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文(最新3篇)

发布时间:

教师通过观察记录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并与家长沟通,家长通过读教师观察记录,了解宝贝在园的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制定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各项教育教学计划。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2022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文》,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差异网小编最大的乐趣哦。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 篇一

观察实录:

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五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才不想当奶奶了”,原来是小萌和姜文煦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了,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戴好了角色牌,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蹲下身子问小萌和姜文煦:“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小萌抢先回答:“因为我平时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姜文煦也说:“我也喜欢当妈妈,当奶奶不好玩。”

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就对娃娃家的宝宝说:“那我们先来朗诵刚学过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儿歌吧!”孩子们马上大声的念起了儿歌,儿歌念完,我马上问:“为什么说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爷爷”王梓彦说:“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爸爸”谢雨也在一边补充道:“还有小朋友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小萌点点头说:“我也觉得。”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三个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说:“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小萌和姜文煦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小萌来当‘妈妈’,姜文煦当‘奶奶’,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奶奶’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小萌最终当上了“妈妈”,姜文煦当上了“奶奶”。刚开始“奶奶”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奶奶”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已有三位小朋友自己分配好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奶奶”的角色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选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选角色牌。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念儿歌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的投入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小班观察记录表 篇二

观察地点:小一班教室“娃娃家”活动区

观察实录:

今日是尹可欣、王若语、余子星、付梓坤这四位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主角牌有两个,爸爸和妈妈。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就要当妈妈,我不当宝宝。”原先是尹可欣和王若语小朋友都争着要当妈妈,而其他三个小朋友都已经分配好主角了,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立刻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我蹲下身子问尹可欣和王若语:“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可欣抢先回答:“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我想做菜。”小语也说:“我也喜欢妈妈,当宝宝不好玩。”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故事《幸福的一家》,我就立刻问娃娃家的宝宝:“为什么说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一旁的“爸爸”余子星说:“有爸爸、妈妈和哥哥。”“哥哥”坤坤也在一边补充道:“家里还有宝宝呀!”我之后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齐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齐相亲相爱!”可欣点点头说:“我也觉得,我们家也是这样的。”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之后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日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主角,我们来试试当不一样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两个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说:“爸爸和哥哥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我的主角。”我又看看可欣和小语说:“教师提个提议,今日可欣来当‘妈妈’,小语当‘宝宝’,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主角,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宝宝’当的好能够吗”经过调节和劝说,可欣最终当上了“妈妈”,小语当上了“宝宝”。刚开始“宝宝”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宝宝”就开心的投入到主角中去了……

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已有两位小朋友自我分配好主角了。)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宝宝”的主角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我去选择主角。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我分配。其实孩子们对于主角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欢的主角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明白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主角,我及时的用回顾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主角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我去分配主角,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主角。我用提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投人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立刻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幼儿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主角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主角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主角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主角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我喜欢的主角。当孩子得到自我喜欢的主角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我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主角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忙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我,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本事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宝宝”的主角选择时,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着当“妈妈”的主角。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我去选择主角。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我分配。其实孩子们对于主角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我喜欢的主角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分析与措施合辑 篇三

观察分析:

在一次午点环节中,当大部分小朋友都已经把包子吃完时,慧慧突然跑到我面前来说:“老师我不想吃了,我不喜欢吃这个包子”。我说:“赶快趁热热把包子吃完,要不然凉了,喝到肚子里肚子会疼的”,他点了点头,然后很不情愿的用小嘴巴吃起来。

过了一会,只剩下几个孩子在吃包子了,慧慧就是其中的一个,班上的阿姨正在收拾已经吃完包子的小朋友的桌子,我在帮助其中的一位小朋友,另外一位老师也和我一样。慧慧在没有征得老师的同意下,走到垃圾桶跟前,嘴巴还念叨着:“我不吃了,我不吃了”。这时阿姨对着慧慧说:“不许扔掉,赶快回到自己的小椅子上把包子吃完”,她一脸委屈的看着我和另外一位老师,可我们都没有说话,他也只好听阿姨的话,继续回座位上吃包子,剩下的几个孩子也陆陆续续的把包子吃完了,可慧慧还是那么多,一点也不见少。

采取措施:

这时,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片文章,上面说到:“当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的时候,我们要找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如:如果你把这件事做好了,你会像喜洋洋、熊大等等一样厉害),去激起孩子的兴趣。”我想何不尝试一下,看看到底可有效果?我来到慧慧的面前,拉着她的小手说:“你喜欢熊大和熊二吗”?她一下子就兴奋起来了,和我说了好多关于熊大和熊二的事情,我说了一句:“哇,原来他们是这么厉害的,你想和他们一样聪明吗?”慧慧很认真的点了点头,我接着又说:“如果你快点把包子吃完,你会像熊大和熊二一样强壮和他们一样聪明,那样老师和小朋友会很喜欢你的”。就在我说完这些话以后,慧慧三下两下就把包子吃完,我立即表扬了她并对他说:你真棒”!

获取成效:

在幼儿园里,作为老师要时时刻刻做一个有心的人,要灵活机动去对待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就像在慧慧的这件事上,我换了一种方式,他就可以很快把包子吃完。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孩子们的喜好,从孩子的兴趣点入手,这样不仅可以与孩子拉近距离,还可以让孩子变得自信,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是一个很能干的宝宝。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2022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文》,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25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