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优秀9篇

发布时间: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下面是小编辛苦为朋友们带来的9篇《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如果能帮助到您,差异网将不胜荣幸。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篇一

第七单元

理清一条线索:二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瓦解,六起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并加强。把握三个重点: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过程 及其主要对抗形成“冷战”兴起的原因和表现;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欧的联合自强、日本的崛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中国的振兴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出现,使世界格局 开始从两极对立走向多极化;当今的世界格局正处在新旧交替之中,多极化趋势加强。

形成三个观点和认识:20世纪世界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三次大的变动,每次新旧格局的交替,都有一个缓慢的 过程;当今世界格局还没有完全形成,多极化只是一种趋势,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根源于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 代日渐明朗,九十年代初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更加不可逆转。

第25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知识结构:

一、“冷战”的兴起

1、“冷战”兴起的背景

2、“冷战”的表现

(1)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兴起的标志)

(2)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3)北约和华约的建立(两极格局的形成)

二、“冷战”时期的“热战”

1、朝鲜战争

2、越南战争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

线索:

一、 www.chayi www.chayi5.com 5.com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2、过程

3、影响

二、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日本经济迅速腾飞的原因

2、日本成为经济大国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三、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的背景

2、兴起的标志

3、含义及宗旨

4、意义

四、跨世纪的世界格局

1、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瓦解

2、缓和与动荡并存

3、多极化趋势加强(多极化趋势的表现、意义)

第27课 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时间 主要对手 外交政策 外交活动

50年代

美国

三大政策,一边倒 1.中苏友好

2、独立自主

3、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提出、实践)

60年代 苏、美 争取两个中间地带

70年代 苏 三个世界,一条线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关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 霸权主义 两个重要转变 加强与世界各国及组织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参加各种经济组织(WTO、APEC)

90年代以后 霸权主义 多边外交

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篇二

1、○1光荣革命:1688年

○2《权利法案》:1689年。特点:议会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会逐渐处于“同

而不治”的地位

○3责任内阁制:首相事实上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决策者和。

2、作用:国内影响:提供保障、稳定社会、走入民主、树立模式;

国外影响: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响。

3、特点:英国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征性

的元首,其职责多数是礼仪性的。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篇三

一、政制发展

1、共和制

(1)贵族共和制: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三层机构组成

(2)保民官的设置:监督政府,维护平民利益

2、帝制

(1)元首制: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

(2)君主统治:公元3世纪,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铜表法》

背景:共和国时期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内容: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维护了贵族利益。

评价: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仍是平民的胜利;贵族再不能像过去那样随意解释习惯法;始终是罗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会》

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响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对罗马法的评价:以《十二铜表法》为开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为总结的罗马法,是世界内容最丰富、体系最完善、对后世影响最广泛的古代法律。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篇四

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学习本单元,要把握两条基本线索: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 略,中国各阶层势力进行了一系列的抗争,中华民族奋起。五个重点: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日甲午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五四 爱国运动。理解两个观点: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坚贞不屈,最终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第13课 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

一、鸦片战争

1、原因:1840年6月,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战争,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2、经过:1842年,中国战败,签订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3、影响: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中国被迫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产品销售市场、原料产地;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英法为了扩大在华利益联合发动战争,中国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三、清政府的变化

1、权力结构:设总理衙门、总税务司、同文馆。

2、思想:官员出现了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张之洞等人发起的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洋务运动。

第14课太平天国运动

知识结构:

一、 运动的兴起

1、 背景:人祸(外国侵略者及清政府给人民造成极大痛苦)、天灾(自然灾害)

2、 准备: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会)

3、 开始:1851年金田起义

二、 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

全盛时期的事件: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权与清政府对峙)

2、 北伐西征(军事全盛)

3、 《天朝田亩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会

评价:进步性(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要求废除封建(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没有真正实行过,因为一没有安定的环境,

最主要是绝对平均主义,违背了历史发展规律,是空想,根本无法实施)。

三、 天国的衰败

1、天京变乱(由盛转衰)

2、重建领导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4、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⑴它扫荡了王朝秩序,冲击了旧纲常名教,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⑵它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发展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资政新篇》;(3)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势力。

第15课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知识结构:

一、中日甲午战争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1、战争爆发的原因

2、爆发及经过

3、影响

4、民族危机的加深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阶层都以自己的方式开展救亡爱国的运动,有清政府的军事改革、爱国知识分子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

1、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影响:)

2、八国联军侵华(时间、目的、影响)

第16课 辛亥革命

知识结构:

一、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1、 兴起的背景

2、 兴中会的成立与同盟会的建立

3、 革命派与立宪派的论战

4、 发动武装起义

二、武昌起义及其对全国的影响

1、武昌首义和湖北军政府的建立

2、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三、民国的建立和帝制的终结

1、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的颁布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3、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第17课 五四运动

知识结构:

一、运动爆发的原因(国际、国内)及导火线

二、过程(两阶段,前后期的主力运动中心)

三、意义(五四精神)

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 篇五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罗马法】

两大准则:保护私有财产,提倡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局限性:保护奴隶制度,维护奴隶主对奴隶的剥削和压迫;

妇女权利受限

性质:罗马法是欧洲历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影响深远的原因:1.统治范围广,传播远

2、比较完善,系统性,逻辑性强,法理精深

3、有一些人类共同准则

4、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之不断修正

5、其发达是罗马统治者尊重法学,尊重法学家的结果

课 篇六

法兰西共和之路漫长而艰难说明了什么?共和制能在法国最终确立起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德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是怎样的?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相比有何区别?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19世纪70年代,法、德两国都确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其各自背景各是什么?两国为何会建立起不同的政治体制?

21、 结合背景分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必然性,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22、 理解掌握《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并掌握它们对中国社会造成的主要影响。

23、 掌握太平天国兴起、失败时间,定都天京意义、理解掌握《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24、 辛亥革命:掌握同盟会的成立背景、时间、地点、领导人、理解其纲领。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临时约法》内容及意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5、 五四运动时间、斗争对象、主力、初步胜利的成果,意义。

26、 中共成立的条件、时间、一大主要内容、中共成立的意义。

27、 中共八七会议、遵义会议的背景、主要内容、意义。

28、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概况与意义。土地革命的内容、工农武装割据的内容和意义。

29、 红军长征的原因、时间、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30、 抗日战争:由局部抗战到全民族抗战。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四大会战)、百团大战、日军的暴行。抗战胜利的伟大意义。

31、 解放战争: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全面内战爆发。战略反攻与战略决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及意义。

32、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条件、标志和意义。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时间、意义。

33、 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成就。(两个会议、三大制度)新时期是如何逐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

34、 祖国统一大业:香港问题的由来:香港问题能顺利解决的原因、过程、意义。

35、 台湾问题是怎样造成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进行了哪些努力?当今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障碍是什么?(国共两次合作分别给中国社会进步起了怎样的推动作用?两次内战又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36、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方针?具体表现为什么?到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国外交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70年代我国外交又取得了了怎样的新突破?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世界和平发展进行了哪些努力?

37、 什么叫冷战?美国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哪些?美苏冷战给世界带来哪些影响?

38、 美苏两极格局下多极化趋势是如何出现的?

日本从战败国迅速发展成世界大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近代史上发生在南京的大事,几乎浓缩了一部中国近代史。请举出近代发生在南京的大事并答出每件大事所产生的影响。

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 篇七

第六单元

把握一条线索:我国的社会主义道路首先是从巩固新生政权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构成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 框架,但政治建设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总之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既有曲折又有发展。突出三个重 点: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颁布;二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基 层民主制度;三是“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和解放台湾问题的意义。理解一个重要观点:政权的巩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祖国的统一是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第22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线索:

一、新中国的成

1、 新政协会议(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

2、 新中国的成立

二、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1、 《1954年宪法》中国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来(规定我国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 中国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23课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线索: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发展)

1、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

2、 基层民主选举

第24课 祖国统一的潮流

线索:

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形成、含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构想的实施)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篇八

1、《十二铜表法》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民法大全》(查士丁尼组织编纂)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的最终完成。

2、影响:维护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统治;是现代欧洲大陆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反封建和

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篇九

1、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

○1第一共和国 第一帝国 第二共和国 第二帝国 第三共和国(共和体制最终确立)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内容:行政权归于总统;立法权归于两院制议会;司法权归于法院,由参议员授权组成。

○3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意义:共和派终于把众议院、参议院、内阁、总统等关键性职位掌握在自己手中;资产阶级各个集团在国家政权中都占据了自己的席位,共和制政体最终确立;它使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权,促进法国工业资本的发展。

2、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德意志帝国建立:1871年宪法,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

政体:统一后的德国为邦联制的君主国家;

立法权:两院制的议会作为立法机构。联邦议会是帝国权力机构,实际上是上议院;帝国议会实际上是下议院

行政权:皇帝是国家元首;宪法授予巨大权力。帝国宰相主持帝国政府工作,是内阁首脑,拥在绝对权力

○3德意志帝国宪法的性质: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4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影响:

消极影响:君主制被保留下来,容克地主的政治经济地位没有受到根本触动,军国主义传统得以延续,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

积极影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帝制国家建立起来;德国迈入资本主义门槛,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德国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到19世纪末,德国已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5意义:标志着德国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制度的确立;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军事性色彩。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9篇《最新高一历史必修一复习提纲》,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16 5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