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传统风俗活动(通用3篇)

发布时间:

夏至,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即将到来,这一天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是太阳在一年中所能达到北半球最高的纬度,也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时间最长的一天。那么夏至有什么习俗,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3篇《夏至时节传统风俗活动》,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夏至养生习俗 篇一

古代对于夏季的养生是很重视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也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心静自然凉”,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一些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这说明这一时节可以开始割鹿角,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夏季是草木茂盛,繁花似锦的季节,天地阴阳之气交合,万物开花结果。这时的养生之道应是晚睡早起,不对白天心生厌烦,使心情平和,使花落瓜熟,使邪气随汗水流走。夏至作为炎热的起始节点,对健康养生是有重要意义的。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所谓的“枯夏”。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疰夏”是一种季节性病症,主要因为天气的暑热和体质的虚弱。古人预防疰夏一般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立夏”开始,这一时段的习俗很多,比\www.chayi5.com\如上海人就有立夏之日吃茶叶蛋的风俗;第二阶段则从夏天开始,“夏至防疰夏”,各地有一些饮食的风俗,胡朴安在《仪征岁时记》中记载:“夏至节,人家研豌豆粉,拌蔗霜为糕,馈送亲戚,杂以桃杏花红各果品,谓食之不疰夏。”

“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谚,说明夏至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夏至日照最长,故中国绍兴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语。过去,人不分贫富,夏至日皆祭其祖,俗称“做夏至”。除常规供品外,特加一盘蒲丝饼。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有的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北京是“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山东是“冬至饺子夏至面”;广东是“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建德是“立夏日,吃补食,红枣鸡蛋、黄芪鸡”;杭州为了纪念庞涓吃乌饭;江苏则是夏令三鲜少不了:地三鲜是苋菜、蚕豆和杏仁,树三鲜是樱桃、梅子和香椿,水三鲜是海丝、鲋鱼和咸鸭蛋;陕西夏至食粽子,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夏至无锡人早晨吃麦粥,中午吃馄饨,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谚语说:“夏至馄饨冬至团,四季安康人团圆。”吃过馄饨,为孩童称体重,希望儿童体重增加,更健康。中国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母亲娘家吃饭,舅家必用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话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信阳等地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也有到外婆家吃腌腊肉之食俗。醮坨由米磨粉做成,加韭菜等佐料煮食,又名圆糊醮。有谚语:“夏至吃了圆糊醮,踩得石头咕咕叫。”以前,很多农户将醮坨用竹签穿好,插于每丘水田的缺口流水处,并燃香祭祀,以祈丰收。

夏至节气习俗 篇二

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麋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

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节令交夏至,“夏”是季节,“至”是到来,就是说最炎热的夏季来到了。

夏至这天太阳到达黄经90度,直射北回归线。这是北一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所以夏至日又称日长至。

当日正午用圭表测日影,影长为古尺一尺四寸二分,相当于今天的0.365米,也就是一年中杆影最短的一天。夜晚观测北斗七星斗栖正指向午的方向,午在正南,这个阶段一般在农历五月,也叫午月、仲夏。

十二消息卦为姤卦,卦象“姤”表示地下已有阴气产生,“夏至一阴生”,从这天起阳光照射的时间就要一天比一天短了。

夏至民间习俗

夏至习俗1:食面

农历五月间(阳历6月22日)的夏至,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周代已有祭神仪式,认为可以消除国中的疫疠、荒年与人民的饥饿。汉族风俗,流行于全国大部地区。指夏至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吃凉面(条)的习俗。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是日,家家具食冷淘面,即俗说过水面是也……谚云:‘冬至馄饨夏至面’”

6月21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夏至,“冬至饺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在民俗回归的当下,凡是跟夏至节令沾边儿的吃食都卖得不错。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这天,北京各家面馆人气很旺。无论面馆的四川凉面、担担面、红烧肉面还是炸酱面等等,各种面条都很“畅销”。

西北有些地区夏至吃粽子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

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

有些地区,此日多有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娘舅家吃饭,舅家必备苋菜和葫芦做菜,俗说吃了苋菜,不会发痧,吃了葫芦,腿就有力气。也有的到外婆家吃腌腊肉,说是吃了就不会疰夏。

夏至习俗2:吃狗肉

一些地方还流传夏至食狗肉的习惯。吃狗肉能强壮身体,史记云“秦人以狗御蛊,俗谓夏至宜食狗肉”。意谓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适宜食狗肉,以增强抵抗力。故在夏至食狗肉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

“夏至狗,没啶走(无处藏身)。”农历夏至日,广东阳江有袭数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补身这一民间风俗。

夏至这天,在阳江的一些镇上的农贸市场,往日的猪肉摊档,大部分挂起了狗肉,只有小部分摊档猪肉狗肉一起卖。当地市场管理人员称,平日里这个农贸市场能销售四十头以上的猪肉,而今天是夏至日,作为主要肉食的猪肉上摊只有十多头,上午还没看到牛肉上摊,原因是当地群众每年夏至吃狗肉已成相传成习。“挂猪头,卖狗肉”,成为夏至广东阳江地区肉菜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阳江人对夏至吃狗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唯一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买吃的比杀吃的多。当地群众说,平日里生意再不好的狗肉店,夏至天也能赚个满堂红,狗肉的价格也跟着大幅上涨。

夏至习俗3: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节的隆重程度不亚于端午节。从周代开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祈求消灾年丰。除了祭祀外,朝廷还用歌舞礼乐的方式,祈祝国泰民安。到了宋代,从夏至这天开始,朝中百官还要放假三天。而辽代时妇女则互赠粉脂囊,用来除去身上的汗渍味。

朝廷对夏至如此重视,民间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农民则忙着祭祀神灵,名曰“祭天”,以祈求风调雨顺。这祭天也南北有别,北方人多求雨,以防干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涝灾。时至今日,许多地区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习俗。

夏至习俗4:忌讳剃头理发

这是在清朝时期的一项习俗禁忌。据《清嘉录》记载,“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也就是是说,在夏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要按时起居,不准口出诳语骂人,当然也不要剃头理发。据说,夏至日剃头理发会破运。

夏至习俗5:忌有雷雨

在民间,尤其对于农民来说,是最忌怕在夏至日这天有雷雨天气。民谚称:“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热。”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家人来说,无论是干旱还是伏热,都是会影响农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旧时,人们希望在夏至里别打雷、别下雨。

夏至为什么要吃荔枝 篇三

荔枝含天然葡萄糖多,还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补脑,健身,益智但是多吃上火,会引起体内糖代谢紊乱,造成“荔枝病”(即低血糖),轻者恶心,出汗,口渴无力,重者头晕昏迷荔枝可强身适当吃并不会导致肥胖。

不要连续大量进食荔枝,可在吃荔枝前后喝一点盐水或者凉茶,绿豆水、冬瓜水、生地汤等也有良好疗效。对孩子来说,荔枝和芒果、龙眼等水果一样,内火重的小朋友最好不要吃,而正常儿童也尽量少吃;对老人而言,有便秘现象的老人尽可能不要食用;特别是有肝病、肾病、糖尿病、胃肠病患者更应慎重。

荔枝属性温燥,阴虚火旺的人最好少吃(一次最好在0。25公斤以内)。如果正在长青春痘、生疮、伤风感冒或有急性炎症时,则不适宜吃荔枝,否则会加重病症,但身体虚寒、胃寒的则适宜多吃。

有人赞美荔枝对身体的好处:食之能使五内清凉,可以消肺气,滋真阴,返老还童。但亦有人相信,荔枝是“补火”的果品,多食能引起“火燥”,若身心有燥热,实不宜食用。

荔枝的“补火”之说,可能是由于荔枝所含的天然葡萄糖特别多,而天然的葡萄糖对补血健肺有特殊的功效,对血液循环、产温机能有特殊的促进作用。因此,平素“肝火容易妄动”,“体温容易亢进”的体弱者,多吃荔枝,就有可能引起烦躁不安。

但是,凡有“补火”功能的药物或食品,多数有滋养强壮作用,所以荔枝可当作食疗品以滋补身体,对于心脏衰弱、肺弱之人,吃荔枝有壮心健肺的功效,一般体温不足、贫血衰弱者,不妨当作滋养强壮补益品。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夏至时节传统风俗活动》,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6 5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