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学论文(3篇)

发布时间: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3篇《美术教育学论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美术教育学论文 篇一

艺术与艺术教育都是人类社会逐渐进步中发展起来的,是我们人类特有的文化形式。艺术的本质应该是发现美创造美,如果脱离了美就可以说与艺术相背离。美术是通过实践而产生的视觉艺术创作,在构图布局、色彩搭配、整体的和谐等多方面,都给人们以精神上的快乐、理智上的满足和视觉上的舒适。在美术作品的熏染下,人们陶冶了情操,升华了灵魂,感受到了美究竟是什么。一直以来,认识、教育、审美三者在美术的教育活动中是相互影响与作用的。综合版画是绘画的一种,也是多年来版画新发展出的一个重要的门类。它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通过综合版机器印刷出来的图画作品。随着国外艺术思想与观念、先进的绘制技能技巧、制作工艺的引入,综合版画艺术得到了大力发展推进。从平、凸、凹、孔四大印刷方式版种的建立健全到今日各个版种混合并用,从最原始版画单色的木刻到目前综合材料的运用,加之版画本身所具有的试验性、复数性与交流的便利性,这些都使其被广大艺术爱好者们所接受。沿海一些城市学校已经把综合版画教学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绘画和手工实践的综合运用,对培养与提升同学们的实践创新能力相当重要。因为综合版画不仅包括绘画技能技巧上的应用,还需要熟悉各种材料包括雕刻、化学、物理与印刷的材料特性。其制作过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眼、脑、手协调能力。

中国版画历史渊源虽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真正意义上的版画艺术创作却始于20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当时受柯勒惠支、麦绥莱勒等世界著名版画家创作思想与风格的影响。版画创作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上都有着某种相似之处,即重在对社会现状的写照。在作品中往往表现的是深刻的对社会与人性情感的反思和对广大劳动者们的无限同情。综合版画的创作过程,首当其冲考虑的是作者构思的新异性,然后再进行草图的创作,与版面的制作,直至最后进行印版完成。版画的教育功能和其他艺术形式相比是不尽相同的,如国画、壁画与音乐等。制作版画过程中的每一步骤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都有着非常的意义。义务教育阶段,美术教育中开设的综合版画课程,比如木材与纸的混合材料版画,在表现上就有着可变化的布局、创意性造型手段、质感细腻的印痕等艺术特色,和少年儿童们率真活泼的性格相符合。可以说,综合版画以纯朴、童趣、可爱而又富于激情的视觉艺术语言,反映出孩子的内心。版画教学非常容易唤起学生们绘画的灵感,发挥他们的个性,让其大胆构思,能够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与动手实践能力;且版画课程实践更能满足学生们好奇的心理,还能锻炼他们擅长边动手边动脑的能力。十分有利于学生们综合素质的提升。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美术的版画教育发展有着不平衡的特点。在新课标的大力倡导下,版画课已经成为了很多城市中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有些发达地区已经开始积极推进版画教育的发展,还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版画作品的展览与交流等教学成果汇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教学硕果。然而,有部分家长对版画所带来的诸多好处知之甚少,繁复的制作程序使得学生们学习的兴趣不高、任课者的相关专业知识不够为部分学校综合版画教育的推进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限制,最终难以达到课程所预期的效果。

综合版画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需要一定的策略首先,应当因地制宜,注意材料准备的多样性、灵活性与方便性。准备材料困难是难以推进版画教学的原因之一。教学中版画机可以购置小型的,价格低廉又很实用。油墨、木蘑菇、滚筒与手工纸等材料往往比较稀缺,这时就可以采用性能相似的东西予以替代,有些材料实在难以配备齐全,教师可以自制或厂里定制等,总之务必要克服重重困难。例如印画或修画时使用的木蘑菇就可以用大金属勺子予以代替,纸张方面可以用国画多层夹宣纸或铜版纸代替,印出的作品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在教学中,还必须做到因材施教,突出版画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教师应重视循序渐进的展开教学活动,力图让所教授的内容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求。对低年级学生还要重视教学形式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力求使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堂活动都得到原有学习层次上的提升;如果教学时“一锅煮、一刀切”不加以区分对待,极有可能造成低年级学生产生理解障碍,丧失学习兴趣。让各年级学生都能够认识与读懂版画,喜欢去制作版画或制作自己喜欢的版画,鼓励其将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用综合版画语言加以创造性表现,同时,教师在综合版画课堂中重视教学过程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充分意识到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这些因素对于综合版画的开展与大力推进是十分有益的。有些学生很喜欢看宫崎骏的动画片,就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心仪的动漫形象以综合版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出来。经过装裱后还可以举办课程作品展览,让同学们在欣赏展览时能进一步认识版画在审美意义上的独特体现。笔者通过对综合版画的介绍,以及义务教育阶段综合版画这门课程在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现状的分析和美术基础教育实践中策略的应用方面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后认:综合版画在义务教育阶段美术基础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整体而言已有了不错的成果,只要教学方法合理,义务教育阶段版画课程的教学终将在日后结出累累硕果。

当代版画艺术蓬勃发展,版画艺术家与艺术教育家们都在为了将版画艺术基础化普及化,做着不懈的努力无论是在作品创作观念上还是技法的完善上,甚至于是在国内外市场上,以及版画、艺术、设计与创新型人才的培育上这些教育家们都在全方位地进行着努力,让师生们迈开双腿,振奋精神,放开视野,去迎接中国现代艺术事业新的艺术高峰!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篇二

[1] 孟艳双。 北宋山水画审美思想在现代城市山水画中的运用研究[D]。 燕山大学 2014

[2] 陈跃。 数学多媒体教学初探[J]。 职业。 2010(23)

[3] 伍健。 多媒体数学教学软件的创新与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11(02)

[4] 葛晋,张文敏。 多媒体数学教学探析[J]。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2)

[5] 金昊。 多媒体技术辅助立体几何图形教学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6] 田毅。 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5(23)

[7] 李芹。 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南昌高专学报。 2005(04)

[8] 吴华,宋西红,盛晓明。 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 数学教育学报。 2004(01)

[9] 周建明,薛有奎。 多媒体数学教学尝试[J]。 潍坊教育学院学报。 2000(03)

[10] 孙济生,刘向群。 多媒体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J]。 教育信息化。 2004(10)

[11] 彭慧。 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的探索[J]。 成功(教育)。 2011(03)

[12] 周杨静,刘志峰。 设计类课程多媒体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06)

[13] 马晨。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策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14] 蔡静。 多媒体背景下的展示设计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09

[15] 乔韦。 当代中国山水画形式美表现分析[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6] 姚佳。 浅谈写意人物画之“意”与漫画之“漫”的联系[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7] 刘莉。 色彩运用在冯远写意人物画中的情感体现[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8] 孔瑞娜。 藏族题材写意人物画初探[D]。 西北民族大学 2014

[19] 高燕。 中学语文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效能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0

[20] 沈霞。 多媒体技术在新职业英语教学应用中的设计研究[D]。 北京工业大学 2012

[21] 孙文蕴。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概率教学的应用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2] 籍明文,武女则。 多媒体教学的认识与实践--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上升为主要教学模式[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09(01)

[23] 黄国松。 多媒体教学的现状与发展的思考--浅谈多媒体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 才智。 2008(17)

[24] 赵玲丽,赵海涛。 浅谈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 2003(01)

美术教育学论文 篇三

摘要:教师要不断丰富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教学内容,探讨高职院校美术教学的总体思路,改变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教师要创新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方式,研究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采取相应的创新举措,推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教学模式;美术教师;高职院校

一、确定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要求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情况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这要求教师的技能水平过硬。不同的院校对于学生未来发展的定位不同,再加上美术教师的差异,所以不同的院校在培养美术教师的过程中会区别要求。美术教师不仅需要掌握熟练的艺术实践技能,还要具备丰富的美术知识,在讲课过程中自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不同的美术教师对于美术知识的诠释方式不同,所以学生要在学习中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选择性地吸收。为了更好地推动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需要对美术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分析最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课程,进而对美术教育课程进行整体调整。

二、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如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1、美术鉴赏课的教学内容与方法

美术教师在进行理论讲授时,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对授课内容进行调整。美术专业的学生和其他专业的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方向不同,教师在对美术专业学生讲课时应该注重史论的系统性,而对其他专业学生授课时应将重点放在对经典美术作品的讲解上,这些学生对于经典美术作品充满好奇,他们急于知道经典传承于世的原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结合美术教学的特点授课。在给学生讲解外国美术作品时,大多数学生会对《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向日葵》等经典作品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对这些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在讲解中国经典艺术作品时,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是《奔马图》《洛神赋图》《清明上河图》等,对于这些作品,教师要进行重点解释。在讲解了学生感兴趣的美术知识之后,教师要结合美术的学科特点增加一些学术性知识。如,介绍这些作品创作者的生平、艺术经历和成长过程,最好能够针对某位大师开设专题讲座,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学生更系统地了解美术作品。

2、结合当地美术馆开展美术教育

以往的美术教学场所局限于教室,容易引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厌烦心理。为了有效改变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美术馆开展美术教学。国家免费开放了很多博物馆和美术馆,学生可以直观地接触这些美术作品,这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可行性。结合教学内容参观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可以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学生也可以在参观过程中积累自己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美术馆中学习美术经典文化,可以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感触。艺术作品的原作具有特殊的视觉冲击力,给学生带来和教室里播放幻灯片时不一样的感受。学生通过参观美术馆,可以提高艺术欣赏能力,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参观美术馆的习惯,提高精神生活方面的追求。

3、通过服装设计的原理引导着装

现代大学生更加崇尚人格自由和个性化发展,以往的教育方式难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发展需要,必须创新教育模式。美术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是一个问题。这里可以从小处着眼,如平日里的着装。当代大学生的衣着装扮往往突出自己的个性,但是,有些装扮色彩过于艳丽,色彩搭配不合理,忽视了美感。所以,教师在日常授课的过程中,可以讲解相应的服饰色彩搭配、饰品搭配以及样式组合,逐渐引导学生对于美的感触。教师应结合美术教育的教学特点,设置相应的课程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开设创新型艺术实践课程,丰富美术教育的内容,逐渐引进室内设计、广告设计和服装设计。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提高对于艺术的审美水平。通过对服装的整体搭配和设计,学生【差异网】可以提高对于美术的审美诉求,循序渐进地成为具有较高审美水平的艺术学习者。

结语

为了推动高职院校教育稳定、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适应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对美术教育的具体内容要进行全面分析,对教学方法要进行适当创新和改革,强调美术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针对性。通过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培养学生对于高雅艺术作品的审美能力,推动学生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稳定发展。改变以往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推动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长远发展。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美术教育学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6 2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