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精选3篇)

发布时间: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教师资格证初中语文模拟题 篇一

1、一位教师在教授《鱼我所欲也》时,引导学生回忆儒家的“四书”,下列不是“四书”之一的一项是()。

A.《大学》B.《中庸》C.《论语》D.《春秋》

1、【答案】D。解析:“四书”指的是《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不包括《诗经》,《春秋》是“四经”之一。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①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②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态度

③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过程④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方法

A.①B.①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答案】D。解析:课标指出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故本题选D。

3、刘老师讲完引号的知识点后,打算出一些题让学生练习,下列句子中引号使用正确的是()。

A.以前可能因为年纪小,不懂得珍惜时间,现在我才真正体会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的含义。

B.胡屠户心里懊恼道:“果然天上“文曲星”是打不得的,而今菩萨计较起来了。”

C.班主任走进教室,严肃地说:“班里发生这样的事情是什么原因呢,同学们?”

D.在语文教学的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标点符号中引号的运用。A项引号中的句号应该删去;B项考查的是两个引号的连用,应该把文曲星处的双引号换成单引号;D项句号应该放在右引号的外面。

4、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总结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的用法,下列不合适的是()。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B.策勋十二卷

C.同行十二年D.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答案】D。解析:A“食”,吃;B“策”,等级;C“行”,生活;D“烈士”,在古代是指有雄心壮志的人,现代是指为正义事业付出生命的人。

5、以下是某老师在进行《台阶》这堂课的教学实录,请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师:本篇课文较长,老师昨天已请同学们预习课文,下面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抓关键词句,理读故事。理读故事的要求是:围绕小说的标题“台阶”,理出小说的开端、发展、高 潮和结局,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部分内容。

生1:1-8小节,是小说的开端部分,台阶给我们家带来的满足及父亲认为台阶低。9-16小节,是小说的发展部分,父亲为造新台阶做准备。17-23小节,是小说的高 潮部分,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24-31小节,小说的结局部分,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感到不习惯。

生2:1-9小节,是小说的开端部分,父亲认为台阶低,想建新台阶。9-18小节,是小说的发展部分,父亲造新台阶的准备过程。17-24小节,小说的高 潮部分,描述父亲建造新台阶的过程。24-31小节,小说的结局部分,写台阶建好了,父亲对新建成的台阶却感到不习惯。

师:两位同学对故事的理读出现了分歧,他们的分歧在什么地方呢?到底谁的答案更合理些?你们能否抓住关键词句说说自己的理由。

生:(从回答的情况看,学生比较糊涂。)

师:(引导学生读第九小节的最后一句话,抓住其中的一个词“准备”,然后引导学生再找“准备”一词所出现的地方,学生发现第10小节的第一句话中出现了,通过读,大家一致认为9、10小节不能断开。教师继续追问,“准备”一词还出现在什么地方。学生找到第16小节的第一句话“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这一句话起总结的作用,据此,学生一致认为小说的发展应是9-16小节。教师再引导学生抓24小节的第一句话“新台阶砌好了”和25小节的第一句中的“于是”一词,可见,小说的高 潮部分应是17-23小节。)

师:当我们在理读小说的故事情节,产生困惑时,我们可以抓一些关键词句,注意这些句子的前后联系。想造台阶,准备造台阶、建造台阶,台阶完工,故事的情节紧扣台阶展开,台阶就是全文的线索,通过这一条线索,全文言之有序,条理清楚,因而,我们在写文章时,也应尽量言之有线,从而才能言之有序。

对以上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B.当学生理解出现分歧时,教师没有进行评价而是请学生说出各自的理由,体现了新课标中的尊重学生的理解与感受

C.教师在最后归纳总结阅读方法的方式是不对的。

D.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给文章分层,在阅读中渗透阅读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5、【答案】C。解析:教师并没有强制的将自己所认为正确的分层强加于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关键词,这样的方法不但注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在实践中培养了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大纲《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篇二

一、考试目标

1、运用语文学科知识的能力。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本知识和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能在教学中灵活运用;了解语文学科发 m.niubb.net 展的历史和现状,把握语文学科发展的大致趋势;准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实施建议,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

2、语文教学设计能力。能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针对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知识水平及学习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学生个体差异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能准确表述教学目标,恰当选择教学策略,合理利用教学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选教学内容的方案设计。

3、语文教学实施能力。掌握高中语文教学实施的基本步骤,能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优化教学环节;掌握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策略,能依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特征,创设情境、激发动机、组织学习、总结提升;熟悉现代教育技术,能依据教学需要恰当选用教学媒体。

4、语文教学评价能力。了解语文教学评价的基本方式及特点,掌握基本的评价方式;能够以《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为指导,针对学生实际,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发挥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能够自觉进行教学反思改善自己的教学。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

1、了解国内外文学发展概况,熟悉重要作家作品及其风格特征,运用文学理论引领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学作品,发展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能够针对不同文本的特点,运用分析文本的相关知识和策略,帮助学生提高筛选信息、解释推论、评价判断的能力。

3、熟练掌握汉语言文字应用的基本知识,遵循高中学生语言学习规律,帮助学生理解语言难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具备较强的书面表达能力,熟悉写作教学的过程,能够指导学生分析写作目的、内容及要求,自主、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

5、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能够根据学生需求,适时推荐文化品位高、难易程度适当的课外读物。

6、正确理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能够在教学中体现其倡导的基本理念,落实其规定的课程目标。

7、熟悉现行通用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选文特点,能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8、掌握阅读与写作教学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能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使用。

9、了解高中语文选修课的基本理念和模块设置,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

(二)教学设计

1、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及高中学生的认知特征,分析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

2、能够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和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

3、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已有知识水平,诊断并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

4、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明确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

5、能够把握所选教学内容及其特点,准确分析教学任务,确定教学内容的相互关系和呈现顺序。

6、能够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课程目标,所选教学内容及学生语文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7、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与教学重点、难点相关的教学环节。

8、了解语文教学资源的多样性,能根据所选教学内容合理开发、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

9、能够设计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读书报告会、书评交流会),引导学生分享阅读乐趣,交流阅读成果,共同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10、了解编制教学方案的基本规范与要求,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方案。

(三)教学实施

1、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等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

2、能够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堂学习和课后总结。

3、能够选择恰当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

4、能够根据高中语文的不同课型(如讲读课、自读课、活动课),运用恰当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5、能够在阅读、写作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学习反馈转化为新的教学资源。

6、能够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制定计划、搜集资料、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评价反思。

7、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语文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

8、能够恰当选用教学媒体,整合多种教学资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四)教学评价

1、能够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形成性与终结性、定性与定量等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恰当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和结果。

2、能够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倡导的评价理念,发挥教学评价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等功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3、能够根据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教学内容,选择和使用恰当的评价策略。

4、能够结合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语文学习的状况,形成个性化的学习策略。

5、能够分析、评价自己的教学,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完善教学方案,提升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考试知识点讲解 篇三

1、生长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

幼儿发育从幼稚到成熟不是间歇式、跳跃式的过程,而是个连续的过程。在这个连续的过程中,又分为若干阶段,这些阶段之间相互联系,前一个阶段是后一个阶段发育的基础,后一个阶段是前一个阶段发育的延续,如果前面阶段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后面阶段的发育。

2、生长发育的程序性

身体的各个部位的生长发育也有一定的程序。例如,在胎儿期的形态发育是头部,其次为躯干,最后为四肢。再如,婴儿期的动作发育也遵循"头尾发展的规律",即首先会抬头、转头,然后能翻身、直坐,最后才会站立、行走。从出生到成人的发育过程中,头只长了1倍,躯干增长了2倍,上肢增长了3倍,下肢增长了4倍。

3、生长发育的不均衡性

发育速度曲线并不是随年龄呈直线上升,而是波浪式上升的。在整个生长发育时期,全身和大多数器官、系统有两次生长突增高峰,第一次是在新生儿时期,第二次是在青春发育的初期。

4、生长发育的相互关联性

生理的发育与心理的发育密切相关,即生理发育是心理发育的基础,心理的发展影响生理的功能。生理的缺陷会引起幼儿心理活动的不正常,如身材矮小或斜视、耳聋、口吃的幼儿常会产生自卑感。心理的状态也会影响生理的发育,如幼儿情绪不好时,消化液分泌会减少,使食欲减退,影响幼儿的消化和吸收。

5、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性

虽然幼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规律,但是由于每个幼儿的先天遗传素质与后天环境条件并不完全相同,因而无论是身体的形态还是机体的功能都存在个体的差异。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4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