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研究论文【6篇】

发布时间:

职业教育论文:职业教育的政府主导职能分析03-2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6篇《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一

为适应我国产业升级对劳动者综合素质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除要加强基本学科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外,还应重视学生的应变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的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基础是学生情绪智力的提高。

一、情绪辅导的意义

情绪辅导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内容是提高学生的情绪智力。情绪智力是个体对于自己与他人情绪的察觉、了解、推理、判断、表达、调节、激励与反省等能力,融合了情绪与智力的需要,情感智力可帮助个人知觉、了解、认知各种情绪,也可用于调节、激励与反省自己与人的情绪状态与效果,有助于个体营造积极的情绪生活和人际关系。

当代职高生身心尚未成熟,各方面正待充分发展之际,往往不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也不能精确评估、觉察别人的情绪反应,更难反省调节情绪进而促进情绪和智力成长。

因此,加强情绪教育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需要和重要途径之一。

二、情感教育的功能

1.情感教育能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学生在不同的情感状态下学习,其学习效果是不同的。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教师按一定的培养要求,进行有目的的施教活动。情感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情感和智力素质的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要求学习、追求知识与发展智力素质的心理需要,使他们的学习潜能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情感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迅速成熟的时期。他们在理想、志趣、情感、意志、思维方式等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但由于家庭背景、社会经历、文化素质各不相同,个体思想又存在很大差异,整体上呈现多样化的特点。情感教育通过对理想、世界观的教育,有助于满足个性发展。情感教育能使学生不心浮气躁,具有理性,有坚强的毅力和意志,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应变能力。

3.情感教育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在校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有较强的体能;心理上比较年轻;有丰富的情感,正处于心理发育发生重大转折时期,周围环境的种种不良因素可能影响其身心的正常发展。情感教育更多是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善待他人,处理好人际关系;能引导学生正确观察他人和社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形成理解和分析情绪的能力。

4.情感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每个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根据调查,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焦虑、抑郁、消沉、自卑、沮丧等心理障碍症状。情感教育通过让学生在教育中获得正面、积极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一种完整理解和认识。有效的情感教育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意义,尤其是健康心理对学生、工作、生活的重要作用,自觉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实现情感教育的途径

1.实施情感教育必须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课堂教学仍是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可以通过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教育,甚至是技能教育,从不同方面发展学生的情感,把情感教育的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其一,用教师的情绪感染学生。教师以积极饱满的热忱、健康良好的个性形象投入教学中,重视运用自己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以达到控制学生情感的目的。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一种无声的教育和感染作用,在教学中要恰当地加以把握。

其二,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教师要深挖教材情感教育的因素,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唤起他们潜在的情感意识,达到对其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其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乐学的积极情感。课堂教学中提出适度的问题,变换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保持有效的注意,并通过积极的思考,从中体验求知的快乐,这样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其四,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希望成功是每个人的一种心理需要和内在本性,教师根据学生个性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满足,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学生的自我价值得到肯定,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

其五,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提升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学生乐学的积极情感充分释放出来,以推动学习的进步。

2.发挥教师是情感调控的主导者的作用

教师的情感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开发学生的智力,转变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应当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情感作用,以此来陶冶学生、感化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营造良好的校园教育氛围

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对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炼意志、塑造自我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丰富的校园文化、良好的人文教育气氛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迪,情操得到陶冶,素质得到提高,精神得以升华。情感教育更依赖于日常真实生活的情境,学校要创造一个关注情感的人际之间、教学之间、课内外之间和谐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获取各方面知识。

4.充分发挥学生是情感教育活动的主体功能

在情感教育中,学生是主体,必须做到发挥内省作用,实现自我教育,达到内因与外因的有机统一。自我教育是发挥情感教育功能的重要环节。职业学校情感教育在发挥学生内省作用的同时,应加强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引导,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实现在教育过程中的自觉修养,达到知行统一。

生命的诗篇即是生活点点滴滴的结晶,而人类科技、文明与智能的火花也是在日常生活中孕育发生的。过去一味强调IQ(语文、逻辑数理能力)的重要性,造成许多人成为“IQ巨人,EQ侏儒”,以致自我概念模糊不清,不能调适外来压力,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因此,在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家庭、学校、教育主管部门要步调一致,积极推进,培育全面发展、身心健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二

摘要:就如何结合互联网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打造中国一流的高职院校与用人企业的衔接平台展开研究,以期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学生毕业即就业,为广大用人企业量身培养各类熟练的技术工人为目标,从而解决我国结构性失业难题,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助力经济转型腾飞,努力让学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关键词:职业教育;互联网+;校企合作;就业

一、课题背景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连续多年作为中央文件主要内容,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制定和颁布,明确了我国今后十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通过对这四项任务的明确,直接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从“纲要”中可以看出,无论是在生源保障还是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国家对职业教育可谓倾力支持。而如何有效实现生源、学校、企业三者的有效交流与无缝衔接,是全面贯彻落实“纲要”的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依托社会现有培训机构和企业,在已有培训经验和人力资源构建的基础上,借助互联网这一有效媒介,下游通过吸收广大职业院校确定性生源客户群,建立包括其健康状况、兴趣爱好、求职取向、理论技术水平以及实行情况的数据库;上游通过行业趋势分析以及企业选人用人需求建立企业客户数据库。以有效沟通和满意服务为内容,构建并做大做强校企合作这一大型平台,促进我国职业发展并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技能型、实用型人才。

总之,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为公民自立于社会,实现体面的劳动、有尊严的生活提供了可能。随着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发酵和深化,世界已然进入了大调整、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同时,我国的改革发展进入到深水区即全面攻坚阶段,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升级产业结构,已成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前转型时期,职业教育所承担的责任,远远不止于塑造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了推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任,直接关乎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正基于此,以互联网+思维为重要催化因子,尽快开辟并逐步完善富有中国特色校企合作模式,实现高技能人才的不断涌现,实现产业升级换代,并通过有效沟通和衔接,最终建成实现求学求职生源、职业院校、用人企业三者之间良性互动的综合平台,助力经济腾飞不仅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更是当前时代和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互联网+思维的应用途径

互联网思维应用非常广泛,现行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通过互联网构建国家、省、学校三级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体系。国家级资源主要面向专业布点多、学生数量大、行业企业需求迫切的专业领域;省级资源根据本地发展需要和职业教育基础,与国家级资源错位规划建设;校级资源根据院校自身条件补充建设,突出校本特色。研制资源建设指南和监测评价体系,在保证公共服务基础上鼓励围绕应用成效展开竞争。探索建立高效率低成本的资源可持续开发、应用、共享、交易服务模式和运作机制。第二,应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促进泛在、移动、个性化学习方式的形成。在现场实习安排困难或危险性高的专业领域,开发替代性虚拟仿真实训系统;针对教学中难以理解的复杂结构复杂运动等,开发仿真教学软件,推广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第三,推进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相关标准;加快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消除信息孤岛;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依据,办好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依托互联网建立快捷有效的沟通渠道,譬如以创建微信公众平台、建立QQ群、职业教育博客等方式重点从择业就业、子女教育、大学生发展等发面撰写相关文章,提供专业就择业就业服务等多种途径吸引用户关注,发展个人会员。初高中、大学校园为主要推广地点。广大学生及家长为受众群体,确保生源保障。本机构负责对会员提供兴趣职业匹配测试,择业就业义务咨询,)www.chayi5.com(大学生心理及发展规划指导,确保广大家长和考生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以广大个人会员为资源为基础,根据会员不同的性格和职业倾向分类建设数据库,同时借助相关企业界资深人士大力发展企业会员,建设企业会员数据库。逐步实现求学、求职者数据库与用人企业数据库的无缝衔接,通过与各类会员企业达成合作意向以及签署人才定制培养协议,结合企业发展需要,量身定制所需人才标准和具体人数,订单式委托培养。企业为会员院校提供实训基地及相关专业理论指导和技能培训。专业机构负责保障寒暑期实训基地和学员双向保障,并提供个人会员相关资质证书考录培训和报考服务,确保会员百分百取证、如期毕业。以生源保障和就业保障双向保障逐步与各大职业院校接触和合作,发展职业院校会员,和会员院校展开合作,以相关会员企业人才订单为基础,定向委培学生。职业院校专门开设相关专业和班级对入学学生专业化、系统化培养,让学生实现以兴趣求学、以专业化定向培养推学,以毕业即就业促学,真正做到术业有专攻,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三、讨论

借力互联网平台和社会商业力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国民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是一个长远的课题,可以说,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首先,如何建立互联网平台仅仅停留在概念上,内容和形式都需要摸索和完善。单纯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模式应用到职业教育中可以说既缺乏市场吸引力又没有成熟的技术模式,如何丰富互联网平台内容,以内容吸引受众,以服务创造价值,如何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建立起学生、学校、用人企业的联系,从而在职业教育领域建立并使用互联网平台是要面临和解决的首要问题。

其次,职业技术教育方面重视程度和全民认同感较低,如何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科教强国的必要举措这一理念深入人心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尽管国家把职业教育放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但是政策的具体落实需要很长的时间,以中招和高考两次考试为例来说明,尽管政策提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实行分流制度,现实中能够主动实施的地方寥寥无几,教育部门、高校、学生家长依然把高考作为一切工作的指挥棒,如何让职业技术教育深入人心,让广大群众认同技术人才是一个亟须解决的课题之一。

再次,中、高等职业院校数量不够,质量参差不齐。一方面,按照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要求,职业院校学生和高等院校的学生比例逐渐要接近1∶1,现实的情况是高校数以万计,而且年年扩招和新建,职业院校本就寥寥无几,部分职业院校仍然把升级进本作为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可以说如果严格执行中招和高考招生政策,分流的广大学生将无处求学。另一方面,现有的职业技术院校教师队伍严重不足,很多职业院校通过外聘临时工作人员虽可缓解人手不足,但师资水平尤其专业水平与用人企业和社会需求相去甚远。如何大力发展职业院校规模,提升职业技术院校师资力量和专业水平同样不可忽视。

最后,始终要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仅仅只是一个媒介、一个催化因子,吸引学生前来求学的最有吸引力的核心是就业。一是如何对接用人企业,依托企业发展目标和制定和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是职业院校的重要使命,能够吸引企业加盟甚至投入的绝非仅仅是互联网和一些可有可无的数据。二是实实在在的人才储备,依托互联网助力拓展招生规模,建立学生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学习成绩以及求职意向供企业参考是必要的,但如何立足院校自我力量借助企业相关的实训基地和专业技能培训指导在学制内尽可能多的培育合格的人才依然是职业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技术推动发展、质量决定生命不仅仅适用于企业发展,同样适用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xx.

[2]李歆。关于高职教育教学创新的对策建议[J]。职业教育研究,20xx(04)。

[3]王宇东。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xx.

[4]殷英。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xx.

[5]潘利群。关于推进高职院校与企业战略合作的探索和思考[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4)。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三

20xx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xx-20xx年)》,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正式制度规范运作的体制保障,但非正式制度环境对职业教育的负面影响仍然存在,是目前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现实困境。

一、完善升学导向及就业机制,解决平等地位认同问题

长期以来,社会上存在对职业教育的非正式制度歧视问题。文化因素、传统人才观、择业观促使职业教育成为高考正式制度下学生和家长的末位无奈选择,又使就业市场化背景下人力资源配置对职教毕业生冷漠排斥。首先,从升学角度看,由于正式制度将高等教育院校依据教育质量、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文化及学术影响力等指标对其进行了绩效标准化等级划分,造成高校人为的“名、优、中、差”三六九等现状。无论学校还是考生家庭都普遍看重选择高层次院校,首选国外名校(高考制度外),国内名校及“211”“985”院校次之,再次二本,至少三本,紧后才会心不甘情不愿的考虑高职高专或技校等中等职业学校;其次,从就业角度看,顺应传统观念的嵌入式影响,用人单位的人才观产生连锁性扭曲,偏重学历文凭又要求能力水平,尤其强调第一学历是否为“211”“985”院校毕业,二本、三本和专升本学历成为人才市场选人用人的底线,高等院校的专业技术人员聘用标准更是高至要求博士、硕士研究生学历,对海归博士更为青睐。相比之下,职教毕业生鲜有平等竞争就业机遇。由于传统观念、文化影响等非正式制度层面的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的非正式制度歧视,只能从改革完善正式制度设计入手,在制度安排上营造普通高校和职教院校平等地位认同的社会环境。一是深化招生制度改革,适度扩大职业教育院校数量和办学规模。探索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考试多次选择人生定位和发展坐标、普通高校、高职院校间学分转换、学历互认的运行机制,改变“一考定终身”现状,建立职业院校分类招考或注册入学制度,拓宽终身学习通道。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成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的主流意识形态;二是构建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机会均等、竞争公平的就业平台。除专业性较强的技术岗位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不应设置学历层次、毕业院校等附加条件,为职校毕业生让渡一定的就业制度空间;同时提高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薪酬待遇和社会地位,在正式制度安排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通过接受职业教育让从事技术技能岗位工作成为人们就业的新追求。

二、强化职教功能,明确市场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

伴随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职业教育在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上也实现了同步增长,但普遍存在职教功能弱化、单一化和办学质量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为非正式制度作用下的三种异化现象:一是职教功能异化。普通高校扩招衍生了职教院校的生源保障危机,高职高专院校为保证生源,降低录取标准,成为承接大量未能升入普通高校考生的载体,一旦出现生存发展困境,职业院校多会选择联合升本或与普通高校合并等“转型”方案,造成办学定位与市场需求脱节;二是办学形式异化。职教院校仿照普通高校办学形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培养目标等方面缺少办学特色,造成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混淆同一化。职教院校为了满足就业导向争相创办热门专业,结构趋同、专业趋同现象普遍存在。三是培养过程异化。由于经费、师资、相关实训基地和设备的限制,造成职教院校对在校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缺失及专业化、标准化程度低的现状,客观上形成职校毕业生低分低能低素质的整体社会形象,使学生难以适应经济结构多元化、市场需求多样性的现实需要。改变这种局面需要通过深化改革,创新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使之能够克服非正式制度的异化影响,当前应重点解决两个问题:首先,改革职业教育体制,科学界定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应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构建相对独立的职业教育体系。其市场定位是使受教育者获得某种专业职业技能,毕业后能够熟练掌握相应的技术和技艺,成为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更好的服务于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需要。要打破现行的职业教育只有专科教育的单一属性,在学制、专业设置上突出实践性和技术性的鲜明特色,形成专科、本科、研究生教学体制相衔接,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体制相统一的独立体系,拓宽学生职业生涯选择的宽度和上升渠道,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坐标更具吸引力、影响力和凝聚力;其次,改革教学内容和手段。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应突出专业技术技能特色,在具体课程选择上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立足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设置专业课,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实行动态调整,改变几十年一贯制的传统做法。在教学手段上更多的应用实践教学、具体操作,在校期间更多的举办专业技能竞赛,并把成绩纳入学分累积和就业指导,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适应市场需求能力。

三、培育多元主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始终存在办学机制不活、培养模式僵化的问题,国家特定的教育机构是职业教育的单一主体。在现行的高考制度安排下,职业院校接收的都是未能进入本科院校的生源,不分兴趣爱好,只按照学校设置专业统一编班,沿袭理论教学、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造成教学活动与社会实践相割裂,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特别是在教育经费来源上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在办学主体和资金来源单一的双重制约下,僵化的办学机制、滞后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手段,加之职校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不高,致使职业教育教学效果欠佳,市场活力匮乏。针对这些弊端,应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从三个方面对职业教育的现行办学模式进行制度重构,以规避非正式制度负面冲击下的正式制度设计缺欠:一是通过培育多元办学主体,创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引入以企业为主导的市场配置职教资源的办学体制,推广校企合作双主体参与办学模式。如参照德国国家立法引导、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以企业投入和社会投入为主的办学资金筹措模式。课堂教学和实训基地操作并重,使学生获得相关行业从业的实用性技能。通过实行订单式培养,宽进严出,以学生在校学习成绩和专项技能为依据,推广“对号入座”就业导向,使职业教育和市场化竞争紧密结合,以高质量应用人才满足企业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二是拓宽职业院校师资来源渠道,要打破现行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编制的局限性,探索客座教授、企业师傅和“双师型”专职教师三位一体的职教师资构成,其薪酬福利除教师工资外,还可享受企业提供的津贴等,从而确保优质职教师资资源通过市场机制优化配置;三是培育职业教育文化,营造良性非正式制度环境,把职教文化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前,迫切需要把培育大国工匠精神作为职教办学方向,使精益求精、务实创新成为职教文化的核心理念,让具备职业技能和创新本领的职教学生同样可以实现个人价值的理念深入人心,使职教毕业生能够获得职业尊严、社会认同。

四、职业教育立法应考量非正式制度因素

欧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都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在办学投资、学校管理、就业导向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以法律的强制性约束各项职教措施贯彻落实。国外职业教育成功实践表明,完善的立法是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从我国实践看,职业教育立法制度设计方面仅有一部笼统《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9月实施),针对性、操作性不强,尽管此后在正式制度安排上陆续出台了一些政府规章及地方性政策,但缺乏系统性和制度衔接的严谨性,而且政府规章和地方性政策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力,致使一些政策出台后束之高阁,形同虚设。特别是在职教投资渠道、管理机制、就业指导方面,由于缺少法律规范,使职业教育游离于高等教育体系之外,整体发展能力和潜力远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职教毕业生成为不受待见的求职者、打工族。在相关法制缺失的背景下,职业教育行政化人治结构特征明显,亟需用依法治国理念促进职业教育制度重构。完善职业教育立法,应立足职业教育的市场定位,着眼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提升国民整体素质,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培养技术型、应用性人才,突出实效性、针对性和职业教育行业整体发展的规范性。由于现行体制受非正式制度环境的负面影响较多,在立法层面对职业教育进行正式制度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量消除非正式制度因素惯性作用的影响。通过建立国家扶持性法规条款,对参与、支持职教事业发展的企业、社会组织给予褒奖,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形成支撑其发展的法律结构和长效化激励引导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非营利性行业组织发展,发挥其沟通衔接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的中介桥梁作用;保障职业教育投资稳定增长、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进入职教领域,培育多元办学主体;推进职教领域去行政化,细化依法治校、依法治学法律法规;增强教学环节专业技能性、实践性、开放性;加强职教文化建设,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社会人才观的转变和认知提升;建立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互融机制,拓展职教毕业生就业渠道和上升空间。制定便于操作者执行、管理者考评和社会公众监督的法规条款的同时,依据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职业院校的发展特点,还应出台适用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具体实施细则。

参考文献:

[1]邢晖,李玉珠.职业教育法重要问题修订意见的调查[J].教育与职业,20xx(19):76-78.

[2]豆晓红.从比较法角度谈我国《职业教育法》之完善[J].当代职业教育,20xx(2):94-96.

[3]欧阳恩剑.试论我国职业教育法的基本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xx(16):68-71.

[4]琳达克拉克.职业教育:国际策略、发展与制度[M].翟海魂,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xx:1-224.

[5]王义智,李大卫.中外职业技术教育[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xx:1-1329.

[6]王湘蓉.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特点及启示[J].现代企业,20xx(1):58-59.

[7]黄福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变化和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xx(3):9-20.

中职教育如何实施工匠精神论文 篇四

中职院校是我国技术人才主要的培训基地。要实现工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广大教师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和认知工匠精神。同时,根据工匠精神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应的教学体系,不断优化教学策略,将工匠精神完美融合到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

一、中职机电专业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

工匠精神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在不断完善和创新。想要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师们首先需要确立现时代中工匠精神的内涵,保证学生形成与时俱进的精神,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中国古代时期,工匠水平在世界上处于极高的地位,如鲁班、卖油翁等古人将工匠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自己的专业工作上不断精益求精,同时加上自身对作品和大自然的感悟,创造出伟大、先进的古代科技文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逐渐与世界接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变化,工匠精神的内涵也逐步发生了改变。现代工匠精神的内涵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精益求精的创新精神。如今,“中国制作”成为一个流行词语,技术人员需要对自身的技术不断创新、精益求精,为中国打造自身独一无二的品牌。第二,实事求是、忘我工作的精神。一丝不苟的执著精神在各行各业中不断促进工作人员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培养,保证工匠精神与时俱进的时代内涵,进而确定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二、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在中职机电教学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过程主要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在一定的程度上抑制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教师需要详细了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弥补工匠精神培养中的不足。第一,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缺乏工匠精神培养的氛围。教师在工匠精神培养的过程中,以自身或者相应的同学为学生学习的榜样,逐渐形成一种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习惯,逐渐领会工匠精神的内涵,对机电专业技术不断精益求精,整体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第二,缺乏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和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其中学生难免会遇到相应的问题和误区,教师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关心,进而不能够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促进学生的工匠精神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第三,对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呈现出不重视的情况。在现代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重复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熟练地掌握机电知识的本质,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中职机电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方法

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以工匠精神作为学生学习和提高的目标,引导学生对传统的机电技术进行创新和完善,引导学生带着目标来进行学习和探讨,逐渐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来保证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效率。第一,教师不断创新和完善自身的教学理念,确定工匠精神培养的内容。在机电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不同的情况,设计出不同的职业规划,引导学生将自身的技术精益求精,同时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落实工匠精神培养的教学任务。第二,形成具有工匠精神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培养自身的工匠精神。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做的事情,不断分析、总结和规划,促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严谨、一丝不苟的习惯,进而引导学生将其运用到机电知识和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表现情况开展科学性的评比,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动力,同时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相应的教学项目,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整体性地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总而言之,在中职机电教学过程中,广大教师应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提高对工匠精神的认识,逐步引导学生对工匠精神的内涵理解,并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培养出越来越多的高素质、高技能的技术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五

一、构建科学的考核制度

受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的影响,我国职业计算机教学中依然以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考核为主。而忽视了对其实践能力的考察。针对这一现状,计算机教学必须认识到实践操作的重要性,将实践与教学理论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计算机考核制度更加合理,具体操作可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计算机思维进行考核,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计算机教学的目标,安排不同难度、不同方式的计算机考核。给予学生的正确的评分,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解决。科学的考核制度有助于对学生做出客观的评价,与实践的结合帮助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得以提高。

二、计算机教学方法的优化

教学方法是计算机教学效率的提高,对于职业教育学生来说,其能力、兴趣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能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目前,职业教育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也为了自身的稳定发展,已经开始重视计算机方法的创新。形象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形象教学法的应用

形象教学法目前在职业教学中应用较多,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这是由于职业学生多数未参加过高考,基础水平较差,对学生存在抵触心理,因此提高其兴趣十分重要,通过形象教学法,将计算机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通过图像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并且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实际上职业学生接触计算机的时间反而较多,只是其将大部分时间应用于电脑游戏上,这是其对计算机存在的唯一兴趣。学校应抓住这一特点,在计算机课程设置时为其安排娱乐性质的教学方式和内容,给赋予学生更多的操作机会,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计算机学习的乐趣。并且通过一些趣味的计算机内容使学生降低对计算机游戏的沉迷程度。同时培养学生对更高的计算机知识探索欲望,提高职业教育学生计算机教学效率,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

(二)操作实践法的应用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是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根本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尊重学生思想的前提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学生应获得更多的操作机会。基于此,校方应增加计算机基础设备投资,为每个学生提供计算机上机操作机会。减少枯燥的理论讲解,教师将基础理论形象的讲解给学生,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实践证明,将教师演示与学生演练分开有利于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三)提高职业教育计算机师资力量

教师综合水平的提高也是计算机效率提高的关键。针对目前职业院校计算机教师的水平,应对其进行适当的培训,可通过在职培训或者为其提供国外留学的机会。使教师了解职业计算机教育的专业分布特点,了解学科特点,从而树立正确的计算机教学理念,提高对计算机教学实践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学手段选择上都能做出合理的分析。使职业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得以提高。另外,在计算机教师招聘上,应致力于选择综合素质较高或者具有潜力的计算机教学人员,提高计算机师资整体水平。

三、总结

计算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提高,同时学生选择计算机专业的几率增大,这也是其在就业时面临巨大的压力。只有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才能够使其适应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实践的操作是学生生存之本,因此对于职业教育学校来说,应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致力于提高教学效率。

职业教育的论文 篇六

摘要:从我国教育改革开始,素质教育就成为了发展的主旋律。同时,职业技术教育自十一五规划纲要开展以来,发展迅速。在我国为更好地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社会背景下,如何理解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真正内涵,如何做到将两者更好的结合起来实现双赢,素质教育对职业教育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些便是本文的主要讨论焦点。

关键词:素质教育职业教育重要意义

1素质教育

教育乃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人才强国需要教育的不断深入改革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深入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教育的水平和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党和国家从实际出发提出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贯穿与一个人学习的始终,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将人才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市场需求相结合,提高学习者的基本素质,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习者的健全个性,这种健全的人格培养方式不仅仅注重学习者的理论和身体发展,更注重学习者心理素质的培养,内在和外在素质的结合,让一个人形成自己特有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了保障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国家建立了相应的教育激励机制,这个引导的机制主要包括导向环节、评价环节、分配环节和反馈环节这四项,具有全员参与、基础培养、关乎未来发展的全面性特点,素质教育立足于基础教育,同时并不与应试教育相违背,将基础教育、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统一起来,融合进一个人学习的始终,相互配合发展,对于二十一世纪这样一个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社会来说举足轻重。当学习者的素质教育培养到一定的时间段时,职业教育将会站上历史舞台,培养一个劳动者的职业素质。

2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也被称为职业技术教育,他的建立主要是为了让参与者获得参与职业或者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相关知识、技能和技能到的培养,最常见的就是劳动者入职前的职业培训,这已经成为了每一个劳动者踏入职场必须要走的道路。职业教育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产物,它注重培养劳动者或者学习者的实践参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立足于现实提高劳动者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的教育。与素质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培训所需要的时间短,现如今的市场体系下每个企业都已经有了自身比较成熟的培训体系,而且职业教育满足市场需求所以投资高,短期见效,具有适应性、中介行、个体性、历史性、实用性等特点,因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我国的素质教育发展迅速,在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自20xx年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20xx年及20xx年,尽管国际金融风暴使许多人就业困难,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仍没有回落,分别高达95.77%和95.9%,我们的身边职业学校大量出现,学校和企业相结合,实习和工作相结合,实用性强等都是职业教育近年来发展迅猛的主要原因。从以上的描述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素质教育除了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脉相承外,更是于时代、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职业教育的提高在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将会是学习者提高技能,掌握综合技术,获得知识的同时与社会相结合,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3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

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贯穿于一个人生活的始终,职业教育需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在职业教育中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切实落实素质教育,这对于解决许多职业学校学生身上素质不健全,职业道德不够全面等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将两者融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推进职业教育的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添加新的活力和生机。

3.1学校与企业改进职业者的培养模式

目前的职业学校大多实行校企合作,培养专业的人才,在职业教育中推进素质教育,就要对人才的培养方案进行改进。学校和企业可以深入的做调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将学生的日常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将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尤其是可以请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的课程设计,将两者教育的结合实现培养出爱岗敬业、高素质和高级能的人才。例如,假设一家化工厂和化学类职业学校结合,对于企业来说,想要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需要的不仅仅是会劳动的职工,他们还需要未来的职工认可它企业的文化,对他们的技能有着很强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可能给未来企业的发展带来科技创新的人才,为了这个目标,企业应该与学校通力合作,设计科学合理的方案,组织相关的实践工作和激励机制等,培养未来职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2强化职业教育中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素质教育作为面向所有人的教育,在职业教育中强调素质教育,改革传统职业教育的方式,让参加者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不断弥补自身的不足,也让他们正确的理解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从而更好的走向自己的职场,做真正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综上,素质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意义非同一般,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为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应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更好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南海。对职业教育价值研究意义的思考[J]。职教论坛,20xx,(1):4-6.

[2]黄三平。论职业教育中的职业素质教育[J]。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1):56-58.

[3]张恩俭。论素质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意义[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xx,(3):150-153.

[4]杨照华。论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和价值[J]。教育教学论坛,20xx,(27):98-100.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6篇《职业教育研究论文》,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53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