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论文精选5篇

发布时间: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众所周知毕业前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差异网为您带来了5篇《小学教育论文》,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汉语拼音教学效果方法提升策略 篇一

一、寓乐于教,玩转趣味浓

晋朝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园日涉以成趣。

”这个“趣”则为“趣味”。

一年级的孩子,对小学生活感到既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任性,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性思维特点。

所以,教师的观点应是培养学生,以适应为主,告诉孩子什么是学习。

在前两个月,教授知识不是最关键的,关键是培养学生兴趣。

1、寓趣于儿歌。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并精心设计儿歌,千方百计地给孩子们提供“情境图”与“语境歌”。

如教学单韵母“iuü”时,可用这样的儿歌:“衣服纽扣排中间,牙齿对齐iii;乌鸦站在巢一边,嘴巴突出uuu;清清池塘一条鱼,小鱼吐泡ü。

”这样能够实现与所学内容结合,直观形象,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说唱,在流动的节奏中快快乐乐地学习。

在“图与歌”的情境中学习,打破了字母的神秘感,能缩短学生与汉语拼音的距离。

另外,借助形象的图画和朗朗上口的儿歌帮助学生认识、熟悉字母,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与审美教育。

2、寓趣于体验。

如第3课的“爸爸、妈妈、我”,渗透了亲情教育的意识;第4课“大米,土地,马、兔”,体现了爱护粮食的精神;第5课的“美丽的山水画”,则向孩子们展示了一幅清丽的大自然风景图。

拼音教学让孩子们玩中有学,学中有玩,让刚入学的学生亲身体验学习本身所蕴藏的快乐因素。

如,学u的四声时,教师可带领学生模仿“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

二、丰富识字,玩转生活化

1、联系生活说词语。

声母、韵母是记录汉语拼音音素的符号,就其本身而言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单靠死记硬背早晚会让学生失去兴趣。

所以,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声母、韵母说词造句,赋予字母以意义,是帮助学生记住发音的好办法。

如bpm一课,播、泼、摸等动作;dtnl一课,打、踢、拿。

2、联系生活勤操作。

在学生已经初步学会拼读以后,要与学生的口语实际联系起来,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尽量避免大量无意义音节的反复操练。

在教学具体的音节时,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得着,还可引导鼓励学生给自己的学具贴上拼音标签,给家中的生活用品贴上音节卡片。

在拼音教学时,可把教室布置成拼音乐园,开辟汉语拼音园地、黑板报每期一首注音儿歌、光荣一角等栏目。

同时,也可鼓励学生从课本、课外注音读物中寻找已学声韵组合的音节,达到一定量后给予奖励,使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提供舞台,玩转展示空间

舞台有多大,成长就有多大。

想起上世纪70年代时候,教师多是灌输式教育,学生站在舞台的机会几乎很少,总有很多学生长大成人后,还很腼腆。

其实很大程度上,教师没有给他们提供更多舞台展示的机会。

为鼓励学生主动学拼音,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让学生自己编儿歌,书写字母,到讲台前带其他孩子读字母,并适时表扬。

以“拼音擂台”“拼音加油站”等形式,或竞赛、或激励,让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所学所得,品味努力之后的成功感,真正落实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喜欢学习,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师对学生的优良行为的积极评价要做到连续性和系统性,这样有利于学生的优良行为在反复的强化作用下巩固下来。

例如,一年级的孩子在课堂学习的参与活动中,由于情绪色彩很浓,在对感兴趣的问题作出回答时,许多孩子常常由于兴奋,争先恐后地大声作答,由此严重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这时教师如果马上对积极举手但并未大声作答的孩子给予表扬,其他孩子会马上受到启发闭上嘴巴,举手发言。

长期强化训练,学生举手发言的好习惯则会稳定形成。

四、区别比较,玩转纵横贯通

在比较中才有区别,在比较中才会加深印象。

新课程背景下的拼音测试,在内容方面要淡化以记忆性内容为主的考试,加强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加强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汉语拼音测评意见》要求学生认读的不只是一个个孤立的音节,而是赋予汉语意义的音节,使学生深深体会到,拼音可以帮助识字,拼音可以帮助阅读,它使学生了解学习汉语拼音的意义所在,更加激发学好汉语拼音的兴趣。

大家都知道只有学会了拼音,才能去认识汉字。

怎么可能利用汉字来学习拼音呢?这也得融会贯通,互相信赖,互相学习。

在学生的眼中,在生活中接触的多是汉字。

人们的说话,动物的声音,各种车子的声音及各种实物等等。

比如,区分“b、d,m、n,f、t”时,可启发学生思考:用什么办法区别这6个字母的样子?学生可以说一说、演一演、摆一摆、猜一猜等,用以巩固拼音字母知识。

如,学习b和d及p与q的比较课时,可让学生利用自己的小拳头,伸出大拇指,以不同的方向来比画它们,让他们找出b、d、p、q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也可以让同桌的两个小朋友上台来表演身体游戏:"做望远镜游戏",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弯着靠拢,其余三根手指伸直,然后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相互顶着,放在眼睛边上向外望,嘴里念:bbb,ddd,望左眼bbb,望右眼ddd,望了才会记心中。

在比较p与q时,让两学生头碰头,向对方鞠躬,配一定的乐曲,同时嘴里唱啊:右上半圆ppp,像个9字qqq。

除了这以外,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如:mnu等等。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篇二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小学教育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与提高。本文探讨了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现状,对目前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阐述了小学教育中如何实现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

【关键词】小学教育;创新思维;学生

一、前言

创新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对问题的一种解决办法。小学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中位于始端,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加强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励他们的创新想法。但是目前受制于传统教育模式的缺陷及农村教育的滞后性,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比较欠缺。

二、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村的传统教育是以“升学率”为第一要义,以考试为生命力,对素质教育理解较少,因此对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课堂教学环节缺乏创新思维训练

教师本身不具有创新思维,加之传统的教育以“填鸭式”方式进行,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许多教师为了自己教的班级学生获得高分,在课堂上不是去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而是以填鸭的方式机械地传授知识,不顾学生的承受能力而对学生的学习横加干涉,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行为简单和粗暴地进行否定。

2、学生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和想象力

受制于父母、家庭条件的影响,农村学生基本缺乏自主探索能力,同时受制于见识与知识面的狭小,学生的想象力也相对有限。

3、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平台

以考试成绩为主要指标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中小学学生过早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泥潭中,小小年纪的小学学生背负死记硬背大量客观性知识的重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不是升学考试的必考科目,因此不少学生基本没有动手实践平台,不少农村学校基本没有开设手工制作课,小学生更没有机会参加科技创新活动。

三、小学教育中创新思维的培养与提高措施

1、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课堂是小学教育的第一阵地,也是开展各类教育活动的最重要阵地,因此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一步提高小学课堂教育的`质量。农村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发挥小学课堂的作用,使小学课堂成为学生学习和吸收知识的主要场所、成为创新思维培养的主要场所。老师应认真做好备课工作,丰富教学知识,同时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认真回答问题,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另外应训练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对创新思维的同学及时鼓励和表扬。同时老师要利用课堂时间回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课堂把问题弄清楚。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与想象力

除了发挥课堂教学的第一阵地作用外,学校及老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的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是课堂教学之外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和训练创新思维重要途径。在教学中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教师要创造真正意识上的让学生参与尝试的机会,创设自主探索的情境,建立自主探索动机的最佳心理。比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对问题的思考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外进行自学,同时换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先决条件和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因此老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联想和想象,鼓励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大胆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同时,要丰富他们的生活经验,给他们提供自由想象、独立思考的情境条件,鼓励他们大胆幻想。更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去开展自主探索学习,去编织属于自己的梦想,去探索自己未知的世界。

3、积极培养学生创新实践动手能力

创新需要通过实践来实现,再好的创新如果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并不能体现它的价值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对创新思维的有力支撑,也是对创新想法的检验。世界上所有的伟大发明家,都是小时候酷爱动手制作的,无论牛顿还是爱因斯坦,都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开设更多的手工制作课,鼓励小学生更多地参与手工制作,更多的参与团体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创新实践方面,老师应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鼓励学生开动脑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作品,同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更应激励同学们有计划地开展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

4、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竞赛

科技竞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有效载体,它是一种可行的教育、教学行为,有着常规教学不可及的特殊的创新教育功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学校除了在主要教学环节中渗透创新教育思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之外,还应积极鼓励指导小学生参加多层面、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科技创新竞赛活动,不断繁荣科学内涵与培养创新精神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在此过程,应发挥学校搭台、教师指导、学生创新多方位融合的作用,为学生的创新创造提供更多机会与途径。比如积极组织小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等,可有效展示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创新思维是小学生最难能可贵的财富,农村的小学生同样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应发挥能动性,鼓励小学生更多的参与创新,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重视课堂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能力的培养,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想象力,同时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动手实践,并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竞赛,把创新转化为创造。只要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学生们心中的那朵创新种子,一定可以开出绚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篇三

摘要:在每个人的学生时代小学教育都非常的重要,其是学前教育的过渡阶段。根据相关的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身体和心理等条件最好的发展阶段便是在小学时期。因此,学生的一生都会受其的影响,这就需要良好的教育阶段从这小学就必须开始。其作为重要的发展时机存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之中,教师应当利用好一切的教学资源和手段,尽可能的在这个阶段将学生的各种能力都能够提高。文章将围绕小学教育在当今时代的作用进行阐述,并对现状反思后提出一些改善措施。

关键词:当今时代;小学教育;作用;教育反思

一、关于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一)有利于思想品质的初步形成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不够完善,很多问题不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解决,别人说什么他们就会信什么。因此,学生形成思想品质的时期主要是在小学教育的时期。由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学生在小学阶段形成,由此,教师在这个阶段会取得非常显著的思想教育效果。如:在班级的管理过程中,教师需要提前将一些规章制度制定出来,在这个时期的学生非常的听老师的话,也就会自觉的遵守这些制度。

(二)奠定了知识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是我国一直提倡的教育政策,其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扮演着基石的角色在整个高年级的教育过程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在小学教育阶段处于上风,是学习的最佳时期,其最为基础性的阶段有利于学生技能的培养和生存的发展。因此,在学生后续的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借助于小学时代积累的知识来奠定基础。如:在小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会学习到大量的英语单词,并在现代化的小学教学中,教学条件的提升,教学资金雄厚的学校都会聘请有外教,这样学生从小学就能够积累丰富的英语单词和良好的口语能力。自然科学能够提起小学生对自然探索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以便在以后的学习中保持知识的求知欲。

(三)形成自身都有的个性

闪光点隐藏在每一个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学生特质的不同闪光点自然不一样,教师在小学阶段就应当将这些闪光点发现,并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启发,使得独有的特性能够在学生身上形成。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计划和意识的进行系统的学习,在此时期,无论是学生的思维方式还是认知能力都会发生重大的改变,他们对事物和知识的认识能够从具体过渡到抽象,由复杂代替了简单,不断的提高了他们在推理、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二、关于将小学教育作用提高的思考

教师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教授他们知识,引导他们从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而根据现如今在我国的小学教育现状,还有待完善的地方,笔者在认真进行思考以后,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小学生都是在“蜜罐”里泡大的孩子,从小就接受了非常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很多新鲜事物都提前享受了,而这样的背景之下,不仅使得他们对周围事物更加的挑剔,还加大了小学教师的教学难度,如何在这样的情境下增加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是每一个教师都值得思考的问题。而这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将其变得有趣生动,在课堂中针对学生好玩的天性,穿插好玩又有教育寓意的教学游戏,增加教学设施设备,使用多功能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尽可能的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以便达到学习效果,促进优秀品质的养成。

(二)建设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

思想发育在小学生阶段还不够成熟,这时候将班级文化角科学合理的布置出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应当安置一个专门的书柜,在上面放入一些适合学生学习、有趣的杂志和图书,有专门的板报能够提供给学生自行发挥,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出来,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热情和动手写作能力,并养成看书读报的好习惯。可见,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育是重中之重,其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基础知识的掌握,而且还能够将良好的品德养成,帮助身心健康的良好发展。笔者了解到,有的小学教师认为学生年龄小,很多认知都缺乏,教学知识没什么难度,就放松了对学生的教学任务,而这是一个误区,小学生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初步意识,小学教师必须充分、深刻的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学生的发展特性,帮助他们提高学习热情,养成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三)沟通关系的建立

不同阶段的学生、不同个性的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都会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将良好的沟通关系建立起来,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能够将师生的关系拉近,在将小学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的同时,还有利于为教学老师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打下夯实的基础,保证教学质量。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学生整个学习阶段不可或缺的是小学教育时期,其也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因而,在这个阶段的教师,必须对学生学习和心理等部分的发展变化都能够及时了解,将他们向正确的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发展的方向进行引导,以便将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对于新时代的小学生而言,小学教育迎来了新的挑战,这要求学校具备优秀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经验必须丰富,学生多样化发展的特性,需要都满足到。教学模式应当灵活多变,班级文化建设工作力度应当加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需要良好沟通,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不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够得到促进,教师的教学任务也能够圆满完成。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篇四

《素质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语言》

摘要: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数学教学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是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接收新信息,数学语言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获得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教学;教学语言;数学能力

引言

素质教育是指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提倡素质教育,有利于遏制目前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有助于把全面发展教育落到实处。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也是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

经过多年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以及西方教学理论的吸收和借鉴,中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改革逐步向前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教师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然而,在中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还没有得到普遍落实,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普遍低下。因此,本文将从中国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素质教育与数学语言的结合,以便有利于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发展和普及。

一、克服旧模式的制约,构建新的教学新思维

1、小学数学教学语言的创新。科学的教学模式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和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而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不断更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就应该不断抛弃旧的、不适应当今教学和学生需求的教学观念和数学教学语言,同时不断归纳、综合所了解的国内外教学理论和教学新动向,以先进的数学教学语言代替落后的语言模式,走可持续发展的小学数学教学之路。可持续发展就要科学发展,因为数学教学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专业要发展、知识要提高,离开科学发展就是一句空话。由此可见,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加强观念和语言的创新。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语言,语言就是需要学习者不断的运用,在运用中不断接收新信息。而当今中国小学数学教学存在低效率、高投入的矛盾,这种矛盾的根源何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教学理论的探讨与研究以及对当今各类学校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观摩,发现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很少能够以培养学生数学技能为原则去备课和教学,课堂教学完全以教师的讲述占据了课堂绝大多数、甚至整个课堂教学的时间,学生只好成为被动的听课者和只是接受者,因此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在条件较好的学校,每个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这应该说是教学设施的一个很大改进,但是,多数教师利用多媒体并没有把多媒体的应用与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技能相结合。媒体只不过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试题,观看那么多的试题,学生是无法运用和理解的,因为学习游泳的人必须下水,不下水永远都学不会游泳,学习开车的人必须亲自掌握方向盘才能学会开车,那么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的人必须亲自动手去做、去尝试,亲自动手才能够学会小学数学技能的表达及语用方式。而在无条件配备多媒体的学校里,我们发现教师太辛苦,经常会听到教师的喉咙都讲的嘶哑,一黑板一黑板的写,写了擦,擦了写,这是很多学校存在的现象。所以这便构成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2、加强课堂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课堂活动与认知活动的结合是获得数学技能的必经之路,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者对概念学习的心理准备状态(learner readiness)和数学语言意识程度(math language awareness)直接影响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或质量。数学教学是一种概念理解、信息传递和言语交际的行为,从数学教学研究的规律性出发,数学语言应当与社会语言、思维、世界观与文化生态环境相互联系,因为这样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知识直接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小学就认识到数学学习的真正用途和价值。

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看,小学生的语言理解和概念理解能力还不够成熟,所以,小学数学教学应尽量避免形式分析和抽象语言,应尽量展示直观的形象,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未知到已知,突出主体的参与作用,以主体为中心,培养学生主体思维的能力,情感思维,从实际出发,注重主客体融合。数学教学与语言意识密切相关,因为数学是语言的一种形式,是关于认知与人的个体、集体、道德和认识论等相关的一门学问。在论及语言时,Silverstein强调了语言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把语言意识形态定义为几组由使用者完全表达出来的关于语言的信念,作为感知的语言结构和使用的解释。Heath (1998)则强调语言意识形态的社会层面,认为它是一个组织所持有的关于语言在其社会成员的社会经验中的一些显而易见的观点和目标。Irvine(1989)也指出语言意识形态是关于社会和语言关系的文化系统,同时还包括道德和 政治的利益(洪艳青、张辉,2002)。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语言、社会、道德和环境等等方面。

二、素质 教育应体现学生能力的 发展

1、以任务型教学引领课堂活动过程。典型的强调学习过程的教学途径是任务型教学。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又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途径,它基本上反映了教育专家和心 理学家对教育和教学的最新认识和教育教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所谓任务型教学,就是以学习者完成某些任务的形式来组织教学活动。任务型教学大纲就是基于以任务为主的教学思想的教学大纲。任务型教学大纲不再以知识点的教学为主要内容,也不根据数学知识的难易程度安排教学内容的顺序,而是罗列学习者在学习中应该能够执行或完成的各种任务,比如通过运算信息、根据指令操作、通过讨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就某一事情进行决策等(程晓堂,2004)。任务是实现有效学习的主要目的。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理念并根据需要设计任务与活动。任务型教学大纲不仅使学生更加明确所接受信息的实际用途,而且更有利于他们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因而更能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2、小学数学教学应体现个体需要的发展。任何学习都必然处于某一具体的环境之中,是通过和他人的互动来完成的。互动的性质和意义是成功学习的关键。小学数学教学尤其如此,因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知识的实际运用,加德纳等人对人的智商和多元智力进行测验的基础上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顾明远、孟繁华,2003);《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选择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和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新课程标准》提倡灵活性,倡导学生的个体发展、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随着当今小学数学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小学数学教学理论也从如何教到学生如何学的方面来。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课堂转变到以学生参与和发展学生能力为重点的方面来,把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的培养放在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位置。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之间起着桥梁作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推动教学的发展,而落后的教学理念阻碍教学实践的发展;同时教学实践又为教学理念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依据和证实。换句话说,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教学一方面依照教学大纲来实施教学的,教学大纲是教育者依据某种教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为某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等方面所做的规划,但是在教学中决不能机械地理解教学大纲,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理论,最大程度地给学生提供知识运用的机会,创造更多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方面来,最大可能地调动学生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最大可能地提高学生小学数学能力和水平,把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参考文献:

[1]成晓光。对中国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小学数学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程晓堂。任务型语言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洪艳青,张辉。认知语言学与意识形态研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

[6]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7.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 篇五

《试谈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始阶段,更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小学教育是一个人成功发展的基石。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处于学龄期(6-12岁)的儿童主要发展冲突为“勤奋对自卑”,这一阶段儿童都应在学校接受教育,学校是训练儿童适应社会,掌握今后生活必需知识和技能的地方,这个阶段的儿童十分在乎周围人对他们的评价,在别人评价中形成对自我的认识。

大多数儿童进入小学时,都认为自己没什么做不了的,但不久,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优秀,因此,为了受到大家的欢迎,引起老师的关注,他们会努力展现自己最棒的一面,如果成功,他们的能力感就会增强,使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为积极的、有成就的社会成员。失败的体验则会使儿童产生无能感,导致对创造性与幸福感的不良预期。这个时期,儿童要么形成勤奋感和对自己力量和能力的信心,要么形成自卑感和对自己天分与技能的低评价[1]。因此,这个阶段儿童对外界的积极评价是十分渴求的,环境的积极期望将有助于儿童形成勤奋感,进而形成健康人格。

一、什么是期望效应

期望效应也叫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一个古老的希腊神话。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的塞浦路斯国王,善雕刻,不喜欢凡间女子,于是将全部精力、热情、与爱恋赋予一座自己雕塑的象牙少女像。最终,他的执着打动了爱神阿芙洛狄忒,于是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成为一个人只要对艺术对象有执着追求精神,便会发生艺术感应的代名词,后来被用于教育心理学中。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关于“在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实验。实验研究了教师的期望与学生智力发展间的关系,试验先对1至6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所谓预知未来发展的智力测验(实则不然),而后在各班随机,抽取了一部分学生作为实验组,称这些孩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余学生则作为控制组。8个月后,又对全体学生进行了一次同样的测试。结果发现实验组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智力提高得更快[2]。试验中,教师因受到实验者的暗示,对实验组学生抱有更高期望,并以实际行动传达给这些学生,学生接收到教师的期望后给予教师积极反馈,维持或发展教师原有期望,教师进而会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注,如此反复,使期望效应变为现实,这样的期望效应称为正期望效应[3]。实际生活中负期望效应随处可见,主要有两种表现方式:一种是教师、家庭、同伴群体的消极评价、否定、嫌弃等都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不振等心理问题,一种是过高的期望使学生因达不到期望值而造成较重的心理压力,对自己进行消极评价。近年来,期望的负效应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由此可见,合理运用期望效应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

二、如何有效运用期望效应

由于期望效应包含正期望效应与负期望效应两类,负期望效应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有效运用期望效应变得尤为重要。

(一)真正了解学生

想要合理运用期望效应,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只有深入了解学生才知道其目前处于怎样的发展阶段,他的需求是什么,有怎样的价值观念,在此基础上才能合理、有效地对其提出期望,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1、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儿童教育发展观。他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指独立活动时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也就是通过教学获得的潜力。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这提示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期望效应有效运用的前提就是尊重学生的现有发展,顺应其发展过程,教师对学生提出的期望应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期望应具有一定的高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同时保证学生通过努力实现,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期望的效果。

2、合理运用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及对智力特殊群体的分析,提出人类的神经系统经过100多万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互不相干的多种智力。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内涵是多元的,它由8种相对独立的智力成分构成。每一种智力依据某一社会对它的需要、奖赏及对社会的作用,其价值不同。八种智力分别为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运动智力、人际智力、自知智力、自然智力[4]。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术业有专攻”的另一种解释。

实际教育教学中,很容易看到这样的现象:有些同学在言语智力方面有着优秀的表现,出口成章、妙笔生花,然而在数理逻辑方面却怎么也不开窍,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文科生与理科生的区别,同时是多元智力理论的体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要求那些在逻辑-数学智力方面有局限的同学要像擅长此领域的学生一样考取高分就显得不切实际,只有结合自身情况给予适当期望值,才有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由此可见,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多关注学生,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理性地分析其优势与不足,进而提出合理有效的期望。

(二)学校、家庭、同伴群体发挥合力

以往研究表明,外界环境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对自我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影响人格形成。处于小学阶段的儿童面临的人格发展矛盾为“勤奋对自卑”,两种截然相反的人格的形成有赖于环境评价。   对于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接触到的环境主要由学校、家庭及同伴群体三个因素组成。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这里,他们学到了最初的与人交往方式,培养了一定的行为习惯,同时根据家人的期望、评价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学校是儿童积累知识与经验,进一步社会化的场所,这里,他们开始接触集体生活,学习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培养良好学习、行为习惯,通过老师及同学的评价与期望进一步了解自己。同伴群体是由一些年龄、兴趣、爱好等方面较为接近的人组成的非正式初级群体。对小学生而言,同伴群体主要就是周围玩伴、同学,他们的期望与评价对儿童形成自我认知十分重要。

可见,学校、家庭、同伴群体的期望对小学生成长及健康人格形成起着关键作用。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形成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期望作用。

三、期望效应带给小学教师的启示

根据以往研究不难看出,期望效应无论在小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业成绩方面,还是在健康人格形成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广大一线小学教师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一)“相信”的力量是伟大的

有人说:“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等待。不要看着别人怒放了,自己那棵还没有动静就着急,相信是花都有自己的花期,细心呵护自己的花,慢慢看着长大,陪着他沐浴阳光风雨,何尝不是一种幸福。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他是一棵参天大树。”教育教学过程中,作为孩子步入校园后学习生涯中的第一任教师,我们要学会“相信”,相信每个孩子都有独特之处,都有隐藏潜能,都能有所成长,我们相信了,他们就会相信,就会有所行动,就会有所成长。

(二)不吝惜你的赞美

太多实例告诉我们,老师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动作、一句赞美的语言,都有可能对学生成长起到深远影响,他们在你的赞美中看到了自己的闪光之处,为了不负你的期望,定会将得到你赞美的行为延续下去,不断完善自己,以期得到你的肯定。

(三)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学生

孩子天生对爱有着强烈的感知能力,一定知道你到底爱不爱他,因为你的爱会透过语言、动作、神态等一切他们可以感知到的方式展现出来,你的爱会点燃他们心中的热情,开发他们的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成为他们不断完善的动力。发自内心地爱每一个学生,他们一定会有所察觉、有所改变。

以上内容就是差异网为您提供的5篇《小学教育论文》,能够帮助到您,是差异网最开心的事情。

316 71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