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通用4篇)

发布时间:

分数线,是考生们报考各类别、层次高校的“资格线”!如高考总分达不到本科的省控线,那就是报不了本科高校的。差一分也不行。那么你知道北京今年的高考分数线是多少吗?差异网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4篇《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学习方法误区和高效学习技巧 篇一

一、学习方法误区

同样在班级上课,同样都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同样都在刷题,为什么别人总是高出我很多分?

为什么明明自己很努力,成绩不进反退?

为什么我基本上时时刻刻都在学习,却比不过那些下课的时候看小说的同学?

当你有这些疑问的时候,往往就说明一个问题,你的学习方法出现了问题。我们都知道,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决定同学们成绩的高低,然而学习方法不当,同学们的成绩就会有很大的下降。小编总结了几个常见的错误的学习方法,同学们自行对比,看看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正确!

No.1总认为自己都懂了,上课不愿听讲

大家都说中学的课程很难,但是在同学们在看课本的时候,往往觉得这个难度也不过如此,即使在上课,也觉得老师所讲的内容,都比较简单易懂,所以这部分同学在上课的时候往往会觉得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只是在浪费时间,于是选择自己做自己的。其实这样是不对的,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课本上的难度和考试难度完全是两个概念,即使你弄懂了课本上的知识点,但是依然很难考出好的成绩。所以这就需要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会给同学们讲解知识点,还会给同学们将一些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然而这些解题技巧和学习方法,课本上是没有的。

No.2认为把答案看懂了就行

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都会遇到自己不懂的题和做错的题,在遇到这类题的时候,同学们往往会认真研读答案,但是同学们往往都存在一些误解:认为只需要把答案弄懂了就行。小编想告诉同学们,你们在看答案的时候,是顺着正确的解题思路去理解的,但是在下一次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没有正确的解题思路的引导,同学们就会有很大的可能性继续做错。所以呢,同学们应该在遇到不懂的题或者是错题的时候,要认真总结解题思路,然后大量训练同一种类型的题目,以掌握这类题型而不是掌握这个题。

No.3总把平时的考试看得太轻或太重

成绩不好的同学对于考试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一些同学特别看重考试成绩,每一次考得好的时候,就会欢呼雀跃,考得不好的时候,就在怀疑自己的实力。另外一类同学不关心平时的考试成绩,总认为反正这又不是高考,没什么的。小编想说,以上这两种想法都是不正确的,把考试看得太重,同学们的学习心态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容易寸步难行;把考试看得太轻,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会有很大的下降,而且很难有明显的进步。小编觉得最为正确的做法就是认真备战平时的考试,把考试成绩做一个参考,从考试成绩的高低找到自己的优势或者是不足,努力调整,争取考出好成绩。

二、学霸学习技巧

关于学习方法,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借鉴中如何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乐趣,让学习不再枯燥,效率翻倍呢?

No.1学习未动,兴趣先行

正如孔子说过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它深刻地阐释了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而所谓的兴趣,换种说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求知欲”,这种求知欲,是你主动学习的源动力。

激励着你主动去留意身边的每一个知识。

所以如果你把兴趣调整到学习上,那你就会不自觉地倾注更多精力到学习中,你的时间花在哪里,你在哪里的胜算就更大。

既然兴趣的作用如此重要,那我们应该如何培养自己的兴趣呢?我这里推荐两个方法。

第一,你可以利用人体的条件反射。

如果一个人在身体处于疲劳状态下去做事,那么他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的状态肯定不好,肯定会容易困倦,效率也很低。

长此以往,做这件事和消极情绪之间肯定就建立了条件反射,那么在每次做这件事的时候都更容易无精打采;

但是如果你在做这件事之前,做一些使自己情绪能愉悦起来的事,以后你再做这件事的时候就更容易和积极的情绪产生条件反射。

同理,而学习也是如此,这样的话你一高兴就学习,一学习就高兴,这样就做到了培养学习兴趣的目的了。

第二,运用获取赞美和鼓励培养积极心态。

你的兴趣还需要别人的赞扬和鼓励,当你需要激发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兴趣时。

首先应该硬着头皮做一些并非十分情愿的事,并投以百分百的热情,争取做得最好。

这样得到别人肯定的可能性也自然会更大,而一旦得到别人的认可和夸奖。

你也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在这件事上投入更多,也更愿意去做了,这也是一个培养兴趣的好方法。

No.2培养自信,更容易成功

爱迪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树立自信在学习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一点往往被忽视。

有时候学习成绩不好,人们会归结于自己的不够努力,或者不够聪明,却忽视心理上畏惧感。

心理上的调整有时是要重于学习方法和努力程度的。

因为一个人如果心里信任自己,就不会盲目地认为自己是错的,也不会猜忌自己的答案。

比如你在考试过程中会感觉胸有成竹,就可以省下时间不去检查已经确信正确的题目。

No.3会玩、会偷懒、然后会学。

会玩主要指的是通过玩来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心灵,然后更加高效的投入到学习中去。

而偷懒实际上是指寻找更好的方法,这里只适用于理科。

当遇到一道十分复杂的题目时,不急于往下做,也不用麻烦的方法解决。

花点时间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这样不仅节省了你解这道题的时间,也提高了你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有作用。

女生学理科不好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懂得偷懒。

硬学学不出好成绩,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努力也无法取得好成绩的道理了。

如果你赞同以上观点,动动手指,点赞转发一下吧!

三、高考备考策略

高三学生进入一轮复习阶段,不同于高一、高二阶段的学习,在高三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具有学习节奏快、学习强度大、知识难度提升等特点。高三有限的备考时间内,比拼的不仅是努力的程度、学习时间的长短,更为关键的是学习效率和学习方法的较量。在高三备考高考的三轮复习中,一轮复习的时间较长,需要对高中三年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化复习,想要提高备考的效果,要掌握高效的学习法。

No.1能够保持高强度的专注学习。

罗斯福学习法中强调学习的专注程度,在学习时设置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然后尽力地去完成。通过制定学习任务,使学习的过程中产生急迫感,从而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种训练方式可以激发学习的潜能,抵抗学习中遇到的诱惑。

在高三的学习中,学生要给自己制定高目标,所制定的目标要尽量具体化,并且要超出自己平时所能够完成的任务量。同时目标不能制定过高,因为超出自己能力范围过多的目标反而更容易选择放弃,给没有完成找理由。高三学生可以养成制定目标的习惯,比如在一定的时间内背单词,自己平时能够背30个单词,在制定目标时可以要求自己达到50个单词的标准。

No.2最好的输入方式是能够输出。

根据学习的金字塔理论,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最终达到的学习内容留存率有较大的差别。其中通过听讲的方式获得知识的留存率为5%,通过阅读的方式获得知识的留存率为10%,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方式获得知识的留存率为20%,通过演示的方式获得知识的留存率为30%,通过与他人讨论的方式获得知识的留存率为50%,通过实践的方式获得知识的留存率为75%,把学过的知识教授给他人知识的留存率为90%。

从学习的金字塔理论可以看出,在各种学习方式中,通过给他人讲授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最好。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忽略对知识的输出环节,最好的知识输入方式就是输出。

在高三的学习中,由于学习时间有限,有些学生不愿意给别人讲题,认为浪费自己的学习时间。而其实在给别人讲解的过程中,是对知识的再加工,可以加深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并且在讲题时可以获得学习被认可的成就感。如果没有可以讲解的对象,可以采用自我讲解的方式,假设在给别人讲解,将知识经过自己的加工和理解后用简练的语言描述。

No.3将知识内容进行系统化总结。

学习中需要具备结构化思维能力,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加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尤其是零散的知识点,如果没有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容易出现知识的遗忘,并且从局部的角度来看待知识,会在理解上出现问题。高三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养成定期归纳总结的习惯,将知识进行分类整理,能够从整体宏观的角度来理解知识。

除此之外,在高三的学习中,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角较多,在学习时要根据学习内容设置学习的优先级,哪些学习任务应该先完成,哪些学习任务需要后完成,在学习前制定计划。根据学习的规律,越难的知识越应该先完成,这样才能减轻学习的疲惫。

志愿填报三大核心原则 篇二

“志愿填报说大也大,比如涉及生涯规划的问题,3013所高校,林林总总700多个专业。但说小也小,实际上对于多数人没有太大选择余地,也比较简单。”

第一:学校优先原则

原则上能上985,不上211;能上双一流,不上“双非”院校!以此类推。

社会上用人单位对毕业学校的评价,实际只有几个硬标准,最高的是985,其次是211(现在也流行笼统地说“双一流”院校);其次是省属本科、高职高专等等。

在招聘时,经常会对毕业学校有一个要求,即便不公开说,也会悄悄地立下这个规矩。

随着大学招生越来越多,学生分层严重的同时,大学在出口把关不严,看出身的只能越来越多,而不会减少。目前,全国每年招收800多万大学生(含本专科生),每年也毕业800多万,淘汰率很低,没有办法,只能看入口了,这就是大家看院校出身的根本原因。大家不要拿80年代大学生层次区别不大说事,那时的人如果能上专科学校,放到现在至少都是985了。

其实看学校出身是世界通则,不止中国,比如哈佛的人,嘴上不说,暗地里也会在意这一点。哈佛本科的申请录取比只有5%左右,但到了硕士层面,能被录取的就更少了。

本科是你第一出身,一辈子也无法改变,因此要更加重视。

这里特别要提醒家长与考生的是,一本二本不是一个明确的层次区别,更不是社会上的学校层次区别,只是当地招生办为录取而决定的一个分类标准。有的学校在这个省参加一本招生,在另外一个省可能就是二本,比比皆是。

你恰恰需要充分利用这样一点。比如,如果有985学校部分专业在二本招生,那就去报,最后那块牌子最重要。

一般来说,西北东北地区的985高校分数都比较低,但学校很不错,比如兰州大学。兰州大学是当时在西北布局的2所综合性大学之一,后来西北大学下放陕西,她就成了西北地区唯一一所综合性重点大学。再比如吉林大学,与此类似。最后想推荐的是一个特别的985高校,西北工业大学。这个学校在西安,属于前国防科工委(现在属于工信部),实力强悍,也是最早入选985高校的,论资历在现有的985高校也属于前列,但因为地域影响,影响力下降。

对于更多的考生,只能选择地方普通高校,各个大学本质上区别不大,相对选择发达地区的好一点。非要选好坏,建议注意学校历史,一般来讲,大学还是讲究文化积淀传承的,历史长的老本科学校,可优先选择。

第二:地域原则

北京上海优先,其次需要考虑各大区首位城市。

在哪里上大学非常重要,毫无疑问,北京上海首选,其次建议考虑杭州、南京、广州、天津等东部沿海地区。有两个地方比较特别,一个是杭州,一个是深圳,需要特别提出。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眼界的问题,见世面的问题。在中国,没有比北京上海更发达的城市了,你见的世面有多大,也决定了你的理想与定位。其次,也没有比他们有更多好学校的地方了,高校聚集,形成了一种文化生态,这是所有高楼大厦解决不了的。

对于北京上海的孩子,给你们一个忠告,此条不适合你们,你们已经见过这种世面了,你们需要其他的,最好离开本地上大学,你的收获会更大,因为你们欠缺的不是眼界,是生活,离开父母生存,是了解中国,了解更丰富的中国。

麻烦的是,北京上海分数都太高,很多人难以有条件选择,多数孩子不得不去其他地方,那么,我们注意选择各大地区的首位城市。如华中地区的武汉,西南地区的重庆、成都,西北地区的西安,东北的沈阳。其次是这些地区的副中心城市,如东北的大连,东南的厦门。原因非常简单,这些地方都是好大学聚集的地方,不仅都有985、211学校,一般都有50年代就布局的一个大学群,学科门类齐全,学术生态环境非常好。比如西安,在90年代还是高校最聚集的地区,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北京,而且多数是部属老牌高校(当然现在不一样了)。

这里面纠结的就是沈阳,原来在东北布局的重要的大学都不在沈阳,比如综合性大学吉林大学在长春,工科重点大学在大连,还有一个重要的工科学校哈工大在哈尔滨。

重庆是原来副中心城市里最特殊的,现在是直辖市了,有一个非常好的重庆大学,还有一个有资历的西南大学,211大学,也是不错的选择。

推荐杭州和深圳,主要是着眼未来。深圳已经超越香港,广州成为仅次于北京、上海的大城市了。杭州孕育了阿里巴巴,深圳大学培养了腾讯的马化腾,深圳还有华为等顶尖高科技公司,随着杭州、深圳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开眼界,必须考虑这两座城市了。

第三:专业原则

能上更好学校的学生,可以暂不考虑这一原则;只能上专科的学生,要坚持选喜欢的专业。

其实很多人往往在这个问题上纠结,恰恰是最不需要纠结的一个问题。

一是学什么就一定做什么吗?看看你父母,看看你父母的周围,有多少人是学什么就干什么的?尤其是那些优秀的人,基本是学什么不干什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学什么不决定你的一生与职业,你能否在这个行业做到最优秀才决定了你的一生。

二是你打算本科毕业就工作吗?对于很多城市里的孩子,家境好的孩子,基本是否定的,往往是准备读完研究生再说。如此,更不需要纠结了。研究生再换专业,很多学校与老师更喜欢复合型人才,即跨专业的。

三是你确定你想好了学什么吗?其实对于多数人,在这个年龄没有想清楚是正常的,甚至半年后就后悔也是正常的。美国大学制度就是考虑到18岁时很多人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想学什么,因此,强调宽口径培养,按大类招生,包括换专业如喝凉水,非常自由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正因为此,你更不需要纠结了,读硕士时再说,尤其是专业与学校选择发生矛盾时,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而不是专业。

四是实在想不清楚时,给你两个建议:

(1)学数学。数学是学科之母,未来换专业时更受欢迎,比如经济学、金融、管理等等。80%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都是学数学出身的。当然,你想换计算机等工科更没有问题。学数学只是因为你想不清楚才选择,主要是为未来考虑打算,不是让你以此为生,不是让你当第一名,不要发憷。

(2)学英语。几乎任何技能都能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但惟独语言能力,对于绝大多数人是无法在实际工作中拿下的。原因非常简单,这是一个死功夫,没有捷径。但语言又是一个放大器,比如你是开出租车的,如果英语好会怎么样?同时,未来无论出国还是考研,英语都是必须过关的,对于很多学习浮躁的人,不如先花四年把英语拿下,也是一个不知道学什么时的选择之一。

当然,你如果只是能在一般应用型大学,三本或者高职高专,那么专业就比什么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第二,选择技能性强的,比如软件工程,最好不选择没有门槛的专业,如市场营销之类。这是和那些有更多选择权的学生不同的。

最后总结一下,学校第一,如果能上985,原则上就不要纠结专业、地区,尤其是专业,纠结地区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能让你决然的,是985、211这种层次区别,细微的差距上,就算了,不值得你牺牲太多。特别提醒的是,招生中的一本二本是你最不需要关注的,但却可以利用的。

三个原则卡下来,其实你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就很少了,在平行志愿下,还有什么难题吗?

2022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 篇三

从北京教育考试院获悉,北京市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出炉。普通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425分,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518分,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319分,体育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体育成绩60分)348分。

普通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120分(语数外三科总分),艺术类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84分(语数外三科总分),高职单考单招分数线120分(语数外三科总分),高职单考单招艺术类专业分数线84分(语数外三科总分)。

2022年北京高考分数线 篇四

由于2022年北京录取分数线还未公布,因此小编为大家找来北京往年录取分数线,以供大家参考。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4篇《北京高考录取分数线公布》,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5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