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元素周期表(通用7篇)

发布时间:

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下面是差异网整理的7篇《初三化学元素周期表》,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高中化学考点知识 篇一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⑴烷烃(只可能存在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到间。

⑵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烯烃、炔烃、醇、酮等,它们具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书写按顺序考虑。一般情况是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

⑶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三种。

3、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

⑴记忆法:

①碳原子数目1~5的烷烃异构体数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无异构体,丁烷有两种异构体,戊烷有三种异构体。

②碳原子数目1~4的一价烷基:甲基一种(—CH3),乙基一种(—CH2CH3),丙基两种(—CH2CH2CH3、—CH(CH3)2),丁基四种(—CH2CH2CH2CH3、—CH2CH(CH3)2、—C(CH3)3)

③一价苯基一种、二价苯基三种(邻、间、对三种)。

⑵基团连接法:将有机物看成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

如:丁基有四种,丁醇(看作丁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戊醛、戊酸(分别看作丁基跟醛基、羧基连接而成)也分别有四种。

⑶等同转换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进行等同转换。

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转换为H原子,而H原子转换为Cl原子,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样,二氯乙烷有两种结构,四氯乙烷也有两种结构。

⑷等效氢法:等效氢指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相同位置的氢原子。等效氢任一原子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产物都属于同一物质。其判断方法有:

①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

②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CH3中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个甲基连接于同一个碳原子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等效。

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篇二

锂钠钾铷铯钫 请李娜加入私访 (李娜什么时候当皇上啦)

铍镁钙锶钡镭 媲美盖茨被累(呵!想和比尔。盖茨媲美,小心累着)

硼铝镓铟铊 碰女嫁音他 (看来新郎新娘都改名了)

碳硅锗锡铅 探归者西迁

氮磷砷锑铋 蛋临身体闭

氧硫硒碲钋 养牛西蹄扑

氟氯溴碘砹 父女绣点爱 (父女情深啊)

氦氖氩氪氙氡 害耐亚克先动

周期元素: 篇三

37铷(rú)38

锶(sī)39钇(yǐ)40锆(gào)41铌(ní)42钼(mù)43锝(dé)44钌(liǎo)45铑(lǎo)

46钯(bǎ)47银(yín)48镉(gé)49铟(yīn)50锡(xī)51锑(tī)52碲(dì)53

碘(diǎn)54氙(xiān)

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篇四

把五个元素分成一组来背诵。

H He Li Be B (氢 氦 锂 铍 硼)

C N O F Ne(碳 氮 氧 氟 氖)

Na Mg Al Si P (钠 镁 铝 硅 磷)

S ClAr K Ca (硫 氯 氩 钾 钙)

Sc Ti V Cr Mn (钪 钛 钒 铬 锰)

Fe Co Ni Cu Zn (铁 钴 镍 铜 锌)

以此类推。此方法有点死记硬背的成分,但背熟了可以手到拈来。

高一化学元素周期表知识点 篇五

1、元素周期表

1)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2)周期表的结构:

①七个横行,7个周期——三短(2、8、8)、三长(18、18、32)、一不完全;

②18个纵行(列),16个族

7个主族(ⅠA~ⅦA),(1、2、13~17列);

7个副族(ⅠB~ⅦB),(3~12列);

Ⅷ族:3个纵行,(8、9、10列);

零族:稀有气体(18列);

另外,周期表中有些族有特殊的名称:第ⅠA族:碱金属元素(不包括氢元素);第ⅦA族:卤族元素;0族: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O、F除外)=价电子数;

非金属的负价的绝对值=8-主族序数(限ⅣA~ⅦA)

4)由原子序数确定元素位置的规律

主族元素:周期数=核外电子层数;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确定族序数应先确定是主族还是副族,其方法是采用原子序数逐步减去各周期的元素种数,最后的差值即可确定。

2、元素周期律

1)实质: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常用规律如下:

主族元素同一周期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

同一主族中,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在同一族中,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同一族的元素性质相近;

2)原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一周期(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半径递减;

同一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半径递增;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其离子半径越小。

3)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A.金属性比较规律:①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②由元素周期表进行判断,同周期金属性减弱,同主族金属性增强;③由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弱,对应金属性越强,特例,三价铁的氧化性强于二价铜;④由置换反应可判断强弱,遵循强制弱的规律;⑤由对应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来判断,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⑥由原电池的正(www.chayi5.com)负极判断,一般情况下,活泼性强的做负极;⑦由电解池的放电顺序判断

B.非金属性的比较规律:①由单质的氧化性判断,一般情况下,氧化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强;②由单质和酸或者和水的反应程度来看,反应越剧烈,非金属性越强;③由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判断,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④由和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判断,化合越容易,非金属性越强;⑤由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来判断,酸性越强,非金属越强;⑥由对应阴离子的还原性判断,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性越弱;⑦由置换反应判断。

相关知识:元素周期表的规律 篇六

按照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的元素划分为5个区:s区、p区、d区、ds区、f区。

s区、d区、p区分别有几个纵列?

元素周期表简图

区的名称来自按照构造原理最后填充的能级的符号。

元素周期表的五个分区

1、s区:含ⅠA与ⅡA共两族两列;价电子层为ns1或2(n≥1)。

特点:价电子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注意:①并不是所有价电子层为ns1或2的元素都在S区,He除外(它在p区)。

②除H外,都是金属元素

2、p区:含ⅢA至ⅦA及零族共六族六列;价电子层为ns2np1-6(n≥2)。

特点:①价电子总数=主族序数(零族除外);

②以非金属元素为主。

注意:He在p区,但它无p电子

元素周期表

3、d区:含ⅢB至ⅦB和Ⅷ族共六族八列。

(镧系和锕系属f区);价电子层为(n-1)d1-9ns1-2。

特点:①均为金属元素;②价电子总数=副族序数;

若价电子总数为8、9、10,则为Ⅷ族。

注意:有元素在d区但并不符合(n-1)d1-9ns1-2规则,如:46Pd4d10。

4、ds区:含ⅠB与ⅡB共两族两列;价电子层为(n-1)d10ns1或2

特点:①价电子总数=所在的列序数;②均为金属元素;且d轨道电子全充满,一般不参与化学键的形成。

5、f区:包括镧系与锕系;价电子层(n-2)f0-14(n-1)d0-2ns2。

说明:由于最外层电子数基本相同,(n-1)d电子数也基本相同,一般是(n-2)f的电子数不同,因此镧系元素化学性质相似;锕系元素化学性质也相似。

巧记化学元素周期表口诀 篇七

一开始人类在生产和制造过程中发现了不同性质的物质,并为他们命名分类。因为仅从表象分类,人们并不清楚为什么不同的物质具有化学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所以当时对元素的定义是十分混乱的。

例如拉瓦锡在1789年发表的《化学基础论说》一书中列出了他制作的化学元素表,一共列举了33种化学元素,分为4类:

属于气态的简单物质,可以认为是元素:光、热、氧气、氮气、氢气。

能氧化和成酸的简单非金属物质:硫、磷、碳、盐酸基、氢氟酸基、硼酸基。

能氧化和成盐的简单金属物质:锑、砷、银、认钻、铜、锡。铁、锰、汞、钼、金、铂、铅、钨、锌。

能成盐的简单土质:石灰、苦土、重土、矾土、硅土。

从这个化学元素表可以看出,拉瓦锡不仅把一些非单质列为元素,而且把光和热也当作元素了。

这一状况直到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后,人们对化学元素才有了系统的认识。

1867年,彼得堡大学聘请年轻化学家德·伊·门捷列夫担任普通化学教授。他讲课轰动一时,非常成功,但是在门捷列夫的内心深处,一点也不满足。那时候,化学家所认识的元素一共有63种,每一种都要和其它物质化合形成几十、几百、甚至几千种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他们对于每一种都了解得很详细,这些数不清的化学物质的性质,可以讲述几个星期,几个月也讲不完。这样枝枝节节地讲很多,人们对化学的认识反而很少,在这片混乱的天地里就没有一点统一性,也没有系统性吗?难道组成世界的这些材料当真是慢无秩序,及其巧合的凑在一起的吗?门捷列夫打算在大学生面前展开一幅描写物质的统一的、逻辑的图画,打算给他们指出宇宙的物质构造所凭借的几条重要法则。

决定元素在物质行列中的位置,究竟是什么样的基本性质,或关键性的特征呢?门捷列夫找到一个标记就是“原子量”。每一种化学元素都有它自己独特的原子量。门捷列夫用厚纸板切成了63个方形卡片,在每一张卡片上写下元素的名称、主要性质及原子量,然后“玩”起这副纸牌来。他把这些小纸片一组组地摆起来,改变位置寻找一般的规律性,寻找一切元素共同遵循的统一的法则。

元素们的性质,每隔7个元素周期地重复出现一次。相同的元素总要“鱼贯”地组成一个小队或一族。这样那表面好像杂乱无章的物质世界,就显现了惊人的统一性。门捷列夫找出他们内在的一致性,铁一般的规律性,于是他给这种规律起名叫周期律。

1869年2月,年仅35岁的俄国彼得堡大学化学教授门捷列夫,经过艰苦的努力,终于明确提出了:“元素的性质随原子量的增加,呈周期性的变化。”并把这个规律定为“元素周期律”。接着,他又把元素按原子量由小到大分成几个周期,并把原子量大的那一周期重叠在原子量小的周期下面。这样性质相似的元素就落在同一纵行里,制成了“元素周期表”。门捷列夫在排周期表时,运用周期律,大胆地在周期表里留下许多空格,每个空格代表一种未发现的元素,并预言了这些元素的性质。后人陆陆续续发现不少新元素,都无私地填在了门氏元素周期表的空格里。

常见的元素周期表除长式元素周期表外,还有短式元素周期表,螺旋元素周期表,三角元素周期表等。

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利用元素之间的一些规律性知识来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就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现在,化学家们已经能利用各种先进的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的探索,并正在探索利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使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小节一下就是,门捷列夫从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上揭示了元素存在的规律,有了规律就方便人们去推测新元素,有方向性的寻找新元素。再举个例子,我们在学习数字的时候,如果只是离散学习了1、5、9、20这些数字的时候,我们很难知道数字的排列规律;但如果我们知道了1-10的排列规律,再往后学习知道了11是10加1,12是10加2这样拍排下去。从离散的得到数字到了解数字的排列规律,我们就一下子从有限的数字,变成知道了数以万计无穷无尽的数字排列规律。

那么知道元素排列规律后,人们又是如何了解原子内部结构的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粒子对撞机:

粒子对撞机是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装置,主要作用是积累并加速相继由前级加速器注入的两束粒子流,到一定强度及能量时使其进行对撞,以产生足够高的反应能量。其实,就是利用磁场(不是电场)将粒子加速到接近光速的极大速度,再去轰击其他粒子,以将本来难以分割的微小粒子碎列开来,以研究其内部结构及性质的庞大装置,通常有直线与环型两种。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初三化学元素周期表》,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6 54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