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整理大全精选10篇

发布时间:

初中生学习数学,总结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学习环节,尤其是初三考生,更要养成对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的习惯。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10篇《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整理大全》,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如何提升中考语文成绩 篇一

作为一个独立的教学系统,阅读教学有其独特的任务,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具备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1、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就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而言,同样要十分注重学生“圈点勾画”、“摘录”、“写提要”、“做笔记”、“课前主动预习”、“边阅读边思考”等等的习惯。古人说不动笔墨不看书,一旦有了良好的自能阅读习惯,将终身受用。

2、掌握正确阅读方法

高效率的阅读有两个标志,一是速度快中考,二是理解率高,而高效率阅读取决于良好的阅读方法。这里仅谈谈速读问题。美国有一份著名的杂志《化学文摘》,一年内能报道来自136个国家的45万余篇文献,一个化学家如果每天读6小时,每小时读4篇,也要56年才能读完,这一数字还是几年前统计的。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愈来愈快,对阅读速度和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否则将会直接影响到生活和工作能力;就高考来说,阅读速度慢也必然影响成绩的取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某种意义已不宜提倡,而“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倒是我们所追求的。据科学研究,人进行快速阅读是完全可能的,速读作为获取信息的快速手段,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尤其在科技说明文阅读中,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阅读方法。

3、具备优良阅读品质

这里所讲的阅读品质,主要是指那些直接制约阅读活动质量和效率的心理机制,如阅读的自觉性品质、阅读的专注性品质、阅读的主动性品质、阅读的坚持性品质、阅读的记忆品质,等等。例如,有的学生刚一拿到陌生的科技说明文材料,往往就会产生恐惧心理而无法答题。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对学生进行训练,使之面对材料便形成阅读的强烈需要感。学生一旦具备了这种专注性品质,那么展卷阅读,就能做到全神贯注,心无旁鹜。良好的阅读品质对于阅读质量具有巨大的意义,因此人们为了追求高级阅读质量,通常都极为重视阅读品质的培养。

4、提高综合阅读能力

根据《考试说明》和高考题目的分析,在科技说明文阅读教学中,目前应当着重提高学生的速读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筛选能力。

总结:其中,速读能力是基础性能力,分析能力是中介性能力,概括能力是高一级能力,而筛选能力则为科技说明文阅读的终端性能力。这几种能力一旦具备,那么对一般科技说明文的阅读将不成问题。

中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篇二

1基本作图知识点

一、基本作图的有关概念:

1、尺规作图: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来作图的方法,叫做尺规作图。

2、五种基本作图:五种基本作图是尺规作图的基础,数学中的五种基本作图是指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角平分线、过定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二、基本作图的原理和步骤:

1、原理:边边边公理

2、步骤:作图题的方法与证明题解法不相同,对于作图题首先将文字叙述转化为数学语言,即要写出题目的已知、求作、作法、证明。

三、尺规作图的优点:尺规作图只能使用圆规和无刻度的直尺这两种工具。工具虽少但能正确地画出的图形,比度量法画出的图形更精确。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三角形中的中位线

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

(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

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

3判定方法

判定1:有一个角为90°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2:一个三角形,如果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3: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判定4:若一个三角形30°内角所对的边是某一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以这条长边为斜边的直角三角形。

判定5:两个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4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当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时,即对应二次好方程有实根和存在时,根据二次三项式的分解因式,二次函数可转化为两根式。如果没有交点,则不能这样表示。

注意:抛物线位置由决定。

(1)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①开口向上。

②开口向下。

(2)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

①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

②图象过原点。

③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

(3)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对称轴:)

①同号对称轴在y轴左侧。

②对称轴是y轴。

③异号对称轴在y轴右侧。

(4)顶点坐标。

(5)决定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①△>0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不同交点。

②△=0抛物线与x轴有唯一的公共点(相切)。

③△<0抛物线与x轴无公共点。

(6)二次函数是否具有最大、最小值由a判断。

①当a>0时,抛物线有最低点,函数有最小值。

②当a<0时,抛物线有最高点,函数有最大值。

中考数学知识点归纳之函数运算 篇三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1”有讲究,同乘除负要变向。

先去分母再括号,移项别忘要变号。

同类各项去合并,系数化“1”注意了。

同乘除正无防碍,同乘除负也变号。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大于头来小于尾,大小不一中间找。

大大小小没有解,四种情况全来了。

同向取两边,异向取中间。

中间无元素,无解便出现。

幼儿园小鬼当家,(同小相对取较小)

敬老院以老为荣,(同大就要取较大)

军营里没老没少。(大小小大就是它)

大大小小解集空。(小小大大哪有哇)

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首先化成一般式,构造函数第二站。

判别式值若非负,曲线横轴有交点。

A正开口它向上,大于零则取两边。

代数式若小于零,解集交点数之间。

方程若无实数根,口上大零解为全。

小于零将没有解,开口向下正相反。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

异号两个平方项,因式分解有办法。

两底和乘两底差,分解结果就是它。

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

两平方项在两端,底积2倍在中部。

同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方正倍积要为负。

两边为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一平方又一平方,底积2倍在中路。

三正两底和平方,全负和方相反数。

分成两底差平方,两端为正倍积负。

两边若负中间正,底差平方相反数。

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要用公式解方程,首先化成一般式。

调整系数随其后,使其成为最简比。

确定参数abc,计算方程判别式。

判别式值与零比,有无实根便得知。

有实根可套公式,没有实根要告之。

用常规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左未右已先分离,二系化“1”是其次。

一系折半再平方,两边同加没问题。

左边分解右合并,直接开方去解题。

该种解法叫配方,解方程时多练习。

用间接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已知未知先分离,因式分解是其次。

调整系数等互反,和差积套恒等式。

完全平方等常数,间接配方显优势

【注】 恒等式`(a+b)^2=(a-b)^2+4ab`

解一元二次方程

方程没有一次项,直接开方最理想。

如果缺少常数项,因式分解没商量。

b、c相等都为零,等根是零不要忘。

b、c同时不为零,因式分解或配方,

也可直接套公式,因题而异择良方。

正比例函数的鉴别

判断正比例函数,检验当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y=kx(k!=0)`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是否,辨别需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y=kx(k!=0)` 有没有。

若有再去看取值,全体实数都需要。

区分正比例函数,衡量可分两步走。

一量表示另一量,`y=kx(k!=0)` 是与否。

若有还要看取值,全体实数都要有。

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正比函数图直线,经过`(1,k)` 和原点。

K正一三负二四,变化趋势记心间。

K正左低右边高,同大同小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一大另小下山峦。

一次函数

一次函数图直线,经过`(0,b),(-b/k,0)` 点。

K正左低右边高,越走越高向爬山。

K负左高右边低,越来越低很明显。

K称斜率b截距,截距为零变正函。

反比例函数

反比函数双曲线,经过`(1,k),(-1,-k)` 点。

K正一三负二四,两轴是它渐近线。

K正左高右边低,一三象限滑下山。

K负左低右边高,二四象限如爬山。

二次函数

二次方程零换y,二次函数便出现。

全体实数定义域,图像叫做抛物线。

抛物线有对称轴,两边单调正相反。

A定开口及大小,线轴交点叫顶点。

顶点非高即最低。上低下高很显眼。

如果要画抛物线,平移也可去描点,

提取配方定顶点,两条途径再挑选。

列表描点后连线,平移规律记心间。

左加右减括号内,号外上加下要减。

二次方程零换y,就得到二次函数。

图像叫做抛物线,定义域全体实数。

A定开口及大小,开口向上是正数。

绝对值大开口小,开口向下A负数。

抛物线有对称轴,增减特性可看图。

线轴交点叫顶点,顶点纵标最值出。

如果要画抛物线,描点平移两条路。

提取配方定顶点,平移描点皆成图。

列表描点后连线,三点大致定全图。

若要平移也不难,先画基础抛物线,

顶点移到新位置,开口大小随基础。

如何提升中考数学成绩 篇四

总结梳理,提炼方法

复习的最后阶段,对于知识点的总结梳理,应重视教材,立足基础,在准确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公式、法则、定理的实质及其基本运用的基础上,弄清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对于题型的总结梳理,应摆脱盲目的题海战术,对重点习题进行归类,找出解题规律,要关注解题的思路、方法、技巧。如方案设计题型中有一类试题,不改变图形面积把一个图形剪拼成另一个指定图形。2过基本技能关

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做到对每道题要知道它的考点。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3重视夯实数学双基

在复习过程中夯实数学基础,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重视强化题组训练——感悟数学思想方法除了做基础训练题、平面几何每日一题外,还可以做一些综合题,并且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法的优劣,反思各种方法的纵横联系。而总结出它所用到的数学思想方法,并把思想方法相近的题目编成一组,不断提炼、不断深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步学会观察、试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4第一轮复习的四点技巧:

搞清课本上每一个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公理、定理。重视教材的基础作用和示范作用。抓基本概念的准确性;抓公式、定理的熟练和初步应用;抓基本技能的正用、逆用、变用、连用、巧用;能准确理解教材中的概念;能独立证明书中的定理;能熟练求解书中的例题;能说出书中各单元的作业类型;能掌握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步骤规范化。以上就是初三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何提高初三数学成绩。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考点解析 篇五

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学好初中物理的小技巧有哪些 篇六

1、见物思理,多观察,多思考,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

物理讲的是“万物之理”,在我们身边到处都蕴含着丰富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物理知识。只要我们保持一颗好奇之心,注意观察各种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多抬头看看天空,你就会发现物理中的“力、热、电、光、原”知识在生活当中处处都有。一旦养成用物理知识解决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的习惯,你就会发现原来物理这么有魅力,这么有趣。!

2、学会从“定义”去寻找错因。

打好基础。

对于基本公式,规律,概念要特别重视。“死记知识永远学不好物理!”最聪明的学生都会从基本公式和概念上去寻找错误的根源,并且能够做到从一个错题能复习一大片知识——这是一个学生学习物理是否开窍的最重要的标志!

3、把“陌生”变成“透彻”!

遇到陌生的概念,比如“势能”“电势”“电势差”等等先不要排斥,要先去真心接纳它,再通过听老师讲解、对比、应用理解它。要有一种“不破楼兰誓不还”的决心和“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研究精神。这样时间长了,应用多了,陌生的就变成了透彻的了。

4、把“错题”变成“熟题”!

建立错题本,在建立错题本时,不要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尤其注意建立错题本的方法和技巧,要有自己的创新、智慧以及汗水凝结在里面,力求做到赏心悦目,让人看了赞不绝口,自己看了会赞美自己的杰作。并且要常翻常看,每看一次就缩小一次错题的范围,最后错题越来越少,直至所有的“错题”变成“熟题”!以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就会触类旁通,永不忘却。

中考数学知识点资料复习大全:复习口诀 篇七

1、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同号相加一边倒;异号相加“大”减“小”,

符号跟着大的跑;绝对值相等“零”正好。

2、合并同类项:

合并同类项,法则不能忘,只求系数和,字母、指数不变样。

3、去、添括号法则:

去括号、添括号,关键看符号,

括号前面是正号,去、添括号不变号,

括号前面是负号,去、添括号都变号。

4、一元一次方程:

已知未知要分离,分离方法就是移,加减移项要变号,乘除移了要颠倒。

5、平方差公式:

平方差公式有两项,符号相反切记牢,首加尾乘首减尾,莫与完全公式相混淆。

5.1完全平方公式:

完全平方有三项,首尾符号是同乡,首平方、尾平方,首尾二倍放中央;

首±尾括号带平方,尾项符号随中央。

5.2因式分解:

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三分组,细看几项不离谱,

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

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

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

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

以上若都行不通,拆项、添项看清楚。

5.3单项式运算:

加、减、乘、除、乘(开)方,三级运算分得清,

系数进行同级(运)算,指数运算降级(进)行。

5.4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题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时候要变号,同类项合并好,再把系数来除掉,

两边除(以)负数时,不等号改向别忘了。

5.5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大大取较大,小小取较小,小大、大小取中间,大小、小大无处找。

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一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集:

大(鱼)于(吃)取两边,小(鱼)于(吃)取中间。

6.1分式混合运算法则:

分式四则运算,顺序乘除加减,乘除同级运算,除法符号须变(乘);

乘法进行化简,因式分解在先,分子分母相约,然后再行运算;

加减分母需同,分母化积关键;找出最简公分母,通分不是很难;

变号必须两处,结果要求最简。

6.2分式方程的解法步骤:

同乘最简公分母,化成整式写清楚,

求得解后须验根,原(根)留、增(根)舍,别含糊。

6.3最简根式的条件:

最简根式三条件,号内不把分母含,

幂指数(根指数)要互质、幂指比根指小一点。

6.4特殊点的坐标特征:

坐标平面点(x,y),横在前来纵在后;

(+,+),(-,+),(-,-)和(+,-),四个象限分前后;

x轴上y为0,x为0在y轴。

象限角的平分线:

象限角的平分线,坐标特征有特点,一、三横纵都相等,二、四横纵却相反。

平行某轴的直线:

平行某轴的直线,点的坐标有讲究,

直线平行x轴,纵坐标相等横不同;

直线平行于y轴,点的横坐标仍照旧。

6.5对称点的坐标:

对称点坐标要记牢,相反数位置莫混淆,

x轴对称y相反,y轴对称x相反;

原点对称记,横纵坐标全变号。

7.1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分式分母不为零,偶次根下负不行;

零次幂底数不为零,整式、奇次根全能行。

7.2函数图象的移动规律:

若把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k(x+0)+b,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写成y=a(x+h)2+k的形式,

则可用下面的口诀

“左右平移在括号,上下平移在末稍,左正右负须牢记,上正下负错不了”。

7.3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一次函数是直线,图象经过三象限;

正比例函数更简单,经过原点一直线;

两个系数k与b,作用之大莫小看,k是斜率定夹角,b与y轴来相见,

k为正来右上斜,x增减y增减;

k为负来左下展,变化规律正相反;

k的绝对值越大,线离横轴就越远。

7.4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二次函数抛物线,图象对称是关键;

开口、顶点和交点,它们确定图象现;

开口、大小由a断,c与y轴来相见;

b的符号较特别,符号与a相关联;

顶点位置先找见,y轴作为参考线;

左同右异中为0,牢记心中莫混乱;

顶点坐标最重要,一般式配方它就现;

横标即为对称轴,纵标函数最值见。

若求对称轴位置,符号反,一般、顶点、交点式,不同表达能互换。

7.5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口诀:

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k为正,图在一、三(象)限,k为负,图在二、四(象)限;

图在一、三函数减,两个分支分别减。

图在二、四正相反,两个分支分别增;

线越长越近轴,永远与轴不沾边。

8.1特殊三角函数值记忆:

首先记住30度、45度、60度的正弦值、余弦值的分母都是2,

正切、余切的分母都是3,分子记口诀“123,321,三九二十七”既可。

三角函数的增减性:正增余减

8.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要证平行四边形,两个条件才能行,

一证对边都相等,或证对边都平行,

一组对边也可以,必须相等且平行。

对角线,是个宝,互相平分“跑不了”,

对角相等也有用,“两组对角”才能成。

8.3梯形问题的辅助线:

移动梯形对角线,两腰之和成一线;

平行移动一条腰,两腰同在“△”现;

延长两腰交一点,“△”中有平行线;

作出梯形两高线,矩形显示在眼前;

已知腰上一中线,莫忘作出中位线。

8.4添加辅助线歌:

辅助线,怎么添?找出规律是关键。

题中若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引向两端把线连;

三角形边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翻一番。

圆的证明歌:

圆的证明不算难,常把半径直径连;

有弦可作弦心距,它定垂直平分弦;

直径是圆弦,直圆周角立上边,

它若垂直平分弦,垂径、射影响耳边;

还有与圆有关角,勿忘相互有关联,

圆周、圆心、弦切角,细找关系把线连。

同弧圆周角相等,证题用它最多见,

圆中若有弦切角,夹弧找到就好办;

圆有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记心间,

外角等于内对角,四边形定内接圆;

直角相对或共弦,试试加个辅助圆;

若是证题打转转,四点共圆可解难;

要想证明圆切线,垂直半径过外端,

直线与圆有共点,证垂直来半径连,

直线与圆未给点,需证半径作垂线;

四边形有内切圆,对边和等是条件;

如果遇到圆与圆,弄清位置很关键,

两圆相切作公切,两圆相交连公弦。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电转换磁 篇八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1.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3.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初三物理复习知识点 篇九

1、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F1L1=F2L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2、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镊子,筷子,扫地用具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3、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4、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5、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详见公式总结)

6、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7、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

8、功的原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9、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P=W/t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考点解析 篇十

一、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安

(1)安逸。例:死于安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3)怎么。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4)安稳,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曾

(1)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副词,常与“不”连用,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曾不盈寸(《核舟记》)

(3)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4)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望岳》)

3、从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隶而从者(《小石潭记》)

(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2)主张,思想,学说。例: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说。例: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6、当

(1)面对,对着。例: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在某个时候或某个地方。例: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3)应当。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7、方

(1)指面积。例:方七百里(《愚公移山》)

(2)方位、方向、处所。例: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

(3)当……时。例:方其远出海门(《观潮》)

(4)将要。例:方欲行(《狼》)

(5)正在。例:方出神(《童趣》)

8、国

(1)国防。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国家。例: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3)国都,京城。例: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惠子相梁》)

(4)国事。例: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5)地势。例:国险而民附(《隆中对》)

上面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整理出来的10篇《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整理大全》,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316 70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