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知识点整理优秀3篇

发布时间: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哪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知识点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下内容是差异网为您带来的3篇《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知识点整理》,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篇一

第十一章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知识概念: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

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

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定义:

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

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⑴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⑵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⑸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4、角平分线:

⑴画法:

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5、证明的基本方法:

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

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第十三章轴对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基本概念:

⑴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

⑵两个图形成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⑶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⑷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⑸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基本性质:

⑴对称的性质:

①不管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对称轴都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②对称的图形都全等。

⑵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①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②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⑶关于坐标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性质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篇二

1、三角形的概念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依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按边分类

3、三角形三边的关系(重点)

(1)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这两个条件满足其中一个即可)

用数学表达式表达就是:记三角形三边长分别是a,b,c,则a+b>c或c-b

(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

①数三角形的个数方法:分类,不要重复或者多余

②给出三条线段的长度或者三条线段的比值,要求判断这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方法:最小边+较小边>最大边(最小两边之和>第三边)

③给出多条线段的长度,要求从中选择三条线段能够组成三角形

方法:从所给线段的最大边入手,依次寻找较小边和最小边;直到找完为止,注意不要找重,也不要漏掉。

④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度分别为a,b,求第三边长度的范围

方法:第三边长度的范围:|a-b|

⑤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度,要求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的长

方法:因为不知道这两边哪条边是底边,哪条边是腰,所以要分类讨论,讨论完后要写“综上”,将上面讨论的结果做个总结。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1、三角形的高

从△ABC的顶点向它的对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那么线段AD叫做△ABC的边

BC上的高。

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

2、三角形的中线

连接△ABC的顶点A和它所对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的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三角形的中线可以将三角形分为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A的平分线与对边BC交于点D,那么线段AD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要区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其区别是: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条线段;角的平分线是条射线。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篇三

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6、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直线y=kx+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kx- y+b=0的解

(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ac1 二元一次方程组 1 x b 1 y c 1 的解可看作两个一次函数 1 ayx1 bb1axbyc1222 a2c和 y x 1 2 的图象的交点。 b2b2当函数图象有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解;当函数图象(直线)平行即

无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八年级上册数学第六章知识点整理》,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6 22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