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教孩子学会坚持,进行自我激励 篇一

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孩子,通常对事情缺乏忍耐性,只要超过了他的忍耐范围,就会忍不住发脾气,甚至做出一些失控的行为。妈妈可以教给孩子一个可以控制自己、让自己平静下来的方法:1+3+10=镇静。

●“1”是指放松;

●“3”是指作决定前先深呼吸3次;

●“10”的意思是在作出行动前,先慢慢地从1数到10。

这确实是一个能让孩子控制自己言行的好办法,当孩子忍耐不住想要发火时,我们就可以教他这个方法,告诉他遇到事情先冷静下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先考虑后果,三思而后行。这样一来,孩子就能忍受住玩电子游戏、抽烟等的诱惑,而盲目跟从。

吃饭的自理 篇二

当孩子能够用调羹吃饭时,就可以改用筷子了。开始他只能用筷子扒拉着饭入口,渐渐就学会用筷子夹菜,到4岁时就会自己挑戳了。

培养孩子理财能力 篇三

现在的宝贝,每个都是小财主。平时零用钱不断,逢年过节,又会收到不少的红包。对于宝贝的这些钱,家长大多采取两种方法:采取完全的民主,不干预宝贝这些钱的使用,另一种就是没收大部分代为管理。其实,家长可以采取第三种办法:鼓励宝贝定期地有规律的储蓄。这样既能防止宝贝盲目乱花,又能使储蓄成为良好的习惯,学会理财。

如果你想让宝贝养成这种习惯,就要把储蓄这件事变得有趣。并且使它成为一种例行事项。华尔街股票大王的幼年经历,会给今天的爸爸妈妈一些启迪。

现在的家长大都比较重视孩子的智商、情商的培养,却忽视了孩子的财商教育。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教会他如何管理金钱很重要。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努力工作,生活上尽量做到节俭,并能经常地给孩子讲大人怎么挣钱,又如何来花这些钱。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潜移默化中孩子就学会了爱惜金钱。

其次,让孩子学会理财,要从小做起。在孩子3岁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了解什么是金钱,金钱可以用来干什么,帮助他建立对钱的基本概念。以及让孩子认识钱,了解钱的不同面额,物品价格的高低等。

再次,教孩子独立掌管金钱的权力。等孩子到5、6岁的时候,有了数的概念以后,家长就可以把小额的钱交给孩子独立掌管了。家长可以给孩子少量的钱,告诉他这些钱可以买什么东西,然后让他自己去买,这样能让孩子初步意识到钱的价值,及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还有,让孩子明白挣钱的不易。儿子的幼儿园曾做过这样一个活动:让孩子推销报纸,刚开始儿子躲在我的后面,怎么说也不肯跟陌生人打招呼。

小游戏中练专注力 篇四

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专家点评: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供给孩子身体上的接触,以使他安心,并且使他可以在成人交谈时安静一会儿。但孩子并没有被要求离开父母,自己去做点什么,他还是要依赖父母使自己安静下来。教会孩子什么叫耐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仅要教会孩子在他等待的时间里干点什么事,也要使他相信,耐心地等待一点点时间,最终将会得到他所期盼的东西。

提示:3~4岁的孩子是难以理解“从现在起10分钟”有多长时间,训练时应把孩子知道的一些事联系起来。譬如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用10分钟给你的芭比娃娃梳好小辫,穿好裙子,妈妈就给你讲故事。”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理解时间长短的概念。

另外还有一些方法也能培养孩子的耐力:

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 篇五

要让孩子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孩子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孩子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分左右脚,还要求正确系好鞋带。再如有的幼儿自理能力发展不均衡,系鞋带是弱项,我们就可以在系鞋带的技巧方面给予更加耐心细致地个别指导。

3、秩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获得初步的生活自理技巧之后,要注意提高幼儿做事情的速度、质量等。如小班幼儿吃饭,开始可能会撒饭粒的情况,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练习,幼儿会逐渐正确掌握吃饭的技巧,少撒饭粒或不撒饭粒。

4、品尝成功,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当幼儿取得点滴进步时,口吻“你真棒”、“你真能干”……都会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成为激励幼儿自觉掌握自理能力的强大推动力;但当幼儿限于自身能力,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时,我们要耐心细致地引导,还可辅以鼓励性语言(如“你行的”,“我相信你会干好的”等),必要时我们还需协助孩子实现成功,以免挫伤幼儿积极进取的精神。

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四个注意如何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四个注意

希望孩子早一点自理自立,是每一个父母的心愿。所以,我们一直注意从幼儿时期开始,在生活中创造条件和氛围,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初步体会有四点:

1、注意培养愉快情绪。在棒棒学吃饭的时候,我们都鼓励他自己用勺子舀饭吃,当他做了一次之后,不管成功与否,我们总是鼓励他继续做第二、第三次,几乎每个人都用掌声和赞赏的语言来肯定他,让他感到高兴,在愉快的情绪下继续做下去。有时候还需要有意识把我们希望他做的事与他的某种愉快的情绪联系起来,比如对他说:自己吃饭了,就可以快点到幼儿园去了,就能看到升国旗了(棒棒喜欢看升国旗);自己吃饭了,金老师就会奖励五角星的,等等。

2、注意营造宽松氛围。让孩子学会做某件事,首先要让他愿意做,而不是压着他做,不能让他有压力,气氛比较紧张的时候不愿意做的事情,气氛宽松之后,孩子就愿意做了。所以,营造宽松的氛围非常重要。在他洗脸洗手的时候,我们就引导他唱洗脸洗手的歌,把自己洗脸洗手变成一件愉快而光荣的事情,再比一比谁的小手最干净,等等,让他在自理之后有成功和愉快感。

3、注意塑造反面素材。棒棒原先总是不愿意刷牙,到刷牙的时候总寻找各种各样的理由避开。后来,我们即利用反面素材来影响和改变他对刷牙的看法。当他问“婆婆你的牙齿为什么掉了?”我们即回答,“婆婆小时候不愿意刷牙,你现在要是不刷牙,以后也象婆婆一样掉的”。多次强调之后,他逐渐由不接受刷牙到喜欢刷牙。

4、注意运用激励方法。我们尝试着用他熟悉的小朋友或者其他素材来激励他,让他自己做一些事情。比如我们常常对他说,赵哲(棒棒的小表哥)是自己吃饭的,所以他是哥哥,你要想做哥哥,也要自己吃饭;或者,告诉他只有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的孩子,晚上才能得到爸爸奖励的五角星,等等。

当然,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每一个家庭都有独特的与孩子沟通的背景与方式,所以,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还在于因时制宜,因人而异。

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方案 篇六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有趣的比赛活动,让孩子感受到自己长大了,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2、通过比赛满足幼儿表现欲,进而落实幼儿生活教育功能,训练幼儿健全的体魄,增进团队精神。

二、活动对象及地点:

活动对象:全体幼儿

活动地点:幼儿园

三、活动形式及时间:

1、活动时间xxx年5月11日9:30-11:30

2、活动形式:

①各班教师组织孩子在户外进行比赛,对家长进行宣传并配合本次活动,在家多让幼儿练习。

②在班级评比的基础上,小班组30名,中班组40名,大班组50人名幼儿参加幼儿园决赛。

3、活动内容

小班:穿鞋子-洗脸

中班:穿外衣--叠衣服

大班:穿外衣-叠被子

(注:衣服:大班纽扣;小班鞋子波鞋或运动鞋;被子为幼儿园棉被)

四、比赛规定时间:

小班、中班、大班都按用时最短为胜。

五、推荐参加决赛人数:

小班各选15名,中班各选20名,大班各选25名

六、活动规则:

(1)参赛幼儿衣服穿好后,要求幼儿检查是否穿得整齐、领子翻平。

(2)鞋子是否左右穿反,要求袜跟能对着脚跟,

(3)叠被子方法:先将被子全部打开,然后找出被子中线,先将靠自己的一边向中线折叠,然后再折另一边,再将左右两边向中线对折,最后将被子合起来。

(4)每班参赛者5人,按最快的时间冲到终点及完成的最好的为胜。按最快时间最好的评出一、二、三名。分别颁发奖状奖品。

(5)幼儿前的数字代表本小朋友的号牌,并请教师们帮孩子把号牌贴在小朋友的腰上。

七、奖项设置:设一等奖2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30名、优秀奖40名。

八、工作人员安排

统筹:王园长

记录人:曾滢老师

主持人:王莉灵老师

照相:蒙海花老师

写奖状:本班老师

幼儿比赛时,旁边要有一位自己班的教师在,帮幼儿脱衣服、鞋袜和弄开被子等。

九、活动程序:

1、小班年级组进行比赛。

2、中班年级组进行比赛。

3、大班年级组进行比赛。

4、园长发言。

幼儿自理能力比赛活动方案 篇七

今年我们班初升大班,孩子们在自理能力上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很多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还做得不够好,比如整理床铺及叠被子都需要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针对此情况我班组织了学叠被子的小型竞赛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孩子们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增进自我服务意识。

活动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竞赛活动,培养幼儿叠被子小生活的技能,增进自我服务意识。

2、体验竞赛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和乐趣。

3、让幼儿明白很多事情是自己能独立完成的。

活动时间:

20xx年11月21日上午

活动准备:

1、参赛对象:全班参赛幼儿进行叠被子比赛

2、场地准备:班级教室,三张桌子三床被子

3、为幼儿准备奖牌。

4、评委:实习老师们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介绍比赛注意事项:

1、比赛内容:

叠被子比赛

2、比赛准备:

三张桌子和三床被子

3、比赛规则、要求:

教师发令后幼儿开始叠被子,双手抓住被子的两个角,对齐整齐铺在桌子上的另外两只角,变成长方形然后平均折成三折,叠成类似正方形的小被子。最先叠得又整齐又快的小朋友获胜。

由保育员阿姨记录每组叠被子选手的名次。

二、分成十二组进行,每组三人按照学号的顺序参与比赛

三、活动过程中及时提醒幼儿做好文明观众;下一轮的运动员做(www.chayi5.com)好比赛准备。

四、总结本次活动中幼儿的表现及在活动中出现的状况,鼓励幼儿今后在自理能能力中要多动手、少等待,体验竞赛活动中获得的成就感和乐趣。

五、颁奖:

分别以幼儿的叠被子速度、整齐度为评分标准,分别评出一等奖11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14名。

活动反思:

幼儿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的`游戏活动,学会了叠被子的方法,巩固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随着一声令响,比赛开始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行动起来,只见他们抖动被子,熟练地平铺被子,他们的小手不停地在被子上迅速的移动,展开、铺平,一折两折三折,一床四方的被子整整齐齐地呈现在众人的眼前。很多小朋友不用一分钟的时间就把被子给折叠好了,个别幼儿虽然动作慢了些,但在小朋友的加油声中都能努力将被子叠整齐。站在叠好的被褥前,成功的喜悦写在小朋友的脸上。

叠被子比赛,使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能力得到锻炼,让孩子们感受到自己长大了,体验到了生活自理的乐趣。相信我们的孩子今后会更自立、自信,并且充满活力。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7篇《家长怎样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5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