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化学式知识总结【优秀3篇】

发布时间:

钠(Natrium)是一种金属元素,元素符号是Na,英文名sodium。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第ⅠA族,是碱金属元素的代表,质地柔软,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放出氢气,化学性质较活泼。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大全,欢迎阅览。差异网为您精心收集了3篇《钠化学式知识总结》,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钠化学式知识总结 篇一

物理性质

钠为银白色立方体结构金属,质软而轻可用小刀切割,密度比水小,为0.97g/cm3,熔点97.81℃,沸点:882.9℃。新切面有银白色光泽,在空气中氧化转变为暗灰色,具有抗腐蚀性。钠是热和电的良导体,具有较好的导磁性,钾钠《差异网·www.chayi5.com》合金(液态)是核反应堆导热剂。钠单质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硬度也低,能够溶于汞和液态氨,溶于液氨形成蓝色溶液。在-20℃时变硬。

已发现的钠的同位素共有22种,包括钠18至钠37,其中只有钠23是稳定的,其他同位素都带有放射性。

化学性质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常温和加热时分别与氧气化合,和水剧烈反应,量大时发生爆炸,和低元醇反应产生氢气,和电离能力很弱的液氨也能反应。

4Na + O2= 2Na2O (常温)

2Na+O2= Na2O2(加热或点燃)

2Na+2H2O=2NaOH+H2↑,2Na+H2O==高温==Na2O+H2

2Na+2ROH=2RONa+H2↑ (ROH表示低元醇)

2Na + 2NH3(L) = 2NaNH2 + H2↑(此反应中“2NH3(L)”表示液氨)

钠原子的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很容易失去,所以有强还原性。因此,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能够和大量无机物,绝大部分非金属单质反应和大部分有机物反应,在与其他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作还原剂,都是由0价升为+1价(由于ns1电子对),通常以离子键和共价键形式结合。金属性强,其离子氧化性弱。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9770

高中化学认为钠盐均溶于水,但实际上醋酸铀酰锌钠、醋酸铀酰镁钠、醋酸铀酰镍钠 、铋酸钠、锑酸钠,钛酸钠皆不溶于水。

钠化学式知识总结 篇二

一、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1、俗名: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

2、除杂:CO2(HCl),通入饱和的NaHCO3溶液而不是饱和Na2CO3溶液。

3、NaHCO3(少量与过量)与石灰水的反应:命题角度为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误。

4、鉴别:用BaCl2、CaCl2或加热的方法,不能用石灰水。

5、NaHCO3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顺序问题:因HCO3—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顺序为c(Na+)>c(HCO3—)>c(OH—)>c(H+)>c(CO32—),也有c(CO32—)

二、氯化钠:

1、除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而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利用二者的差异情况,进行分离。NaCl(KNO3):蒸发、结晶、过滤;KNO3(NaCl):降温、结晶、过滤。

2、氯碱工业:电解饱和的食盐水,以此为载体,考查电解原理的应用。题目的突破口为:一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阳极;二是在电解后的溶液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液变红,判断此极为电解池的阴极。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因其是高中化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主要命题角度:一是计算所需的物质的质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高中化学钠的知识点总结 篇三

一、有机代表物质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TNT、萘、苯酚、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淀粉、

纤维素、醋(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烃、烯烃、炔烃、甲醛、一氯甲烷

液态:油状:硝基苯、溴乙烷、乙酸乙酯、油酸

粘稠状:石油、乙二醇、丙三醇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特殊气味:苯及苯的同系物、萘、石油、苯酚刺激性:甲醛、甲酸、乙酸、乙醛

甜味:乙二醇(甘醇)、丙三醇(甘油)、蔗糖、葡萄糖

香味:乙醇、低级酯苦杏仁味:硝基苯

3、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淡黄色:TNT、不纯的硝基苯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的:苯及苯的同系物、一氯代烃、乙醇、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的:硝基苯、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氯仿、溴代烃、碘代烃

5、挥发性:乙醇、乙醛、乙酸

6、升华性:萘、蒽

7、水溶性:不溶:高级脂肪酸、酯、硝基苯、溴苯、烷烃、烯烃、炔烃、苯及苯的同系物、萘、蒽、石油、卤代烃、TNT、氯仿、CCl4能溶:苯酚(0℃时是微溶)微溶:乙炔、苯甲酸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苯磺酸与水混溶:乙醇、苯酚(65℃以上)、乙醛、甲酸、丙三醇

二、有机物之间的类别异构关系

1、分子组成符合CnH2n(n≥3)的类别异构体:烯烃和环烷烃

2、分子组成符合CnH2n-2(n≥4)的类别异构体:炔烃和二烯烃

3、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醇和饱和醚

4、分子组成符合CnH2nO(n≥3)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醛和饱和一元酮

5、分子组成符合CnH2nO2(n≥2)的类别异构体:饱和一元羧酸和饱和一元酯

6、分子组成符合CnH2n-6O(n≥7)的类别异构体:苯酚的同系物、芳香醇及芳香醚

如n=7,有以下五种:邻甲苯酚、间甲苯酚、对甲苯酚、苯甲醇、苯甲醚

7、分子组成符合CnH2n+2O2N(n≥2)的类别异构体:氨基酸和硝基化合物

三、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1、烷烃与卤素单质:卤素单质蒸汽(如不能为溴水)。条件:光照

2、苯及苯的同系物与(1)卤素单质(不能为水溶液):条件:Fe作催化剂

(2)硝化:浓硝酸、50℃—60℃水浴(3)磺化:浓硫酸,70℃—80℃水浴

3、卤代烃的水解:NaOH的水溶液4.醇与氢卤酸的反应:新制氢卤酸

5、乙醇与浓硫酸在140℃时的脱水反应7.酸与醇的酯化反应:浓硫酸、加热

8、酯类的水解:无机酸或碱催化9.酚与1)浓溴水2)浓硝酸

四、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

1、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的加成:H2、卤化氢、水、卤素单质

2、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加成:H2、Cl2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的加成:(包括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

烯酸酯、烯酸盐等)

4、含醛基的化合物(包括葡萄糖)的加成:HCN、H2等

5、酮类、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等物质的加成:H2

注意:凡是有机物与H2的加成反应条件均为:催化剂(Ni)、加热

五、六种方法得乙醇(醇)

1、乙醛(醛)还原法:

2、卤代烃水解法:

3、某酸乙(某)酯水解法:

4、乙醇钠水解法:

5、乙烯水化法:

6、葡萄糖发酵法:

六、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含-CHO)

1、所有的醛(RCHO)2.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

3、葡萄糖、麦芽糖、葡萄糖酯、(果糖)

能和新制Cu(OH)2反应的除以上物质外,还与酸性较强的酸(如甲酸、乙酸、丙酸、盐酸、硫酸等)发生中和反应。

七、分子中引入羟基的有机反应类型

1、取代(水解)反应:卤代烃、酯、酚钠、醇钠、羧酸钠

2、加成反应:烯烃水化、醛+H23.氧化:醛氧化4.还原:醛+H2

八、能跟钠反应放出H2的物质

(一)、有机物

1、醇(也可和K、Mg、Al反应))2.有机羧酸3.酚(苯酚及苯酚的同系物)4.苯磺酸5.苦味酸(2,4,6-三硝基苯酚)6.葡萄糖(熔融)7.氨基酸

(二)、无机物

1、水及水溶液2.无机酸(弱氧化性酸)3.NaHSO4

九、能与溴水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一)、有机物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苯乙炔),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

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等)。即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叁键的有机物。

2、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3、苯酚及其同系物(因为能和溴水取代而生成三溴酚类沉淀)

4、含醛基的化合物(醛基被氧化)5.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物

1.S(-2):硫化氢及硫化物2.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3.Fe2+例:6FeSO4+3Br2=2Fe2(SO4)3+2FeBr2

6FeCl2+3Br2=4FeCl3+2FeBr32FeI2+3Br2=2FeBr3+2I2

4.Zn、Mg、Fe等单质如Mg+Br2=MgBr2

(此外,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5.I-: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6.NaOH等强碱:因为Br2+H2O=HBr+HBrO加入NaOH后平衡向右移动

7.Na2CO3等盐:因为Br2+H2O=HBr+HBrO

2HBr+Na2CO3=2NaBr+CO2+H2OHBrO+Na2CO3=NaBrO+NaHCO3

8.AgNO3

十、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层变无色的(ρ<1):低级酯、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苯及苯的同系物、汽油

十一、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6H6和C8H8(苯乙烯或环辛四烯)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例: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十二、有毒的物质

(一)、毒气

F2、Cl2、HF、H2S、SO2、CO、NO、NO2等,其中CO和NO使人中毒的原因相同,均是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而丧失输送氧的能力。

(二)、毒物

液溴、白磷、偏磷酸(HPO3)、水银、亚硝酸盐、除BaSO4外的大多数钡盐、氰化物(如KCN)、重金属盐(如铜盐、铅盐、汞盐、银盐等)、苯酚、硝基苯、六六六(六氯环己烷)、甲醇、砒霜等

十三、能爆炸的物质

1、黑火药成分有:一硫、二硝(KNO3)三木炭2.NH4NO33.火棉

4、红磷与(雷汞作引爆剂)6.油7.氮化银

此外,某些混合气点燃或光照也会爆炸,其中应掌握:H2和O2、“点爆”的CO和O2、“光爆”的H2和Cl2、CH4和O2、CH4和Cl2、C2H2和O2。无需点燃或光照,一经混合即会爆炸,所谓“混爆”的是H2和F2。

另外,工厂与实验室中,面粉、镁粉等散布于空气中,也是危险源。

十四、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一)、有机物

1、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等)2.苯的同系物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等)

4、含醛基的有机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某酯等)

5、还原性糖(葡萄糖、麦芽糖)6.酚类

7、石油产品(裂解气、裂化气、裂化汽油等)8.煤产品(煤焦油)

9、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二)、无机物

1、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2、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3.S(-2)的化合物:硫化氢、氢硫酸及硫化物

4.S(-4)的化合物:SO2、H2SO3及亚硫酸盐5.双氧水(H2O2)

十五、既能发生氧化反应,又能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

(一)、有机物

1、含醛基的化合物:所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

2、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苯乙烯

3、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烯、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盐、

烯酸酯、油酸、油酸盐、油酸酯、油。

(二)、无机物

1、含中间价态元素的物质:①S(+4):SO2、H2SO3及亚硫酸盐

②Fe2+亚铁盐③N:(+4)NONO2

2.N2、S、Cl2等非金属单质。3.HCl、H2O2等

十六、检验淀粉水解的程度

1、“未水解”加新制Cu(OH)2煮沸,若无红色沉淀,则可证明。

2、“完全水解”加碘水,不显蓝色。

3、“部分水解”取溶液再加新制Cu(OH)2煮沸,有红色沉淀,另取溶液加碘水,显蓝色。

十七、能使蛋白质发生凝结而变性的物质

1、加热2.紫外线3.酸、碱4.重金属盐(如Cu2+、Pb2+、Hg2+、Ag+等)

5、部分有机物(如苯酚、乙醇、甲醛等)。

十八、关于纤维素和酯类的总结

(一)、以下物质属于“纤维素”

1、粘胶纤维2.纸3.人造丝4.人造棉5.玻璃纸6.无灰滤纸7.脱脂棉

(二)、以下物质属于“酯”

1、硝酸纤维2.油3.胶棉4.珂珞酊5.无烟火药6.火棉

易错:TNT、酚醛树脂、赛璐珞既不是“纤维素”,也不是“酯”。

十九、既能和强酸溶液反应,又能和强碱溶液反应的物质

1、有机物:蛋白质、氨基酸

2、无机物:两性元素的单质Al、(Zn)两性氧化物Al2O3、(ZnO)

两性氢氧化物Al(OH)3、Zn(OH)2弱酸的酸式盐NaHCO3、NaH2PO4、NaHS弱酸的铵盐(NH4)2CO3、NH4HCO3、(NH4)2SO3、(NH4)2S等

属于“两性物质”的是:Al2O3、ZnO、Al(OH)3、Zn(OH)2、氨基酸、蛋白质属于“表现两性的物质”是:Al、Zn、弱酸的酸式盐、弱酸的铵盐

二十、有机实验问题

(一)、甲烷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方程式:

2、为什么必须用无水醋酸钠?

若有水,电解质CH3COONa和NaOH将电离,使键的断裂位置发生改变而不

生成CH4。

3、必须用碱石灰而不能用纯NaOH固体,这是为何?碱石灰中的CaO的作用如何?

高温时,NaOH固体腐蚀玻璃;CaO作用:1)能稀释反应混合物的浓度,减少NaOH跟试管的接触,防止腐蚀玻璃。2)CaO能吸水,保持NaOH的干燥。

4、制取甲烷采取哪套装置?反应装置中,大试管略微向下倾斜的原因何在?此装置还可以制取哪些气体?

采用加热略微向下倾斜的大试管的装置,原因是便于固体药品的铺开,同时防止产生的湿水倒流而使试管炸裂。还可制取O2、NH3等。

5、点燃甲烷时的火焰为何会略带黄色?点燃纯净的甲烷呈什么色?

1)玻璃中钠元素的影响;反应中副产物丙酮蒸汽燃烧使火焰略带黄色。

2)点燃纯净的甲烷火焰呈淡蓝色。

(二)、乙烯的制取和性质

1、化学方程式:

2、制取乙烯采用哪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备哪些气体?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加热)一套装置;此装置还可以制Cl2、HCl、SO2等。

3、预先向烧瓶中加几片碎玻璃片(碎瓷片),是何目的?

防止暴沸(防止混合液在受热时剧烈跳动)

4、乙醇和浓硫酸混合,有时得不到乙烯,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这主要是因为未使温度迅速升高到170℃所致,因为在140℃乙醇将发生分子间脱水得乙醚,方程式:

5、温度计的水银球位置和作用如何?

混合液液面下,用于测混合液的温度(控制温度)。

6、浓H2SO4的作用?催化剂、脱水剂。

7、反应后期,反应液有时会变黑,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为何?

浓硫酸将乙醇炭化和氧化了,产生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SO2。

(三)、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反应方程式:

2、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因为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能否用长颈漏斗?不能。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3篇《钠化学式知识总结》,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6 7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