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夏阅读答案【通用3篇】

发布时间:

《苦夏》冯骥才著散文,这篇散文以“苦”来概括“夏”的滋味,确也恰当,但如果仅仅停留于“苦”的层面上,那就平淡无奇了。下面是差异网为大伙儿带来的3篇《苦夏阅读答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冯骥才介绍 篇一

作者简介: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著名民间文艺家。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

冯骥才从小就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了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艺术顾问。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是一篇历史小说)、《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神鞭》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俗

世奇人》,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花的勇气》分别获得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作品《挑山工》《花脸》等已经被选入小学语文教科书。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2009中华文化人物,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回味!

抒情散文阅读:苦夏 篇二

抒情散文阅读:苦夏

暴风雨后,天又恢复了往日的躁狂,太阳变得愈发肆无忌惮,像是要烤焦整个地球一样,到处都是热浪翻滚,闷热难耐!世界续演着疯狂与躁动,不是地动山摇,就是洪水泛滥;不是台风肆虐,就是火山喷发;不是意外爆炸,就是河流污染;不是矿山坍塌,就是山林失火……自然的,意外的,人为的,等等,所有的灾难频临而至!

是上帝疯了,还是人类疯了,无从而知!只是每一次灾难都会毫不留情地带走一些生命,让伤痛未愈的生者带着未干的泪痕等待着下一次不可预期的灾难!

地球是怎么了?

百年不遇的地震,百年不遇的暴雨,百年不遇的高温……到底还有多少个百年不遇在等待着我们?

人类是怎么了?

明知不可为,却还要继续着破坏!到底还要流多少血多少泪才能真的停止自毁行动,真正地呵护我们人类的家园?

我们质问着、搜寻着,渴望着能够寻求到答案,能够寻求到一个灾难频临的理由!

上帝无声!

宇宙无声!

人类无声!

我们依然继续着我们的。行为,依然享受着我们的残暴,依然高唱着我们的悲歌,依然流淌着我们的泪水……

灾难持续着,悲情续演着,我们却无能为力!

整整一个夏,我们的肌肤在烈日下炙烤着,心灵在灾难的海洋里淹没着!

整整一个夏,我们与灾难抗衡着,在生离死别中挣扎着!

整整一个夏,我们书写着感动,却也感受着伤痛!

整整一个夏,整整一个伤,整整一个痛,整整一个苦!

苦夏阅读答案 篇三

1.“苦夏”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酷暑的难耐与难熬;(2)指人生默默又坚忍的苦斗。

2.不设统一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一:原句好。原句是反问句,增强语气,突出强调了在生命的四季里,夏是最壮美和最热烈的。改为陈述句后没有这种表达效果。示例二:陈述句好。陈述句可表达出凝重的语气,与全文的语言风格更吻合。而反问句的语气过于强烈。

3.(1)丰富文章内容,引出下文苦夏的滋味(2)与下文苦夏的艰辛形成对比,突出作者的人生感悟。

4.(1)“这个”指代“每每进入炎热的夏季,创作力反而加倍的旺盛”。(2)我在承受酷暑的过程中,锻造了自己的性格,获得了加倍旺盛的创作力。5.(1)本文作者喜爱夏季,是因为夏天是苦难的象征,苦难使人们具有承受力,并因承受苦难而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创造力量),可以使人们获得苦涩、艰辛、悲壮的审美感受。(2)《夏》的作者梁衡喜爱夏天的原因在于夏天热烈、紧张、急促,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的特点,还在于对夏天辛勤劳作的农民的敬意。

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整理的3篇《苦夏阅读答案》,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316 7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