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3篇

发布时间:

随笔是一种非常随性的文体,在随笔里面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养成写随笔的好习惯有助于发现教学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教育教学随笔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教育随笔》,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教育笔记 篇一

战胜懒惰 战胜自我我们知道懒惰是一种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缺少责任心、缺少时间观念的心理表现,儿童的懒惰表现尤为突出,在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而懒惰心理就象一个拦路虎,搬不开它,能力培养又何从谈起!

杨书诚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孩子,初到班上时,最让我们头疼的是他的吃饭问题,通过和爸爸沟通了解到,孩子在家吃饭都是大人把菜切的特别碎才吃的,久而久之,孩子的咀嚼能里逐渐减弱,每次吃饭都特别的慢,甚至对吃饭失去了兴趣,开始在吃饭上变的懒惰了。中班一学期老师们都在为杨书诚吃饭的事想尽了办法,大家都绞尽脑汁,费心费力,在学期结束的时候才稍微有了改善。到大班后,孩子们吃饭的速度提高了,时间比中班的时候要快,对杨书诚来说又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为老师们都知道他吃饭的问题,所以在吃饭上三位老师每天都是变换着不同的方式方法让他尽快吃完,在吃饭的问题上似乎不再那么难了,偶尔遇到不爱吃的,吃的慢点大家都能理解,也是尽量鼓励他吃完。但是对于其他的事,懒惰的毛病就出来了,比如:体能大循环的时候,他突然跑来跟我说:“钱老师,我不舒服,咳咳。.。”我知道他是不想运动,故意说自己咳嗽,于是我跟他说:“爸爸说你身体挺好的,刚打了电话的,去吧,和大家一起动起来。”听了我的话很不情愿的跑起来。还有一次,大家起床后洗完手都在拿水果吃,只见杨书诚坐在椅子上动也不动,我让他去拿水果吃,他又故作生病的状态说不能吃,在我告诉他他没病后才慢吞吞的把水果拿到位置上吃,吃到大家都开始玩自主游戏了还没吃完。懒惰的孩子明明知道某件事因该去做,甚至应该马上做,而他却迟迟不做;或即使做了,也总是表现出无精打采、懒懒散散、拖拖拉拉,做事不积极、不主动、不勤奋。懒惰的人常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经常会发现,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的总是那几个孩子,而更多得人懒得动脑筋思考问题。他们心理在想:反正我不举手,也有别人说出正确答案,自己懒得动脑筋。这种依赖别人的心理,只会使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

在一次杨书诚值日的时候我请了值日生帮忙搬桌子,杨书诚很开心的过来帮我忙,因为他个子比较小,桌子的重量对于他来说抬的太吃力了,于是我请他休息,并告诉他:“因为你没有好好吃饭,不吃水果坚果,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才会长不高,因为没有足够的运动量,肌肉没有力量,你才会抬不起来桌子,为什么总是请左小北和张莫涵他们,是因为他们吃饭特别棒,身体吸收到足够的营养,而且每次吃完有很多可以玩自主游戏的时间,他们也特别热爱运动,所以肌肉又力量,能轻而易举的抬起桌子。”自此以后他很积极的参加每一次的户外运动,每天下午的水果都很快吃完了,吃饭的速度都提升了不少。

当然一次的说教没有太大的用途,但矫正懒惰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家长和老师采用一些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的途径和方法,对他们进行持之以恒的教育,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的方法以强化效果,比如孩子又进步了,家长或老师就在墙上贴上一面小红旗,以示鼓励。只要持之以恒,孩子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懒惰,是成功的绊脚石。在充满挫折的人生道路上,懒惰的人习惯于等、靠、要。从来不想去求知、发明、拼搏和创造。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只有勤奋、刻苦、好学、上进、朝着预定的目标孜孜以求的人,才会到达光辉的顶点,为此从儿童时开始,就要努力克服懒惰的习惯。总之,懒惰是一个人成功的大敌,战胜懒惰,战胜自我,才能不断前进。

钱晶晶 大三班

2021年11月

教育的随笔 篇二

偶然间,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爱是最好的老师》,感觉不错,文章是这样的:

许多年前,有一个叫约翰霍普金的教授给他的毕业生布置了这样的作业:去贫民窟,找200个年龄在12岁到16岁之间的男孩,调查他们的家庭背景和成长环境,然后预测他们的未来。

那些学生运用社会统计学知识,设计了问题,跟男孩们进行了交谈,分析各种数据,最后得出结论:那些男孩中有90%的人将有一段在监狱服刑的经历。

25年后,教授给另一批学生也布置了一个作业:检验25年前的预测是否正确。学生们又来到贫民窟。以前的男孩都已经长大成人了。有的还在那里住着,有的搬走了,还有的已经去世了。但最终学生们还是与原来的200个男孩中的180个取得了联系。他们发现其中只有4人曾经进过监狱。

为什么那些男孩住在犯罪多发的地方却有这么好的成长记录呢?研究人员感到很纳闷也很吃惊,后来他们被告知:有一个老师当年教过那些孩子。

通过进一步调查,他们发现75%的孩子都是一个妇女教过的。研究人员在一个退休教师之家找到了那个妇女。究竟那个妇女是怎样把良好的影响带给那些孩子的?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那些孩子还记着那个妇女?研究人员迫切地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不知道,妇女说,我真的回答不了你们。她回想起多年前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情景,脸上浮起了笑容,自言自语地说:我只是很爱那些孩子。

爱是一个生命喜欢另一个生命的情感、是一种平等关系、是整体接纳、是无条件的、不求回报的,这样的爱才能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并深刻地影响他们。当孩子体会到我们的爱时,他们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馈给我们,即使我们不能满足孩子的物质愿望,他们依然会爱我们。因为,这时他们已经知道,他们拥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礼物,那就是远比物质更值得人珍惜的--真实的爱。

我们在工作中,给予孩子无限的爱,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长的幸福,才能让家长心存感激,也许我们在工作中有过份的举止,有过激的言行,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伤害,给家长带来了不良的影响。

爱是一笔无形的资产,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对别人付出爱,才能得到更好的回报。不要把爱的方式当作爱。而给他们真实的需要,真www.chayi5.com正的爱!

大班的教育随笔 篇三

队列练习是指全体幼儿按照一定的队形,做协同一致的动作。队列队形练习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组成部分以及大型体操表演的重要内容。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能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培养幼儿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优良作风。在体育教学中合理的队形有助于有效的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的教学中提队列队形的练习,似乎有孛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在提出搞队列队形练习的时候,我也有类似担心。孩子适合搞队列队形吗?什么样的队列队形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呢?带着种种疑惑,尝试着给不同的一些简单的队列队形。随着教学的深入我们惊奇的发现,在幼儿队列队形练习时,大大出乎我们的意料的是对于一些复杂的队列队形照样幼儿记得毫不含糊。在队形队列活动中,我们各班用得最多的是口哨。但在使用口哨时,却又一次的提醒了我。口哨的有效利用,在这一次队形队列活动开始之前,我先征求了孩子们的意见,他们想怎么变换队列,想用什么样的口哨声代表什么意思,在演练过一次之后,我们去户外进行实践,效果很快出来了。当我吹第一声长长的口哨的时候,表示集合,连吹两声长长地口哨,他们知道要开始跑步了,当绕着我跑跳走交替进行了二圈之后,我会再吹四声,并用手指做出数字“四”的样子,这时他们就知道他们要走成四路纵队了。口哨不停的吹出“一、一、一二一”的节奏,他们就会不住的踏步,两声短短的口哨急促出现,他们明白要“立定”了,整齐划一的停脚,像个小小的解放军一样,精神饱满、满脸微笑。随着音乐,我吹出一声长口哨,并且手指划一个大圈,他们知道要走成一个大圆圈,我会带着第一队的排头先走,后面的幼儿一队接一队的走,在行走的途中,我会用手势告诉他们这个大圆圈走得好还是不好,好的时候,我会竖起我的大拇指,告诉他们我的高兴,不好的时候,我会用手势“说”出,是你们的圆走得太大了?还是走得小了?请孩子们及时调整,并且在走路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发出些口令,让孩子们知道怎样走路才有精神,小手摆起来,小脚踏起来,抬头挺胸就有精神了。随后,又是两声长长的口哨,同时我会在空中划出两个圆圈,孩子们马上开始又一轮的队形变换:一个圆变成两个圆。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听着我的口哨声,看着我的手势,进行着队列的变化。我不用大声的说什么,安静的情况下,一样可以做得很好。偶尔也会用简短的语言告诉他们,“你们走得真棒,真不愧是大班的哥哥姐姐 !”。口哨的有效使用,省去了我在他们行走过程中不断的语言提醒,在一个他们相对可以自己做主的“环境”下,不受干扰的完成户外早操活动的开端,才能达到愉悦身心的目的。同样,四声急促的口哨声后,孩子们马上在队长的带队下还原成四路纵队的样子开始准备做操,动作很迅速。早操结束后我一一摸过所有的孩子的脑袋,然后问他们,对自己这次变换队形感觉怎样?孩子们纷纷告诉我他们的感觉,归根结底是他们认为这次比上次走得好,而且没有谁到处乱跑,非常地有序,说:“我觉得我们好能干”,孩子们一致表示都感觉到自己长大了,能干了,越来越像大班的哥哥姐姐了,觉得非常的自豪。在活动中,我只是孩子活动的引导者,从整个队列的变化,到口哨的设定,都有他们参与其中,我只是在他们做得不够好的时候,用我的口令与口哨提醒他们,使他们不断的调整,达到自己去控制自己的行为的'目的,既锻炼了身体,又使户外活动的心情变得很愉悦。

队形队列活动,本着让孩子锻炼身体,发展四肢的协调性,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但是,教师应该先了解到,体育锻炼首先它应是能够让孩子感受到快乐的活动,因此,在活动中充分让孩子自己做主,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调整,培养自己是主人翁的意识,不受成人的干扰,能够独立地凭自己的意思行动,做得不够好时,又很乐意接受来自成人的帮助,这一切,让孩子们兴奋不已,这“快乐”的定义首先已达到。同时,在参与这整套的走步运动中,整齐划一的行动,让幼儿感受到了美,体验到了集体的力量,学会了朝着同一个目标去共同努力的合作精神,并且,由“劳动收获”而从心里觉得自己非常的能干,产生自豪感,情感态度也得到了培养,在讲述自己的想法时,语言表述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再来,与别班幼儿进行比较时,又会适度培养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本来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喜欢与人比较,喜欢竞争的活动,当有这种在全园小朋友面前表现的“机会”,就连是平时在班上表现不那么出色的孩子,临场时都会好好表现的,目的就是为了争荣誉,获得老师的赞赏,这些充分体现了这个年龄段幼儿的特点。

或许我的措施并不是特别的好。但是,我觉得只要抓住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在处理的同时选择不同的策略,各种体育活动都可以开展得非常有效。记住,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

所有的幼儿园老师都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带幼儿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我也不例外。每次当我在进行着这样的活动时,我都在想,在把幼儿带出去后,怎样能够放得出去,又较好的收回来,但是又不违背幼儿的体能需要,使幼儿保持愉悦的心情呢?为了使孩子每天达到二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保持孩子的体能需要,这段时间幼儿园进行了非常频繁的户外体育活动,这让我又更了解了我班的孩子多一点,同时,也思索着这样一个问题:我所做的任何教育措施能不能够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能不能够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我班幼儿平均年龄在五到六岁,属于身体素质发展较好,但是,独立意识开始形成却又不能很好控制自己行为的年龄段,因此,只是带出去活动,他们跑得一些比我快,跳得一定比我高,笑得也一定比我舒畅。孩子的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在思考着,怎样将孩子放出去容易收回来也容易,又能让他们愉快身心呢?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教育随笔》,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316 5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