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一览(优秀8篇)

发布时间:

对于今年是“冷冬”还是“暖冬”的问题,今年我国冬季是“冷季”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暖冬”概率的两倍。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8篇《2022“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一览》,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拉尼娜事件意味着冷冬到来吗? 篇一

首场寒潮还不能确定与拉尼娜挂钩,但现在,拉尼娜形成已是定局,那这意味着今天冬天会是个冷冬吗?

先来看一组气候中心的数据,这是历史上最近15次拉尼娜事件,我国冬季平均气温与总平均气温的对比。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气温偏高。也就是说,不是每个拉尼娜年的冬季平均气温都偏低;但是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但是,偏冷也不等于冷冬。“偏冷”“偏暖”只是相较于平均状况而言,而“冷冬”“暖冬”不同,它们是一个气候概念,有专业的气象判定标准。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标准,判定冷暖冬的基本要素为冬季(12月至次年2月)三个月的平均气温,在空间上分为单站、区域、全国三个范围等级。

2022“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 篇二

国家气候中心对外发布消息称,当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将延续到2022—2023年冬季。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的音译,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现象,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

一般情况下,拉尼娜事件当年秋季后期(此处仅统计11月份),我国西南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他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华北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有年代际差异。1951年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拉尼娜事件当年我国冬季气温均显著偏低,并出现冷冬现象。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拉尼娜事件当年气温偏高也时有发生,甚至暖冬现象也有出现。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50—1980年,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国共发生139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4次达到寒潮级别),以1972—197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达24次。1990年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发生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2000—2001年秋冬季和2012—20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最多,有23次。

拉尼娜形成原因 篇三

那么拉尼娜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厄尔尼诺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增暖、信风的减弱相联系,而拉尼娜却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度变冷、信风的增强相关联。因此,实际上拉尼娜是热带海洋和大气共同作用的产物。

海洋表层的运动主要受海表面风的牵制。信风的存在使得大量暖水被吹送到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暖水被刮走,主要靠海面以下的冷水进行补充,赤道东太平洋海温比西太平洋明显偏低。当信风加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海水上翻现象更加剧烈,导致海表温度异常偏低,使得气流在赤道太平洋东部下沉,而气流在西部的上升运动更为加剧,有利于信风加强,这进一步加剧赤道东太平洋冷水发展,引发所谓的拉尼娜现象。

信风是指低空中从热带地区刮向赤道地区的行风,在北半球被称为“东北信风”,南半球被称为“东南信风”,住在南美洲的西班牙人,利用这恒定的偏东风航行到东南亚开展商务活动。因此,信风又名贸易风。

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 篇四

10月11日,国家气候中心对外发布消息称,当前正在持续的拉尼娜事件将延续到2022—2023年冬季。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a”的音译,是指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现象,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

一般情况下,拉尼娜事件当年秋季后期(此处仅统计11月份),我国西南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他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尤其是华北南部、华中北部、西北地区东南部等地;我国大部地区降水偏少。

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有年代际差异。1951年以来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拉尼娜事件当年我国冬季气温均显著偏低,并出现冷冬现象。而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来拉尼娜事件当年气温偏高也时有发生,甚至暖冬现象也有出现。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50—1980年,拉尼娜事件秋冬季(9月至次年2月)全国共发生139次冷空气过程(其中34次达到寒潮级别),以1972—197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过程最多,达24次。1990年至2022年2月,“拉尼娜”事件秋冬季共发生141次冷空气过程(其中27次达到寒潮级别),2000—2001年秋冬季和2012—2013年秋冬季的冷空气最多,有23次。

今年秋季全国呈现“暖干”气候特征 篇五

今年秋季以来(2022年9月1日至10月9日),全国平均气温16.7℃,较常年同期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7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9.9%,呈现“暖干”气候特征。

全国共有679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安徽青阳、湖北阳新等321站达到或突破当季历史极值。

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7少。全国共有86个国家级气象站日降水量达到或突破当月历史极值,其中21站达到或突破当季历史极值,云南泸西突破历史极值。

国家气候中心提示,拉尼娜事件只是影响我国秋冬季气候的下垫面强迫重要因子之一,冬季气候北极海冰、欧亚积雪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大气环流系统内部自然变率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拉尼娜所带来的影响 篇六

今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依据全球长期预报产品中心预测,当前的拉尼娜事件将在未来六个月内持续,2022年9月至11月的概率为70%,但2022/2023年12月至2月的概率将逐渐下降至55%。

一般情况下,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当年12月至次年2月),我国冬季气温异常的主要特征为: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尤其是华北北部、东北南部、华南大部、西南地区东部和北部、西北地区大部等地。

拉尼娜事件发生后我国冬季降水主要表现为:大范围降水偏少,尤其是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沿江、西南地区南部、新疆北部等地;西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东部等地降水偏多。

需要注意的是,拉尼娜事件对我国冬季气候的影响有年代际差异。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51年至今发生了15次拉尼娜事件,1986年以前拉尼娜事件的当年我国冬季均为冷冬,但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1986年以后拉尼娜事件当年出现暖冬的频率增加。

拉尼娜的特点 篇七

1、拉尼娜现象的征兆是飓风、暴雨和严寒,它与“厄尔尼诺”现象均会使全球气候出现严重异常。

2、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2000年)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

3、拉尼娜和厄尔尼诺都是自然现象,在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都会出现,却截然相反。厄尔尼诺是指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暖,拉尼娜指的是热带海洋温度异常和持续变冷。

4、厄尔尼诺出现的周期并不规则,平均每4年一次。出现厄尔尼诺现象的第二年,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有时拉尼娜现象会持续两三年。

5、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包括使美国西南部和南美洲西岸变得异常干燥,并使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地区有异常多的降水量,以及使非洲西岸及东南岸、日本和朝鲜半岛等东北亚地区异常寒冷。

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 篇八

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拉尼娜事件在进一步持续,预计延续至2022年到2023年冬季。

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以下简称海温)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当这片东西长上万公里,南北宽上千公里的海域,气温低于常年平均值0.5℃时,即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会通过大气环流影响全球气候。

通常发生拉尼娜事件后的冬季,我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偏低,大范围降水偏少,容易出现低温冻害和雪灾。

通过分析1951年以来历史上15次拉尼娜事件发现,有10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5个拉尼娜年我国冬季气温偏高。

也就是说,出现拉尼娜事件以后,我国冬季偏冷的概率确实更大一些,约是偏暖概率的两倍。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8篇《2022“今年将迎来冷冬还是暖冬”一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6 25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