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梅老师感人事迹范文(通用3篇)

发布时间:

张桂梅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甘于奉献、不求回报,燃烧自己、照亮他人,张桂梅老师,你“拼命”的样子,很美!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3篇《张桂梅老师感人事迹范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张桂梅老师感人事迹 篇一

张桂梅同志:您好!之所以称呼您为同志,是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今日清晨,在浏览网页时,看到共产党员网首页上,记者采访您,面对“红色教育”的“灵魂拷问”,您的回答让我敬仰,您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您堪称学校红色教育的“代言人”,您的事迹可歌可泣、可圈可点、可追可及。您一直是无数共产党员学习的榜样。

党建引领是关键,笃定前行不言艰。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您作为华坪女子高中的校长,深知这一路走来的不容易,用什么样的“绝活”能把教师留下来,能砥砺学生奋勇向前。在您看来,就得强化“红色教育”。华坪高中从2008年建校以来,因为条件太艰苦了,17个老师只剩下8个,您从中发现了6个党员,于是您抓住这个“契机”,开始抓党建带教学,就是为了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党建工作作为学校治校的重要内容,使学校基层党组织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坚强战斗堡垒。

红色氛围很重要,锐意进取不言难。您在华坪女子高中14年,把华坪女子高中打造为全国知名的一所女子中学,我们深知,这一路走来的艰辛是不言而喻的,但全校的师生都没有“打退堂鼓”,是因为您一直把学校红色教育作为坚强后盾。在华坪女子高中学校里,到处都可以感受到红色教育的氛围。您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都要隆重热烈地带领大家重温入党誓词;您让学校的每一面墙都能说话,李大钊、江竹筠、刘胡兰……革命先烈的人像图片和故事深入师生的骨髓;您在课间操的时候,带着身着鲜红的校服留着齐耳短发的女孩子们,大声唱《万疆》,跳改编版的“南泥湾”等。在您的引领下,全校师生都齐步走,“感恩党、听党话,做党的好女儿”……

内心挚爱最朴实,脚踏实地不言虚。张桂梅同志,您已经将红色教育融入您的“灵魂”,您从小就坚持读《红岩》,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成长。长大以后,您内心坚守朴实的爱,把“他乡当故乡”,让更多失学的女孩子重返校园,您用弱小的身躯,托起了大山女孩们的美好希望。因长年累月的过度操劳,您患上了骨瘤、肺气肿等20多种疾病,但是,您仍然脚踏实地工作,从未放弃。您身上彰显的正能量,在华坪、丽江、云南,乃至整个中国不断激发扩散。作为新时代的共产党员,要像您一样,做好红色教育的“代言人”,身体力行、真抓实干,不向困难低头,用实际行动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和“功成一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强国新征程中,献出最美的青春、作出应有的贡献、踏出铿锵的回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张桂梅老师的事迹故事 篇二

有这样一段经历,它记录着时光,承载着梦想,它就是高考。2022年6月7日,2022年全国高考正式拉开帷幕。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老师一大早便护送女高高三学生参加高考。从2011年至今,张桂梅老师始终坚持送考、陪考,12年来从不缺席。

今天,我们想与你分享张桂梅老师奋战高考的故事。

你知道吗?我们熟悉的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曾经四次参加高考。

第一次高考:

1974年,17岁的张桂梅从东北来到云南。在迪庆州中甸林场(林业局)工作时,她发现来自上海、广东的知青们总是不分昼夜地拼命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知青们向张桂梅透露了秘密:国家有一天肯定会恢复高考。哪一个国家会不要高等教育?没有教育的民族也一定是个落后挨打的民族。

知青们的话唤醒了张桂梅对知识的渴望。在大伙的帮助下,她加入到备战高考的队伍里,工作、学习、补课成了她的日常。经过不懈努力,备考第一年张桂梅便考过了大学本科录取线。但囊中羞涩的她,无父母助学、无亲友资助。出于自尊,她也不愿向任何人开口借钱。就这样,她与久久向往的大学失之交臂。

第二次高考:

张桂梅没有向命运低头,边工作边复习。第二次高考,又越过了录取线。可这一次,命运再次和她开了玩笑,档案竟不知在哪个环节丢失了。录取的大学有她的名字和分数,却因为没有档案,不能予以录取。

第三次高考:

越是面对挑战,张桂梅越是来劲。20世纪80年代,张桂梅迎来了第三次高考。此时,已经有了应届高中生。在他们面前,张桂梅失去了一切优势,紧张、自卑、恐惧、焦虑、害怕失败围绕着她。坐在考场时,她竟想不起自己的名字。

这一次,因为没有良好的应考状态,她落榜了。

第四次高考:

经历三次考试,张桂梅始终没有放弃读大学的梦想。在丈夫的支持下,张桂梅又一次参加了高考。这次,她的分数达到了省内重点大学的分数线,为了继续热爱的教育事业和学生,她选择了离家近的丽江教育学院,脱产读书。

在丽江教育学院两年的正规学习,是张桂梅后半生献身教育事业的台阶。在大学里,张桂梅不仅实现了大学梦,还接受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技能、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职业规范等全面训练。

这就是张桂梅的高考经历,即便命运的捉弄让她三次与大学失之交臂,她依然没有停下继续的脚步,她深信“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吗?当然可以!“要让山里的女孩受教育,让她们改变命运!”怀着这样一个梦想,张桂梅十余年来把2000余名大山里的女孩送进大学,用知识改变贫困山区女孩命运,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如今,从华坪女子高中走出的许多学生,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还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绽放着青春。

张桂梅老师感人事迹 篇三

六月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紧张的,同时也是满怀期望的。六月份的高考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一生最难忘的,也是最难熬的几天。

它不仅意味着寒窗苦读数十载终于要面临着最后的考验,而且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关头。

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改变命运的重要一笔。很多人通过高考这条路,走出家门看到了更远的世界,也接收到了更广博的知识。这也是为什么一提到高考,很多人都热血沸腾。

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陪着孩子熬过了高中这三年早起晚睡的生活,终于要等来一个结果,这让她们怎能不激动。

一方面是对孩子的热切期望,希望她们能够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考取一个好的成绩,到时候能够进入一个好的大学。

一方面是忐忑不安,她孩子在高考这几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怕孩子不能发挥到她应有的水平。

有的家长选择为孩子默默祈祷,表面装出一副风轻云净的样子,试图这样来安抚孩子,甚至借此也抚平自己内心激动的情绪。有些家长则是绞尽脑汁的想要用一些方式来表达出自己对孩子的祝福。

由此,在高考的考场外,很多家长穿起了旗袍,希望能够借此给孩子带来好运。有些男家长不好意思自己穿便用一些物质奖励,或者怂恿自己其他的孩子穿上旗袍替自己送去为高考生加油的祝福。

一、坚持送考十二年

家长们可能最多有这么两三次,甚至只有一次这样送考的经历。但是有一个人却足足有十几年的送考经历,她就是华坪女高的张桂梅老师。

张桂梅老师已经有60多岁了,但对于送考这件事情,她从来没有缺席过。张桂梅老师送考的视频曾出现在大众面前。

视频中张桂梅老师被学生搀扶着,慢慢前行。而老师已然苍老的手上拿着一个喇叭,她不停的喊着让家长远离学生,并要求任何的学生都不准去找她们自己的家长。

很多不知情的观众可能会说,这位老师太不近人情。在这样重要的日子里,学生需要的不仅是来自老师的祝福,也想要得到家长的关心,怎么还不能让家长靠近学生呢?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女高中生是张桂梅老师一趟一趟的跑,一点一点的劝说,才能够有这次参加高考的机会。她们大多出生在一个不被重视的家庭里,上学并不被她们的家长认为是她们的出路。

是张桂梅老师一直没有放弃她们,始终坚守着要把她们带出大山,要让她们考上一本这个坚定的信念。而这一坚持就是十几年。高中三年都这样熬过来了,又怎么会接受高考这几天有任何的变故呢?

二、教育的信念

谈到老师这个行业,我们常说要做到教书育人。教书听起来好像是一个更为简单的词语,无疑是把我们所拥有所知道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而在育人一事上,却是一个道阻且艰的过程。

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读书对于女生来说是件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有人会说女生大了迟早是要嫁人的,会洗衣服做饭就可以,读书有什么用呢?

但其实不是这样的。读书这件事情不分性别,每个人都有接受知识的需要。现在我们常说我们能够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使用着高科技的教学设备,对于我们来说是件多么幸运的事情。

不是每个人都把读书看作是唯一的出路,但读书对于很多人来说却是命运最关键的一步。我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而张桂梅老师让教师这个词变得更加的熠熠发光。

这么多年来,动人的不光是她对职业的坚守,更有她对教育事业的这份信念。这么多年来的奔波操劳,让张桂梅老师满身的疲惫。

这样那样的身体上的疼痛,更是时不时的折腾着她。即便是这样,也没能阻挠她那颗,想让孩子们走出大山发挥自己价值的心。

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里,我们要思考的不仅仅是衣足饭饱,还要去思考一下,自己如何去追求过更有价值的生活。

尤其对于教师而言,我们需要传授的不光是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们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让她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为我们的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张桂梅老师感人事迹范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24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