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大全【精选10篇】

发布时间:

儿童学习科普知识的意义主要是让孩子掌握科学的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简称科学方法。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10篇《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大全》,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简单易懂的儿童生活科普知识大全 篇一

为什么彩色胶卷能拍出彩色照片?

黑白胶片用卤化银做感光剂,纯净的卤化银只对蓝光很敏感。如果在卤化银中加一些增感染料,就可使卤化银分别对红光或绿光敏感。彩色胶片就是据此制成的,它上面涂有多层感光剂:一层对红光敏感,一层对绿光敏感,一层对蓝光敏感。在拍摄时,光线通过照相机的镜头,落在多层彩色胶片上。这些光线被分解后,按照其中所含的红、绿、蓝三种原色的多少,分别在感红、感绿、感蓝乳剂层上感光。经过冲洗后,胶卷上就留下了各种色彩。

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大全 篇二

1、滑滑梯为什么越滑越快?

地球上对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有吸引作用,这种吸引作用要把一切拉向地面。

2、河水为什么会变黑发臭?

由于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农业回流水大量排入河流,河水中有毒、有害的化学物增多,所以导致河水逐渐变黑变臭,严重危及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3、海水为什么是咸的

海水中的盐是由陆地上的江河通过流水带来的。当雨水降到地面,便向低处汇集,形成小河,流入江河,一部分水穿过各种地层渗人地下,然后又在其他地段冒出来,最后都流进大海。水在流动过程中,经过各种土壤和岩层,使其分解产生各种盐类物质,这些物质随水被带进大海。海水经过不断蒸发,盐的浓度就越来越高,而海洋的形成经过了几十万年,海水中含有这么多的盐也就不奇怪了。

4、为什么雨后的天空会出现彩虹?

夏天的雨后,天空常常出现半圆形的彩虹,这是因为在雨后,空气中会有大量的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当光线经过这些水滴时,光就会出现折射现象,又因为在光的折射过程中,红橙黄绿蓝青紫等色光的折射角度不相同,就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彩虹。彩虹的明显程度,取决于空气中小水滴的大小,小水滴体积越大,形成的彩虹越鲜亮,小水滴体积越小,形成的彩虹就不明显。一般冬天的气温较低,在空中不容易存在小水滴,下阵雨的机会也少,所以冬天一般不会有彩虹出现。

5、冬天池塘里的水为什么下面的比上面的热

给水加热,温度一上升,水就开始膨胀、变轻,热水渐渐向上面集中。洗操前,要好好搅动一下澡盆里的水,因为上面的水热,下面的水凉。但是,在冬天的池塘里,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我们这样说是因为,水有一种罕见的特性,即当水温在4℃的时候,其重量比任何温度的水都要重。由于水有这种特性,所以,当池塘的水面温度因寒冷下降到4℃的时候,这层水就向下沉去。又因为4℃以下的水虽然更凉,但重量却比4℃的水轻,所以,这些水向上升,于是池塘的水面逐渐结上了一层冰。然而,冰的传热功能欠佳,这样就使得池塘底部的水温不降到4℃以下。由于上述各种原因,除去特别浅的水池外,池塘里的水不会全部都结成冰。

新版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三

海水为什么不易结冰?

冬天,如果你来到海边,就会发现,河水早就冻上了厚厚的冰,海水却依然波涛滚滚。海水为什么不容易结冰呢?

你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在严冬,把一碗清水和一碗浓盐水同时放在院子里。过一段时间,清水冻成了冰块,浓盐水却没有结冰。原来,盐水的结冰点低,在0℃的时候不会结冰,越浓的盐水冰点越低,有的海水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还不会结冰呢!

海水、腌菜的卤水里都含有大量的盐,所以不容易结冰。只有在气温很低的时候,海边上才偶尔会见到海水结的冰。

你也许会说,南极附近的海面上有冰山,北冰洋和北极更是冰天雪地,一定是因为那里特别冷,海水才结冰了。

其实,在地球两极地区及附近海上漂浮的冰山,并不是海水冻成的。在格陵兰和南极洲上有大片的冰原,大块的冰断裂以后漂移到海洋里,就成了冰山。这些冰山往往高出海面60.90米,长可达几百米,有的甚至有好几千米长。这些冰都是淡水结成的。如果你把冻成的小冰块放到盐水里,那就成了冰山的小模型啦。

简单易懂的儿童生活科普知识大全 篇四

为什么镜子能照出人影?

我们只要站到镜子前面,就会看到镜子里出现了自己的影像,为什么镜子能照出人影呢?

这是因为镜子背面镀了一层银,使镜面可以反光,从而照出人影,最初,人们制造玻璃镜时是先往玻璃上紧紧地贴一张锡箔,然后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溶解锡,二者会变成一种黏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锡汞齐紧紧地粘在玻璃上,就成为一面镜子,这种镜子制作比较费事,而且镜面也不算太亮,现在使用的玻璃镜,是在玻璃面上镀了一层极薄的银层,这层银是利用化学反应——“银镜反应”镀美丽的镜子上去的,照出的人影既清晰又明亮。

少儿科普知识 篇五

1、人的一生大约要喝多少吨水?(80吨)。

2、一个水龙头滴水,15分钟就滴水200毫升,每天有近20升水,一年就会浪费多少吨水?(7吨)

3、举例说出发电的几种方法?(火力发电、水力发电、风力发电)

4、环境保护法的原则是什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环境权利原则;协调发展原则;公众参与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5、白头叶猴属于我国哪一级保护动物?(一级)

6、请说出造成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天灾”和“人祸”共同作用的结果。天灾直接原因是气候异常,雨量过大;人祸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第二,江河湖泊的'不断减少,进一步降低了蓄洪泄洪能力。第三,必要的防洪措施跟不上,城市防洪标准偏低)

7、1980至1995年间,全世界森林面积减少了多少?(1.8亿公顷)

8、水资源短缺成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据统计,目前我国已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我国因缺水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因水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少?(100多亿元,400多亿元)

9、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多少?(3%)

10、目前我国受污染的河流的比例达到多少?(90%)

新版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六

水为什么总是往低处流?

水和其他的液体一样,有一定的体积,却没有一定的形状,所以它具有流动性。

水的流动和地球引力有关,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水就从比较高的地方流向比较低的地方。

人类掌握了水的这个特点,就可用来改造自然和战胜自然。

例如不少地方拦河筑坝,蓄水成人工湖。这湖就是水的仓库,水多时,可以蓄留在水库中,农田需要时可以灌溉,有条件还可以用水发电,不让水白白地流掉。在水多的地方,如果地势低洼,一遇暴雨,容易造成水灾。人们利用水向低处流的特性,开河凿渠,排泄洪水,确保农作物的丰收。

简单易懂的儿童生活科普知识大全 篇七

为什么彩色照片会褪色?

彩色照片上的各种彩色染料,大部分是结构较复杂的有机分子,它们的性质比较活泼,遇到强烈的阳光照射或潮湿闷热的环境就会发生分解反应,出现褪色。另外,如果一些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学试剂沾到照片上,也会促使彩照上的染料分解,使彩色照片褪色,彩色照片有时还会出现偏色现象,这是因为彩照上的染料是由三种不同颜色的染料组成的,而这三种染料在相同的光照或相同的化学试剂作用下,褪色的程度并不相同。所以一旦某些颜色发生变化,偏色现象就出现了。

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大全 篇八

1、脱化纤衣服时为什么会冒火花?

衣服随着身体的摩擦不断活动,能产生很多静电并积累起来,当使劲脱下衣服时,这些静电就会迅速流动,从而发生放电的现象。

2、为什么糖在热水中溶得更快?

在热水中,水分子和糖分子的运动速度都加快了,这就使更多的糖分子更快的跑进水里去了。

3、为什么汽水里有很多气泡?

汽水里有一种叫做二氧化碳的气体,工人叔叔用很大的压力迫使它溶在水里,打开瓶盖喝水时,瓶子外的空气压力小,瓶子里的二氧化碳就会拼命从水里挣脱出来往外跑,于是,许多气泡在瓶子里翻腾。

4、吸尘器为什么能除尘?

吸尘器的主要部件是真空泵、过滤袋、导管及各种吸尘头。真空泵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力,通过吸管把吸尘头周围的空气、灰尘及其他细小赃物一起吸到过滤袋里,从而把房间清理得干干净净。

5、肥皂水为什么能吹泡泡?

肥皂水微粒中有很强大的凝结力,能形成一层薄膜,并且不容易破碎。

简单易懂的儿童生活科普知识大全 篇九

火柴真的能在黑板上划燃吗?

当火柴头与火柴盒上的摩擦面相摩擦时,由于双方都很粗涩,会产生出很多摩擦热。

这时摩擦面上所含的磷首先被点燃,所产生的热量又会使火柴头上的硫和氢氧化钾分解发出氧,从而点燃火柴棍。

就是说,第一次点火是由火柴盒摩擦面上的红磷引起的,第二次点火是由火柴头产生的氧与燃料(硫)的作用而发生的。

当然,即使不用火柴盒上的摩擦面,而用火柴头在黑板或放在桌面的报纸上猛烈摩擦,当产生大量的摩擦热时,也可以直接引起第二次点火,从而点燃火柴。

这是摩擦产生的高温使氢氧化钾分解出氧,同时使硫的温度达到燃点以上,从而使火柴燃烧起来。

也就是说,物体燃烧的三个条件都齐备了,火柴也就点着了。

这三个条件是氧、燃点(高温)和燃料。

但是不用火柴盒划火柴时,要有些技术上的窍门。

新版儿童科普知识大全 篇十

长颈鹿是怎样睡觉的?

长颈鹿产于非洲,身高能达到5-6米,是陆地上的动物。长颈鹿腿长脖子也长,躺下和站起来都很不容易,所以常常站着睡觉。其他很多动物和长颈鹿一样站者睡。好在动物都不动脑筋,不需睡很长时间,一般打个盹就行了,一天大概只睡30分钟。当然有时长颈鹿在觉得周围很安全的时候,也会躺下来睡觉,把脖子转向后面,头紧靠在臀部,看起来很舒服。但是,如果遇上突然袭击,它很难再站起来逃跑,结果会被吃掉。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10篇《儿童科普教育百科知识大全》,希望对您的写作有所帮助。

316 62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