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美教师事【精选3篇】

发布时间:

时光如流水般的过去,但老师的没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3篇《寻找最美教师事》,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寻找最美教师事 篇一

曾经听过一个故事,说是有个小男孩在海边的沙滩上不断捡起搁浅的鱼,一条条地放回大海。大人问他,你又不能把鱼儿全部救起来,你这么做谁在乎呀?小男孩捡起一条鱼说:“我不能救起全部的鱼,但我能救起这一条,这条鱼在乎!”

而最美的女老师不就像这个固执的小男孩吗?她的行为也许比不上陶行知,比不上一个个伟大教育家有影响力有作用,但她竭尽自己的全力在行动着,为了一小部分孩子付出自己的青春。

“一切从零开始,从乡村开始,从识字和算术开始。别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下来;别人收获的时候,她还在耕作。她挑着孩子沉甸甸的梦想,她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她只想这些孩子有书可以读,这样她就满足。她想实现孩子们的梦想。

这让我想到以后同样会成为教师的我们。实现孩子们的梦想是一场接力赛,是有良知的人参加的接力赛。当看到孩子们那股求知的欲望,那份学习的拼劲,以及那向往的眼神,谁的良知不会受到触动?当看到那些为孩子们的未来奋斗的人做出牺牲,甚至付出生命,当看到她用瘦弱的肩膀支撑着孩子们的梦想,难道我们能够视若无睹吗?

社会的喧嚣,空气的污浊,氛围的黑暗,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已经渐渐失去他们原有的激情。

梦想,是孩提时代的兴奋,是青年时代的动力,是老年时代的回味。当你淹没于茫茫人海中时还可以寻找到属于你的梦想,多值得欣慰啊。但是那些孩子们的梦想很简单,也很一致,就是读书,读书是他们的梦想。当你还叹息你实现不了你那昂贵和华丽的梦想的时候,想想这些孩子吧,他们需要我们的手。

梦想的花朵,只要有水,它就可以灿烂绽放;

梦想的翅膀,只有有风,它就可以展翅翱翔;

梦想的夜空等待我们去点缀,梦想的距离等待我们去拉近。

感动中国带给我们的不能仅仅是眼泪,还有眼泪下暗藏的决心,以及决心里即将的行动。

“感悟”最美

在网络时代的今天,我们处处可见“最美”,“最美女教师”、“最美司机”、“最美警察”等等好人好事不断涌现,这说明,在快节奏的社会生活中,人们并没有忽略“好人好事”,而是更客观更真实更重视的“发现美,赞扬美”。

“最美乡村女教师”如一缕春天柔柔的风,在这个周五的午后吹进了我的心里。格桑德吉老师的美,如同那乡村的风光一样,美得自然,美得纯朴,原汁原味,芳香醉人。她扎根悬崖边上的墨脱县帮辛乡小学的这十三年,点亮了多少学生的人生梦想,她陪着学生一同成长、一同生活,单单就是这十三年来,她走过的那条长长的溜索,都印证了她是最美的乡村女教师。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理想,我想当十三年前格桑德吉老师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的时候,也应该是怀揣着美好理想的。但是她的理想是选择回到她的家乡,回到那个条件很差、教学硬件奇缺,师资奇缺的地方。面对困难,格桑德吉老师选择了坚守。十三年的日日夜夜,她选择与学生相依相伴,呵护学生成长。格桑德吉老师通过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最伟大的奉献,最平凡的坚守和最无私的奉献。

格桑德吉老师用她自己独特的“美”,散发出了巨大的感召力量,也正是这样甘于奉献的教师,用她们独特的“美”使乡村的师资力量得到改善,才能让一批批学生从大山中了解外面的时间,最终走向外面的世界。

当然,最让我感动的是,格桑德吉老师的“美”,不是一瞬间轰轰烈烈地绽放,而是在历经了长达十三年的默默无闻和兢兢业业的努力后,悄然“绽放”的。虽然,同样做为乡村女教师的我们,没有她那样坚忍不拔和感人肺腑的事迹。但是,我相信,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会为了教育的明天而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寻找最美教师事 篇二

我在乎的不是成绩,而是孩子3年在学校收获了什么。

今年教师节前夕,成都市十佳班主任评选揭晓,七中育才学校33岁的历史教师叶德元名列其中。在荣获成都市十佳班主任称号的同时,他更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收获了更大的荣耀——全国“20XX最美教师”称号。听说自己的老师当上了“十佳”和“最美”,他的学生们欢呼雀跃。这位在任何场合,都是一件T恤衫、一条七分裤、一双运动鞋的“潮”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麻辣”老师:5年时间,他为20XX届、20XX届学生写了1800多篇博客;与他们一起策划实施了300多个主题鲜明的活动。他的爱岗敬业不用多说,学生们都看在眼里,“最美”的称号,他当之无愧。

只在乎孩子们在学校的收获

20XX年,28岁的叶德元进入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接手初一·18班。入学摸底考试,全班学生送给他的“第一份大礼”居然是全年级倒数第二的排名。叶德元每天都会收到科任老师的投诉:这个学生捅了娄子,那个学生没交作业……

然而毕业时再次排名,“倒数”两字被扔掉了,只剩下“第二”,班风学风和班级凝聚力也是全年级公认最好。仅仅3年时间,叶德元便成功“逆袭”。“我没有死抓成绩。”叶德元一再强调,“我在乎的不是成绩,而是孩子3年在学校收获了什么。”

在18班,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历史、地理等副科,从来没有被占;午休时,学生偷偷做作业,叶德元会去制止;科任教师占自习课,叶德元也会把教师“赶出”教室。“让活动的时间归活动,作业的时间归作业,节奏不能乱。”有时,体育课没上成,叶德元也会想办法调一节课来上。在他看来,体育课上好了,学生就会在课堂上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情,成绩自然而然也 就上来了。

很多个周末他和孩子们一起度过

在七中育才学校这5年,叶德元通过活动给了两个班级许多个“集体梦想”。很多个周末,他跟孩子们一起度过。烧烤、打羽毛球、骑自行车、看电影……300多个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鲜明,孩子们做主角、当主唱,在展示自己、认同别人的同时,学会了感恩、担当、团结。

“一方面,活动能满足他们旺盛的精力;另一方面,孩子有巨大的潜能,在活动中,他们的潜能可以得到释放,个性得到张扬。”叶德元这样认识活动对学生成长的意义。活动,成了叶德元教育工作的绝对主题,成为他标志性的教育风格。他搞活动,并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而是为了学生成长需要。在叶德元的心里,一直有着这样的理念:“一定要带孩子出去,一定要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国家大事。这样,学生的眼界才会不一样。”

“叶老的窝”记录孩子们点点滴滴

叶德元的博客名叫“叶老的窝”,点击量高得异常,开学典礼、布置教室、吃中午饭,孩子们在校的点点滴滴,叶德元都会通过博客发布出来。几乎每一天,“看博客”都会成为每个孩子和家长必做的事情。写博客,是叶德元关注学生的一种方式。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有时难免“照顾不周”。一旦意识到某个孩子被长时间忽略了,他就会悄悄地跑过去,将镜头对准这个孩子,一张动人的笑脸不久后就会出现在博客上。

很多老师都尝试过写博客,但过不了多久就放弃了。日常工作,已经忙得不可开交,写博客会增添负担,可叶德元并不觉得麻烦。他不追求文采,不停地更新,几分钟就搞定。学校有很多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叶德元都会马上追问学生和家长当时最深刻的感受。没过几分钟,这些“一两句话的感受”就会出现在博客上。“其实,我觉得写得好不好无所谓,关键在于写出最真实的感受,这就够了。”叶德元说。

自创“融合式”的班级管理文化

“团结努力齐奋进,不蒸馒头争口气”。看到这条班训,很多人都会莞尔一笑。这是叶德元班级管理的第一个“创意”。班级文化,往往被搞成了班级美化。最初,叶德元也不例外。可现在他意识到:那样的班级,美则美,却是散的。班级文化应该让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家长融合在一起,有一个共同追逐的集体梦想。

“班主任一定要跟学生一起唱、一起跳、一起疯。融入了,自然就管理了。”20XX年愚人节,孩子们给叶德元“敬献”了一瓶被摇过的可乐,一块加了芥末的饼干……花样百出的“整蛊”,他都一一笑纳。叶德元说,我要引导学生做一个“会开玩笑”和“开得起玩笑”的人,因为生活常常会给我们或惊喜或痛楚的`玩笑。

3年下来,叶德元带的18班没有丢过一面流动红旗。在他看来,荣誉是正能量。“在荣誉面前,班主任不能仅仅是评判者、监督者,更应该是参与者。”

寻找最美教师事 篇三

时光荏苒,吴池芳老师在钱铺乡教育战线上已工作了十六个春秋。虽然现实中物欲横流,虽然曾经的同学飞黄腾达,但她无怨无悔。因为她痴迷于她的事业,痴情于她的学生。她十六年如一日,用一颗赤诚之心,在这块平凡的土地上,播下了爱的种子。一颗颗幼苗在吴老师的培育下变成了参天大树,而她还在坚守那块耕耘16年的教育园地。三尺讲台足以见证她对工作的热忱,三尺讲台足也见证她对孩子们的热爱,三尺讲台足也见证她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心。

自参加工作以来,吴老师始终热爱自己的职业,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到教育教学中,用辛勤的汗水培养了一批批人才,用真挚的感情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不失时机地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所教班级在评比中一直名列前茅。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平凡是她的本色,她是教育战线上普通教师;不平凡是她的特色,她为山区教育奉献了美好青春。她是大家心中的最美教师。

她心里只装着学生

xx99年吴老师参加工作,十多年来,无论天气多恶劣,无论自己的身体有多不适,她都能坚持上班,大雨滂沱,大雪狂飞,都没能让她耽误学生一节课。2002年初春,刚开学不久,804班学生一直是吴老师的牵挂。这天下午,快放学了,同事们陆续下班了。吴老师习惯性地站在操场上,作为班主任,她要等到804班学生都走了才安心回家。看着教室门口,怎么还有几个孩子在教室?吴老师来到教室一看,原来是黄龙和王达在打架。经过她一番耐心教导,孩子们握手言好,安全到家。可是,吴老师骑着自行车回家时,天色已昏暗,自行车无意中碰上了路边一根木头,手拿木头的老人也摔倒在地。虽然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她要操心老人的事,但她没请一天假,没耽误一节课。

2003年秋天,身体长期处于透支状况中的吴老师不得不做了一个小手术。她不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都没请假休息。做完手术的当天她就走上了三尺讲台。第二天刚好赶上教导处听课,当领导通知她时,她二话没说,就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仍然坚持把这节课讲了下来,并且这节课深受领导一致好评!由于没休息好,工作量大,有一次上课直冒冷汗,头晕目眩,可她没有耽误一节课。

十六年来,在传授知识的土地上,她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硕果累累;在育人的世界中,她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成绩斐然。她没有因为天气或疾病请过一天假或耽误过一天工。无论工作在哪个单位,无论怎样的天气,那里的领导放心,那个班的学生不担心,那个班的学生家长不操心,因为她的工作日程表上不存在“空格键”!

捧着一颗心来

在吴老师的教学生涯中,她没有放弃过任何一名学生。

有一次,吴老师总是在双休的时候去学校附近的一个村庄。后来才知是家访,班上有个孩子叫左凯,虽然面黄肌瘦,虽然学习不好,但那双忧郁的眼睛深深牵动着吴老师的心。经过家访才知,孩子母亲不知去向,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只好同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吃了上顿没下顿全无心思学习。吴老师得知这些情况后,为他申请了特困生名额,号召同学们伸出友谊之手,尽力帮助左凯。吴老师更是抽出时间为他补课,并给予生活上的帮助。

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却甚于母爱。因为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细心的爱,是一种理性的爱,它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吴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养成了一颗细微的心,能及时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存在的异样,并能及时纠正、教育、培养,使之沿着健康的道路前行。在吴老师所在的班级里,始终洋溢着一股捧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2008年,班里有个女孩叫小美。她学习很好,可是家境贫困,并且和继父相处的很不好。吴老师经常在生活上帮助她,思想上开导她。快放暑假了,一天傍晚,小美来到吴老师家,半天不讲话,后来支支吾吾说想问吴老师借500元钱补课。虽然那年要支助弟弟上大学,虽然那年刚买了新房负债累累,可吴老师还是毫不犹豫的拿出刚刚发的教学奖。尽管过去很多年了,尽管小美再没来过,吴老师说从不后悔,因为小美是她永远的学生。

这样的例子在吴老师身上很多很多,她时刻把爱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教学无小事,育人需精心”。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xx99年9月,吴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任教十六年来,吴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县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2012年,在全县中学统考中,她所任教的语文获得全县第三名,她本人也荣获了“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光荣称号。

吴老师不仅热衷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她还始终保持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和刻苦钻研的求学精神,她虚心学习老教师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如何制作课件。在工作之余她刻苦努力,她参加高等教育本科自学考试,2006年取得本科毕业证书;2014年她拿到了“国培计划(2014)”——安徽省骨干教师培训合格证书。吴老师就这样刻苦钻研自己的教学业务,用她在教学工作中学到的新的知识去浇灌祖国的花朵,让她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吸收到新鲜的知识营养,使之茁壮成长。

植根僻壤,为的是默默追求心中的梦想。面对三尺讲台,不改初衷,面对山区学子,一往情深!吴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翅膀。她甘愿化春蚕,用才华让知识与智慧延伸;她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作为一名教师,吴老师用自己的勤劳和汗水,诠释了教师职业的光荣;用自己的任劳任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最美”是淳朴的乡村人给她最珍贵的礼物。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寻找最美教师事》,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2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