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秋季开学典礼老师致辞范文2023年精选6篇

发布时间:

秋季开学典礼是学校向全体学生宣传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学科特色等的良好机会。学校领导和知名专家教授多数会在典礼上发表重要的讲话和演讲,激励学生们在新的学期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和探索。此外,一些知名人士、优秀校友也会到校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以此鼓励学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这次漂亮的小编为亲带来了《大学秋季开学典礼老师致辞范文2023年精选6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我是教师教育学院的李__。

非常感谢学院各位领导给我这次发言的机会。

我是去年7月份博士研究生毕业以后,才加入教师教育大家庭,成为__师大的一员,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青年教师,也就是大家所俗称的“青椒”。所以,我想从“青椒”的研究生经历视角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为中国而教”。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是:立雄心,树大志。我从小的志向就是当老师。也非常幸运,能够在小学、初中、高中也遇到了许多好老师,让我能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坚定地选择师范专业。再后来,选择读研的专业和学校的时候,我也再次坚定地选择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不知不觉成为这个专业的狂热爱好者,继续在__师大攻读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研究生。直到今天,成为了一名师范高校的老师。回想自己走过的岁月,教师的志向一直在指引我前进。在研究生阶段,我曾经暗暗给自己立下这样一个目标:要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留下自己的身影。后来,包括现在,我也正在慢慢实现这样的目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化学教育、科学教育、教师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留下自己的身影。所以,我想借用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张载的“横渠四句”告诉大家,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志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二个观点是:重创新,出成效。在20__年疫情期间学院举办的研究生学术活动月中,我曾经和20__级的研究生讨论过“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问题。几乎所有人都能够认识到研究生的“研究”属性,研究生就要进行科学研究。这是很令人欣慰的现象。在我看来,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最大区别在于“学习/建构”与“创新/创造”的区别。在本科生阶段,我们更多的是在学习各种各样的知识,建构我们对于教育、教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如果还是继续单纯的“学习”“建构”,就难以达到研究生的“研究”属性,失去了所谓的“研究”本色。也就是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仅仅要建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创造知识,要学会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前进。既要继承前人的成果,为往圣继绝学,也要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创新和创造,为万世开太平。只有注重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视角创新,才能够实现观点创新、结果创新、知识创新,才能够产出研究成果,体现研究生的研究属性,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想和大家分享的第三个观点是:多做事,早成才。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有事可做。正如我近期和化学学科研究生交流过的一个观点一样,如果化学老师的教学设计可以由语文老师、数学老师、体育老师来实施,依然可以实现相同的教学目标,取得相同的教学效果,那么,从节约成本的角度来看,这样的化学教师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所以,多做事,并不是什么事情都做,而是要多去做满足自己未来发展需求的事情,多去做弥补自己短板、促进自己能力提升的事情。我在读研期间,做了很多在别人看来是杂七杂八的事情。比如,参与学院研究生会的建设,组织研究所的各种迎新、团建、联欢活动,参与筹备各种学术会议活动,到期刊编辑部打杂,协助处理学会秘书处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有了很多接触、了解、认识国内外化学教育、科学教育专家和学者的机会,也学会了如何同不同管理部门、不同地区中学教师、不同社会团体工作者交流和沟通。这些人脉关系和能力提升,在无形当中也帮助我更好地求职、工作,让我有机会加入__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大家庭。

最后,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点是: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全心全意做好每件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只有踏踏实实走好人生的每一个瞬间,才能不辜负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使命和担当,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为中国而教”的梦想。

谢谢大家!

篇二:大学秋季开学典礼老师致辞

法学院全体20__级的新生:

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在此举行__大法学院20__级全体新生的开学典礼,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在此发言,请允许我代表法学院所有老师们对你们的到来致以最热烈的欢迎和最诚挚的祝福!

作为教师代表的发言,我一直在思考应该讲些什么,可以选择的议题和切入点很多,如纵论天下大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大家有一种天将降大任于斯的感觉;或者是用充满哲理性的话语,对你们灌上一顿心灵鸡汤,让你们顿觉悟到了人生真谛;甚或是对你们进行一番赞扬,然后再表达对你们的期许,让你们内心堪当大任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但这些都缺乏针对性而显得宽泛甚至是空洞,现实意义不是很大。我认为,作为教师代表的发言,应该基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围绕教与学这个核心,针对大家进入大学以后如何更好地适应学习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和体会,提出一些建议。

大学在教育机构之中属于最高学府,考上大学者往往被称之为“天之骄子”,家庭荣耀,社会重视,确实可喜可贺。然而,进入大学并不单纯是学习空间的转换,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等有着不同于以往的要求。身体进入大学之门,并不代表着你的学习意识、方法等自然会适应大学学习的要求,因而需要每一个同学在学习的精神、态度、方法上实现巨大的转变,达到学习上肉体和灵魂相统一的状态,才能够与高等学校具有的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功能相匹配。

关于学习,有一副非常知名的楹联,即“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思是学习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由此表明,学习是需要“勤奋”、“刻苦”的,并非像有些人所说是快乐的事情,至少不是一开始就是快乐的事情,需要达到一定境界以后才可能有快乐的成分。没有“勤奋”与“刻苦”,是不行的,但仅有“勤奋”与“刻苦”也是不行的。如果没有掌握合理的方法,特别是专业的方法,越是“勤奋”与“刻苦”,未必离理想的彼岸越近,倒是有可能南辕北辙。至于如何实现巨大的转变,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

一、学习内容上,由通识性知识学习向专业性知识学习的转变

进入大学之前,大家学习的都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需要掌握的通识知识,没有专业性,也与今后要从事的职业没有直接的关系。进入大学以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学习专业,其内容在课程设置和训练方法上能够系统体现出来,知识的领域变窄了,但是深度要求提高了,需要大家有与之相匹配的思想意识、学习方法来适应,对由此而发生的转变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思考何以能够以此安身立命,以做好充分的准备,积极迎接而不是被动适应专业学习对自己的新要求。

二、学习态度上,由被动为主向主动为主的转变

教学机构中的学习,是在教与学的关系下进行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呈现出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状态。但由于历史和现实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教与学之间存在单向传输关系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生只是一个被动的听者,而不是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主动者。法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法学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不能积极参与其中,很难对法律在解决专业问题上具有的真善美价值有切身的感受,也无法领悟到法律方法背后蕴含的深邃法理。宋代的陆游在诗中指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其中的“躬行”,就有主动参与的意思,学习过程中的参与也包含其中。

三、学习目的上,由知识获取向能力培养的转变

任何的学习,都应该不是纯粹的知识获取,而是能力的培养,大学的学习尤其如此。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多变性与法律规范的有限性之间始终存在难以克服的紧张关系,永远无法让法律的供给达到充足的程度,法律问题的解决根本不可能是拿法律条文与案件事实进行对号入座,由此决定了法学的学习不是对法律条文的记忆,而是对支撑法律存在和发展的法理的领悟,并且要达到系统化、理性化的程度。当我们面临需要解决的法律问题没有规范依据、或规范依据不明确、或规范依据之间存在冲突的时候,就要运用我们掌握的法理去进行分析判断,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即便是有规范依据的法律问题,在不同案件的适用上也会存在差别。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案件。因此,法律人的专业能力不是体现在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已知的问题,而是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如果仅仅是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而没有将其转化为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便无法成为合格的法律人,更不要说卓越的法律人了。

四、学习渠道上,由单一性向多元化转变

大家以往的学习,在知识获取的渠道上,基本是阅读教材和听老师讲授,这在学习的早期阶段,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成为大学生以后,大家基本上都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有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渠道上,就应该向多元化进行转变,除了学习教科书、听老师教授之外,还应该去阅读专业的文献、参加社会实践、聆听学术讲座、进行专业实习、组织开展课下活动等。这种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不是形式上的追求,而是要借此将教科书上和老师讲授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其他的方式去消化,进而开阔视野、加深理解,把握法律在社会变化与学术发展中面临的问题,避免所学知识与社会需要之间产生严重的脱节。

五、学习方法上,由重视结论向重视过程的转变

法学属于人文社会学科中的专业,法律的生成与变化同社会中的很多因素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由此决定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不存在唯一性,对法学专业内容的学习,不能寄希望于去找到一个所谓的正确甚至是唯一的答案。尤其是在听老师讲授的时候,不要过多地满足于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而应该去重视何以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也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将这个过程之中,老师采取的立场、选择的角度、遵循的逻辑进路与得出的结论看作一个整体。只要有法理的支撑,遵循一定的逻辑方法、符合法律的精神,结论的多样性是完全可以的,甚至需要的。不然的话,法律的适用,需要有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其他法律职业人的参与就完全没有意义了。归结起来就是,凡是能够自圆其说的结论都是具有合理性的。

综上所述,将来大家能否成为卓越的法律人,不取决于你是否被编入了“卓越班”进行学习,而是取决于能否主动地实现上述的转变,实现了转变,所有人都有走向卓越的可能。

同学们,“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现在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重新起航的重要转折点,我真诚地祝福你们,愿你们在法学的知识海洋中尽情地汲取营养,滋养自己,尽早成为卓越的法律人!

篇三:大学秋季开学典礼老师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

我是来自金融学院的姜__,今天很荣幸有机会能作为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

__财经大学是培养财经人才的高校,是财经黄埔,双一流高校,有厚重的学术底蕴,杰出的育人传统,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今天是同学们正式步入__财经大学课堂学习的新起点,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请允许我代表各位老师,向各位新同学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也向各位家长、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

从今天开始,你们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在开学第一天,我有太多东西想跟大家交流,思前想后,我决定还是和大家谈一下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在于治国、齐家、修身、平天下。我结合我个人的人生经验,谈一下我对大学之道的四个理解,聊一下应该如何更好地度过大学生活。

首先,在座的各位同学在中学都是出类拔萃的考生,是精英中的精英。但是,大学和中小学有显著的区别,最重要的是,在大学,各位同学就不是孩子了,是成年人。同学们要尽快调整定位和心态。学校和老师不再是家长式的耳提面训,而是更多的与同学们平等对话和交流,更多的是师友关系。学校和老师尊重大家自己的选择,给同学们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以成人之礼对待各位同学。同学们也要尽快调整学习方法,以成人之姿,自主学习,从“要我学”,转变到“我要学”,要有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在大学,同学们要学着勇于承担起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的责任,不等待,不推诿,不逃避,要从“帮我做”,转变到“我要做”。抗击疫情期间,我们学校300多名在读本科生志愿者,排除困难,坚持每周末在线为甘肃贫困地区,中小学学子辅导课业,搭建贫困学子成才的知识“云梯”;另外,最近我们数位优秀毕业生校友、也就是你们的学长学姐,勇担重任、锐意进取,荣聘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国务院参事、招商银行董事长。同学们要积极学习他们这种敢于担当、不负青春的精神,从自身做起、从职责做起,做对身边人、对社会有益的事。

第三,在大学里,同学们要学会主动思考、独立思考,尤其是要学会批判性思考。中小学期间,大多数同学习惯于对照标准答案来判断对错,反复背诵,重新训练,刷出高分。但是在大学里,大家会学习到更为深入、更前沿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很多时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有些论点百家争鸣,甚至会完全相反。比如,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两位持有对立观点的经济学家,一位坚信市场是充分竞争的,所以金融市场高度有效率,市场不可战胜;而一位则认为金融市场充斥着疯狂和恐惧、具有很强的无效性,表面繁荣的背后往往隐藏着危机,需要进行风险防范和管理。

大学主要的功能就是培养大家的独立思考能力。没有主见、人云亦云、见风就是雨,放弃独立思考,被动跟随别人的思想,干不出大成绩。比如,我国改革开放和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要保留什么,改革什么,就需要同学们好好琢磨。固步自封肯定不对,完全西化肯定是也是错的。再比如,法国学者皮凯蒂撰写《21世纪资本论》,用翔实的数据证明,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已经达到或超过了历史最高水平,关注被西方主流经济学家长期忽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问题,获得巨大学术荣誉。此外,像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我们学校老师提出的新市场财政学理论;都是批判思考、独立思考的结果。

要如何学会独立思考?我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好学校的平台和师资队伍,多和老师们沟通交流,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尽量加入科研创新团队或创业实践团队,在科研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提出新的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会用批判性眼光去看待、评价问题,养成独立思考、理性思考的能力。

第四,同学们一定要树立宏大的抱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也要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承载着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价值追求,我们有5000年文明史,在其中的大约4900年里我们基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民族之一,我们是唯一一个传承至今的文明古国,文字、文化都没有断代。历经了一百年的屈辱、一百年的努力,我们正在回到我们应该存在的位置上。我们学校以经济管理学科为主,学以致用、经世济民,大家个人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网上有个段子说“中国护照也许不能带你去任何地方,但能在任何地方带你回家”,大家要明白,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同学们,把握“两个一百年”交汇时代赋予的机遇,放飞自己的梦想。我坚信你们之中一定会出一大批,能贡献原创思想和引领改革开放实践的领袖人物。

再次祝贺各位同学!谢谢!

篇四:大学秋季开学典礼老师致辞

非常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年的开学典礼,看到这么多的新同学加入到考古文博学院,作为一个在考古文博学院工作多年的老师,非常高兴。在欢迎新同学之际,我希望和新入学的同学说几点有关学习的事。

首先,新同学可能最关心的是:“考古学要学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考古学?”

虽然现在我们的公众考古做的很好,而且大家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可能对于考古学也做过一些思考,也有一些了解。但是在这个将考古学作为一个专业来学习的起点,还是想和大家再说说,我们这个学科到底是要学什么?我们将来要做什么?

考古学虽然也属于人文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但是相比于历史、哲学、语言文学,相比这些老的,传统的人文学科,考古学是非常年轻的。刚才曹蓓老师介绍,我们__大学的考古学今年刚好是100年,5月份我们刚刚举行了百年的庆典;去年的10月份,在河南的三门峡召开了庆祝中国考古学百年的盛会。这样算起来,中国考古学只有百年的历史,整个世界的近代考古学比我们中国考古学的历史稍长,但也不到200年,大概有170-180年。这个新学科到底是研究什么呢?有人可能想到,“考古学可能就是挖宝吧?”,但实际上,考古学远远不只是挖宝。我们不仅关注地下的精美的文物,我们也不仅仅关注像秦始皇陵、像金字塔这样辉煌的历史遗迹。考古学更主要的是,通过我们的田野考古工作,要揭示完整的古代社会,认识整个人类演化的历史进程。有先生最近做过一个很好的概括:“我们考古学研究的是百万年的人类史、万年的文化史和5000年的文明史”。这个就是我们考古学专业的同学这今后几年要学习、今后要从事的主要的专业内容。

那么,我们这个学科它有什么意义?

举例说,大家刚刚从高中过来。如果回忆起我们在高中历史学到的,“中国最早的人类”,往往可能从元谋人开始说起。我们提到蓝田人的时候,可能还在说“110万年的蓝田人”;提到我们整个人类历史的开端的时候,可能我们现在的教科书还没有来得及改,传统的教科书上告诉我们:“人类历史开始的时间是距今250~260万年,是从非洲开始的”。但是根据最近这几年新的工作,非洲的发现已经把人类历史提早到距今330~340万年,新发现把我们人类的历史就向前推进了70-80万年。这不仅仅是时间的变化,也改变了我们对于人类发展史的认识。

大家翻开前几年或者更早一段时间的历史书,大家可能会看到最早的人科成员是“南方古猿”,我们最早的人类社会是从制作和使用工具开始,距今250-60万年。但是由于我们刚刚说到的考古新发现,我们原来的人类历史的时间被改写了。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科的认识,就要有一个新的改变。我们原来认为南方古猿只会直立行走,还不会制作、使用工具,但现在发现南方古猿已经会制作和使用工具,那么我们“南方古猿是最早人科成员”的认识就需要改变,这是关系到对整个人类发展史开端问题的认识。

还有,对于我们刚才提到的元谋人的问题,教科书上写的和我们今后要学习、要工作的也是不一样的。虽然教科书已经写了元谋人可能是中国“最早的人”,但实际上,从20世纪60年代发现元谋人到现在,元谋人仅仅发现过脱离地层的2枚牙齿和地层里边挖掘到的几件石器,这些材料还远远不能确定元谋人是“中国最早人”的位置,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今后一起,在工作中来完善我们的认识。刚才我们提到的蓝田人,现在教科书上应该写的还是110万年,但是最近几年的工作已经把它提到160万年,所以我们从事学科的意义就是:通过我们的工作,通过我们野外的调查发掘,在不断改写世界的历史,改写中国的历史。

我们这个学科,除了要重新书写我们人类发展的历史以外,了解“我们从哪来”的问题以外,还有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大家知道,前一段时间突然各地都非常热,可能我们有的同学是从四川来的,从南方来的,南方今年热得很厉害,好多江河已经断流,水电已经发不出来,如四川停电的新闻。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种情况将会如何发展?通过我们考古学科的研究,可以为认识这个问题,为我们的将来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因为,几百万年人类的历史已经经历了无数个气候的变迁。热的时候,可能会比今天还要热:我们亚热带的北界今天是在秦岭和淮河一线,而更新世最热的阶段,例如距今50-60万年的时候,是中更新世大暖期,亚热带的北界可以到__以北,到达辽东半岛的中部。而冷的时候,海平面会下降到差不多比现在低130米到150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中国大陆和台湾岛是连在一起的,和朝鲜半岛、日本列岛也是连在一起的;东南亚大陆区现在整体上只有900多万平方公里,但在最冷期海平面最低的时候,它的大陆面积可以达到1700万平方公里。这样的沧海桑田的巨变,在我们几百万年的人类发展史里是常见的。我们经历过酷热,也经历过严寒,这些伴随我们一路走来的历史经验,会对我们了解并规划将来的发展提供非常重要的支撑:我们怎么做我们的规划,我们怎么做好应对未来?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学考古学”的关键所在。

还有一个同学们可能也会很关心的问题,就是“我们怎么样学习考古学”。

我想跟大家说的第一点就是:古人说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对于考古这个学科来说,“行”,即实践,可能更重要。对于我们北大考古文博学院的传统来说,田野考古学是我们这个学科,是我们大家学习的切入点,是关键。所以首先我们要注重实践,要学好田野考古学。在今后的四年里,我们大概有一个学期要系统的进行田野考古的学习和实习。我们很多课程也都会安排调研、考察和博物馆的参观等。大家不要以为只有书本和读书是学习,实践对于我们学习考古学来说是一个起点、更是基础。

第二点,是多学科的学习。相对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其他学科来说,考古学对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最显著、最突出的。我们的前辈裴文中先生就曾很形象地说:“考古学,尤其是史前考古学,它有四条腿,要四条腿走路,这四条腿就是考古学、人类学、地学和古生物学。”这是差不多一百年前裴文中先生说过的话。而在今天,考古学多学科的特点更突出了。所以希望大家要开拓知识面,除了学考古学知识以外,还要注意学好人类学。人类学不仅包括体质人类学、古人类学,还有遗传学——分子人类学,还要学好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尤其要注重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个是第二点,就是要注重多学科的学习,奠定一个广博的知识基础。

第三点,和人文社会科学其他学科相比,考古学的学习更要求广阔的国际视野。史前文化它是没有国界的,虽然我们在学“中国的旧石器”“中国的新石器”,但是这些史前文化是没有国界的,尤其是早期人类的起源、迁徙扩散,早期的史前文化的交流传播等,这些问题是没有国界的,所以对于大家的学习来说,有一个广阔的国际视野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点,因为我们这个学科它既有野外,也要有实验室的工作,还要学习文献,还要有多学科的支撑,所以我们既要不断地学好每一门课程,更要把我们每一个课程不同学科的知识综合起来。在今后的这几年的学习中,不但要学好每一门功课,还要把它们综合起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刚才曹老师说过,我们刚刚经历了北大考古的百年庆典,也经历了中国考古学的百年庆典,所以我们这一届新同学,是在一个非常不一样的时刻开始了考古学的学习。希望大家学习好,今后也能为考古学做出自己的贡献。谢谢大家。

篇五:大学秋季开学典礼老师致辞

尊敬的校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新同学,大家上午好!

在这一隆重的开学典礼上,我很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对各位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欢迎大家来到被誉为“__最美大学校园”的__师范学院。在接下来的四年中,大家将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师院人,愿大家在大学四年里不负光阴所赠与的青春韶华。

大学时光很美好、大学时光很短暂,但大学时光也可以很充实,可以让我们受益一生。

我们的校训是:“厚德博学、范行求真”。

厚德:即重视道德修养;

博学:即广采博览。

“厚德博学”是我们的人生追求。但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范行:就是要求我们要脚踏实地、行为规范、为人师表;求真:就是要求我们要求实、求是、求新,与时俱进。

“范行求真”便是我们作为师院人,作为共筑中国梦的一份子,此生的躬行实践。

作为一名“过来人”,在此有些小小的建议想与大家分享:

一、学会

大学期间,希望大家学会思考,躬行实践,知行合一。中学时期,我们的答卷只有一个标准答案,我们对外界的判断非黑即白,非对即错。大学不同于中学,在这里不仅要学习知识,更要求大家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会思考,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终生受用的学科和科学思维方式。学会带着批判精神,自主思考,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又能从实践中总结理论。

二、会学

大学的教育更不同于中学,这里没有填鸭式教育,没有了月考、季考、会考,特别是高考作为“靶心”,一些同学会感到丧失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出现不适应,松垮了起来,变得漫无目的起来。美好的大学时光便沦为鲁迅作品四部曲——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朝花夕拾》,大四《伤逝》。

这不是鲁迅先生希望看到的,更不是大家上大学的目的。那么我们如何避免?这就要求大家要会学,要具有自我负责的观念,加强自主学习,“修学储能,厚德博学、先博后渊”。

大学不能直接把你塑造出你理想的样子,你将来能成为哪种人完全取决于你自己。但大学可以引导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你可以在大学期间完成更多地自我塑造。

若你成为一个会学的人,那么大学将是你最好的学习平台,你可以学会知识和技能、学会为人和处事、学会坚韧和担当、学会珍惜和感恩、学会宽容和接纳。

最后,有一句话与大家共勉:上大学的意义不在于去遇见谁,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让自己始终保持着独立和清醒,独善其身,敏锐自知。祝同学们: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谢谢大家!

篇六:大学秋季开学典礼老师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今天有机会作为青年教师代表在这里发言。首先请允许我向20__级的同学们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祝贺各位同学进入__师大就读,也欢迎大家成为城区学院大家庭的一份子。

20__年注定是特别的一年,中国共产党成立__周年,__师范大学建校__周年,同时也是“__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第一年。在如此意义非凡的一年入学的你们也是特别的,面临特别多的机遇与挑战,也需要特别多的努力。

不知道现在的你们是否和当年刚刚考入__师大之时的我一样,在对于大学生活无限的憧憬与期待中,夹杂着一丝忐忑。在这里,我想要问在座的同学们一个问题,在__师大,在城区学院,你们想要学什么、怎么学?换句话说,你们想要拥有怎样的本科四年或者研究生n年。

同学们,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很多卓越的人才都是在大学里面确立了人生的志向,开启了孜孜以求的道路。作为你们的老师,同时也是你们的前辈,关于大学这段路应该如何走,我有一些经验与期许想要与你们分享。

首先,学会独立思考。进入大学,你们在生活上将逐步独立,但比生活上的独立更重要也更难的,是思想和精神上的独立。同学们过去受到的教育,很多时候会告诉你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然而,进入大学之后,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很多议题等待着大家去钻研、去探索。正如陈寅恪先生所提倡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有学会了独立思考,具备了独立人格,才能促使你们真正走向成熟,遇事不跟风、不盲从、不依附他人和权威,成为能够真正对自己和社会负责任的、独立的人。

第二,勇于挑战自己。你们中的大多数都曾有过非常优异的成绩,但在未来,你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可能是在考上大学、或者考上研究生这个阶段性目标达成之后迷失自我;也可能是面对着同样优秀的同学,以及越来越内卷的环境,所经历的一些失落和挫败;又或者是情感和社会交往中的种种不如意。面临这样或那样的困境时,请你们相信自己,勇于接受挑战、超越自我。近两年,学校正在开展卓越课程和金课建设,在教学和科研方面也会增加一定的难度,请大家相信,这不是为了难为你们,是为了让大家迎难而上,在一个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平台上打开自己新的可能。

第三,理论联系实践。我们学院的核心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更确切地说,是人文地理,我们这个专业讲求“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专业知识的获取在书本、课堂与文献中,也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实践中。我们所学的知识将被应用于国家战略与地方发展,同时也在实践中探索理论的创新。在从事这个专业的十余年时间里,我见过太多的同学对于人文地理从迷茫与困惑走向认同乃至热爱,所以,如果你们中的哪几位也有这样的迷茫,请你们给人文地理一些耐心,也欢迎你们来与我或者其他老师交流,相信你们终究会感受到这个专业的独特魅力。

最后,我想说,我们的学院有两大关键词,分别是location和connection,也就是区位和联系。在location方面,虽然我们叫“城区学院”,但我们所在的位置,闵行区,外环外,距离人民广场地铁路程一个半小时,无论从何种意义上来讲,我们都是位于郊区。但这样的区位为大家提供了更加单纯的学习和科研环境,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郊区是当前城市发展最为活跃和前沿的地带,闵行校区的周边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建议大家多出门走走、多到处看看,加强与中北校区老师们的connection,加强与上海这座城市的connection。

最后的最后,预祝大家在即将开始的求学生涯中学有所成,不负青春,我们所有的老师们将和你们一起努力。

谢谢大家!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大学秋季开学典礼老师致辞范文2023年精选6篇》,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差异网的价值所在。

316 14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