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优秀4篇

发布时间:

小学思想品德是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使之拥有美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课程。怎样高效对小学生施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我们应该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小学思想品德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育人课程,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4篇《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篇一

爱国教育

1、民族精神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培养和发扬团结、爱和平、勤劳勇敢、不断自我完善的伟大民族精神的教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与革命传统和创新精神教育。

2、理想信念教育: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政治基础知识教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知识初等教育。职业理想教育立足于定位和奉献社会。

3、道德品质、文明行为教育: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社会和家庭美德。以诚信和专业精神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交际礼仪和专业礼仪的教育和培训。珍惜生命,远离毒品,保护环境的教育。

4、遵纪守法教育:法律基础知识教育、职业学科和岗位标准化教育。自觉遵守学校纪律和规章的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具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和帮助等基本知识。中等职业学校除应

勤俭节约

1、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划,不随便撕扯作业本。

2、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

3、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

4、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

5、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划乱贴。

道德教育

1、感谢日常生活中照顾和帮助自己的人们。

2、懂得礼节的重要性,真心诚意地对待每一个人。

3、体谅和关心别人,待人亲切。

4、和朋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并互相帮助。

5、对抚养自己的人和老人有尊敬和感激的心情。

以上就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供大家参考。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篇二

一、家校共育

人的品性主要是在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家庭在品德教育中所做的工作是学校工作的补充,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在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起着学校和社会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的品德教育行为是在教师的统一组织和引导下进行的,在培养人的思想品德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家庭和学校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

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掌握得非常熟悉,制订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小学生对学习目标通常是模糊不清的,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师就应该深入研读教材,对教材的基本内容能够灵活、熟练地掌握,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目标。教学时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适当扩展,运用代表性的例子,让小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模式紧密结合,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

善于运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不够集中,教师如果只用枯燥乏味的讲解,则教学效果不会很高,必须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尤其是多媒体进入课堂,给教学增添了不少的乐趣。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与品德教育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动画,学生很乐于观看,同时还能创建轻松、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的学习在快乐的氛围中进行。把一些经典的案例运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结合教师讲解,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进行品德学习。

进行谈话、讲解等说理教育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上出现的问题并和学生交流看法,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对学生的品德特征、家庭现状、本人表现要有充分的了解,以便更好地进行教育。依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可以进行细致的讲解,也可简要交代,还可以通过黑板报、手抄报等形式,让学生自己了解相关内容。每个学生都有个性,对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当学生的想法或表现不符合道德要求和标准时,做教师的要善于引导,转化思想,让错误的观念回归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让学生自主交流

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节内容广泛交流意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明辨是非,逐渐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品德知识的学习中来,使学生的品德素养不断提升。

创建美好的班级学习环境

美好的班级学习环境会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干净、整洁的教室,井然有序的教学活动、作息时间和良好的班级风气,都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产生积极进取的心态,而且会使学生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对实现个人理想更有促进的力量。教师要努力创建良好班风,使学生在团结进取、文明向上的环境中成长,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

在创建良好的班级环境方面,首先舆论方向对学生的品德形成有重要作用,学校是学习的地方,教师应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勤学好问为荣,以懒惰厌学为耻;以自强不息为荣,以依靠父母为耻。经常倡导这些舆论,学生也会渐渐心有所向。

树立榜样,促成良好行为

教师要利用小学生模仿意识强、可塑性强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举出先进人物和模范事迹以及树立班级、学校的同学为榜样,列其高尚品格和行为加以分析,让学生感到值得学习,把对英雄人物和先进代表的仰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为习惯。把树立榜样这个重要经验真正运用于品德教育当中。

在树立榜样进行品德教育时,应当注重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教师首先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渊博的知识、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并且能够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尊重学生的人格,怎样要求学生的也要怎样要求自己,这样才会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从而影响到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二、把思想品德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

重视学生道德意志的培养

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困难和诱惑,没有坚定的意志就很难克服、控制自己的行为。小学生的意志力、自主能力、承受失败的能力都较弱,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意志很重要,要求他们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做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把克服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作为锻炼自己的磨刀石。

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首先要将品德教学和法律教育相结合,不断增强抵制不良思想的能力和提高思想意识水平,有效减少不良思想品德行为。其次,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要尊重、激励学生,有意识地把教育活动变成培养学生独立性的实践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坚毅品格,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不前,要让其知道取得成功要毅力加耐性,要不怕吃苦、不怕失败,信任和激励学生善于克服困难,养成百折不挠的品质。

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教书育人者要在学习专业理论和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思想素质。不断更新和自省,做一名德高望重的高素质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

传统文化对学生教育的影响 篇三

中小学应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信息的来源渠道不断增多,随之而来的不良信息正悄然影响着中小学生,由此造成的不良后果已初见端倪。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中小学校如何利用丰富的地域的文化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第一,营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环境

随着近年来我国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各媒体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宣传,特别是中小学校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定的感知,但与网络、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相比,这还很不够,有时还很微弱,还必须借助本地报刊、电视等媒体的力量,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站、宣传栏等阵地,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广泛宣传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增进广大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用传统文化的思想指导践行传统美德的行为。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纳入课程建设,开设传统文化的校本课程,定期举行吟诵传统经典篇目的比赛等活动,让广大青少年从中领略到中华民族固有的道德观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就我市来说,拥有丰富的社会德育资源,如皖江文化园、五千年文博园、薛家岗文化遗址以及六尺巷等,这些资源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青少年进行德育的理想教育基地。需要将这些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开辟为青少年校外活动基地,作为中小学生课外德育的阵地,加大相关的文化场所的免费开放力度。

第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发展

创设浓郁的书香校园环境。良好的校园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启发学生,各学校要从实际出发,把传统教育寓于校园环境之中,使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教育有机地结合,以达到育人的效果。可以建设文化广场、文化墙、寓意深刻的景观物,还可以在教室内、学校走廊上方悬挂相关的道德名言,利用校内可开发的资源,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通过召开现场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等途径,推广先进的工作经验,发挥优质名校、特色学校的示范作用。

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弥足珍贵的宝贵遗产。学校是传统文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各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需将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的道德主要内容,逐步纳入到日常的教学计划中。日常教学中除了结合学科教学,尤其是人文学科教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外,还要根据自己的需要,适当开设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校本教育课程,诸如《弟子规》、《论语》的学习,以拓宽传统文化教育的广度。同时还要就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制定详细的准则,以此督促规范学生在校的行为习惯养成,强化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

第三,依托学生社团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学生社团有自身的优越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参与度高。我市不少学校都组建了各种学生社团,也依托社团开展了各式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活动,取得不错的效果。各中小学可依托学生社团选择本地及周边地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景点,开展采风活动,深入当地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各个传统节日期间,结合每个传统节日的特点开展别开生面的活动;吟诵中华传统经典篇目的活动形式要多样化,在吟诵的同时加入表演的成分,打造有特色、有内涵的活动样式。通过实践各项活动,营造传统文化氛围,学生能更好地传承先贤的道德精神,弘扬优秀中华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小学生的教育意义 篇四

中国作为历史最久的文明古国,再加上我们目前国度性质的决定,都需要中国的传统文化礼义兴盛不衰。例如:孝顺父母,尊老爱幼,见利思义,公而忘私,团结友爱,诚信忠恕,见义勇为,和睦坦荡,先人后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上下有序,学无止境,德智兼备,讲求公德,廉洁奉公,重民爱民等等,所有这些无一不是先人的教诲。

可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物质基础的不断提高,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善,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传统文化教育在现代人的意识中被逐渐地淡化。也正是这种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他们有的过多的依赖家长,缺乏自理能力,劳动习惯欠缺;有的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蛮横;还有的花钱大手大脚,不珍惜劳动成果,成了新一代的啃老族;还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民族意识、集体意识、国家意识淡漠。这样的结果必将削弱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最终会导致中国几千前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流失。

所以传播中华文化,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下面本人就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对当前小学生的教育意义谈几点粗浅的看法,还望同仁指教。

一、传统文化重视启蒙教育,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重视未成年人启蒙教育的优良传统,启蒙教育思想极为丰富。继承这一笔可贵的遗产,对现阶段我国小学生的教育,尤其是道德品质的养成大有裨益。

《三字经》“苟不教性乃迁”说的是:如果孩子不早接受良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随着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所谓先入为主,不可不慎。如朱熹强调,在孩子知识、性情未定时,要及早进行道德教育和道德行为训练,这样方能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效果。当今社会有很多人会借口幼儿无知而将教育延迟到长大后再进行的错误观念,这就像懒于摘除树苗的劣芽一样,等到长成大树以后再去砍那些枝杈,该费多大的力气?“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其含义不言而喻。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颜氏家训》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原因是“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大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只有“教妇初来,教子婴孩”,才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有这些传统文化都说明了启蒙教育的重要性,而小学阶段正是启蒙教育的重要时期。孔子的一生为我国乃至世界文明的文化宝库,留下了极其丰富的珍贵遗产,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孔子认为如果择邻不到风俗仁厚的地方去,就非明智之举。“孟母三迁”的故事,更是注重环境对孩子品德形成作用的典范。注重养成的思想,启迪我们在小学生道德教育中,要始终坚持教化与践行的统一。儿童天真纯朴,求知欲旺,可塑性强,但思维能力较弱,知识较少,因而品德蒙养教育决不宜简单地向孩子灌输大道理,而要将“大道理”化为“小道理”并与“生活”相结合,坚持教、学、做合一,从行为的养成着眼,从生活常规、日常小事入手,进行指导,逐渐反复强化,形成习惯,进而促成孩子良好品德“雏形”的建构。

重视社会环境、人际交往对儿童品德形成影响的思想启示我们,应充分注意环境对小学生道德形成的作用,极力营造有利于他们品德塑造的社会环境。如今小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要比古人复杂得多,因为社会风尚、现代传媒、法制环境,以及成年人示范、熏染的人际关系,环境等,都比先前复杂了许多。对儿童品德培养的影响作用也日渐增大,因而更应该在少年儿童的教育中增强德育环境意识,加强传统美德教育,这其中就包括:仁爱教育、礼貌教育、善心教育等,注意将小学生道德教育与整个公民道德建设结合起来,倡导成年公民增强责任意识,自觉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2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