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之四月四号通用3篇

发布时间:

在理解基础上记忆初中历史基础知识和学习重点,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知识网络。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3篇《初中历史之四月四号》,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初中历史之四月四号: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篇一

在302年前的今天,1712年4月4日 (农历二月廿九),康熙推行"摊丁入亩"税收政策。

清初在恢复赋役剥削后,主要是按照明朝万历年间的一条鞭法征派赋役。一条鞭法虽然已把一部分丁银挪向地亩征派,即由地商与人丁共同负担,但丁银并未废除,而且数额依旧相当大,农民不堪负担,被迫逃亡。

清朝不得不变通剥削的办法,公元1712年4月4日(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康熙皇帝宣布,以1711年(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银数额为永久的丁银征收定额,以后额外添丁,不再多征。

康熙帝说,这是“有益于民”的“盛事”,所以叫作“圣世滋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是我国封建社会里最后一次重大的赋役制度改革。它实行于清代康熙末年,普及于雍正初年,最终完成于乾隆四十二年。“摊丁入亩”是把历代相沿的丁役银合并于田赋银之中,一起征收。

1712年4月4日这一天是中国税收史上重要的一天。在这一天清朝的康熙皇帝宣布实行一项新政策,称为“摊丁入亩”,从此之后圣世之丁永不加赋。用今天的语言讲,就是从这天起国家只收土地税,不再收人口税了,老百姓再生孩子也永远不收财税了,而且税收的标准按照上一年的数字不再增加,当年清朝对这一条政策曾经自我解释说这是千古以来,历朝历代对老百姓都没有过的仁政,从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1712年起清朝为什么不收人口税了?满清皇帝真的是那么仁义爱民吗?当然不是,但是我们要承认清朝皇帝他是满族,是少数民族统治多数民族,处理税收等问题一直比较谨慎,开始清朝给老百姓的负担就比明朝轻,主要是因 差异网 为当时社会上有反清复明的号召,清政府用这种方法能够争取多数汉族群众,因为老百姓最关心的是吃饱肚子,而不是看京城里飘扬的旗帜。

康熙皇帝要免除人口税也含有恢复农业经济的目的,因为中国自西汉以来统计人口一直是收人头税,哪里人多哪里就要多收税,老百姓交不起,采取的办法就是举家逃跑或者是瞒报,甚至溺婴,也就是把刚生下的小孩淹死。历朝的人头税确实是对老百姓的一种灾难。直到清朝初年还有大批百姓离开土地逃亡,这到头来也严重影响了土地税收,清朝至康熙年间免除了这项税,老百姓可以放心的生孩子,也可以安心生产,不必须逃亡。

从长远看对朝廷也是有利的。免除了人头税之后带来的一个直接结果就是清朝中后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人口增长的大爆炸,在此之前朝廷统计的兵数总共也只有2400万人,如果再算上妇女、老幼,清朝初年全国有统计的人口顶多有1亿人,可是实行免除人头税的政策,只过了130多年,到了清朝道光二十年,也就是鸦片战争爆发那一年,1840年,全国人口统计竟然达到4亿12000万人,这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生育高峰。

初中历史之四月四号:日本法西斯战犯山本五十六出生 篇二

山本五十六(1884—1943),日本帝国海军军官,第26及27任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战死时为海军大将军衔,死后被追赠元帅称号。

山本五十六生于1884年4月4日,日本 长冈市 武士高野家的第六个儿子,身高只有1.59米。因为这一年高野贞吉56岁,所以给儿子取名为“高野五十六”。1901年17岁那年他考入江田岛海军学校,1916年,他从海军大学毕业后,继嗣山本家,改姓“山本”,由“高野五十六”改名为“山本五十六”。

1925年,山本出任日本驻美国大使馆海军武官,1928年归国,先后在“五十铃”号巡洋舰、赤城号航空母舰上担任舰长。1930年山本晋升为少将,并出任海军航空部技术处长、第一航空队司令官等职。1929年、1934年两次赴伦敦参加限制海军军备会议。1934年山本晋升为中将,1935年,就任航空部部长。他大肆鼓吹“空军本位主义”,“以航空母舰为基地的进攻战”,1939年9月1日出任海军联合舰队兼第一舰队司令官。1940年山本被授予海军大将军衔。1941年12月7日凌晨,策划和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远距离偷袭的奇迹---偷袭珍珠港。1943年4月,美军情报人员再次破译了日军的密码,4月18日美军派出战斗机空中伏击,于布干维尔岛上空击落了山本五十六的座机。

初中历史之四月四号:中法签订《停战条件》 篇三

1885年4月4日,中法签订《停战条件》。中法战争中,中国军队的镇南关-谅山大捷,使中国在军事上、外交上都处于有利地位。但李鸿章等人却把它当作乞和的资本。他主张“乘胜即收”,建议清政府立即与法国缔结和约。这种态度,正符合当时处境困难的法国政府的意愿。英、美、俄等国都害怕战争继续下去会影响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特别是中国抗法斗争的胜利会鼓舞人民的反帝斗志,危及半殖民地统治秩序。所以纷纷打着“调解”幌子压迫清政府尽快向法妥协。还在1885年2月,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在清政府的同意下,派税务司英国人金登干代表清政府赴巴黎与茹费理秘商和款。本日,金登干以清政府名义,在巴黎与法国代表毕尔签订了《停战条件》,其内容为:承认1884年5月11日的《中法会议简明条款》有效;双方立即停止敌对活动,法军撤除对台湾的封锁,中国从越南撤兵;各派大臣在天津或北京商定条约细目等。于是慈禧太后于7日诏令停战,中法战争结束。此令传到前线,清军爱国将士们“拔剑斫地,恨恨连声”。冯子材给两广总督张之洞一个电报,请他上折要求“诛议和之人”。全国纷纷通电反对和谴责清政府与法国侵略者议和。人们把清政府给冯子材的退兵命令,比作南宋秦桧命令岳飞从朱仙镇退兵的金牌诏,悲愤赋诗:“十二金牌事,于今复见之。黄龙将痛饮,花目忽生期。战骨垒垒在,秋风飒飒吹。莫论交趾役,故垒有余悲。”表现了人民对卖国贼的无比愤慨。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初中历史之四月四号》,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6 46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