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论文优秀3篇

发布时间: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数学论文》,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数学小论文 篇一

摘要:

“黄金分割”是初中八年级的教材内容,虽然所占篇幅很少,但它在生活中的作用却非同小可。

关键词:

黄金分割;0.618;勾股定理;维纳斯雕像;最后的晚宴;蓝色多瑙河

“黄金分割”听起来都美,它虽然在初中教材中所占的比例很少,但它给我们的感受却美不胜收。

“黄金分割”又称黄金律,是指事物各部分之间的数字比例关系,即将整体分成两部分,较大部分与较小部分之比等于整体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是0.618.“黄金分割”不仅是比的延续,还是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归纳以及审美意识发展的延续。

数学越来越贴近于我们的生活,尤其是“黄金分割”这部分知识表现得淋漓尽致。“黄金分割”在几何作图、建筑设计、美术、音乐、艺术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都有着极其广泛的作用,它和古希腊著名学者毕达哥拉斯发现的“勾股定理”齐名,被誉为几何学中的两大瑰宝。

我国五星红旗中的五角星,它的各边是按“黄金分割”划分的,顶角是36度的等腰三角形被称为黄金三角形,长与宽的比是0.618叫黄金矩形,不但名称好听而且展现的图形也给人以美的享受。

“黄金分割”在建筑或造型中处处展示着数学的这一美感。上海的东方明珠电视塔,设计巧妙,挺拔秀丽,印度的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古埃及的金字塔横卧在埃及基沙台地上,姿态雄浑而优雅,巴黎的艾菲尔铁塔设计新颖独特,美丽的维纳斯雕像美妙绝伦,为世人所赞美,还有古希腊的巴特农庄神庙……这些举世瞩目的建筑中都蕴藏着神奇的“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的美感在美术、音乐等方面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比如:许多名画的主题就落在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世界名画《最后的晚宴》中犹大的位置就处在“黄金分割”点上。中外不少著名乐章,像《十面埋伏》《命运》《蓝色多瑙河》等的高潮都落在全曲的0.618处。艺术家们认为弦乐器的`琴码放在琴弦的0.618处,能使琴声更加柔和甜美。姿态优美、翩翩起舞的舞蹈演员,他们的腿和身体的比也近似于0.618,看上去感到和谐、平衡、舒适,打开地图会发现那些好茶产地大多都位于北纬30度左右。特别是红茶中的极品“祁红”,产地在安徽的祁门,也恰好在此纬度上。这不免让人联想起许多北纬30度有关的地方,奇石异峰,名川秀水的黄山、庐山九寨沟以及衔远山,中国三大淡水湖也都恰好在这“黄金分割”的纬度上。

人在环境气温22℃~23℃下生活,会感到最适宜,因为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6℃~37℃,而这个气温也恰好是体温的0.618倍,在

这一环境温度下,人的生理功能、生活节奏及新陈代谢水平都处在最佳状态。

“黄金分割”还与炮火连天、硝烟弥漫、血肉横飞的惨烈战场有着不解之缘。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制造的宝剑、大刀、长矛等武器,也都体现了这一比例关系,使之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所有战争史学家一致公认,前苏联卫国战争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发生在战争爆发后的第十七个月,德军由盛而衰的第二十六个月时间轴线的“黄金分割”点上。

“黄金分割”是我们在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的数学美学问题,有了它生活就显得更多彩,我们通常看到的课本、桌面、黑板面都设计成宽和长的比为黄金比,以引起美感,在拍照时,我们常把主要景物置于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这样显得更加协调悦目,舞台上报幕员报幕时,总是站在近于舞台的“黄金分割”点处。这样音响效果更好,更加自然大方,模特的身材之所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是由于他们的肢部是在身体的“黄金分割”点上,膝盖又在腰部以下部分的“黄金分割”点上,普通树叶宽与长的比,蝴蝶身长与双翅展开后的长度比也近似于0.618,一瓶花放在桌子的0.618处最好看,甚至于时下流行的面部整容手术,也是使人的眼睛和嘴巴处于整个面部的“黄金分割”点上。

“黄金分割”的超凡魅力已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无处不在。0.618被公认为最具审美意义、最能引起人的美感的比例。因此“黄金分割”是整个初中教材中与生活联系最密切、最富有美感、最耐人寻味的内容。

参考文献:

卢万兵。奇妙的“黄金分割”[J]。数学教学研究,20xx(11)。

数学论文 篇二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是否会和我一样,发现一些关于数学的问题,并去解决它们?这不,今天妈妈带我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她也不忘考考我一些题目呢!

精挑细选了一番,终于找到了合适又新鲜的食材,可这时,妈妈又给我出了个难题:“来,现在我来考考你!”妈妈一边付钱給小贩买青菜和萝卜的钱,一边笑着对我说。“萝卜一斤2元,青菜一斤1。5元,我一共花了10元,共买了6斤菜。你知道我买了几斤青菜,几斤萝卜吗?”“这还不简单!”我对妈妈说“以前老师教过我们这种题目!”说着我便讲起了思路来。

“只要用假设的方法就可以了!假设全都是青菜,那么就花了9元,还少花了1元,青菜与萝卜一共相差0。5元,求萝卜就用1除以0。5,一共买了2斤萝卜,求青菜就容易了,只要用6减2,青菜就买了4斤,最后检验一下。最终答案就是萝卜买了2斤,青菜买了4斤。”

妈妈听了之后连连点头,语重心长地说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题目,只要多留心就可以发现!你们作业本、书上的解决问题不都是来自生活吗?”

“对啊!以后只要留心观察,哪里都有实际问题”我答到。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题目真是数不胜数,我们要处处留心,发现它,并去解决,就能帮助我们在数学方面得到更多的`课外知识,教给我们许多的知识。

数学论文 篇三

数学的好处不胜枚举,古今的科学家也都有指出。19世纪数学家J.J.西尔维斯特指出:“置身于数学领域中不断地探索和追求,能把人类的思维活动升华到纯净而和谐的境界。”当代数理逻辑学家王浩先生也说,数学具有纯净的美。J.阿巴思诺特说:“数学知识使思维增加活力,使之摆脱偏见,轻信和迷信的束缚。”W.E.塞劳尔说:“正如文学诱导人们的情感一样,数学则启发人们的想像与推理。”总之,数学能令你的思维纯净,和谐,会为你的思维增添活力。它赋予你想象的翅膀,为你开通推理的渠道。数学是被我们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它教我们去识别一些东西,教我们如何才能取得利益。有时候数学还能帮我们认清欺骗,甚至创造欺骗。有不少的同学也许试过电脑算命,可能还曾信以为真。“电脑算命”看起来挺玄乎,只要你报出自己出生的年、月、日和性别,一按按键,屏幕上就会出现所谓性格、命运的句子,据说这就是你的“命”。

其实这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电脑游戏而已。我们用数学上的抽屉原理很容易说明它的荒谬。 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或狄利克雷原理,它是数学中证明存在性的一种特殊方法。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把3个苹果按任意的方式放入两个抽屉中,那么一定有一个抽屉里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运用同样的推理可以得到: 原理1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 原理2把多于m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m+1个或多于m+l个的物体。 如果以70年计算,按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组合数应为70×365×2=51100,我们把它作为“抽屉”数。我国现有人口11亿,我们把它作为“物体”数。由于1.1×=21526×51100+21400,根据原理2,存在21526个以上的人,尽管他们的出身、经历、天资、机遇各不相同,但他们却具有完全相同的“命”,这真是荒谬绝伦! 在我国古代,早就有人懂得用抽屉原理来揭露生辰八字之谬。如清代陈其元在《庸闲斋笔记》中就写道:“余最不信星命推步之说,以为一时(注:指一个时辰,合两小时)生一人,一日生十二人,以岁计之则有四千三百二十人,以一甲子(注:指六十年)计之,止有二十五万九千二百人而已,今只以一大郡计,其户口之数已不下数十万人(如咸丰十年杭州府一城八十万人),则举天下之大,自王公大人以至小民,何啻亿万万人,则生时同者必不少矣。其间王公大人始生之时,必有庶民同时而生者,又何贵贱贫富之不同也?”在这里,一年按360日计算,一日又分为十二个时辰,得到的抽屉数为60×360×12=259200。

所谓“电脑算命”不过是把人为编好的算命语句象中药柜那样事先分别一一存放在各自的柜子里,谁要算命,即根据出生的年月、日、性别的不同的组合按不同的编码机械地到电脑的各个“柜子”里取出所谓命运的句子。这种在古代迷信的亡灵上罩上现代科学光环的勾当,是对科学的亵渎。商业中的欺骗也是离不开数学的。阿凡提就为我们做了最好的说明。古尔邦节快到了,天山南北充满了节日气氛。集镇上,车水马龙,热闹异常。店铺里、道路旁、地摊上,到处都摆满了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水果商们把贮藏保鲜的苹果、葡萄、雪梨、石油、哈密瓜一并搬了出来,希望卖个好价钱。 这天晌午,阿凡提忙完了半天的活计,也骑着毛驴赶集来了。阿凡提以聪明能干、正直仗义闻名遐尔,谁个不认识?一路上,他不住地和熟人、朋友打着招呼。忽然,听见有人高喊他的名字,阿凡提回头一看,原来水果店老板艾山。此人奸诈贪婪,不仅常用假冒伪劣商品坑害顾客,还专门放剥削百姓,是个人人痛恨的坏蛋。阿凡提早就想教训教训这家伙,可就是没有遇上机会。这时艾山正拿着秤杆坐在两大筐葡萄跟前发愣。一筐是紫葡萄,标价为2元1斤;一筐是青葡萄,标价为1元2斤。只是问的人多,买的人少。 “阿凡提大哥,如今做点生意真不容易呀。您看,我在这捱了一上午,还没卖出几斤葡萄,现在紫葡萄和青葡萄都还剩下60斤,不知要卖到何时呢!”艾山其实想央求阿凡提帮他出个推销葡萄的点子,又不好意思说。

阿凡提听出了弦外之音,心想:这家伙正好送上门来,使个办法叫他亏点钱吧,也让大伙儿出口气。就来到水果摊前对艾山说:“啊,艾山老弟,你可真笨!紫葡萄虽甜,但价格贵,青葡萄虽便宜,却味道酸。何不把两种葡萄掺在一起,按3元3斤出卖,也就是每斤1元,这样不是既好卖又省事吗?” 艾山一听顿时眉开眼笑,连忙竖起大拇指称赞道:“阿凡提大哥真是聪明,名不虚传,名不虚传!”于是艾山按阿凡提的办法出售葡萄,果然买的人多了起来,不多时,120斤葡萄卖光了。

可是,当艾山清点卖得的钱数时,不由得皱起了眉头:如果按照原来的价格卖,紫葡萄应该卖2元×60=120元,青葡萄应该卖1元×(60÷2)=30元,一共应该能卖到120元+30元=150元,可现在卖得的钱却只有120元,怎么少了30元呢?他猫腰瞪眼在葡萄摊前转来转去,找遍了每个角落,也不见丢失的30元钱。最后才悟到是让阿凡提给捉弄了。当他想追上阿凡提问个明白时,阿凡提早已骑着毛驴走得无影无踪了。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数学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6 3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