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优秀7篇】

发布时间:

知识的宽度、厚度和精度决定人的成熟度。每一个人比别人成功,只不过是多学了一点知识,多用了一点心而已。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差异网为您精心整理了7篇《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篇一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概述

1、概念: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

2、表现: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次生盐渍化

3、基本过程:

植被遭破坏——地面裸露——风沙侵蚀或水土流失——土壤水分和养分流失——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荒漠化景观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概况

(1)位置范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在行政区划上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地形特征:东部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主要景观:干旱是最显著的自然特征。形成草原、荒漠主的景观。

(4)内部分异:以贺兰山为界,以东为半干旱草原带,以西为干旱和极端干旱地区。

2、荒漠化的自然原因

(1)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2)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3)动力条件——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大风日数多

(4)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根本原因: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人类活动不当,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交通建设不注意环保。

高中地理知识点 篇二

1、学会使用课本

教科书既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工具,又是培养自学能力的依据。目录提示着全书的要领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以便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它能将我们不能亲眼见到的广大地理环境变得一目了然。 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

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怎样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

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

6、要勤于动手

经常用手写,动笔画,动手制作学具,这不仅使你心灵,还能使你手巧。 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你将越学越爱学。

7、练习是学习中的重要一环,确实应该抓好。由于地理不同于其它学科,侧重于图,很多知识都要落实到图上,所以建议你在预习中,除了要了解文字内容外,还要多看图、看懂图。当然,有些内容较难,一时不能理解,做个记号,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如果还不明白,就要及时问,直到掌握为止。

河谷地区的优势条件 篇三

河谷地区的优势条件主要集中在农业上,主要有海拔相对较低,气温高;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而肥沃;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1什么是河谷农业

在河谷地区发展的农业称为河谷农业,一般沿河呈带状或条状分布。高山地区的河谷地带,由于地势较山地低,气温较高,无霜期比山地长,降水条件较好,河水又可作为灌溉水源,河谷两侧的山岭一般都有森林,使谷地土壤的腐殖质较丰富,土壤比较肥沃,是山区适宜耕作的地区,河谷地带的农业发达,被称为河谷农业。例如我国青海省黄河谷地,湟水谷地都是典型的谷地农业区,是青海省的主要耕作区。雅鲁藏布江谷地也是河谷农业。青藏高原区也有。

2为什么河谷地区气温比较高

河谷地区气温高主要是由山风和谷风影响的。山谷风在山区,由热力原因引起的白天由谷地吹向山坡、夜间由山坡吹向谷地的风。前者称为谷风,后者称为山风。日出后,山坡增热较快,温度高于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温度,水平温度梯度由山坡指向谷中,坡地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从山坡流向谷地上内方,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上补充流失的空气,故在山坡和山谷间产生热力环流,这时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其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冷空气沿坡地下流入山谷,形成一个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容这时由山坡吹向山谷的风,称为山风。山风强度一般比谷风弱。从当日20时到次日8时为山风,14-17时为谷风。山谷风是山区经常出现的一种局地环流,只要大范围气压场比较弱,就有山谷风出现,有些高原和平原的交界处,也可以观测到与山谷风相似的局地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汇总 篇四

传统稻作农业

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特点: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地区区位因素生产特点

原始迁移农业热带雨林地区某些原始部落①人口稀少

②生产力水平低下刀耕火种;不使用畜力,很少使用工具,生产技术低下,无固定土地。

随人口数量增加,生态破坏愈加严重

稻作农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的热带雨林区

①高温多雨的气候

②平坦的土地

③劳动力丰富

④种植历史悠久①小农经济

②单产量高,商品率低

③机械化水平低

④水利工程量大

⑤科技水平低

传统旱作谷物农业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带干旱的山地①气候干旱,降水不稳定②生产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劳动力丰富④灌溉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条件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采用各种方法恢复土壤肥力,有饲养家畜的传统。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代表:美国中部平原的商品农业区位优势:

①优越的自然条件

②便利的交通运输

③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

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以牧牛为主;

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以牧羊为主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区位优势:

①优良的天然草场

②地广人稀,地租低交通运输便捷

混合

农业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主要是饲养牲畜和谷物生产的混合农业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特点:①农场是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②农民可以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③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 篇五

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区域的含义

⑴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区域既是上一级区域的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下一级区域。

⑵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以及一定的面积,其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层次性;差异性;整体性)

二、地理环境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总体影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特点、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

2、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异同

同:都是平原地区,并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异:⑴地理环境的差异:

①地理位置差异:位于北纬30度附近,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入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度,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②气候条件差异:长三角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性稍强,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较短,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三角。

③土地条件差异:长三角以水稻土为主,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④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⑵地理环境对农业和商业的影响

①对农业:长三角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等,一年二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小麦等,一年一熟。

长三角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②对工商业:长三角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长江入海的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利用当地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发展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

三、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1、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

第二节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1、地理信息技术

⑴概念: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

⑵类型: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⑶应用领域: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导航等。

2、遥感(RS)

⑴概念:人们在航空器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怼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

⑵应用: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监测等

3、全球定位系统(GPS)

⑴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导航、定位统。

⑵作用: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⑶特点:全能性(陆地、海洋、航空和航天)、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

4、地理信息系统(GIS)

⑴概念:专门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用于所有用到地图或需要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领域。

⑵应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

5、地理信息技术与数字地球

遥感(RS)获取信息,全球定位系统(GPS)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信息,分析表达结果。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地球,即把整个地球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城市管理中得到应用。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篇六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是由于地球内能作用而产生的海陆分布、地势起伏、构造运动、岩浆活动等决定的自然综合体的分异规律。海陆分异,海底地貌分异,陆地上大至沿海-内陆间的分异、小至区域地质、地貌、岩性分异,以及山地、高原的垂直分异,均属非地带性分异范畴。

1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

非地带性的主要表现可以归纳总结为“缺失”“改变”“约束”“块状”四方面。

缺失:受海陆分布的影响,某些地区缺失某种陆地自然带,如南半球大陆上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改变:受地形因素的影响,某些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发生了变化。例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受厄加勒斯暖流和信风的影响,形成了热带雨林带,而西部却是热带草原带。

约束:自然带的分布范围受到约束。例如南、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的自然带分布范围很窄,呈条状,就是由于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作用。

块状:位于热带荒漠和温带荒漠中的绿洲是受高山地形和土壤、水分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我国新疆的天山和昆仑山山麓的绿洲是高山冰雪融水在山麓冲积扇下埋藏或出露地表而形成的。

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篇七

生物灾害

(一)农林牧生物灾害

表现:病害、虫害、草害、鼠害等

危害:给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害

(二)森林、草原火灾

原因:人们生活用火、生产用火或雷电、煤自燃所引起的森林林木或草原牧草失去控制的大范围燃烧现象。

危害: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正确应灾方法:

1、应对洪水灾害的正确方法 :

防洪准备:①听汛期天气预报;②准备救生包(药品、食品等)、预备木制家具;③训练爬高能力、快跑能力;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或探险;⑤学习救生演习的知识;⑥学会游泳、划船。

洪水应急:①尽量逃向高处,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和高坡等。②借助木制家具或尽可能抓住木板、树干等漂浮物尽量不让身体下沉,等待救援。③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的电击。

洪水中的救助 方法:抛救生圈、救生衣等,或划船、游泳去救人。

抢救溺水人员最主要的'方法:科学地控水和进行人工呼吸。

2、应对地震灾害:

平时要注意防震知识学习和防震技能训练;地震发生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在短时间内做出避险抉择;适当进行自救并保持体力等待求援。

震后互救应遵循的原则 :①先救近,后救远;②先易后难,先救轻伤员和青壮年、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壮大救助队伍;③先救“生”,后救“人”;④ 听仔细(注意倾听被困人员的呼喊、呻吟、敲击声);⑤要仔细确定被困人的位置,不要盲目乱挖、乱刨,以防止意外伤亡。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高中地理必修三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56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