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好方法介绍(优秀7篇)

发布时间: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说到读书,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差异网为朋友们整理了7篇《读书的好方法介绍》,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提要钩玄法 篇一

韩愈曾说过一句名言:“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按照韩愈的这个方法,读书首先要将书分门别类,然后按其性质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读书法。

对于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必须提出纲要,也就是提纲挚领地将书中的主要内容抽出来;对于那些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取其深奥的观点,也就是抓住它的精髓部分。

读书若能做到提要钩玄,效果必定会好。

因为“提其要”,能使自己对书中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一目了然,对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清清楚楚,从而可以进一步了解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钩其玄”,便于把握重点,吃透精神实质,对某些重要观点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开拓视野,活跃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水平,将书中的营养,化为自己的血肉。

《如何阅读一本书》具体讲解了阅读的四种层次,其中分析阅读中有具体的关于提要钩玄法的方法解读。

读书的意义 篇二

哲学家培根认为“读书为学的用途是娱乐、装饰和增长才识。

在娱乐上学问的主要用处是幽居养静;在装饰上学问的用处是辞令;在长才上学问的用处是对于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不要为了辩驳而读书,也不要为了信仰与盲从;也不要为了言谈与议论;要以能权衡轻重、审察事理为目的。”

写书的人去世后,他们的伟大思想因为书籍而留存下来,书籍给了人们一条接近优秀伟大人物的途径。

现实生活中的人们的经验往往是片面的、成点状的。,你可能会因为一两次经历而顿悟出一两个弥足珍贵的道理,但这些经验只是你脑海中零散的存在,并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支撑着你,形成你的信仰。

而书籍给你的是系统的知识归类和梳理,它将所有的点连成一个面,进行系统的归纳。

书籍带给我们更多的是梳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而这些,并不是经验所能代替的。

胡适在《为什么读书》一文中给出读书的三点理由:第一,因为书是过去已经知道的知识学问和经验的一种记录,我们读书便是要接受这人类的遗产;第二,为要读书而读书,读了书便可以多读书;第三,读书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应付环境,并可获得思想材料的来源。

林语堂曾作《论读书》,所谈读书是闲时无功利心的读书,而并不是那些为了谋取功名,加官进爵的读书。

他说“这种读书,所以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文见识,养性灵。”

人读书越多,越不会被外在的环境所困扰,越不会被诸如寂寞恐怖这样的东西所折服。

读书是建造一个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世界的过程,用书籍在内心深处建造了一个完全独立于外界的力量的王国。

当一个人的心灵完全拥有这样一个王国的时候,他灵魂的承受能力会有多么坚强。

因为他完全不需要依靠任何外力来支撑他的生命。

结合法 篇三

老舍说:“读了一本文艺作品,或同一作家的几本作品,最好找些有关这些作品的研究、评论等著述来读,也应读一读这个作家的传记。

”把作品与作家传记以及文艺评论结合起来读,我们将这种读书方法称之为“结合法”。

用“结合法”读书,能够“使我们对那些作品与那个作家得到更深刻的了解,吸取更多的营养”。

如果孤立地读一本作品,我们多半是凭个人的好恶去评断,自己所好则捧入云霄,自己所恶则弃如粪土。

事实上,这未必正确。

及至读了有关评价这本作品的一些著述,我们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

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采取人云亦云的态度,而是通过看了别人的意见,应重新去想一想自己的判断。

这么多去想一想,至少它会使我们不完全凭感情去判断,去掉偏见,我们才能够吸取营养,扔掉糟粕。

作笔记法 篇四

梁启超认为学习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作笔记。

他在《读书分月课程》中讲:“读书莫要于笔记。

柱子谓当如老吏断狱,一字不放过。

学者凡读书,必每句深求其故,以自出议论为主,久之触发自多,见地自进,使能贯串联书,自成条理。

经学、子学尤要。

无笔记则必不经心,不经心则虽读犹不读而已。”

徐复观先生在读书方法上有一个诀窍,那就是做摘抄。

徐复观说:“一部重要的书,常是一面读,一面做记号。

记号做完了便摘抄。

我不惯于做卡片。

卡片可适用于搜集一般的材料,但用到应该精读的古典上便没有意思。

书上许多地方,看的时候以为已经懂得;但一经摘抄,才知道先前并没有懂清楚。

所以摘抄工作,实际是读书的水磨功夫。

再者随着记忆力日减,全书的内容一下子也抓不住,摘抄一遍,可以帮助记忆,并便于提挈全书的内容,汇成几个重要的观点。

这是最笨的功夫,但我读一生的书,只有在这几年的笨工作中,才得到一点受用。”

由浅入深法 篇五

叶圣陶先生主张阅读必须认真,先求认真,次求迅速。

每读一本书时,首先“就其中的一篇或一章一节,逐句循诵,摘出不了解的处所;然后用平时阅读的经验,试把那些不了解的处所自求解答;得到了解答,再看注释或参考书”。

这第一步只要求读懂原文,扫清阅读障碍,并且在扫除障碍中,训练自己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再“复读一遍,明了全篇或全章全节的大意”。

这样要求就深入了一层,要吃透本篇或本章节的内容,并且能够概括出大意。

仅仅到此为止还不够,还必须更深入一层,“最后细读一遍,把应当记忆的记忆起来,应当体会的体会出来,应当研究的研究出来。

”至此,不仅书的内容消化吸收了,而且培养了思考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重复法 篇六

著名画家丰子恺先生读书采用重复法,每读完一个章节总要复习一遍,读到第三个章节,还要把前面两个部分再复习一遍,就这样反复地读,反复地温习,不厌其烦,一丝不苟。

为了促使自己多次复习已读过的书:他读书时,在书的背后写“读”字,每复习一遍就写一笔。

他生活的年代使用繁体字,一个“读”有23画,因此,他要复习22遍才能把“读”字写完。

试想,一本书重复读了20多遍,岂有不烂熟于心之理?

按心理学的观点说,信息经常重复刺激大脑,能增强记忆。

实际上,重复不仅能使记忆加强,而且还能加深理解。

重复阅读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可以结合学习、工作需要随时翻阅,也可以根据记忆学原理提供的最佳复习时机,在第一次读书后半天、一天、三天、七天和半个月时,分次进行复习。

杨绛曾谈钱钟书怎样做读书笔记“许多人说,钱钟书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

他本人却并不以为自己有那么神。

他只是好读书,肯下功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不仅读一遍两遍,还会读三遍四遍,笔记上不断地添补。

所以他读的书很多,也不易遗忘。

读书的方法 篇七

阅读不是‘看到’,而是思索、启示和理解,他不决定于我们眼睛的速度,而是我们心智的速度、深度和延伸的广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差异网为大家带来的7篇《读书的好方法介绍》,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更多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差异网。

316 721