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精选4篇】

发布时间: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这次差异网为您整理了4篇《数学论文》,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数学小论文 篇一

数学,源于人们对生产与生活实际问题,抽象出的数量关系与空间结构发展而成的。近年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应用数学的发展,使数学日益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中考实际应用题目更贴近日常生活,具有时代性、灵活性,涉及的模型有方程、函数、不等式、统计、几何等模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实际背景中理清数学关系、把握变化规律,能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用数学的氛围,引导学生参与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提问、自主解决,体验做数学的过程,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影响数学建模教学的成因探析

一是教师未能实现角色转换。建模教学离不开学生“做”数学的过程,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留有让学生思考、想象的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方法。然而部分教师对学生缺乏信任,由“引导者”变为“灌输者”,将解题过程直接教给学生,影响了学生建模能力的提高。二是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开展建模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能驾驭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诱发学生进行探索,但是部分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或认为建模就是解应用题,或重生活味轻数学味,或使讨论活动流于形式。三是学生的抽象能力较差。在建模教学中,教师须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其题目长、信息量大、数据多,需要学生经历阅读提取有用的信息,但是部分学生感悟能力差,不能明析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关系,影响了学生成功建模。

二、数学建模教学的有效原则

1、自主探索原则。

学生长期处于师讲、生听的教学模式,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难有创造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探究氛围,让学生手脑并用,在探索、交流、操作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着眼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他们从旧知的角度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3、可接受性原则。

数学建模内容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能让学生理解所探究的内容。若设计的问题不切实际,往往会扼杀学生的兴趣,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内容、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

三、初中数学建模教学的几种模式

1、自学讨论式。

“先学后教”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说生练”的模式,在教师的导学、导疑、导思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让他们在交流中思想不断碰撞,形成新观点,从而自身认知水平得到提高。教师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导学,引发学生的探究。例如,如图,在河岸L的同侧有M、N两个村庄,现拟在河岸边修一座水泵站P,要求使管道PM、PN所用的水管最短,另修一码头Q,要求码头到M、N两村的距离相等,试画出P、Q的位置。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通过选点、测量,开展交流讨论。学生1认为,是不是和异侧相同?学生2认为,如果M、N在直线L的异侧,连接MN即为最短。学生3认为,在同侧的话,可以根据轴对性的性质,将之转移为异侧。学生4认为,这有点像照镜子。这样,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轴对称的知识解决,在交流中彼此分享、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2、引导探究式。

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提出自己的猜想,在推理、论证的基础上获得结论、掌握规律。例如,某景区团体购买公园门票价为1~50人的13元/张,50~100人的11元/张,100人以上9元/张。甲团少于50人,乙团人数不超过100人,两团共计应付票费1392元。若组成一个团体购票,应付1080元。

(1)乙团人数是否也少于50人,为什么?

(2)求甲乙两团各有多少人?学生猜想乙团人数少于50人,进而推算两团人数会少于100人,团购价应少于1300元,与1392元矛盾,因而乙团人数应不少于50人,不超过100人。

3、活动参与模式。

教师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小组活动探究,进行捜集数据、整理分析,然后解决问题。例如,某件商品的售价从原来的每件400元经两次调价后调至每件324元。经调查,该商品每降价2元,即可多销售10件,若该商场原来每月可销售500件,那么经过两次调价后,每月可销售该商品多少件?学生先计算每次的降价率为10%,然后根据“件数×单价=销售额”列出方程。

总之,数学建模教学,有利于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来解,能够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论文 篇二

摘要: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文章首先阐述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应遵循的原则,然后提出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包括兴趣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实践教学五个方面。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学习兴趣

唯有不断更新数学教学方法,初中数学教师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步伐,打造教学效率更高、教学质量更佳的数学课堂。对此,教师应转变自身教学理念,确立“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认识到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个体间差异,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调动学生围绕数学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和动手实践的兴趣,从而切实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一、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主体性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突破单向“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地位极其被动的局限性,认识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并采取有效手段充分发挥其主体性作用,促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从而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切实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师应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数学的热情,重视加强课堂互动,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1]。

(二)尊重差异性原则尊重差异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看到学生个体间在数学实际水平、数学学习能力、对于数学科目的兴趣、对于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及个人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改变过去“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为不同的学生设置异质化教学目标、采取异质化教学措施,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从而推动全体学生数学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三)直观生动性原则数学科目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直观生动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将内在逻辑严密而较为抽象难懂的数学公式、数学原理、数学规律进行直观转化,以促使学生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2]。为落实直观生动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师应注意在教学中融入数学知识应用实例,向学生展示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创新实践性原则创新实践性原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实际数学问题提供具备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促进学生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数学创新实践”作为衡量课堂教学成效的重要标准,并从这一标准出发对于教学方案进行优化和完善。为落实创新实践性原则,教师需重视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并设计开展多样的数学动手实践活动和数学探究活动。

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一)兴趣教学: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激发主体意识要想实现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教师首先必须有效培养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课堂教学,以此落实学生主体性原则,并达成改善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3]。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注重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或者根据具体数学教学内容,为学生编创趣味性数学游戏,让学生在参与数学游戏的过程中接受数学知识,提升数学素养。除此之外,初中数学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引入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趣味故事,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状态。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引入“毕达哥拉斯数”这一数学史故事,向学生介绍“毕达哥拉斯数”发现的过程及其与勾股定理之间的关系,并为学生展示毕达哥拉斯根据勾股定理所画出的“毕达哥拉斯树”,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加深学生对于勾股定理及其反映出的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思想的理解。

(二)问题教学:合理设计数学问题,有效促进思考问题是思考的起点,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对目标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有机提炼,并结合分析提炼结果向学生提出若干数学问题,以促使学生展开独立思考,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自主学习能力。随后,教师悉心聆听学生所给出的思考结论,给予其针对性建议,这样2020年7月能够有效加强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收获成就感与自信心。而有效应用问题教学法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关键在于合理设计数学问题,为此教师应认真分析数学教材,形成对教材内容的全面把握,从而对学生提出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意味的数学问题。例如,在进行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数据的描述”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仔细分析教材内容后向学生提出以下教学问题,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展开数学思考:①你认为将数据整理成统计图表有什么意义?相较于直接给出数据,使用统计图表具有哪些优势?②你认为条形图、扇形图、直方图和折线图这四种不同的统计图表分别具有什么特征和优势?在使用不同的统计图表描述数据时,分别有哪些注意事项?③在实际数学运用中,应依据怎样的标准选择使用统计图表?请围绕不同统计图表的具体特征,分别举出一例说明每种图表的适用场景。

(三)分层教学:科学划分层级,强化学生交流合作分层教学是对尊重差异性原则的具体实践,这一方法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在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成若干层级,然后再根据不同层级的特征开展针对性教学[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过往数学测试中所取得的成绩初步对学生进行分层,如将最近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均在85分及以上的学生分入A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84分(包括70分)的学生分入B层,将三次数学测试平均分在70分以下的学生分入C层,再结合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及其他方面信息对分层进行灵活调整。完成分层之后,教师可以将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搭配,以建立成员间具有差异性的数学学习小组,强化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使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数学主题探究,并推动数学水平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数学水平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取得进步。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锐角三角函数”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在分层和分组完成之后,组织学生开展“运用锐角三角函数和相似三角形相关知识计算房屋高度”的活动,推动数学水平处于不同层级的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就测量方案进行探讨,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协作,自主完成相关数据测量和数学计算,并记录本组的实际测量结果与计算步骤,再对比计算结果与房屋真实高度之间的差距,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以此切实增强学生对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一性质的理解和对于解三角形方法的应用。

(四)情境教学:融入生活实际,创设具体数学情境创设具体数学教学情境是教师通过在数学教学中融入生活实际直观呈现抽象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方法[5]。教师应在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实际的基础之上,从多个不同角度对数学知识展开思考,选用最符合具体数学知识点的教学素材完成教学情境创设,从而让创设的教学情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也更具有趣味性,进而最大化实现教学情境对于降低学生数学知识理解难度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积极促进作用。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数学“二次函数”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展示一张专业运动员投篮动作的图片,利用学生对于篮球运动的喜爱,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完成教学情境创设。教师可以直接利用多媒体动画功能在图片上完成二次函数建模,告诉学生篮球在入筐过程中经过的路线实际上是一条抛物线,再向学生展示篮筐高度、篮球运动轨迹、篮球运动最高点距离地面距离等,引导学生应用二次函数相关知识和教师所提供的数据计算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从而有效地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五)实践教学:开展多样活动,提升数学应用能力为了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师还需设计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注重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课堂时间规划的合理性和学生的课堂参与度[6]。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投影与视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立体模型制作比赛”这一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在课前让学生准备相应材料,如瓦楞纸板、胶水或透明胶带、小刀或剪刀等;然后,在课堂上利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组织各个数学学习小组完成立体模型制作;最后,对学生作品进行集中评比,选出优秀作品,以充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创新实践能力。

三、结语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只有让数学课堂的每一分钟都成为有效教学时间,实现数学课堂高效教学,才能切实达成提高学生综合数学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为此,教师必须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尊重差异性原则、直观生动性原则及创新实践性原则,通过综合运用兴趣教学、问题教学、分层教学、情境教学及实践教学的策略,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将学生还原为数学课堂的主体,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梁玉婵。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新课程(中学),2017(6):206.

[2]王金秀。浅析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考试周刊,2017(10):67.

[3]王凌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才智,2016(26):51.

[4]海生良。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祖国,2016(19):217.

[5]蒋景昌。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方法探讨[J]。读天下,2016(15):102.

[6]朱长东。培养问题意识,深化思维品质: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22):90.

数学小论文 篇三

爸爸经常去唐山出差,这次回来说唐山迁西的栗子特别好吃,说要弄点那边的栗子到常州卖卖。做生意就要算一下可行性,如果那边的生栗子是500克12元,运费每500克要1元,回家后每500克生栗子可以炒出400克熟栗子,假如500克熟栗子卖20元的话,每500克生栗子能赚多少钱呢?

我认为是每500克生栗子成本是12+1=13元,熟栗子是20×400/500=16元,16-13=3元,每500克就赚3元。小朋友们你们说这种方法对吗?

爸爸说先要算一下每500克熟栗子需要多少生栗子炒,再算出这些生栗子要多少钱,也就是1÷400/500=1.25,12+1=13元,13×1.25=16.25.然后20-16.25=3.75元。也就是每500克赚3.75元。

看来要是我去做生意的话做都没做算算账就要算亏本了,看来我要好好学习才行。

爸爸说要不我们就试试吧,店面、机器、装修等等忙活了几天。今天是星期天我们的迁西炒栗店就开卖了,热乎乎的大栗出锅了,爆竹一放,周围很多人都过来,招呼大家先品尝再说,大家吃了都说不错的,你一斤,我半斤就这样开始了今天一天的忙碌。生意还挺好,忙了一天下来盘点了一下卖了300斤生栗子,爸爸说今天一天可以赚多少?我说300÷400/500=240斤,240×3.75=900元。爸爸说这次不错,没有算亏本,但这只是原理上赚900元,运输途中的损耗,加拣出来的坏的,加每次称的时候都会多个1毛2毛3毛,加顾客品尝掉的,能赚个一半就阿弥陀佛了,最后清点钱结果900的一半都没赚到,看来我们第一次做这个生意想的太简单了。没想到做这个还有这么大的学问。

最后爸爸说空了点要请同学们吃我们炒的栗子,哈哈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数学小论文 篇四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圆无处不在,但是,关于圆的知识你们有知道多少呢?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跟随着我的脚步,到圆的王国一起去看一看,瞧一瞧吧!

NO.1关于圆的基本知识

圆是一个由曲线组成的封闭图形。在同一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点长的点的集合叫做圆。而这个定点叫做圆心。而且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哦!圆是不是很神奇呢?

NO.2关于圆面积的推导及公式

任何平面图形都有一个属于自己 www.chayi5.com 的面积公式,当然,圆也不例外。我们知道三角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由长方形推导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并把它拼成一个近似于长方形的图形。当我们拼好之后,我们发现:圆平均分成若干等分,份数越多,就越近似于长方形,而且,我们把原来的圆形与所拼的长方形作比较,圆的面积没变,只是周长和形状变了。还发现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因为圆的周长=πd=2πr,所以圆周长的一半=πr,又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圆的面积=πr×r=πr05.字母表示就是S=πr05.怎么样,圆面积的推导及公式够有趣吧!

NO.3关于对圆的疑问

学习完圆的知识后,我对圆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车轮是圆的?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通过查电脑,我终于得到了问题的答案。一、因为圆具有容易滚动的特征,所以车轮采用圆。二、因为圆心到圆上任何一点的距离都相等,使车能保持平衡状态,所以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正如古希腊一位数学家说的:“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是最美的。”没错,圆是美丽的,它因平凡而美丽。它用自己平凡而又美丽的身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无限方便!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数学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2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