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什么意思以及含义介绍通用10篇

发布时间: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10篇《立秋是什么意思以及含义介绍》,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立秋时间计算 篇一

立秋日期计算公式:[Y_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7.5,20世纪=8.35。

举例说明:2088年立秋日期=[88×0.2422+7.5]-[88/4]=28-22=6,8月6日是立秋。

例外:2002年的计算结果加1日。

二十四节气立秋的特点 篇二

古代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强烈,夜晚的凉风刮来形成一定的昼夜温差,空气中的水蒸气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结成了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三侯寒蝉鸣,这时候的蝉,食物充足,温度适宜,在微风吹动的树枝上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告诉人们炎热的夏天过去了。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变凉是气候趋势,根据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许处在气候偏冷周期时间。

立秋时值公历八月上半月,习惯上表示秋季的开始,但气温未降至秋季标准,故有三伏不尽秋到来之说。温度开始下降,平均气温26-27℃,最高气温仍在35℃以上,一般早晚有些凉意,中午前后依然炎热。降水量开始减少,一般70-80毫米,常有大风和暴雨出现,但也有些年份出现早秋旱。一般光照充足,有利于早秋作物的生长发育。

2021年立秋具体的时间 篇三

2021年立秋具体的时间是几点几分:14点53分48秒

阳历时刻:2021年8月7日,14:53:48

阴历日期:六月(小)廿九,星期六

开始时刻:2021年8月7日,14:53:48

结束时刻:2021年8月23日,05:34

立秋是什么意思 篇四

“立”是开始的意思,“秋”是指暑去凉来,庄稼成熟的时期。

立秋表示炎热的酷暑逐渐退去,天气逐渐凉爽,意味着秋天的开始。

每年公历8月8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

立秋由来 篇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立秋的气候变化 篇六

立秋是秋季开始的意思。但按气象学划分,候平均气温10一22℃为秋季。按此标准,秋分才为秋季的开始。

春天和夏天是从南方起步向北推移,而秋天却是从北方开始,逐步走向南方的。我国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最热的日子气温也在22C以下,是个无夏的地区,春天过去,接着就是秋天。哈尔滨8月11日进入秋季,沈阳在8月下旬进入秋季,北京在9月4日进入秋季,黄河南岸的郑州在9月10日入秋,长江中下游在9月下旬入秋,两广地区在lo月中下旬进入秋季,海南岛在11月中旬才夏去秋来。

有“立了秋,把扇丢”的说法。实际上立秋后的温度仍较高,扇子还要扇。立秋节,我国各地仍是昼长夜短,日照强烈,白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还大大超过夜晚散失的热量。如果北风薄弱,天气连续晴朗,会出现炎热酷暑,形成“秋老虎”天气。北京8月平均气温24.6℃,比7月低1.4℃,立秋期平均气温25.6℃。

北京8月仍是雨季。历年8月平均降雨量196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32%。北京的气象特点之一是春旱秋涝。秋雨多,常有暴雨。1963年8月三天降雨量达427,6毫米,比有的年份总量还多。1963年8月9日一天降雨量220.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6%,比同年1—6月的降水量96.3毫米还大一倍多。

这阶段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很大,有时降水偏多,形成夏涝,这种情况五六年一遇,有时降水偏少,形成“伏旱接秋旱”,这种情况四五年一遇。夏涝、秋旱对大秋作物均为不利。这阶段降水多少,不仅影响到当年秋粮,而且还影响到水库蓄水以及来年底墒,有“麦收隔年墒”的说法,对冬小麦及来年春播作物都不利。

立秋注意的事项 篇七

贴秋膘进补

由于经历了“苦夏”的食欲不济,人们往往都容易变得消瘦。所以立秋这天,在我国一些地区流行“贴秋膘”习俗。而且一进立秋,胃口大开,就想吃点儿好的,补偿夏天的损失。但是我们在进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能暴饮暴食,摄入过量,更不能吃一些易上火的食物。

择吉日祭祖

在古时候,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象征着秋收季节的到来。所以民间都会挑选黄道吉日祭拜,感谢上苍和祖先的庇佑,并举行尝新仪式,以庆祝五谷丰登。古人认为,上苍庇佑,才能风调雨顺;春耕秋收,不能忘记祖先。所以每到重要节日,都要祭祀、感恩。

立秋忌在田间走

因为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季节,也代表着收获的季节,所以立秋节气相关的禁忌都和秋收有关系。在云南地区有立秋当天忌在田间行走的讲究,而河南、江苏、湖北一带,立秋日忌雷、雨、风天气,都是认为对秋后的收成不利的。

立秋后忌寒食

立秋当天有啃秋瓜的习俗,也就是为了迎接秋天的到来,期盼天气赶紧转凉,用“啃秋”的方式来清除暑气避免痢疾。因为立秋时节气温还是偏高,人体为了适应天气的变化,生陈代谢也发生了变化,因此要注意肠胃健康。而西瓜属于比较寒性的水果,立秋之后我们就要尽量避免吃西瓜了。

立秋是什么意思含义 篇八

立秋是什么意思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秋”就是指暑去凉来。到了立秋,梧桐树开始落叶,因此有“落叶知秋”的成语。从文字角度来看,“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渡性季节。

立秋,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

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气温的日较差逐渐明显,往往是白天很热,而夜晚却比较凉爽。此外,秋的含义,还有庄稼快成熟的意思。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中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立秋的含义 篇九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音脸,意为收集)也。”秋是植物成熟的意思。立秋也预示着草木结果孕子,俗话说:“立秋三日,寸草结籽。”立秋后天气由多阴雨变为秋高气爽,天高云淡,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立秋,秋是肃杀的季节,就是指暑去凉来,预示着秋天的到来,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

到了立秋,梧桐树必定开始落叶,因此才有“落一叶而知秋”的成语。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岸收等仪式。

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立秋之日,迎秋于西郊,祭白帝暮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俏舞《育命》之舞。并有天子入圃射牲,以荐宗庙之礼,名日躯刘。杀兽以祭,表示秋来扬武之意。”

立秋简介 篇十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第13个节气,于每年公历8月7-9日交节。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西南,太阳到达黄经135°。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秋季从立秋起至立冬结束,其起始与结束,是天体运行的结果。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秋季第二个节气(处暑)才出暑,初秋期间天气仍然很热。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三伏”有初伏、中伏和末伏之分,它的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往往还处在中伏期间,也就是说,酷暑并没有过完,真正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并不是在立秋节气。

秋季是暑热与凉寒交替的季节。《管子》曰:“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进入秋季后,由夏季的多雨湿热过渡向秋季少雨干燥气候。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随阳气下沉而逐渐萧落。秋季最明显的变化草木的叶子从繁茂的绿色到发黄,并开始落叶,庄稼则开始成熟。立秋是古时“四时八节”之一,民间有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的习俗。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10篇《立秋是什么意思以及含义介绍》,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

316 57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