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2022年高考分数线正式公布优秀6篇

发布时间:

相关推荐↓↓↓№。1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电子版№。22022高考报志愿时间是几天№。3高考填报志愿需要哪些资料№。42022最新高考志愿怎么填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国家主管部门授权的单位或实行自主命题的省级教育考试院命制;由教育部统一调度,各省级招生考试委员会负责执行和管理。差异网为您带来了6篇《江西2022年高考分数线正式公布》,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江西省六个批次录取: 篇一

1、提前批本科(7月8—12日,艺术类22日结束);

2、国家专项本科(7月13—15日);

3、第一批本科(含高校专项,综合评价录取、高水平艺术团、运动队,地方专项、苏区专项等)(7月16—22日);

4、第二批本科(含文理类、体育类、三校生文理类)(7月23—31日);艺术类普通批本科(7月23日—8月1日);艺术类三校生本科(7月26日—8月1日);

5、提前批高职(专科)(8月2—4日);

6、高职(专科)(8月5—10日)。

高招录取工作事关国家选拔培养人才,事关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事关广大考生的前途命运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招录取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依法从严治招,严格按政策办、按规定办、按程序办、按权限办,确保全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和平稳有序。希望各位新闻媒体朋友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江西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省教育考试院将根据录取工作安排,适时召开新闻发布会,请广大考生和家长予以关注。

江西省志愿填报指南 篇二

6月24日9时—25日17时:网上填报提前批本科军事类院校志愿。

6月29日9时—7月2日17时:网上填报提前批非军事类本科、国家专项本科、第一批本科(含高校专项、综合评价、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地方专项、苏区专项志愿)、第二批本科(艺术类普通批本科)、提前批高职(专科)、高职(专科),三校生本科及高职院校志愿。

两次集中填报志愿期间,允许考生对所填报志愿修改一次。每个批次原填志愿录取结束后,对缺额院校将实行网上征集志愿。

省教育考试院将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多措并举指导广大考生科学合理填报高考志愿。一是举办2022年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网上咨询会。6月25日至28日,省教育考试院共邀请了453所在赣招生院校为考生提供网上咨询服务。网上咨询会期间,考生可凭考生号(准考证号)和身份证号实名登录“江西教育网”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网” “江教在线网” “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江教在线”微信公众号、“江教在线”APP进行咨询。二是举办“高考直通车”志愿填报指导线下宣讲会。6月23日至25日,省教育考试院将组织政策宣讲专家走进南昌、宜春、上饶、抚州、九江、鹰潭等地高中学校,面对面为考生和家长解读高招政策,指导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三是精心制作志愿填报指导动画视频。省教育考试院立足考生需求、分类指导,制作了《江西省2022年高考艺术类志愿填报指导》等3个动画视频,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指导考生填报志愿,已陆续通过各大媒体对外发布。

江西2022年高考分数线正式公布 篇三

由于2022年江西高考分数线还未公布,所以小伙伴们可以参考往年的高考分数线作为参考。

江西普通批本科批次录取办法 篇四

1、普通批本科平行志愿批次录取

对纳入该批次录取的高校,按5个专业组投档顺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对专业成绩达到省统考对应专业普通批本科专业合格线、文化成绩达到对应专业艺术类本科文化线的考生, 按提前批本科平行志愿批次的对应方法录取。

2、普通批本科单志愿批次录取

将校考本科合格且专业成绩达到对应艺术类专业校考资格线(艺术类特殊专业除外)或专业成绩达到省统考艺术类普通批本科专业合格线(指认可省统考成绩的高校),文化成绩达到对应专业艺术类本科文化线,同时填报了该校单志愿所列专业的全部考生档案,进行一次性投档。当考生兼报多个专业且兼报专业对应文化线不同时,按较低的文化线投档,由高校根据江西省划定的各专业对应的艺术类本科文化线和本校录取规则择优录取考生。凡未明确录取规则的高校,须采用江西省艺术类本科平行志愿对应专业的综合成绩或专业成绩计算方法录取。

填报“专业服从”志愿有没有风险 篇五

填报服从志愿可以防止被退档,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可能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并不是选了服从志愿就一定会被调剂,只有在自己所填专业志愿不能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被调剂到同一院校专业组下的其他专业(只能组内调剂专业,不能跨组调剂)。调剂的专业不一定都是“冷门”或“不好”的,由于种种原因,有些“热门”专业没有录满,你也有可能被调剂到这类“热门”专业。

在这里想提醒考生的是,在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一定要慎重。如果自己的确对学校非常满意,而且该院校专业组里没有特别不喜欢的专业,服从调剂也无妨。事实上,很多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对院校的专业不一定都了解,某个专业暂时不喜欢,进校学习一段时间,了解了这个专业之后,又慢慢喜欢上了。但若考生确实对某个专业情有独钟,有“非读不可”的想法,为了提高专业命中率,则可适当降低院校的层次,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

高考填报志愿:别让专业选择游离于兴趣之外 篇六

一、不要让大学成为另一个痛苦的开端

一个人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关键时刻所作的选择。虽然人的一生中充满了各种选择,但关键时刻只有几步,高考填报志愿就是其中之一。

这些年在对大一新生的咨询中,最让我感觉不安的现象就是,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对所学专业完全没有兴趣甚至是反感而产生许多心理问题。有的人4年下来多门功课不及格以至于大学毕业时既没有学位证书也没有毕业证书,拿到的只是一张肄业证;极端的同学会在大一时故意让自己门门功课不及格,以让学校开除自己好回去重考大学;有的虽然强迫自己努力学习,但因为实在没有兴趣,学习成绩很一般,找工作时遇到种种新问题;另有极少同学则因为发展成心理疾病而不得不休学或退学……

其实,对有条件上大学的中国青少年而言,大学本可以成为享受学习、体验人生幸福感的开端,但结果,却因为专业选择上的错误,不仅没能体验幸福感,反而成为另一个痛苦的开端,这真是人生的大浪费。

二、热门专业并不一定等于幸福

在中国,由于资源缺乏,能够上大学的青少年有限,高考就成为现有条件下相对公平的一种选拔制度。但是,毋庸讳言,这种不考虑个体差异的教育模式所导致的最糟糕的副产品之一就是: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受到严重腐蚀,体验幸福感的能力受到严重挫伤。如果上大学后能够学习自己所喜欢的专业,那么中学期间的损失就能够得到补偿,中学生活倒也不失为一种磨炼青少年意志的机会。但是,填报志愿时的一些误区,使学生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眼前的4年,还包括将来择业以及关乎人生发展的一系列问题。

现在的父母大多倾向于要孩子选择热门专业,他们认为社会上最流行的专业就是好专业,就能够保证孩子日后就业和生活的稳定。做父母的关心孩子是很自然的,但是,且不说热门专业是否一定意味着好工作和好前程,难道有社会认可的好工作就一定会有好的人生吗?一个人如果从事着他没有兴趣的学习和工作,即使物质回报再丰厚,在世俗眼光中他的前程再远大,他也难以体验到真正的幸福感。所以,热门专业并不一定就等于幸福。

大家都知道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一件事有兴趣,能够接触、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幸福。因为有兴趣和能力,就会去认真做,把事情做好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通常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就是他的优势潜能所在,因此,发展兴趣的机会成本往往最低。所以,对那些早早表现出明确兴趣甚至能力的孩子,父母应该给予应有的尊重和支持。我在学校的咨询中发现,不少学生的天赋在父母的强制下被浪费。按照父母意愿报考的专业,成为他们生活中无边苦恼的根源,而他们消极怠工的学习态度,每学期都会有的不及格又会转换为他们父母的无尽烦恼……这样的恶性循环实在是早该停止了。

三、切勿把家长的面子与孩子的专业挂钩

很多父母把自己的面子和理想置于孩子的利益之上,这类父母最容易强制孩子认可自己看重的专业。如果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愿望一致,当然很好;如果不一致,孩子受伤的概率就很高。从大学的咨询情况看,这类学生中产生心理疾病和退学、休学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父母可能认为,现在的机会很多,即使当前违背孩子志趣作出了错误的选择,以后在选择职业时还可以加以弥补。且不说这样的设想是否容易操作,只说,仅仅是为了父母而让孩子浪费并且苦恼4年甚至更多的时间,这个代价是否太大了?

父母们都坚信自己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如果家长们能够听到那么多大学生因为不喜欢而发出的质问也许就不会那么自信了:“上大学仅仅是为了有好工作吗?”“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活着。”“我不知道人活着有什么意义?”“如果不是怕父母伤心,我早就选择了死亡。”……

任何专业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选择志愿时视野要开阔一些,不要仅仅以社会潮流为标准,因为报考时热门的专业到毕业时未必还那么热门。另外,因为热门,报的人就一定很多,这就增加了孩子毕业时找工作的难度。因此,对那些尚未表现出明显兴趣的孩子应综合分析其学习成绩、性格特点,避开那些会给孩子的学习造成太大难度的学科。

如果我们的父母能具备上述这些理念,就有可能在帮孩子“因材施报(志愿)”中对现行教育制度下未能做到的“因材施教”作出补偿,这样就可以把高考制度中的损失降到最低。

四、考生应珍惜和有效利用自主选择的机会

考生要抱着这样的信念去选择,那就是:要让大学成为自己享受学习并体验生活幸福感的开端。如果说高考制度是青少年不得不适应的环境,那么,填报大学志愿则是可以进行自主选择的第一次机会。能否珍惜并且有效利用这个机会,意义重大。

但是也要注意,不论一个高考生选择自己做主填报志愿还是选择让父母替自己填报志愿,都要准备承担相应的结果。如果你的确很了解自己,有非常明确的兴趣甚至爱好,你的选择当然就比较容易,你只需要坚持自己并且说服父母。如果你只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或者什么都不是很清楚,那么,参考父母的意见就非常重要,他们的人生阅历、他们对孩子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都可以成为你报考志愿时非常重要的资源。如果你盲目逆反,所付出的代价会很大。人对自己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那种很早就知道自己的兴趣、志向所在的幸运者是少数,绝大多数青少年都是在试错排错中发现自己的。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选择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选择自己有兴趣的专业也一样。学习时的辛苦就不用说,如果你的兴趣很偏,那么将来找工作时的困难也要考虑到;如果违背自己的兴趣,单纯以潮流为标准,那么就要准备将来有一天会因为自己过的不是想要的生活而苦恼。选择就是衡量得失后的取舍,我们永远也不可能拥有一个只得不失的选择,对此,我们也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江西2022年高考分数线正式公布》,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52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