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发表【4篇】

发布时间: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4篇《数学教学论文发表》,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本科生如何发表论文 篇一

一、学术论文的选题

论文选题是写论文首先要解决的成就,论文的成败往往在选题时就注定了。

客观上讲,要决议有科学价值、有实际意义的论题;客观上讲,要决议本身感兴趣,有利于睁开研究,本身可以或者驾驭完成的论题。

“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在动笔曩昔要做好充分的选题和材料筹办。

(一) 选题来源

鄙谚说:“七分材料三分写”,写作哪方面的论文,什么样的论题,写作素材的收集极端重要。

如果不重视写作前的选题筹办,在写作过程傍边“边施工边筹划”,必然会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接二连三,结果是很难完整表示本身的观点。

管理学论文的选题来源有三种:

1、对社会实际的观察,创造必要解决的重要成就(热点型、成就型) 鲁迅曾很有感触的讲到选题体会:“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对付社会成就要长于创造、长于思考,捕捉社会热点,力求“新”字,这个新可以或者是话题新,也可以或者是角度新。

2、来源于文献阅读,创造研究中的不足(深度型、理论型)写作深度型、理论型的文章,作者的业余知识、理论功底和材料收集都很重要,老一代学者曾申饬年轻一代的学者:必必要有耐得住的研究经验。

文献阅读成为研究的基础手段之一,在前人的基础上对成就的研究进一步深刻,提出更新的理论或更新的研究结果。

3、源于工作经验,或者说源于调研(务实型、实用型)经过过程查问访问问卷、社会理论等手段获得研究的第一手素材,或者在平凡工作中,积累了经验,有了实证经验,有了新设法主见主见,尔后把它写出来。

(二) 选题中应把稳的几个成就

1、选题科学

判断一篇论文有没有价值或价值之大小,重要是看文章观点和内容的科学性如何。

文章的科学性首先来自对客观事物的周密而过细的查问访问研究。

节制大量丰富而符合实际的材料,使之成为“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其次,文章的科学性常日取决于作者在观察、分析成就时可否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科学研究中,既不容许搀和个人的偏见,又不克不迭人云亦云,更不克不迭天南海北地凭空臆想,而必须从分析出发;再次,文章可否具有科学性,还取决于作者的理论基础和业余知识。

写作论文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应用前人提出的科学理论去探索新的成就。

因此,必须准确地理解和节制前人的理论,具有广博而坚实的知识基础。

如果对论文所涉及领域中的科学结果一无所知或只是一得之愚,那就根本弗成以或者写出有价值的论文。

比喻,如果选定“中国银证合一成就研究”,就是一个不太可以或者成功的标题。

首先,从发展中我国已经明确了三业严格分家的轨制情势,并且这也是管理好财政、证券和金融业的一个历史经验。

至于海外银证合一的优点、错误等在很多讲义中已经反复讲到过。

除对这些观点和材料加以辞吐外,弗成以或者提出分歧凡响的观点,也很难表示出科学性。

2、标题醒目

标题往往给编辑和读者产生视觉袭击效应。

标题要用语简洁,不要太长,并突出立异点;用词要精当,如浅谈,不如用“ ××研究”、“ ××探讨”或者“对付××的思考”好。

3、标题宜小不宜大

标题过大,阐述时左右逢源,没有中央内容,显得散。

如果只是侧重某一方面,又显得贴题。

核心要聚集,把议题的选定放在具体的子成就上。

比喻:“我国商业银行中央业务研究”这个标题就过大,很容易出现抄讲义或摒挡有关材料的环境,如果打算写银行中央业务成就,可把标题限定为“ ××市商业银行中央业务的居民必要现状与银行对策研究”,从实证研究着手,基于现状分析该地商业银行发展中央业务的计谋。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篇二

摘要:现行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着很多不符合数学课标的问题。教师应该克服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不利因素,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和情境教学。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状案例分析对策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能真正体现数学的素质化教学。情境教学能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从而充分地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然而应该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如何巧妙地运用教学情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

一、现实教学中的现状分析及反思

案例:一张课本上的主题图。

在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关于“乘法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课本提供了一幅游乐场的情境图。一位教师是这样运用这个情境的:

师:“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经过观察后纷纷发言,几乎把画面上的景物全都描述了一遍,甚至有些学生提出了“我发现地上有小草”、“我看到天上有气球”等与数学无关的信息,教师都不假思索地一一肯定。随着时间的推移,七、八分钟过去了,学生的答案还是海阔天空、不着边际。此时,由于学生的回答始终没有涉及到自己预设的答案上,教师虽然还“面带微笑”,却笑得越来越勉强,甚至额头上已冒出了汗珠。

这样的紧张和不安又是谁造成的呢?

反思:教学情境要处理好问题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本案例中,教师只是原原本本地把主题图拿到课堂上,由于提出的问题过于笼统,缺乏目的性,又没有适时引导,导致学生漫无边际地侃着。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学生思维很活跃,实际上却使课堂教学陷入了“问题千个,离题万里”的局面,没有发挥教学情境应有的优势。情境设计要紧扣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在情境的运用中不能放任自流,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处理好教学情境宽泛性与定向性的关系。

二、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性

传统的教学把目标定位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上,视学生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输知识。现代教学则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趋于全面性:既重视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也重视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发展学生强健的体魄,又培养其高尚完善的人格;既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又努力发展其个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目标有机结合。它不仅强调知识与技能的理解掌握,而且要求学生在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过 chayi5.co chayi5.com m程中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与应用过程。

三、结合实际进行有效的创新教育

算出下面两图形(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的周长,并说明用什么工具和方法。学生很快得出:用尺子先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边长的长度,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周长。此时,我给予肯定,并说:“请大家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圆形纸片,想想用什么方法能算出它的周长?”学生有的皱起眉头在思考,有的拿尺子在比划,最终大家摇摇头。在这突然出现的新问题面前,他们不安于束手无策,出现了思维活动的第一次高潮。有的学生说可以在尺子上滚,大家同意他们的看法,各自测量自己的圆的周长,问题得以解决。正当同学们为想出好办法量出了圆纸片的周长而得意时,接着又提出第二个问题:“谁能算出面盆的周长?”经过同学们的仔细研究,最后学生得出用一根线贴着面盆圆周绕一圈,量出一圈线的长度,就是面盆的周长。老师说:“大家很聪明,可以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圆的周长,可是谁又能算出这个圆的周长呢?”老师边说边用圆规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学生看着黑板上画的圆,滚不能滚,围没法儿围,怎么办呢?接着老师又画了几个大小不等的圆,问学生:画圆的时候什么变了,周长也就跟着变了?周长和它有什么关系?通过实践,很快发现“圆的周长÷直径=π”,进而成功地得出了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得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后,老师让学生明白了只要知道一个圆的直径就可以算出圆的周长。然而这节课并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又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进一步深化、巩固。出现了这样一道题:“我们学校教学楼前有一棵松树,谁知道这棵松树树干的直径该怎么测量呢?”有学生说:“把树锯掉用尺子一量就知道了。”又有一名学生站起来反驳。最后得出:用线先测出树干的周长,再用“周长÷π”得出直径。整节课学生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了一个个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产生对新知探究的需要。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发展学生合情推理的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思维能力,而且注重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个学生数学学习的需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及优化措施论文 篇三

新课改对基础教育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提高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但有一点不容忽视,即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千变万化,课堂教学变成了游戏,更多是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对于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的训练却少了,导致学生的数学基本运算能力下降,这是目前小学生数学课堂的问题之一。改革固然重要,但也不能盲目,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往往导致部分教师失去判断力,反而阻碍了教学效率。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无效提问

提问无疑是课堂上师生互动最有效也最直接的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得好,可以事半功倍。但在课堂上,部分教师为了凸显提问的重要性,无休止地对学生提出各种问题,学生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去思考问题。还有个别教师为了活跃理科课堂的气氛,提出的问题也没有下限,指向性十分不明确。例如,“长方形有几个角,正方形有几个角,平形四边形有几个角,圆形又有几个角”等,答案是前面三个都是四个角,而圆形根本就没有角。如此将几个不搭边的问题放在一起提问,反而容易误导小学生。虽然用诸如“圆形有多少个角”这类问题来考验学生的反应能力,学生再想明白后会觉得好玩,因此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但该问题指向性十分不明确,难以达到提问的效果。

(二)教师把握教材不精准

同一本小学数学教材,同样的教学过程,而不同班级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却存在差异,那怕是一个教师教出来的学生同样也存在个体差异。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同样,学生的接受能力也存在差异,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不够精准,没有将小学数学的教材完全吃透,甚至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愿将教材进行改编,没能达到教学的效果。小学生毕竟还处在一个开始认知世界的过程,对很多事情无法进行有效判断,如此一来,甚至会误导小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到小学生今后数学的学习。

二、小学数学课當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一)有效提问的策略性

无效的提问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学生总是担心课堂上回答不上而遭到同学的耻笑,思想负担过重,提问变成了纯粹的为了回答问题而回答问题,思考的目的性和动机都不明确,学生处于被动思考的状态,回答问题后就忘,从而失去了有效提问的目的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提出问题之前就要做好考量,熟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情况、认知水平,再提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问题,有目的地、分层次地提问,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来获得成就感,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设计的问题也必须有助于激发学习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被新鲜有趣的事物吸引,要想在课堂上使小学生专心学习,激发兴趣才是最关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多方位考虑,让问题既能满足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感兴趣,做到这些,课堂提问才是有效的。

(二)把握好教材内容,优化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对于整个课堂教学非常重要,可谓是教学效果的灵魂。它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对于教材内容与知识点的把握是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假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效果势必会出现重复,效果将大打折扣。以小学数学人教版教材为例,五年级的课程中关于“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让学生拿出一张纸,将纸张对折两次,折成原纸张的1/4大小,或是用铅笔画出1/4的线段,通过设置这些教学情境,让学生对分数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种教学方式看似效果好,其实是教师对教材的编排意义理解得不透彻。其实,在三年级的课程学习中,学生已对分数有了直观的认识,还学会了同分母的情况下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所以,在五年级的课程中这样的教学是重复的,耽误了教学时间。

新课改的开展,对我国基础教育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举措。我校小学数学教师都认真学习了相关教学理念,积极推动新课改在基础教育的实施,且对以往教学方式中的不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总结,理科教学的方式变得更生动有趣,激发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丰富了课堂,效果显著。但也不能忽视这种多元化教学的弊端,小学数学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多揣摩,因材施教,如此才能发挥出新课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数学教学论文 篇四

摘 要:目前在中考升学率的压力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是“满堂灌”,课后的课业负担较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根据20多年来亲身的教学经历,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减轻学业负担,规范教学和管理,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谈了心得体会。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特点;教学效率

当前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满堂灌”、课后的课业负担重、教学质量偏低已成为教育界有关人士关注的焦点。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要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数学,教师应当采取措施,精心备课,注重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我们还应当认识到“减负”不单纯指减少课时、课本内容、作业量,它不仅是形式上的减少,更是一场关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和管理的改革。

笔者在使用浙教版新教材的过程中,结合实际教学经验,从五方面就如何减轻学业负担,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总结体会如下。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在基础知识与创新能力、传统与现代等各方面找到一个平衡点。

初中生正处青春期,自我表现欲突出,心理呈现出矛盾性和不稳定性。反映到数学课堂上,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愿意主动学习等现象。因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努力优化课堂结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具体措施

1.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减轻学业负担的重点就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45分钟,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在“减负”这场改革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课堂的45分钟教学时间应当合理地利用,任何人都不能浪费,所以教师必须下工夫、花气力去认真钻研《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全面把握初中数学教学的重难点,找准每节课的关键,然后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因材施教,合理安排好课堂进程的快慢以及课堂教学的时间。

教师备好课,不仅要备教材,把握每节课的重难点,还要备好学生,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其中包括学生的认知能力、基础知识情况、接受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到因人施教,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把握学生。课堂知识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和吸收,从而才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学习的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动力的先导,也是成功的关键。如果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枯燥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以生动巧妙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把轻松和乐趣带进数学课堂,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教学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可在讲课前设置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和思考,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比如,教学“概率”时,教师可以设置“摸奖游戏”:箱子里有10个白球,10个红球,每个学生可以摸5次,连续摸到4个红球就算中奖。通过对中奖概率的分析,学生更加明白“摸奖”的小概率和现实意义,同时也被概率的现实作用深深地吸引住了。

(2)教师可以进行情境创设,联系生活实例,或者利用情感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3)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表现欲,适当设置问题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有不同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学过的图形,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拼成了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思考拼成的图形与原来三角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4)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教学内容增添直观性和形象生动性。

总之,教师应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同时,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能。

3.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传统的课堂上,课堂的内容、模式、形式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效率低。学生往往不会主动思考、不会分析、不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极大程度地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由于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虽然学生在课堂上“听明白了”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却没有把课堂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遇到问题时还是一知半解。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目前大力提倡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是以探究心理为基础的,所以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就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直接给出数学公式或定理,而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再比如,遇到难题时,教师不要直接帮学生解出来,而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以独立思考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想出解决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方法的可行性。

只有让学生积极地思考,才可以将课堂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从而做学习的主人。

4.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新课标倡导的目标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既要因材施教,又要面向全体学生。

在授课中,教师可以针对知识点设计不同难度的台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同等的参与机会,使基础好的学生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都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并获得同样的成就感。例如,在“完全平方公式的因式分解”教学中,我设置了5个台阶:

①(x+3)2=x2+()x+()

②z2-10xz+25x2=()

③(x-y)2-8(x-y)+16=()

④x2y+6xy2+9y3=()

⑤若9x2+mx+16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m=()

在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使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用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与他人交流,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5.重视知识的联系与整合,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联想,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整合起来,做到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能力。比如,九年级数学中反比例函数,教师可将其与前面学到的一次函数y=kx+b(k≠0)联系起来,讨论当k分别为正值和负值时两函数图像的关系,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深化对旧知识的理解。

知识的整合不仅指的是课本知识间的相互整合,更重要的是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其他学科的相整合。教学过程中所选的题材应尽量来源于实际生活,重视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可以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比如,教学“勾股定理”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从其发现历史来讲解,并从生活中找出这一定理的运用。教师也可以将勾股定理与其他领域的内容联系起来,在解决其他相关问题时使用到勾股定理。这样通过知识的联系与整合,可以使一点一线的知识形成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要使学生真正轻松地学习数学,教师应精心备课,把握好课堂45分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4篇《数学教学论文发表》,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61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