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基本指南【精选4篇】

发布时间:

通过高考报考指南了解自己所在分数线内填报志愿的学校,另外各大高校官网也有很多比较可靠的信息,能查阅到学校历年来的录取分数线,以及各大专业的信息。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4篇《高考志愿填报基本指南》,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高考志愿填报流程 篇一

(一)登录指定网页。

网上填报志愿要在省招办指定的网上进行,登录指定网页,打开浏览器,输入网报网址。指定网页一般会印制在准考证上面,或者打省招办办公定电话咨询。

(二)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用户名是考生准考证上的14位报名号数字,第一次登录网上报名系统的初始密码是身份证号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后即可登录网上报名系统。

(三)阅读考生须知。

进入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后,计算机屏幕上会出现"网上填报志愿考生须知",告知考生网上填报志愿的流程和注意事项。考生应仔细阅读,了解操作流程和相关要求以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为了保持志愿填报的正确地误,考生须知一定要详细阅读,这点很重要。

(四)修改初始密码。

考生在第一次登录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时,一定要修改初始密码,如果不修改,就会自动返回到上一步,无法继续往下操作。点击"修改"按钮,就可以修改密码和填写录取用联系方式。成功修改密码后,再开始填报志愿。(修改的密码一定要牢记,最好是平常用的,录取联系方式一定要写正确,要是经常可以联系到你的,保持不会停机)

(五)选择批次填报志愿。

先在网页上点击"填报志愿"按钮,先选择要填报的批次,然后根据提前草拟的志愿表填报院校代码和所选专业代码到志愿栏,千万不要错栏错位。仔细严格按照流程来操作。

(六)检查核对。

院校代号和专业代号输入完毕后,点击"下一步"按钮,网上填报志愿系统将已填的代号转换成相对应的院校和专业,屏幕上会显示已填报的院校名称和专业名称。这时候,考生要阅读屏墓上的提示信息,仔细核实显示的学校和专业是不是自己想要填报的。

如果不是,或出现红色字体提示的"无效院校"或"无效专业"就说明填错了代号,一定要按正确的代号更正,要不然就张冠李戴了。如果要修改或补填志愿,可以点击"上一步"按钮,返回到填报界面进行修改或补填。(这是高考网上填报志愿非常重要的步骤之一)

(七)保存志愿信息。

检查志愿信息无误后,点击"保存"按钮,只有点击了"保存"按钮,填报的志愿信息才会储存到网报系统中;不点击的话,志愿信息就保存不了,等于没有填报志愿。填好每一个批次的志愿后,都要点击"保存"按钮,保存这个批次的志愿信息。保存好以后,再从第五步开始填报其他批次志愿。

高考志愿填报方法 篇二

1、根据专业选报。若考生对专业有明确要求,可首先选择几个比较心仪的专业,然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考生在初选专业时,首先可以考虑的是自己有兴趣、特长、优势的专业,然后看当下热点,以及就业率高的专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包括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主干课程、就业及研究领域等(了解专业内涵可通过高校的招生简章和学校招生网关于专业的介绍)。同时,要对专业的学习难易程度、专业的就业前景和薪酬待遇、学科实力、考研情况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综合考虑选择拟报考的专业后,根据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专业办学能力较强的学校。

2、根据学校选报。若考生比较看重学校、地域等因素,可首先选定几个目标院校,然后在院校内选择心仪的专业。

考生在初选院校时,应详细了解拟报考院校的基本情况,在全面了解学校的基础上,选定自己感兴趣又符合报考条件的专业。可以通过浏览高校的网站、参加高校举办的校园开放日、参加招生咨询会、在线咨询、电话咨询以及阅读《招生章程》等各种形式全面了解高校,包括:综合实力、学科优势、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升学就业、国际合作、学费标准、入校后转专业政策等诸多方面的信息。

3、兼顾学校和专业。考生首先应对自身实际情况(总分、位次、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晓自己在全体考生中的大致位置,在全面了解心仪高校和专业的基础上,在院校和专业间找个平衡点,综合定位学校和专业。既考虑高校品牌,又考虑专业的合适性。

报考志愿指南【1】高三必看!盘点高考志愿填报“七宗罪”! 篇三

“罪行一”:走马观花,不细看招生章程

不仔细阅读招生章程,考生不能及时了解院校当年的招生情况,很有可能在填报的时候填写了不在本省招生的大学或专业,填报的院校可能进行了升级或者更名等。

走马观花地阅读招生章程,也极易看错招生院校的所在地,从而做出错误的判断,如华北电力大学便有保定校区和北京校区、东南大学还有医学院和成贤学院等;甚至有时候填报了学费高昂的专业而不自知,最终录取时才后悔不已。

“罪行二”:自视甚高,一门心思奔名校

部分“学霸”“考霸”对自己的成绩非常自信,在志愿填报时只在本科一批报考一两所心仪的“名校”,将后续志愿尽数放弃。

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极欠考虑,风险很大,如果考生分数不够,没有被报考院校录取,同时也没有退路保障,只能遗憾地参加征集志愿、甚至是后一批次的志愿填报,造成分数的极大浪费。

高分低录、甚至高分不录,这是对考生的极大打击。

不可否认,“211”和“985”高校在硬件、软件上都较优越,能考上名牌大学固然是好事,但完全从“名牌”出发选高校,不考虑其他因素,特别是专业因素,则是不明智的。

更何况,“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

因此,填报志愿时,考生万万不要只考虑“名校”,犯了非“名校”不报的执念。

“罪行三”:死不妥协,专业紧俏不调剂

对于实行平行志愿的省(市、区)来说,考生在某一批次可同时填报几个院校志愿,扩大了选择面,降低了考生志愿填报的风险。

但并不意味着,不服从专业调剂也可以安枕无忧。

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位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

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

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在考生家长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报考平行志愿的几所院校时,前面的院校可以不服从调剂,保底的院校服从专业调剂。

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平行志愿只有一次投档机会,如果考生被学校提档又被退档了,也不能参加平行志愿中下一所学校的检索,也就意味着失去了这一批次的录取机会。

“罪行四”:院校扎堆,志愿没拉开梯度

同一批次中填报的志愿若都是录取分相同或相近的院校,这种志愿时非常危险的。

若是当年录取分高了,稍有差池,一个没达到所有志愿都达不到,便错过了该批次的招生;若是当年录取分低了,这对考生来说是非常吃亏的。

“罪行五”:望文生义,只凭名称定终身

志愿填报还有一个大忌便是只根据校名选院校,其结果往往南辕北辙。

在国内众多高校中,部分院校名称如师范类大学、政法类大学、财经类大学、农业类大学等从一定程度上能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但大部分院校已不能从其校名中看出其办学实力、学校特色及办学地点。

近年来,在高校合并、升格、更名时,有的学校由专科升格为本科院校,有的校名由某某学院直接改为某某大学,而更多的是与时俱进、改头换面,

将原校名中体现行业特色的。字眼去掉,趋向通用型、科技型、综合型,把原校名中的“煤炭”、“矿业”、“粮食”、“化工”、“气象”等冠以“科技”、“理工”、“财经“等吸引人眼球的热门字眼;本来坐落在一小地方,却偏偏冠个省会名。

进行志愿填报时,一定不要盲目崇拜大学的名头,而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了解高校的前世今生,即高校的历史沿革或来龙去脉,把握高校的强势学科、

特色专业,最后再比较高校分出高低,筛选出一批在自己高考分数段内“性价比高”的大学。

同样在专业的选择上,也存在着这种误区:仅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而对专业内涵不了解。

“罪行六”:刻舟求剑,照搬往年录取分

大部分考生对志愿填报和高校的招生情况都不了解,以为参照每年所发的《报考指南》填报志愿就能手到擒来,以为高校录取分数线一成不变,照搬往年的录取分数来报志愿,其结果往往不如人意。

实际上,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

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

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罪行七”:反客为主,家长包办填志愿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而且最好能进名牌大学读书。

这种愿望会在考生填报志愿问题上充分表露。

有些家长还固执得有些过分,主观决定考生的志愿,忽略考生的兴趣、爱好,导致考生和家长之间在填报志愿的问题上分歧很大,也给考生造成不小的压力。

即使考生最终尊重父母的意愿,进入不喜欢的大学入读,也未必能有动力努力学习。

在填报志愿的整个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定位是参谋,应该把填报志愿的决定权还给考生。

报考志愿指南【3】五招帮你搞定大学专业选择问题 篇四

当今时代,大学生满街走,为了在与广大优秀学子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上大学选一个好专业便变得十分必要,今天小编就给那些苦恼专业怎么选的广大学子们支一下招。

1、专业区别

选专业不能光看名字,弄懂它的真正含义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来区别,比如查看该专业所开设的课程、特殊的要求以及在未来所从事的职业等,广大 考生和父母切不可盲目地望文生义。

尤其是对一些名称非常相近的专业,我们更要想办法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

比如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公共管理,三个专业的 简称都是工(公)管,但区别还是非常大的。

2、选择院校重点专业

重点专业一般是指此专业是全国全省市或者同类专业中的排头兵,或者是一个院校中的领军专业,它代表一个专业的实力和地位。

比如,南京审计大学,一看就知道 审计学专业绝对是王牌专业,我们在高考报志愿时,虽然报重点院校很重要,但是并非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重点专业,也不是说非重点院校的专业就没有重点专业。

相反,一些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在全国也可能处于领先地位。

所以,广大考生和父母在选择专业时,在分数不够重点院校的情况下,报考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是明智 的选择。

3、专业冷热问题

往年的考生和家长总喜欢根据当前现实的就业难易、就业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情况,把专业人为地划分为“冷专业”和“热专业”。

然而,“冷”与“热”都是相对某 一时期的社会热点、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式而言的,其实专业本身并无“温度”。

广大考生和家长不要过分追求“热专业”,忽视“冷专业”。

“热”极必反,“冷” 极必“热”。

就像前几年,土木工程专业特别受追捧变成热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困难变成了冷专业,大家纷纷选择土木工程,而四五年后过去,得学生毕 业时发现,

土木工程行业变得一般啦,反而是计算机行业变成了当前热门行业,所以,考生和家长在选择专业时要有长远目标,结合自身兴趣和爱好,避免时过境迁 而供大于求。

4、各种限制条件

选专业有些是有自己独特的限制条件的,比如语种、身高、形象、性格、性别以及单科成绩等。

这点一定要注意,有的高校部分专业在招生计划或招生简章中已经有 提示哪类人员不能报考,另外,每年在高考志愿填报之前都有一次高招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体检结果和建议填报志愿,避开那些限报的学校和 专业。

这就要求父母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简章,了解招生院校报考要求,结合考生具体情况,科学填报。

5、就业领域

不考虑就业的专业填报指导都是耍流氓,无论未来是继续就业还是继读研,专业的选择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毕竟报考志愿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行业是密不可分 的,也可以说,专业就是未来的行业,而且专业是决定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一些专业名称的术语色彩较浓,很多父母和考生不甚了解其含义及将来的就 业领域,稀里糊涂地就填报了,等到入校学习后或就业时才明白,那时悔之晚矣。

所以,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志愿专业将来所面临的就业难易、工作条件、待遇水 平、区域环境等。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4篇《高考志愿填报基本指南》,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4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