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教育精选8篇

发布时间:

在家教育 篇一

每一个家长都想自己的小孩成才,不断地想方设法来教育自己的子女。然而,是不是每一个家长的教育方法都是正确的呢?《素质教育在家庭》这一本书就详细剖析了这个问题。

我读完这本书后受到了不少的启发,特别是“怎样的沟通才是理想的沟通”,这一节更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书中提到:“沟通要双方互相了解和理解对方。了解和理解并不是什么东西都要知道,而是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心。一些家长以为自己十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家长们只了解到孩子们一半的内心;反而家长们以为孩子们不了解自己,其实孩子们对家长们的理解程度远远超出了家长们的想象。在事实上,父母不客观地了解孩子,原因有两种,第一,容易带有主观色彩,被主观的偏见蒙蔽。只看到孩子的长处,看不到或不愿看到孩子的短处。第二,自以为了解孩子,反而容易被空间的近距离拉远了心理的距离”。就是因为这种种原因,使家长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记得有一回,我放学回家,刚进家门就看见爸爸正在拖地,我没有换鞋就走进屋里,把爸爸刚拖干净的地面印上了一大串鞋印,爸爸一看见就怒不可歇的大声吼道:“彬彬,你干嘛不换了鞋才进屋,一点儿也不尊重别人的劳动!”我当时想,不就是来不及换鞋,爸爸用不着这样生气,就大声反驳道:“换就换,你用不着这么大声!“这时爸爸更火了,骂道:“看你越来越放肆了,还敢顶嘴,还不马上给我滚进房里面去做你的作业!”我只好拿起书包,憋着一肚子气,到自己的房里去做作业。做着做着,怎么也无法集中精神做作业,脑子还不停的在想刚才的事情,为什么爸爸这么生气呢?正在纳闷的时候,妈妈走了进来问:“彬彬,干嘛还不做作业,坐在这里发什么呆,是不是为了刚才的事?”我说:“是啊,爸爸今天为什么发这么大的脾气。”妈妈就回答说:“你爸爸最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心情不好,所以就容易发脾气。妈妈希望你能理解他,不要怪爸爸。”我说:“噢!原来是这样。”妈妈又说:“今天你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还有,你已经一天一天地长大了,要学会去关心别人,多了解对方,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我觉得妈妈说得非常有道理,就连忙笑着点头,还冲着妈妈做了个鬼脸说:“我是不是应该去跟爸爸道个歉。”正在这个时候爸爸已经向我递上冰淇淋,还主动向我道歉说:“彬彬,对不起,爸爸不应该向你发那么大的脾气,请你愿谅我吧!。”我连忙接过冰淇淋,我的脸不知道为什么嗖地红了起来,连忙说:“不,不,不,爸爸应该是要我向你道歉。”爸爸就说:“哪,我们就一起向对方道歉。”爸爸话音刚落,我们一家三人都笑了起来。过了一会儿,我们三个人都开开心心地去做各自的事。

所以,只要你能用心去了解对方,真心地去理解对方,就会形成一条畅通无阻的沟通纽带。这样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活得开开心心,每个家庭都会是幸福无比,那么我们的国家自然也会强大起来。

在家教育 篇二

在这样暖暖的冬天里整日被一年级的孩子们包围着,吵着、闹着,总有别样的感觉。作为语文老师,作为班主任,仅仅拥有爱心和教育热情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敏锐的教育机智和灵活的教育手段及各种有效的教育形式。家访工作无疑成为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孩子从呱呱坠地,就降临到了家庭这一特定的成长环境中。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认识到,教育学生一定要与家长密切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走进家庭让我了解了我的学生;走进家庭让我深深体会爱与被爱,生活和梦想,责任与希望。

要家访的对象是我们班的一个童真可爱的孩子。家长的热情好客及虚心请教都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的单纯活泼,些许好动也给老师带来了快乐和“头疼”。老人们手把手带大孩子不容易,只是老人们本能的宠爱及包办让孩子的动脑思维及自理能力比较薄弱。我们将不断努力,引导老人们学会放手,同时引导爸爸妈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稚嫩的雏鹰总要展翅飞翔,它们将沐浴阳光也将面对风雨,让我们相信他们一定会越来越棒!

在我们班有一个小女孩就是不爱说话,一年级刚接班的时候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她都是这样,很少与人交流特别是跟我,就是我问,也经常换来她无声的回答。当时我很及时的把这个问题反映给她的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配合。可是一段时间过去了,我发现孩子没什么进展,在学校里我总是很努力,可是收效甚微,于是我再次找到了她的家长,总是觉得家长没有我对孩子上心。直到我那天走到了她的家里,我才知道原来孩子不肯说话是源于学前班的一次否定,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导致孩子不愿说话,也怕说错了同学们笑话,想到以前我也曾经因为她总不说话批评过她,心里突然涌起的是满满的歉疚,其实我是该更加细心的,应该隐隐的感觉到孩子对我的不信任,然而我把更多的精力都注重到了一些表面的东西上,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变化。从孩子妈妈嘴里,我了解到孩子在家是非常活泼聪明的,还常常跟家里人声情并茂地表演老师教过的儿歌课文。那天我和她的家长谈了很多,也知道了孩子的父亲平时工作很忙,孩子从小跟着妈妈,特别地依赖母亲,所以心智显得特别小,加之孩子自身内心的脆弱,因而导致了孩子现在在学校不爱说话,但其实这个孩子是非常聪明而灵气的。这次的家访让我们都很有收获,而事实证明了我们真诚的沟通是培养孩子最有效的途径。现在的孩子越发的活泼可爱,上课举手发言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了,家长脸上洋溢着会心的微笑,的确,这半年多来我们一直在不懈的努力着,在学校我在课堂上鼓励她,发动全班同学来给她加油,在班级中给她更多的机会让她去表现自我,发展自己的优势,渐渐的她面对同学们有了信心,有了勇气,感谢家长也和我同样的努力。

面对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家庭,我感慨万千,如果不是有机会走进每个家庭中,我也不能了解这么多孩子背后的环境和家长的想法,通过逐一的走访,家长们都了解了我的想法,肯定了我的工作,同时也包容了我在工作中的种种问题。我和家长彼此的面对面的沟通,不仅使我们互相了解,也使我们有了充分的情感上的交流,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了很多的共识。而作为我,一名年轻教师觉得自己成熟了很多,因为我开始学会更多的理解与包容理解,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想问题,很多以前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迎刃而解。老师、家长携手共同为学生撑起一片心灵的晴空,我们的孩子脸上一定会绽放出自信的光彩,也一定能播种希望,放飞梦想!家访曾经带给我很大的压力,无论是精神上还是体力上,但带给我更多的是收获和感动,因为家访我体会了做家长的辛苦和责任,也是因为家访家长了解了教师工作的艰苦和艰难,我由衷的感谢家访,也由衷的感谢能理解我支持我的家长们,我希望我能用我年轻的生命去谱写一曲动人的歌,永恒的歌,让我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唱出心中的理想希望,唱出他们美好的未来!

在家教育 篇三

有“穷二代”就有“穷一代”,如果说“穷二代”的出现是当下所谓的各种不合时宜的社会体制使然的话,那么“穷一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难道要简单地归于命运吗?实际上,中外古今的人类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民穷在国,人穷在己!外因固然重要,内因是否更重要呢?在某种意义上说,“穷二代”有可能穷在自己!

首先,人穷有可能源于志短。志,士之心也;士者,男人也;志,男人之志向、决心、意志也!如果人穷志短,不但二代穷、三代穷,世世代代都会穷。如果人穷志长,不但人能够富,能够强,甚至还有可能百年流芳呢!这样的故事俯拾即是。

197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亨利-布拉格中学毕业后被保送到富家子弟集中的威廉皇家学院。由于家里实在太穷,父亲没钱给他买鞋,就把自己的一双旧皮鞋给了他。那些不知稼穑艰难的富家子弟,看到他穿了一双大皮鞋,纷纷讽刺他、奚落他,甚至说他的皮鞋是偷来的。流言最后传到了学监耳朵里,他把布拉格叫到办公室里。布拉格他很镇定地从怀里拿出一张折得发皱、磨得起了毛边的信纸,递给了学监。老学监看完信,紧皱的眉头完全松开了。他轻轻拍了拍布拉格的肩膀,表示自己的歉意。原来这封信是布拉格的父亲因为自己不能给上大学的儿子一双合脚的皮鞋而写的道歉信。父亲的坦诚感动了布拉格,也为他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贫穷没有成为布拉格的负担,相反却激发了他努力奋斗的决心。所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志短。聪明人会把贫穷看作一种资源,当成一种积极的自我因素,促进自己奋发向上,自信而又坚决地面对未来,而不是仅仅怨爹,怨家境!

人穷也有可能源于心穷。心既是信仰也是意志,心穷则心弱,心弱就没有抗压、抗挫的能力,就会遇难则退,遇强则弱,所以心穷人就穷!因为财富与成功更眷顾有心人!而最重要的是人穷也有可能源于德穷,德即合宜的人际关系,而财富与机会藏乎人间也,德穷则人穷,德富则人富!

志向、道德、心理都是家庭教育之所属。志穷、德穷、心穷则是源于家庭教育不济的缘故。所以,人穷就穷在家庭教育上!当然,反之亦然,人富也富在家庭教育上!俗话说,穷不扎根富不传万代,人穷就会思变,所以只要志不短,只要德不穷,只要心不弱,“穷二代”就一定会变为“富二代”、“富三代”甚至“富万代”!

在家教育 篇四

一、当前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及普遍存在的问题

1.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出现脱钩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农村的家庭格局也发生了变动,更多年轻的父母走向城市,而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孩子留在了农村。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家庭成为当前农村的普遍现象。由于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在生活学习中没有交流沟通,情感上没能得到很好的抚慰与疏导,这些留守儿童较为普遍的产生自卑、疑虑、妒忌、逆反等心理问题。如小班幼儿L,是一个有着乌黑眼睛的聪明小男孩,只是开学已经一个学期了,语言表达还是不清晰,行为习惯还是不能很好的规范,总在老师不注意的情况下采取暴力来解决问题。他的老师多次与家长谈话,逐渐了解了他成长的家庭环境。L的父母离婚,长期由奶奶带,爸爸不在身边。大伯一家人并不喜欢他,哥哥姐姐经常欺负他,几乎没得到父母的关爱。由于从小很少与他人及小朋友接触,所以幼儿的语言发展缓慢,又由于长期受到哥哥姐姐的欺负,幼儿年幼无法反抗,只能在大人没注意到的时候偷偷地进行攻击,以发泄不良情绪。而每次他奶奶送入园时最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一切都靠你了,老师。对于老师与她反映的幼儿的情况,奶奶总是说无力教导孩子,一切靠学校,靠老师。

2.农村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教育责任意识不强,方式方法简单。许多家长简单地认为孩子的成长他们只负责衣食住行及身体上的成长发育,而智力上的培养,品德上的塑造,完全是学校与老师的事。因此许多家长只知道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不与孩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甚至沉迷于麻将、酗酒等不良嗜好中;或者动不动就吵架,打骂孩子,没有进行平等有效的沟通,更少顾及孩子的自尊,不清楚也不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全然不顾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怎样的影响。如中班幼儿A,A是个可爱但调皮的孩子,经常捣蛋,所以时不时有幼儿与家长找到老师告状。一次在离园送队时,老师就向A的妈妈反映情况。A妈妈一听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又打架捣蛋,不分青红皂白一巴掌扇到孩子脸上,让孩子一路哭着回家。如大班幼儿W,爸爸不参加工作,没有经济来源,主要靠奶奶的低保与亲戚的接济生活。由于奶奶年迈体弱多病,除了照顾W生活起居外几乎不能对孩子进行任何的教育。W的爸爸更是常年酗酒,经常喝得醉醺醺,不高兴就骂年迈的母亲,打W,致使家庭气氛紧张,孩子整天处于恐惧中。

3.隔代教育,单亲教育,存在大问题。年轻的父母外出打工,把子女抚养、教育的责任移交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人家发现孩子行为异常时,不从自身找原因,总是偏爱孩子为他开脱,不顾事实真相一味袒护。如大班幼儿C,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到大。入园时幼儿完全不守园内规则,见人就打,就咬,喜欢的玩具不管谁在玩必定抢过来,每天在幼儿园至少要打几个甚至十几个孩子。对老师的教导完全听不进去,我行我素。老师在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发现,爷爷奶奶极度溺爱孩子。别人说不得孩子的不好,认为孩子的不良行为都是暂时的。对于幼儿不该有的行为,比如打人、骂人,乱扔乱砸玩具、生活用品等,在家中从来不予制止。对老师的教育建议不予采纳,甚至认为老师偏袒其他幼儿,没有很好地照顾好C。C的父母更是整天沉迷于打麻将。经常将孩子带到,为了不让孩子吵闹,更是以金钱贿赂孩子,只要不让幼儿吵他们,任何行为与要求都可满足。从小班到大班,虽然幼儿的行为发生了一些改变,但却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从一方面可以看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脱节,另一方面隔代教育的过分溺爱造成了C的反常行为,致使三年的幼儿园教育没有达到很好的塑造品格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效果。

二、对农村家庭教育现状原因的解析

家长是孩子们特殊的老师,家庭是孩子们特殊的课堂,在孩子性格形成时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显得格外重要。有的父母不懂这个道理,往往造成不良的后果。隔代教育出现的代沟问题越发的明显,祖辈的溺爱,对教育的片面认识,认为教育是学校及老师的事情,家长在教育中所占的作用不大,家园经常脱节。再者,多数农村家长文化、思想等素质水平较低,制约了家庭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最后,是农村教育工作者的缺乏与教育专项投入的不足,宣传不到位,无法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针对当前农村家庭教育中缺失德育教育的几点策略

几个小例子,一隅三反,充分说明了现代农村家庭中普遍存在的德育教育缺失,有着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也有着市场经济时代农村家庭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牺牲孩子教育为代价的无奈。

1.转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加强农村父母参与幼儿教育的责任心。早在1927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个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幼儿园和家庭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双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发挥充分的功效。”而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的一切事情都会在家庭里折射的反映出来,而学校里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亲母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的关系和社会环境。”家长再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完全依赖学校,依赖老师。只有学校教育没有家庭的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应使广大的农村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加强教育的责任心,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充分担当起“第一任老师”的角色。

2.帮助农村家长提高德育教育认识,树立“生活德育观念”。俗语讲“三岁看大,六岁看老”,奠定孩子一生性格的最重要阶段都是在幼儿时期形成的。如果父母不充分认识到品德教育在孩子一生中所发挥的作用,让苗子长歪了,如何指望长大后成为苍天大树呢。家长应该抓住生活中的小事,在日常生活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各个方面,将德育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孩子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家长应及时表扬,说出不文明礼貌的话语时,应及时制止,并说出不能做的原因。对孩子与同伴间的争抢、打骂等现象,家长应冷静处理,帮助幼儿分析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怎样做?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净化了孩子的心灵。通过生活中幼儿亲身经历的小事,有父母的帮助指导,幼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且效果也是最显而易见的。

在家教育 篇五

【关键词】教育游戏;家庭教育;互联网;对策

网络时代的兴起带动了网络技术的全面渗透,在推动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革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以及家庭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创新。作为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教育之一――家庭教育,在如今的形式下必然会面临不小的挑战。网络和现代社会不断变化发展使得传统家庭的教育的缺陷被不断放大。家庭教育的问题不仅是每个家庭内部的问题,更上升为国家关注的社会问题。此时,教育游戏这一新产品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契机。当教育游戏能在学校教育中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育的助力时,我们可以预计教育游戏在家庭中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家庭教育的部分劣势,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多变性和不可测性的人才。

一、教育游戏的内涵与设计

教育游戏是什么?顾名思义,它是“教育”与“游戏”。

作为一款游戏,它具有游戏的特性即娱乐性、可选择性、开放性、社会性等。然而教育性是它的灵魂。可以笼统的说教育游戏是为完成“教育”这一关键任务而存在的游戏。因此,教育游戏的设计必须以能够教育游戏者为前提,对选材、游戏尺度的把握、关卡难易程度的设计有更多要求。

教育游戏的目标受众是学习者,它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目的是激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或者拓宽他们的知识面。设计者必须以此设计理念为基础,将教育性贯穿游戏的始终;除此之外,教育游戏必须具有挑战性。与普通意义上的游戏不同,教育游戏不仅要在关卡难度的设计上要从易到难,在内隐知识的渗透上也要由浅入深,激起学习者不断地学习相关知识的欲望。

二、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与传统的观念不同,游戏和教育不是两个相悖的概念。教育游戏能够在学校教学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也证明此言不虚。那么教育游戏是否能被家长接受、采纳,成为一种新型的家庭教育的工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关于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我们通过对得到的初步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分析后,得出结论: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远不及它在学校教学中的应用。30%――40%的人表示不曾听说过教育游戏,在我们讲解后也显得兴趣缺缺。但3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育游戏是有用的,也表示乐意尝试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但也会担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游戏设计不合理导致孩子沉迷其中,或是能达到具有“教育性”这一目标的太少等。约35%的家长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或者精力去研究如何正确的使用“教育游戏”这一工具。

总而言之,教育游戏是一个新的概念,于大部分家长而言依然陌生。教育游戏本身所具备的“娱乐性”会让部分家长望而却步。但对于教育理念较为现代化的家长而言,教育游戏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式,能在家庭教育中起积极的辅助作用。

三、影响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的原因分析

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之后,我们通过查阅资料总结出影响教育游戏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从教育游戏本身来看,教育游戏作为独立于游戏和普通教育技术的新型工具,设计者花费的时间会更多,且会有很多地方难以兼顾。设计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类问题,如任务关卡设计的不合理――过于困难或过于简单;设计者没有把握好学习者的身心特征;与教育融合的程度不够――娱乐性太强或是内容单调乏味等。

从家庭层面来看,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教育理念也极大地影响了教育游戏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其中部分家庭缺乏必要的经济实力,没有给孩子提供教育游戏这一工具的条件。此外,家长对孩子的关心程度不够,即使能给予基本的照顾,也没有精力去培养或挖掘孩子的天赋。教育观念的陈旧、教育方式的滞后以及不可避免的社会压力让家长过分关心孩子是否认真学习,而忽视孩子是否快乐成长。

除了以上的两个方面,教育游戏和家庭成员之间在融合过程中产生的矛盾也会影响教育游戏的应用。如家庭成员受到传统教育观点的桎梏、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认知、对教育游戏的不满意等,都会让他们对教育游戏避之不及。

四、在家庭教育中应用教育游戏可行的对策

教育游戏是将教育和游戏有机融合的新型游戏模式,在推行的过程中必将会受到阻碍。在知晓教育游戏面临上述窘境之后,我们能否采取一些对策来积极应对呢?我们在咨询相关老师、查阅有关资料后总结出以下几条可行的对策,希望对教育游戏的推行有所帮助。

(1)教育游戏的开发必须遵循相关规则。不但要满足“娱乐性”与“教育性”并存这一基本条件,也要充分适应使用者的生理、心理所处的层面。

(2)社会对教育游戏的开发和应用要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普及教育游戏,必须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家长所处的社会环境,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对孩子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只有社会大环境认可教育游戏,推广教育游戏,才能使其在家庭教育中才占据一席之地。

(3)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也必须得到革新。学校在这方面可以加以宣传、指导。如:成立家长学校等。把家长的注意力吸引到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上,如此一来,在发现问题后也能及时采取适当措施。

参考文献:

[1]张琪,陈琳。 我国教育游戏研究述评及展望[J]. 开放教育研究,2009,05:107-112.

[2]张文兰,刘俊生。 教育游戏的本质与价值审思――从游戏视角看教育与游戏的结合[J]. 开放教育研究,2007,05:64-68.

[3]史忠翠。 教育游戏的理论研究与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09.

在家教育 篇六

一、“生活即教育”的不受重视

笔者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深知3~6岁是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除了在园的教学活动中,在家及社会中的活动中培养习惯更是显得尤为重要。

刚入园时,孩子们的自理能力较差,依赖性较强,经过与家长交流,得知是家长在家包办代替的情况居多。有家长对我说:“在幼儿园能够自己吃饭,一回家就要喂。”但当我提出家长在家应尝试让幼儿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在家独立进餐且进餐时不做其他事情,诸多家长表示不可能做到,孩子会哭闹。就是如此的“不配合”,导致家园不同步,生活即教育被忽略,家长认为培养好的习惯是学校的事,慢慢地也就造就了当代社会幼儿普遍依赖性强,形势严峻。

二、“社会即学校”的不断否定

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教育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因此,教育应使学生接触社会生活。

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家长对于幼儿接触社会过早抱有迟疑的态度,并且行动上大多是不支持的。谈话时得知在节假日大多数家庭选择在家中度过,在故事等讲述中,家长也总是夸大了社会的黑暗性,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害怕交往。目前有许多真人秀如“爸爸去哪儿”等,充分体现了“社会即学校”的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的成长,以及一些基于本能而获得的经验,这是在家及在园无法获得的技能。现如今的家长应该转变观念,不要将孩子保护在自己制造的“牢笼”中,变成一只禁锢的小鸟,若等到孩子必须要踏入社会了,此时才想磨炼社会技能,那这只小鸟可能飞不高了。

三、“教学做合一”的难以实现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做”是包含广泛意味的生活实践的意思。经过家访、家校路路通等联系方式和家长进行沟通,发现大多数家长用“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幼儿完成实践活动”来推脱;幼儿园布置的“成长档案”“亲子制作”等亲子作业也总是迟迟不能完成。

1.家长不做

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有一个“学雷锋”的教学活动,在活动前一天请家长在家给幼儿讲述简单的雷锋故事,并引导幼儿学习雷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第二天开展教学活动时,当我询问“雷锋”是谁的时候,竟然有小朋友回答是雷电、山峰等意想不到的答案,可见家长对于幼儿园工作的不配合,不带幼儿“做”,使幼儿没有学的机会。这可能看起来是一个玩笑的例子,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的内心是十分难过的,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实践,本是一个最幸福也最容易获得知识的过程,家长却没有认识到其重要性,将一切任务托给幼儿园。如果“教”和“做”达不到统一,学前教育的开展必定是充满坎坷的,也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所提出的“社会学习往往融合在各种学习活动中,并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2.家长乱做

针对家长不配合幼儿园工作的另一点则是家长本身没有树立良好的榜样,如,在园教育幼儿走路要遵守交通规则,家长接送孩子时却“闯红灯、不走人行道、逆行”等,家长的“坏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幼儿的行为,使幼儿的判断观发生改变;在园教育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却在家包办代替,幼儿的价值观发生改变;在园教育幼儿要敢于探索研究,而当幼儿乐于去研究小蜗牛、沙子时总会被家长因为“卫生问题”而制止,幼儿的认知观发生改变。

家庭教育是其他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教育形式,在接下来的教育历程中,让我们针对以上问题,在学前教育的家庭教育中,遵循其步伐,慢慢探索,共同前进,用小我的力量改变中国的教育现状。

参考文献:

在家教育 篇七

“在家上学”这几年被越来多地提及和关注,但是在家上学的现象并不是新鲜事,多年前就已经存在。比较有名的是童话大王郑渊洁,他动员只读了小学的儿子郑亚旗回家上学,还编写了一套在家学习的课本。航天领域的一位女专家,中小学时也在家上学,之后以高分考入大学并一直读到博士毕业。还有一位海归硕士,“揭露了”自己当年被父亲领回家的原因:成绩不好,遭到学校老师粗暴批评……他们可称为新中国第一代在家上学的实践者,主要原因是在学校单纯的应试教育下,被“排斥”回家。

研究报告的21世纪教育研究院根据调查并分析,之所以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不认同学校教育理念”、“孩子跟不上学校教育的节奏”、“学校教学进度过慢”、“孩子有一定特长”、“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

可以说,这些原因都直指目前学校的弊病:教学齐步走、忽略孩子个性发展、只重知识不重能力、缺乏特色教育等。而这些也不并是我们才有的。在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我国台湾地区,选择在家上学的理由,去除宗教原因,大都不外乎这几项。

被邀请来北京参加在家上学专题研讨会的美国在家教育研究所创办人布莱恩・雷研究发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家上学在美国逐渐兴起,2010年,有超过200万的儿童在家上学,占到整个美国从1至12年级的学生总数的3%到4%,并且每年以7%的速度增长,已经成为一种增长速度最快的教育形式。

在我国台湾,自从1997年,台北市政府开始试点,允许家长申请在家教育孩子以来,全台湾申请在家上学的人数每年都在增长。台湾不仅允许家长申请让孩子在家上学,去年还开始鼓励学生到私立学校读书,并给私立学校发放补贴。

布莱恩对5300多个基础教育阶段在家上学超过7年以上的学生进行了跟踪研究,他发现,这些孩子升入大学的比例高于公办在校生的平均数,平均成绩也高出公办学生10%到30%;由于时间充裕和自由,他们的阅读能力高于公立学校的孩子。德国的统计也显示,“从家里毕业”的孩子高中会考成绩明显好于其他学生。

另外,这些学生的公民意识更高,参与公益服务的时间也更多,社会心理和情感指数也高于同龄人。斯坦福大学招生委员会就曾评价过,在家上学的学生有更好的自我激励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独立自主学习,时间管理等。

在中国大陆,在家上学还是少数人的行为,也缺乏比较研究,但他们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镜子”,照到了学校教育的种种不足。个性化教育、以兴趣出发的知识学习、一对一的指导、灵活的教学,这些都是学校教育的弱项。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基于分数选拔而带来的过度极端应试,让父母备感痛苦,甚至有人认为,只要标准和效率、不要个性和自由的学校教育,将扼杀整个国家的竞争力。

在家教育 篇八

提高家长素质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要有高素质的家长。

(二)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

1 再富不能富孩子。2 从动物退化看现代的家庭教育―切不可娇生惯养。3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

可以说,家长教育应当是家庭教育以及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

家长不仅是子女的首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关键词】素质教育,家长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

伴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教育改革已经进行了将近20年,但教改的声浪仍然此起彼伏,不减当年,各种教育模式和教育理论风起云涌,各种教育补习机构,辅导班,特长班,拔高班林林总总,在教育领域再次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但在当前人心浮躁,皆为利来利往的大背景下,在教育界如火如荼的走出去,请进来进程中,似乎与此并不匹配的是,青少年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据某中学教师实际调查,78%的学生表示"有厌学情绪",19.8%的同学表示"有严重的厌学情绪"; 学生的权利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甚至滥用所谓的权利,动不动就告老师告学校。学生打骂老师的新闻越来越多,与之相应的是冷漠的老师也越来越多;近七成中学生表示"反感父母"或"极度反感父母",沟通障碍、亲子对立等现象频频见报,亲子矛盾日趋表面化和广泛化 令人担忧的青少年问题不仅影响了学校教学的正常进行和效果,更影响青少年健康的成长。它们的出现,是不是让我们觉得中国现代的教育,似乎缺失了些什么重要的东西呢?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在何方呢?

提高家长素质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已经势在必行。

(一)要教育好孩子,首先应该要有高素质的家长

家庭教育的成败与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的"师资"― 家长的教育水平,因此,家长教育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自明了。可以说,家长教育应当是家庭教育以及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尽而言之,时至今日,没有"家长教育"为之奠基,现代的、宏伟的中国未来教育"金字塔"就将成为没有地基的“违章建筑”。因而真正完善的教育(闭环)体系应该由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四元要素构成的。

一说起素质教育,人们往往只盯着学校教育,殊不知,正是家庭教育决定了学校教育的生源质量,家庭教育乃是素质教育"接力赛"的第一棒,因而,欲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便需要从家长教育入手,只有搞好家长教育,才能为学校教育提供高素质的生源,从而推动素质教育取得实质性进展。

(二)家庭教育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

1 再富不能富孩子。人们常把"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句话的本意是要尽力优化教育环境,改善教学条件。但好多家庭却歪曲了这句话,一味地满足孩子提出的各种要求,使孩子变成了一个好吃懒做,没有生存和自理能力、不懂上进和没有追求的人。

中华家庭教育讲师培训中心首席专家席中华曾说:"父母努力挣钱没有错,这本身也能给孩子树立个榜样。但再富不能让孩子富,要教孩子学会理财,要他们知道父母的每一分钱都挣得不容易,这样他们才会珍惜生活,并且积极地为生活打拼。

2 从动物退化看现代的家庭教育―切不可娇生惯养

媒体有很多的关于动物退化的报道,什么猫不抓老鼠,人工驯化的老虎放归森林后不能生存,不仅愕然。为什么?众所周知,大自然法则是猫是老鼠的天敌,如果猫不去抓老鼠,那还叫不叫猫?什么是虎?吼声如雷,雄霸一方,森林之王才叫虎。面对这些现象的出现,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物竞天择,法则自然。随着人们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很多事物也随之改变,说明了它的适应性。由此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人类干预的事情都会导致大自然中其相对适应的事物的改变。猫不抓老鼠是因为它们不需要去抓老鼠,一是因为他们没老鼠可抓,慢慢就失去抓老鼠的野性。二是它们就根本没有必要去抓老鼠,因为它们的主人会给它们准备比老鼠还要美味的食物,不必劳其大驾,更不必去低三下四,降低身份去蹲坑守候老鼠的出没,累得一身臭汗,去吃那些臭气熏天的老鼠,再说老鼠多不讲卫生啊,何况我家主人也害怕吃了老鼠得下什么传染病。适者生存,因此理由,猫由此就从基层提拔到了机关坐办公室,不愁吃喝,养尊处优专伺主人,只要主人一回到家,给她抛个媚眼,撒撒娇,矫情柔美地叫上几声,然后依偎在主人怀里,任主人宠爱就是一天的工作内容了。于是,猫也有了三六九等,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如此而已。老虎也是如此,虽然在被抓到之时,失去自由,失去大自然有些痛苦,有些恐慌,但是它们根本没有想到,人类会对它们如此优待,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它们敬为座上宾,原来它们惧怕的,武松,武大人早已退休,不司其责。通过一段观察,人类的态度竟真的如此诚恳,肝胆相照,以诚相待啊,除去了惊慌悠闲自得,为之窃喜,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再想想祖辈们过的那哪叫个生活啊,为生存而忧,饥一顿饱一顿的,尤其是那个姓武的着急还打人,哼,到现在才知道,人类才是我们的朋友,如果谁敢再打我们,就会让他们坐牢。所以老虎就没有必要去受罪,每天咸淡搭配,享受着悠哉悠哉的生活,就没有必要去思考野外那些艰苦的条件去生存了嘛。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在家教育》,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138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