训练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在学习《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时,教师运用电教媒体,能不失时机地为学生铺设探索之路,引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问题,探求新的解题方法。为帮助学生感知多边形外角和等于360°,先投影一个五边形公园平面图,在图上作出这个五边形公园的各个外角,先让学生猜想五个外角的和为多少度?学生答案不一,这时又问:能不能将公园缩为一个点呢?这时五个角的和又为多少度呢?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这时教师利用动画展示将公园缩为一个点时,五个外角刚好形成一个周角的结果,在学生全神贯注的观察和思考中及时提出,若将五边形公园换为六边形、七边形、八边形、……n边形,它们的外角和又是多少度呢?学生都争着回答。由于运用了电教媒体让学生看得深,能给学生以情感的画面,从而激起了学生思维长河的波澜,使他们从内心深处涌起创新灵感和浪花。同学们还沉浸在成功喜悦当中时,老师接着追问你还有其他的方法得到多边形的外角和吗?它与多边形的内角和有何联系?这时学生的思维最为活跃,老师稍作点拨很快就有学生想到了新的方法并站起来主动回答问题:以五边形为例,延长多边形的各边如图(3),在EA、AB、BC、CD、DE的延长线上分别取点F、G、H、I、J,连接FG、GH、HI、IJ、JF得一个较大的五边形如图(4),五边形ABCDE外部的五个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与五边形FGHIJ的内角和之差为五边形ABCDE的外角之和。

由此可得:

∠FAB+∠GBC+∠HCD+∠IDE+∠JEA=5×180°-(5-2)×180°=360°;

进而可知,n边形的外角之和为n×180°-(n-2)×180°=360°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大学教育创新性思维培养》,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37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